-
匯聚兩岸文藝精英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晉京演出(組圖)
原標題:匯聚兩岸文藝精英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晉京演出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高妙紅):為紀念南音晉京三百年,由兩岸文藝精英攜手創作的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專場音樂會28日將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奏響。交響南音《陳三五娘》突破了傳統戲曲的表達方式,唱腔優美的傳統南音配以交響樂的伴奏、合唱,創新的視角將重新詮釋古老的閩南文化藝術。臺灣資深南音大師卓聖翔擔任本次音樂會南音編唱,他說,和原來梨園戲溫文儒雅的人物安排不同的是,交響南音能很好地將劇中人物的情緒激化出來,從而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聽感受。
-
紀念南音晉京三百年 兩岸合作《陳三五娘》將上演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專場音樂會將於28日晚7時30分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圖為著名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佔豪在25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創作心得。(中國臺灣網楊麗攝)中國臺灣網4月25日北京消息為紀念南音晉京三百周年,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專場音樂會將於28日晚7時30分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音樂會由兩部分組成。上半場節目有:序曲《宮廷舞》、管弦樂《八駿馬暢想》、南音弦管與西歐弦管《五湖遊》,以及小提琴協奏《盼》。下半場是交響南音《陳三五娘》。
-
大型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在新加坡連演三場[2012 02 11]
新華網新加坡2月10日電(記者陳濟朋)以交響樂伴奏的南音《陳三五娘》10日起在新加坡大會堂連演三場,唱腔優美的傳統南音配以交響樂的伴奏及合唱,中西合璧的藝術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當天的演出上半場為芭蕾舞劇、男女高音獨唱和管弦樂曲,中場休息之後,大型交響南音《陳三五娘》正式開始。
-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今晚奏響 首次與觀眾見面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今晚奏響 首次與觀眾見面 qz.fjsen.com 2013-12-31 09:45 吳月芳 謝明飛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今晚的新年音樂會值得大家期待,因為泉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表演的13支曲目中,全部都是中國樂曲,而且還有一部分是閩臺題材,如《陳三五娘》、《宜蘭童謠》、《望明月》等,是一臺充滿民族風格的交響音樂會。泉州交響樂團成員們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加強訓練,昨晚進行正式彩排。
-
泉州版交響南音《陳三五娘》 將成新年音樂會大亮點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有望首次與泉州觀眾見面,成為音樂會最大看點之一。 昨晚,泉州歌舞劇團和泉州交響樂團連夜排練,調整表演細節,排練了《山丹丹花開紅豔豔》、《黃河》等膾炙人口的民族交響音樂,還對交響南音《陳三五娘》進行合唱配樂。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由著名音樂家何佔豪作曲,他曾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
喜看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光明日報-光明網
很高興看了交響南音《陳三五娘》的演出,我認為它的成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繼承與發展的創新之舉,是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探索和推進的進程中實施保護的實踐性的新成果。我認為這是一部成功的交響樂作品,不僅給我們帶來了音樂的盛宴,而且讓我們思考了很多問題。
-
交響南音《陳三五娘》音樂會:用民族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看了作曲家何佔豪新創作的交響南音《陳三五娘》音樂會,頗有一些感觸。 這個作品風格是統一的。管弦樂的加入並沒有讓我們感覺到洋不洋、中不中,而是在堅持保留南音的基本旋律和音調特色的基礎上,把管弦樂隊糅在裡面,從而豐富了南音的音樂表現力。
-
南音《陳三五娘》上演 千年古樂奏響中華情韻
原標題:南音《陳三五娘》上演 千年古樂奏響中華情韻 南音清唱《滿空飛》。昨晚,作為2014年海峽職工論壇專場音樂會,民族管弦樂南音《陳三五娘》在宏泰音樂廳隆重上演。唱腔優美的傳統南音加上民族管弦樂伴奏及合唱,這樣的藝術形式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 視聽盛宴 重新演繹愛情故事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是兩岸民眾熟悉喜愛的音樂。
-
「陳三五娘」傳說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師院舉行
東南網11月9日訊(本網記者 顏財斌 通訊員 林偉犖)11月9日至10日,「陳三五娘」傳說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師院召開,吸引了來自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淵源、藝術演化、傳承保護、流播方式、價值意義,及其與閩南文化的關係等重要議題開展深入而又廣泛的研討。
-
保護非遺文化 洛江區舉辦「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作為此次藝術節活動之一,11月9,由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臺盟中央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聯合主辦的「陳三五娘」傳說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師院開幕。 臺盟中央兩岸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泉州師範學院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和臺盟中央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林華東,區委常委、副區長餘慶鋒等出席開幕式。
-
亞藝節期間 洛江舉辦「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閩南網11月12日訊 11月9日至10日,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舉辦期間,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師院)、臺盟中央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聯合主辦了「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
洛江區舉辦「陳三五娘」講古常態化活動
23日,由區文體局主辦,河市鎮政府、河市鎮南音協會分會協辦的「陳三五娘」講古常態化活動在河市村激情文化廣場上演,吸引上百名觀眾到場觀看。 講古活動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陳三五娘傳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九成拋磚引玉,介紹了陳三五娘傳說;隨後,區級「陳三五娘」講古大賽獲獎者高菲菲、李海金、楊思思、胡雅妮及胡玉琳、胡玉雙雙胞胎姐妹將「陳三五娘傳說」的歷史故事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演繹,隨著情節發展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委婉深沉,生動傳神讓人聽得入迷;琵琶聲動,古韻悠揚,《俞公頌》、《元宵十五》幾曲南音,仿佛帶著聽眾一同徜徉在古音樂的河流中
-
洛江舉辦學術研討會 兩岸學者共話「陳三五娘」
11月9日~10日亞藝節期間,洛江舉辦「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兩岸學者共話「陳三五娘」月12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蘇桐軒 文/圖)11月9日至10日,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舉辦期間,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師院)、臺盟中央閩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聯合主辦了「陳三五娘學術研討會」。
-
泉州南音創《邂逅·絲韻》 演繹陳三五娘相關名曲
閩南網11月30日訊 「陳三五娘傳說」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又多了一種表達方式。昨晚,作為泉州市第三十二屆戲劇會演的參賽節目之一,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推出《邂逅·絲韻》專場。通過對傳統南音曲目的篩選,使陳三五娘傳說相關的南音片段演繹為一場故事性、綜合性的藝術表演。 經過短時間創排,昨晚《邂逅·絲韻》呈現在第三十二屆戲劇會演的舞臺上。
-
閩南民俗音樂會 陳三五娘南音專場傳唱經典
原來是陳三與五娘正訴說著他們的悽美愛情。 23日晚,閩南民俗音樂會——陳三五娘南音專場會唱在西街舊麵粉廠鋼結構大廳(5號區域)正式開唱。大合唱《一身愛到君鄉裡》、南音清唱《因送哥嫂》、琵琶合奏:套曲《阿娘聽嫻》、南音表演唱《年久月深》……一曲曲婉約動人,清遠悠長,觀眾席間不斷有群眾入席,不一會兒便華朋滿座,除了有老年聽友,竟還有不少的小朋友,聽起南音也是有模有樣,一個個閉眼傾聽,時不時還合著音樂打拍子,舞臺上的演唱者更不乏青少年和幼兒,令人不禁感到南音傳唱後繼有人。
-
推廣陳三五娘傳說,是他退休後的新事業!
原來是陳三五娘傳說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九成開講啦,他每年都會走進學校,以講古的形式,演繹「陳三五娘傳說」,讓學生了解家鄉文化。鑽研「陳三五娘」15年 項目入選國家非遺黃老是洛江羅溪三村村人,雖然已76歲高齡,但仍精神矍鑠,談起「陳三五娘傳說」更是滔滔不絕、容光煥發。生在南音之鄉泉州,對於南音,對於南音裡的故事,他自幼耳濡目染,受益匪淺。
-
花甲老人悠悠南音 訴盡陳三五娘不了情
在這一把琵琶,一把唱腔,就足以陶醉古城,撼動國際的南音世界裡,那些忠孝禮義、兒女情長的故事,千百年流傳,無分古今。這陳三與五娘的故事,在泉州古城,也早已是廣為流傳,老少皆知。 在石獅市老年大學的南音班,出身南音世家的吳秀戀老師再次提起這個故事:南宋年間,泉州才子陳三在潮州元宵燈市上邂逅佳人黃五娘,兩人一見傾心並幾經「梳妝」、「留傘」周折,終於互表情意,訂下荔枝姻盟,不料林大催親,兩人連夜奔回泉州,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實,《陳三五娘》算是南音中數量最多的一個曲目,有「指」九套,散曲一百多首,其中不乏均膾炙人口的名曲。
-
閩南網與大華網聯手徵集「陳三五娘」傳說實物
民間傳說「陳三五娘」在閩南、潮汕、港澳臺及東南亞等地,代代流傳。由閩南網策劃的「民間尋寶——陳三五娘傳說實物徵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以此為媒,閩南網將與汕頭大華網聯手徵集相關的傳說實物。 「陳三五娘」是中國明代的傳奇作品,講述陳三(泉州人)和五娘(潮州人)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在泉州,「陳三五娘」的故事家喻戶曉。
-
遇見陳三五娘策劃:望吾鄉 三哥故裡史跡多(圖)
□論文徵稿 「陳三五娘傳說」 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廳、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15年11月在泉州舉行,其間將在洛江區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陳三五娘傳說
-
元宵看大戲:正月十二起《陳三五娘》連演三場
元宵看大戲:《陳三五娘》將連演三天 提線木偶上演小戲專場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今年元宵節前後,泉州照例會上演許多好戲大戲。接下來,《春梅弄》、《醉酒》、《戰瓜精》、《路遇》等折子戲,以及梨園戲看家傳統劇目《陳三五娘》古本折戲專場也將輪番登場。同時,木偶、南音、高甲也有多場表演。正月十二起《陳三五娘》連演三場2月5日晚,由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演出的越劇《瀟瀟春雨》在泉州市區新門街梨園古典劇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