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碗陽春麵》故事,保留勵志主線,原創劇情像《茶館》

2021-01-13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在很多人關於語文書的記憶中,相信一定會有一篇課文的存在。

《一碗陽春麵》,一篇當年讀起來有些奇怪的課文,因為那是發生在日本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母親和兩個兒子一家三口十幾年間四次在大年夜到北海亭麵館吃麵,從三個人吃一碗麵到兩碗面再到三碗面,人生在歲月中悄然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裡充滿了溫情、勵志和人性。

這篇課文給筆者留下了三個深刻印象:苦難是一種歷練,弟弟不是太好演,陽春麵到底好不好吃?

本文聊聊《一碗陽春麵》。

一、名字的問題

《一碗陽春麵》是短篇小說,作者叫慄良平,寫作於1987年,雖然是小說,也是作者從民間搜集的故事改編而成的。

這篇文章最早出現在我國是在1989年的《讀者文摘》上,當時的名字叫《一碗清湯蕎麥麵》,後來才被選入我國中學的課本,然後影響了至少一代人。

不過,我們讀到的課文名字都叫《一碗陽春麵》,和原作《一杯のかけそば》裡的蕎麥麵並不一樣,顯然是翻譯的問題,將日本常見的蕎麥麵改成了我國部分地區常見的陽春麵。

筆者認為這個翻譯雖然沒有造成不太好的結果,但確實也有點兒畫蛇添足。老實說,當年我國很多地區的學生不僅不知道蕎麥麵也不知道陽春麵,感覺改的沒有意義,還讓很多人誤以為陽春麵是日本的飲食,直到後來才知道真相,

而且,日本的蕎麥麵本身是有一定特殊意義的,那是他們大年夜裡必吃的東西,據說全家人吃著蕎麥麵看日本NHK的紅白歌會是很多日本家庭的過年固定模式,就像咱們國家大部分地區吃餃子看春晚一樣。

最關鍵一點,蕎麥麵和陽春麵乾脆就是兩種東西,這麼翻譯的唯一好處大概就是讓筆者在多年以後為了這篇課文專門吃了一回陽春麵。好吧,多少也算拉動了內需。

此外還有個問題不得不說,很多教師在講述這篇課文時都會提到作者是用這個故事反映日本戰後經濟復甦時的困難和舉國努力的成果。額,筆者認為這個想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作者的本意,就像魯迅的「兩棵樹」一樣。

按照小說所寫的時間,故事應該最早發生在1972年,彼時的日本已經重新成為經濟強國,作者慄良平可能就是想說一個比較勵志溫情的故事,激勵每個身處逆境的人鼓起勇氣,好像還沒有上升到國家民族層面的意思。

二、電影的故事

《一碗陽春麵》的課文在我國影響很大,於是等1992年日本拍了同名電影之後,電影的名字在我國依然叫《一碗陽春麵》,不過有些搞笑的是,該片有譯製版,譯製版裡演員們說的還是蕎麥麵。

不管這個名字了,說劇情。

由於小說原文比較短,撐不起一部電影來,因此電影劇本進行了劇情擴充,最後拍成了一部接近一百分鐘的電影。

電影版《一碗陽春麵》當然還是以母子三人的故事為核心主線,老闆和老闆娘招待客人的細節也尊重原著。

但是電影版為了豐富劇情還是做了很多加法,豐富了很多劇情,這中間有些改編是非常好的,也有些改編涉嫌畫蛇添足。

比如電影裡給老闆和老闆娘的故事增加了兒子和狗狗的線索,老闆和老闆娘的兒子死於車禍,年齡和母子三人中的小兒子相仿……筆者認為這條線增加的有些多餘,有點兒過度煽情的意思。

更煽情的地方還有,當母子三人多年後重回北海亭麵館時,母親還帶來了孩子父親的照片,老闆和老闆娘還為孩子父親端來了一碗麵,「一家四口四碗陽春麵」。這個橋段,額,怎麼說呢,筆者認為有點兒過了,見仁見智吧。

上文說了日本人有大年夜吃蕎麥麵看紅白歌會的習慣,於是電影裡也加了一條紅白歌會的故事。

麵館服務員昭子在大年夜提出辭職,她想去東京闖蕩當歌手,希望將來也能出現在紅白歌會上。

十幾年後,當母子三人第四次來到北海亭麵館的那個大年夜,昭子也回來了,她部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當紅女團歌手。這條故事線增加的挺好,可以和母子三人的勵志故事遙相呼應。

原作中,母子三人的故事是老闆和老闆娘給客人講述之後口口傳播出去的,而在電影中,導演則是讓記者從老闆父親嘴裡得知之後發表在報紙上,這件事讓老闆娘非常生氣,擔心母子三人會不好意思再來。

故事上了報紙,結果就有些走樣,很多奇奇怪怪的人都在大年夜匯聚到北海亭麵館想看一看母子三人,這其中有讓孩子來接受教育的,有好心人來看看的,也有來獵奇的,更有甚至還有記者等著偷拍的……這段劇情讓故事增加了一些現實性,也有些光怪陸離之感,算是導演的私貨吧。

該片中導演夾帶的私貨還有不少,影片通過北海亭麵館客人們的交談,將當年日本社會中存在的一些軼事和時弊都進行了反映,甚至還抨擊了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醜惡現象。

如此一來,《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就發生了一些魔幻變化,有點兒像我國的《茶館》了,老闆和老闆娘成了主角王利發,客人們成了形形色色的茶客,昭子成了康順子,母子三人則成了常四爺和秦仲義。雖然劇情走向是相反的,但故事結構卻是相仿的,看起來更有意思,但實事求是講,電影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淡了原作中那種溫情滿滿的氣氛,算是有得有失吧。

三、《一碗陽春麵》的現實意義

《一碗陽春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火遍東亞,在我國有無數學校曾經排演過同名話劇,筆者就曾飾演過小兒子,大家都被這個故事裡的溫情和勵志所感動。

據說,1997年韓國三星集團遭遇生死存亡之際,董事長就讓副會長面向四萬名員工朗讀《一碗陽春麵》,號召全體員工學習母子三人面對逆境的奮鬥精神。等到三星集團緩過勁兒來,董事長又再次給員工朗讀《一碗陽春麵》,這次又號召大家學習麵館老闆和老闆娘的人性化經營之道。

對於經歷過苦難的人,看到《一碗陽春麵》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對於正在經歷苦難的人,希望《一碗陽春麵》能夠給我們帶來度過逆境的勇氣和力量。

「不能失敗,要努力,要好好活著!」

「祝你們過個好年!」

相關焦點

  • 一碗陽春麵(原創)
    一碗陽春麵作者:高令亞人生的光陰真快啊,轉眼間就到了半百之年。說光陰如箭似水,如白駒過隙,一點都不假。在學生時代,這些比喻只是被我們這些少不更事的青年引來寫在作文裡,其實並不能懂得光陰的含義,並沒有人生短促的慨嘆,因為,那時我們好年輕,有大把大把的青春攥在我們手裡,我們何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憂慮?
  • 轟動全日本的故事:一碗陽春麵
    前言: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日本不論是首相、總統、議員、著名企業家,還是企業員工、普通百姓,無不為這個故事深深感染。接著又寫,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陽春麵,非常好吃……三個人只買了一碗陽春麵,可麵館的叔叔阿姨還是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謝謝我們,祝我們過個好年。聽到這聲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著,『不能失敗!要努力!要好好活著!』因此,弟弟長大成人後,想開一家日本第一的麵店,也要對顧客說,『努力吧,祝你幸福,謝謝。』
  • 重溫《一碗陽春麵》這個故事,感悟多幾分?感概多幾許?
    一碗陽春麵《一碗陽春麵》高中教科書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慄良平的經典代表作品,體現親情美,人性美:通過母子三人在困難處境中堅強奮鬥,互相激勵的動人故事,表現了團結,向上,這課文雖已讀過二十多年了,但還很清楚記得學習這篇課文的小插曲,現在回想起來,久久難以忘懷: 記得那時,語文老師邊老師,為了加深課文印象,讓故事情節直接影響大家,激勵大家。提前一星期布置預習任務,熟練課文內容,講課前要求我們學生主動上講臺講《一碗陽春麵》。
  • 一碗陽春麵·都市快報
    記者 羅傳達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客居南京的杭州老人朱亞泉今年99歲了,冬至(12月21日)午餐時分,他忽然想起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 昨天,老人的長女朱寧玲講了父親和一碗陽春麵的故事—— 冬至午餐時分,老爸鄭重其事地說想起一件往事要告訴我們,我以為有什麼要事相告,未曾開口他已老淚縱橫了。
  • 來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吧
    陽春麵的由來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高郵、上海、蘇州、無錫、常州、揚州、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比較出名的有上海陽春麵、高郵醬油麵(又稱高郵陽春麵)、揚州陽春麵等。
  • 那一碗心頭好,陽春麵
    當我們談及上海的大眾化早點時,往往將陽春麵與「四大金剛」的大餅、油條、粢飯、豆漿聯繫到一起。所謂「陽春麵」,那是一種不加任何「澆頭」的、光光的一碗麵條。當它出現在你的面前時,你也許會覺得有一種寒酸的感。
  • 一碗清湯陽春麵 一座揚州城
    星爺在《食神》裡扮演的食神,奉獻給大家的也不過是一碗最普通的叉燒飯而已。所以陽春麵既可以給客人接風,又代表了揚州美食的精髓。所謂「陽春麵」就是清湯麵,一般不放任何配菜,有的地區會放些蔥花點綴,有的乾脆什麼都不放。中國人對陽春麵這個稱呼似乎是有些陌生的。尤其是北方人,可能更會感到莫名其妙。「陽春」這個詞也過於文雅,以至於很多人完全不清楚這個詞的含義。
  • 陽春麵:長三角一帶最低調又最老牌的麵條,渾身是故事
    傳統美食中的情愫最濃文字原創 / 鍾誠陽春麵人人都吃過,然而,為何叫陽春麵,知道的人卻不多。陽春麵最早叫「清湯光」,因為清湯寡水,沒有任何澆頭,因而得名。這個名字終究不雅,而且口彩也不佳,於是,就有文人腦袋一拍,想出了這風雅而又頗有故事的名號。
  • 一碗陽春麵,吃不完的蘇州文化
    圖片來自網絡當時的蘇州還沒有如此繁華,白牆灰瓦,小橋流水淡淡的透出純樸的氣息,就像一碗陽春麵一樣,雖然湯清見底,但卻香味濃鬱。雖然蘇州和上海的陽春麵有粗有細,而揚州的陽春麵卻必須用龍鬚的那種細面,但是,高湯和蔥油的做法卻基本相同。而且,無論何時何地,豬油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
  • 一碗陽春麵感動全臺灣 拍成紀錄片重溫舊情(圖)
    一碗陽春麵感動全臺灣 拍成紀錄片重溫舊情(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2日 09: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1日電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曾激發臺灣社會的愛心關懷,女主人公往生屆滿一年後,故事被拍成紀錄片。
  • 《一碗陽春麵》:堅強是世上最醇的酒,善良是人間最美的花
    今天想來談下日本著名作家慄良平的短篇小說——《一碗陽春麵》。故事講述的是在大年夜,日本的一家北海亭麵館在打烊之前迎來了一個帶著兩個小孩子的女人,三人點了一碗陽春麵,老闆沒有歧視而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給了他們一份半的麵條,並祝他們過個好年。
  • 舌尖上的故事|陽春麵——陽春白雪,自賞孤芳
    陽春麵,一把細面,半碗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橋頭老陳家的醬油,燙上兩顆挺括脆爽的小白菜……兵荒馬亂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陽春麵來的實在。 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
  • 陽春麵是碗什麼面
    原創 袁念琪 海上夢疊原創:袁念琪滬語改寫:丁曙立朗讀:洪瑛推薦:丁迪蒙陽春麵是上海歷史悠久、最大眾化,價鈿最便宜個面。就是選擇套餐,也沒失去平價本色,1958年3月23號報紙浪報導了兩角九分個一份套餐:「高粱二兩,陽春麵一碗,便菜一盆。」原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1949年勒上海老寶盛銀樓當學徒,業餘辰光到民治新聞專科學校上電影課。潘孑農老師帶伊去做「群演」,發一兩塊洋鈿,還有一碗陽春麵吃,伊回憶講:「我開心煞了。」勒上海,經營陽春麵等面點個叫「麵團業」。開始個辰光是肩挑擔子走街串巷。
  • 父女倆試吃「一碗陽春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陽春麵的來歷呢?
    父女倆試吃「一碗陽春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陽春麵的來歷呢?現如今生活條件跟以前比起來,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小巫還記得以前一日三餐都需要擔憂,而現在不僅不需要擔憂,甚至現在吃個美食都需要挑,所以小巫非常羨慕現在的孩子們,大家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這當然是因為那部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話劇《茶館》,還有那部影史經典82版電影《茶館》。本文要說的是電影《茶館》的故事。而1982年的電影版在演員上和1979版話劇幾乎是照搬,只是在場景上更有深度和廣度,體現了電影的優勢。如果單從劇情上看的話,電影版和話劇版幾乎沒有多少差別,但在很多地方,電影版還是有特別的地方的。
  • 閒話陽春麵
    原創 陳恩浩 上海老底子閒話陽春麵陳恩浩據說一個人的口味喜好,往往在兒時就定了基調。尤其是在那油水缺乏的蕭條枯寂的歲月,一碗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陽春麵,惠而不費,絕對稱得上是美食,常常令人獲得莫大的慰藉。因此,我對陽春麵總有一份特殊的好感。陽春麵就是一碗「光面」,麵條,湯水,蔥花三位一體的清湯麵。可就是這碗清湯麵,才顯比出煮麵的水平。就好似賽歌不用伴奏,只憑清唱,選美不靠包裝,只穿比基尼,拼的就是「素」實力。
  • 一碗用了心思的陽春麵,做法材料都簡單,味道讓人夢回江南
    至於味道,在揚州吃的一碗陽春麵就全概括了。一碗麵怎能有如此效果,那咱們就繼續往下聊。說到陽春麵,要先說這淮揚菜。川魯粵淮揚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說齊名氣之所以大,不僅僅是對原料的講究,刀工烹飪也是精益求精,而上海本幫菜,杭幫菜,蘇幫菜等一系列的菜系也都是淮揚菜的分支。所以說,淮揚菜體現的就是一種,嚴謹、雅致還有平和。說到這裡,可能會說未免給這碗面說得太過華麗。
  • 陽春麵是碗什麼面?
    從《上海飲食服務志》得知:1955年0.13元一碗;1965年0.12元;到1990年,衝到2字頭,每碗0.20元。 這碗面之所以價廉,聽它原名便知:「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湯沒澆頭,調味就是放醬油,能加點豬油不要太幸福。光面如白飯,到店裡填肚皮,就喊陽春麵。
  • 陽春麵,湯鮮味美,來一碗棒極了
    陽春麵By 簡姐麵條,大江南北各有各的吃法。沒吃過正宗的陽春麵,看過電視美食節目介紹,今兒自個鼓搗了一份陽春麵,味道挺不錯哦。原料:掛麵、雞蛋、素菜、豬油、蔥、生抽、鹽。第14步、焯燙好的素菜放到面碗上,再放入煎好的荷包蛋,一碗簡單好吃的陽春麵就好啦。來自 美食天下 簡姐 的作品。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歡迎關注美食天下,學好菜,跟我來~
  • 陽春麵不是「醬油麵」,學會幾個陽春麵的訣竅,老廚師也說好吃
    初識陽春麵,是在中學課本裡,感人至深的故事沒怎麼記住,只記得那碗盪氣迴腸的陽春麵,放學回家便央求父母給做一碗「陽春麵」,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又怎麼會知道陽春麵是何物,末了還是一碗撈麵條把我打發了。陽春麵名字起得頗為大氣,總讓人聯想到「陽春白雪」之意,但有著「高貴」的名字,卻幹著「下裡巴人」的活。這面最早叫「清湯光面」,除了面和湯,再無其它,吃麵之人本就不怎麼富裕,這「光面」就很不吉利了,本來就窮,豈能還吃「光」?聰明人想到給這面改個名字,陰曆十月叫小陽春,這面也是十文一碗,乾脆就借得「陽春」二字,起名為陽春麵,好讓吃了這碗面,生活也變的陽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