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今天想來談下日本著名作家慄良平的短篇小說——《一碗陽春麵》。
故事講述的是在大年夜,日本的一家北海亭麵館在打烊之前迎來了一個帶著兩個小孩子的女人,三人點了一碗陽春麵,老闆沒有歧視而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給了他們一份半的麵條,並祝他們過個好年。
第二年除夕,三人又來要了一碗陽春麵。
第三年除夕,三人繼續前來要了兩碗面。麵店老闆從他們的對話中了解到女人丈夫車禍過世,母子三人克服了許多困難,咬緊牙關終於還清了債務,老闆聽後淚流滿面。後來每一年除夕夜老闆都會為他們留一張桌子,可是他們卻再也沒來。
直到十四年後的除夕夜,兩個青年和一個女人再次前來,要了三碗陽春麵……
這篇文章作於1987年,原名《一碗清湯蕎麥麵》。它一經問世,在日本迅速引起轟動,各階層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八十年代傳入我國後也廣受好評,被編進語文教材,成為一代人共同的回憶。
《一碗陽春麵》不過是一篇結構非常簡單的短篇小說,何以有如此大的影響?
我覺得它的成功就在於寫出了人性當中最令人動容的堅強和善良。這種人性中的美好,穿越年代,無論何時讀來,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篇文章我將會從小說的故事背景、文章結構、人物塑造和思想啟迪四個方面對《一碗陽春麵》進行深入解讀。
一、故事背景
這是一個有十幾年時間跨度的故事,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把它聚焦到了一個相同時間點——除夕夜,一個相同的地點——北海亭麵館。
和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一樣,在日本有這麼一個傳統習俗,那就是在除夕夜吃蕎麥麵(本文譯為陽春麵)。
所以在文章一開始便說「於麵館來說,最忙的時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麵館的這一天,也是從早就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母子三人出現的時間卻是在麵店快要打烊之前的十點。這個時候麵館已經沒有客人了。
為什麼三人要選擇這個時間來呢?
那是因為他們窘迫的生活。從故事來看,女人的丈夫因為車禍去世,生前欠了八個人的巨額債務,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讀書。在這個除夕他們的家庭不完整了,永遠失去了丈夫和父親,巨大的經濟壓力讓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
所以,除夕夜本應是家人聚集在一起,享受美好聚會和豐盛晚餐的時刻。可是他們卻在沒有客人的麵館三人合吃一碗麵。
一邊是熱鬧,一邊是寂靜;一邊是和美,一邊是拮据。特殊的環境造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
二、特殊的文章結構
這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以陽春麵為線索進行寫作。而在結構上採取的是一種類似詩歌「重(chóng)章疊沓」的特殊方式。
「重章」其實是描述詩歌的一種結構形式。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如《詩經》的《蒹葭》(有刪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這種寫法每個部分大體相同,只是改變了個別地方。它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氣氛,突出主題。
回到《一碗陽春麵》,是不是感覺結構相似?
在文中,母子三人一共進入了麵館四次。
每次的環境都是相同——除夕夜的北海亭麵館。
每次做的事情也都相同——吃陽春麵。
構成故事的每一個畫面都是相同的,這就是一種類似詩歌的重章式的結構。而它的作用就是強化故事背景,凸顯相同背景下的不同。
不同在哪裡呢?
時光變換,相同背景下有些東西卻慢慢的發生著變化:孩子們長高了,母子間有了笑聲,穿的衣服變了,點的陽春麵從一碗到兩碗到三碗……
同樣的環境,母子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強,走出了困境,活出了和以前不一樣的人生。
三、人物形象
小說三要素是環境、情節和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刻畫是一篇小說的重點。成功的小說人物大都個性鮮明。
我們來看看本文的幾個主要人物:
1.母親
①首先看下她的語言。
在四次點面的時候,她分別是這樣說的:
「啊,……陽春麵……一碗……可以嗎?」「……這個……陽春麵一碗……可以嗎?」「……啊……陽春麵兩碗……可以嗎?」「啊……三碗陽春麵,可以嗎?」
人物的語言可以刻畫人物的性格。
這位媽媽說話「怯生生」的。為什麼呢?
因為窮!
這個語序就很有意思:「陽春麵……一碗」。
讓我們想想,正常的語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是「一碗陽春麵」。為什麼把「一碗」放在了後面呢?那是因為三個人點一碗麵羞於啟齒,所以她說話才吞吞吐吐。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她是鼓足了多大勇氣才說出這句話的。
生活的窘迫躍然紙上!
直到後來,他們的生活改善了,她可以用自己的收入好好的來點餐,這個時候她說的才是正常語序「三碗陽春麵」,多麼不容易。
②除了語言我們還可以看下她的穿著。
前三年一直穿著一件不合時宜的斜格子的短上衣,直到十幾年後的除夕夜再次出現,才穿著一身和服。哪有女人不愛美,但生活是殘酷的。
有一個細節,作為對比,和媽媽的舊衣服不同,第一年的時候孩子穿的卻是是嶄新的運動服。可見即便生活困難可是媽媽依舊想把最好的給孩子。
哪怕是吃一碗廉價的麵條,那也是生活的儀式感:再窮他們也要過個年!
所幸生活是不會辜負努力的人,即使後來哥哥穿著中學生的制服,弟弟穿著哥哥的舊衣服,經歷十幾年的努力,兩個孩子變成青年。終於可以西裝筆挺,手臂上還能搭著大衣。
③從故事情節看,這個媽媽工作十分勤奮,得到了公司的特別補貼還清債務,拉扯大了兩個孩子,是個能幹、堅強、勇敢的好母親。
母親的形象無疑是刻畫的非常成功的,雖然限於篇幅,對她的著墨並不很多,但從語言、穿著、情節等方面還是向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常鮮活的人物:她有擔當,有責任感,身處困境沒有消極妥協,反而積極應對想辦法給孩子儘可能好的生活。
2.兄弟
文中對兄弟兩主要是在語言和外貌上的刻畫。
在第三年的除夕夜,通過對話,我們除了看到媽媽努力提前還完了所有債務後,還看到了兄弟兩人的努力。
哥哥雖然小,但是已經是中學生的他每天早晚都會出去送報紙。弟弟每天下午放棄學校俱樂部的活動,回家給一家人做飯。兄弟兩人一起努力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扛起家庭的重擔,讓媽媽可以心無旁騖的好好工作。
孩子雖然小,可是他們懂事的讓人心疼!
在弟弟參加作文比賽的通知下來後,哥哥擔心參加家長會會耽誤媽媽的工作,於是小小年紀自己做出決定,不告訴媽媽而是替媽媽參加家長會。貧苦的家庭,哥哥是多麼體貼懂事,而且已經能夠當家處理家裡的事情。
到了學校哥哥聽到弟弟讀出自己的關於未來夢想的作文,說到他們一家的困難和吃麵的事情,開始出於自尊哥哥覺得丟臉,可是後來看到弟弟激動的朗讀是那樣坦坦蕩蕩,說到未來自己的夢想是也去開一家能給人帶來鼓舞和溫暖的陽春麵館,哥哥又覺得很羞愧。
在作為家長發言時,哥哥說到弟弟的不容易,每天放學都沒有參加集體活動早早回家,希望大家都能和弟弟玩,這是出於一個兄長對弟弟的關心。並且說到要「齊心合力,為保護我們的母親而努力!」
他們這樣說的,也做到了。很多年前躲在媽媽身後怯生生來到麵館的他們,很多年後先進入麵店的卻換成了他們高大的身影,而媽媽則在他們身後……
兄弟兩人是很早就擔負起家庭重擔的窮苦人家孩子的形象,但他們努力學習,最終都學有所成。他們團結懂事,身上有一種面對困難不逃避、不抱怨、努力向前、樂觀向上的精神。
3.麵館老闆夫婦
麵館的老闆無疑是善良的化身。文中主要通過細節的描寫表現他們的人物形象。
在第一次母子要一碗麵條時,老闆夫婦沒有一點瞧不起他們和冷言冷語。老闆娘把他們帶到離暖氣片最近的2號桌,不僅溫暖了他們的身體也溫暖了人心。老闆給他們「先抓了一堆,繼而又抓了半堆」。兩人心有靈犀,默默地給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幫助,並且這種幫助照顧到了他人的自尊心,甚至在麵條漲價後改掉價格給他們優惠。走的時候祝他們過個好年,這一句來自陌生人的祝福給了他們無盡的勇氣。
後來的十幾年裡夫婦兩人在除夕夜始終保持著2號桌,放上預約席的牌子,等待母子的到來。
麵館夫婦同情弱者,默默幫助的時候給予人充分的尊重,對於顧客不論貧富,他們的善良令人感動。
4.麵館眾人
麵館2號桌的故事被眾人知曉後,大家都被感動了。在母子三人沒有再來的十多年裡,他們經常來這裡吃麵,和老闆一起在除夕夜守候,直到母子的再次到來。聽到母子三人過上好的生活,店裡響起「不約而同的歡呼聲和鼓掌聲」。
麵館眾人的守候,是被老闆的付出和等待所感動。他們堅信母子一定會出現,努力終會有所回報,他們期待著母子的生活越來越好。這是一群心有善念富有同心情的人!
四、思想啟迪
《一碗陽春麵》的核心是面對困難的不屈服,是面對逆境的團結和努力,是善良和關愛的人性之美!
一篇小說深深地感動著我們,也給了我們人生的啟迪。
1.面對逆境,奮發努力
巴爾扎克說過:「不幸,是天才晉升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面對逆境,如果妥協只有被它打倒,我們不做生活的弱者,只有絕不低頭。
日本從一個戰敗國在戰後幾十年的時間迅速崛起,無不與人民的這種百折不撓的韌勁、不屈從於逆境、奮發努力有關。
2.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麵館老闆的店子越做越大,來吃麵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人們對於老闆夫婦善心的一種肯定和支持。
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可能陌生人的一句良言就能暖於三春,如果我們能做到,在面對身處困境的人,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論對方貧富,做到尊重他人!
《一碗陽春麵》的結尾寫到「剛剛還在紛紛揚揚飄著的雪花,此刻也停了,皚皚白雪映著明淨的窗子,那寫著『北海亭』的布帘子正在清風中搖曳著,飄著……」
風雪已停,大家都融入到了美好的過年氛圍之中。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則為母子三人的幸福生活,為老闆夫婦的善良,為眾人的熱情而感動!
這是一個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哀而不傷,沉而不痛,弘揚了一種對困境的不屈,對弱者的溫情。一碗陽春麵,折射出的是一種自尊,一顆善心,一點堅持。一碗陽春麵,是人性光輝的寫照。
#文史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