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味參茸店宰客太瘋狂 內地客投訴大增(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內地遊客專程來港辦年貨,參茸海味是熱門選項,惟香港部分參茸海味店坑客現象嚴重,有損香港「購物天堂」美譽。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涉及參茸海味店不良銷售手法的投訴達305宗,按年升34%,其中內地遊客佔85%。「黑店」行騙手法層出不窮,繼常用的混淆單價和以劣充好後,再創新招:店員訛稱懂醫術,藉詞顧客面色欠佳,代為「執藥」補身,期間避談價錢,更實時將藥材磨粉,「焗」顧客籤卡繳付數萬元。

  內地遊客李先生去年4月來港,到一間參茸藥店購買藥物,接待的店員當知道他是遊客,即煞有介事地指他身體欠佳必須調理,否則肝腎有機會出現毛病。事主在半信半疑下,讓店員替他開藥處方。當李先生問價錢時,店員卻迴避解答,只稱藥材很便宜,又提及部分藥材單價,如雲苓售8元、三七花售8元、石斛售385元,但無提及計算單位,然後店員快速把藥單覆轉,並著手「執藥」。

  敷衍應對問價 藥材急磨成粉

  李先生多次追問實際價格,惟店員只敷衍應對,更把藥物磨成粉末裝成3瓶。他原本準備以現金付款,店員卻說用信用卡有禮物回贈,半推半就下其信用卡被店員取走「碌卡」,他接過收據存根,才發現總消費額竟高達28,656港元。

  深感被騙的李先生實時致電香港朋友代為報警,警員到場調解。店方願意取消部分交易,但堅持事主必須用5,000元購買1瓶藥粉,他最後就範。但李先生返回內地後心感不忿,向香港消委會投訴,要求協助退款。店方稱雙方已籤署和解協議書,拒絕要求。消委會遂建議事主向海關舉報。

  投訴年升34%

  參茸海味店以不良手法銷售的現象有惡化趨勢。消委會去年收到305宗涉及參茸店的相關投訴,較2010年的228宗升34%,其中85%投訴人為內地遊客;涉及混淆計價單位的投訴佔220宗,較前年的117宗升88%,佔總投訴的72%。旅發局去年亦接獲25宗涉及參茸店的遊客投訴,宗數與2010年相同;涉及內地旅客的投訴,則由2010年的8宗升至去年的13宗,升幅達62.5%,主要是不滿商店的營商手法及價格標示。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估計,近年內地訪港旅客不斷增加,是參茸海味店坑人投訴上升的原因之一。她強調,現時《商品說明條例》條文清晰,罰則亦有阻嚇力,呼籲消費者在購買貨品時要提高警覺,未清楚單價和計價單位前切勿將信用卡交予店員,籤卡前亦應看清銀碼,並要求店員在完成交易後,才把藥材切片或磨碎。若有店鋪被重複投訴或行騙後果嚴重,消委會考慮公開「點名」,以提醒市民。

  參茸海味店宰客7賤招

  1. 店員稱懂醫術,指消費者身體有毛病,繼而推薦貴价或不普遍的藥材。

  2. 每當被問及貨品的單價及計價單位時,店員總避免正面回答,東拉西扯說其它話題。

  3. 計價單位會以較小字體寫於不顯眼處,或以貨物遮掩計價單位。

  4. 店員急不及待將貨品切片或磨粉,以造成不能逆轉的交易。

  5. 多要求消費者以信用卡付款,避免消費者知悉價錢後取消交易。

  6. 店員會與消費者保持談話,以分散消費者的注意力。

  7. 消費者以信用卡籤帳後,店員會實時把單據塞進購物袋內,令顧客不能實時查察。

  資料來源:消委會

相關焦點

  • 香港海味"黑店"狂宰內地客 警方稱不屬欺詐
    位於香港尖沙咀漢口道的「華豐蟲草燕窩莊」被內地客投訴有宰客行為。本報特派香港記者葉楓攝   「我去香港10年了,但這次回來,我都想把自己的通行證銷毀算了。」在深圳開服裝店的石小姐,在春節前遭遇了香港海味「黑店」以後,賭氣發誓以後再也不到香港購物。她稱,打著「優」字牌的商家居然也能使出以次充好、偷梁換柱、誣客為賊的手段,讓她在港消費的信心大跌。昨日,記者暗訪這家「黑店」,發現其實是因為香港海味鋪通常以16兩算作1斤,且店員語焉不詳導致,旅客稍微大意,便容易買到比預想中貴上十倍多的貨物。
  • 海味街:選購海味的首選地,居然整條街都瀰漫著鹹魚味!
    海味街是香港著名的街市之一,這裡店鋪總數超過200家,所售賣的貨品種類多不勝數。其中包括海參、鮑魚、乾貝等海產乾貨,由於這裡以批發為主,價格比較便宜,因此成為香港市民和遊客選購海味的首選之地。上環文鹹西街的海味街一帶,至少有超過二百間參茸海味鋪,數量為全港之冠,這個主要的海味集散地歷史悠久。話說早年上環是重要商業區,貿易在當時是最重要的商業活動,參茸燕窩海味行業亦曾經興盛一時。當時整條街都以賣海味為主要生意,又因街上散發著很臭的鹹魚味,於是這條街就被人稱為海味街。
  • 港媒曝光內地黑旅行社騙局:三招宰客甚至搶劫(圖)
    中新網12月6日電  香港一家媒體記者為了解內地一家名為「野馬」旅行社的欺客手法,參加了由「野馬」遊行社舉辦的旅遊行程。香港《文匯報》6日刊發一則報導曝光了內地這家黑旅行社的三招宰客騙局。    據報導,當記者返回廣州再次電話聯繫宣傳單上的「中國國際旅行社」詢問「香港遊」問題時,對方卻突然表示,根據國家旅遊局的規定,參加香港遊的每個遊客需要先交8,000至10,000元人民幣押金,到香港後如消費可以叫導遊以保證金支付。  曾經經營過「野馬」旅行社的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藉口都在為最後宰客做準備。
  • 珠海【魚翅】工廠直銷_瀛洛參茸海味為您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
    珠海【魚翅】工廠直銷,瀛洛參茸海味為您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公司本著「誠於真、信於誠、經於道、商於德」的經營理念,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珠海瀛洛參茸海味工廠直銷, 把藥汁液、魚翅、紹酒、姜、蔥、鹽、菜膽、火腿肉同放蒸杯內,再加入雞湯100毫升。把蒸杯置蒸籠內,用武火大氣蒸30分鐘即成。
  • 年輕人口味西化 香港海味老行尊嘆輝煌不再
    中新社10月13日電 題:年輕人口味西化 香港海味老行尊嘆輝煌不再  中新社記者 黃旖琦  叮叮,叮叮…隨著電車由中環緩慢駛向西環,乘客仿佛坐上了時光車,車道兩旁建築物逐漸泛黃,忽然電車一個大轉彎,更是像瞬間回到多年前的香港,一間間舊式海味店林立,一陣陣海味雜貨的味道隨著海風飄來,這是香港的德輔道西,也稱為海味街。
  • 過去1年香港市民賺得"盤滿缽滿" 買海味不怕花錢
    過去1年香港市民賺得"盤滿缽滿" 買海味不怕花錢 2008年01月07日 12: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7日電 年近歲晚自然會購買海味送禮或自用,雖然部分海味價格飆升5成至1倍,也無損過去1年賺得「盤滿缽滿」的香港市民的購買慾。
  • 人人稱讚的香港海味,到底有什麼魅力?
    「今天要吃多點,」蔡先生說,「你們年輕人大概都以為什麼『末日』,所以要狂歡大吃,但老人家就都記得,今天是冬至。香港人過冬至,那是很重要的節日,大多數中國人都很看重冬至的。冬至的那一頓吃,也是非常要緊的。你不是想去看看海味行嗎?今天對海味行來說,正是個大日子。
  • 香港宰客藥房魚目混珠賣名牌 毀港購物天堂美譽
    內地客愛買黃道益活絡油(右),但常被部分蠱惑店員遊說購買名字相近的「活絡油」(左)。  中新網2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正被油尖旺一些專向內地客埋手的「宰客藥房」玷汙。此外,有內地旅客欲購買黃道益活絡油,更被店員哄騙購買「黃道益父親創製」的黃道XX活絡油。  香港消委會去年接獲2342宗遊客投訴,當中涉及內地遊客的投訴增兩成,不少與銷售手法、價錢爭拗及貨物質量有關,其中油尖旺不少藥房,近期紛紛以不良銷售手法哄騙內地旅客購物,記者喬裝內地旅客「放蛇」時竟三度「被騙」。
  • 香港市場遇荊棘 內地是周生生的未來嗎
    歷史上看,周生生業績深受內地經濟、訪港旅客以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共同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周生生多年來的運營業績雖整體有所增長,但波動性十分大。進入2019年上半年,環境不確定性大增。6月前,內地和香港經濟表現較為平穩,內地訪港旅客一如既往的川流不息,在香港,內地旅客相較2018年首五個月增長17%。
  • 香港維權記:追究行騙藥房 他將第7次赴港打官司
    案起藥房   「香港第一瑪卡大案」   「斤」變「錢」刷走遊客逾10萬港幣   今年1月,一則香港本地媒體的報導悄然「走紅」網絡,報導稱,「2015年10月,位於銅鑼灣恩平道的龍城中西大藥房,將藥材瑪卡的計算單位由斤變錢,令內地旅客以為涉案瑪卡每斤售
  • 香港買黃金比在內地至少便宜10%
    今年十一長假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再創新高。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黃金周前5天來港內地遊客將近8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6%。大部分內地遊客是以自由行方式來港。 十一黃金周到現在。
  • 旅遊天天薦:尋找香港最正宗的海味,還得去德輔道海味街啊!
    當然就是香港啦!眾所周知,香港是由許多島嶼構成的,所以說想要去吃正宗而又便宜的海鮮,去香港準沒有錯!而今天,我就想要分享一段我前些日子去香港的旅程。為了給爸媽在香港購買一些新鮮的海產品,我特地來到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海味購買街,那就是德輔道海味街。
  • 香港6間藥房因售賣假冒產品被定罪
    新華網香港7月16日電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新公布,6間藥房因售賣假冒產品而被定罪,其售賣的假冒產品全部是深受內地遊客歡迎的保健品及藥油。
  • 港幣資產轉人民幣存款 香港內地利息差距大(圖)
    口岸新現象:港幣兌換人民幣的交易量大增  投資新選擇:港幣資產部分轉為人民幣存款  文/記者餘琴  相關新聞  「限購令」出房價鬆動 港人忙著來內地買房  港人一直熱衷在內地購房,進行長線投資。雖然國家和地方連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都不能阻止有能力和不違反政策的港人前來內地城市買房投資。  香港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中產階層於內地置業的預算有上升。
  • 積極拓展內地市場,太興集團穩坐香港餐飲業第一
    「太興」的前身為「太興燒味」,1989年創辦於香港西灣河太安樓。一晃30年過去了,「太興」也由一間小小的傳統燒味店,逐漸成長為香港多元品牌餐飲集團。這離不開太興集團對餐飲業的創新與堅守。粥面品牌「靠得住」在太興集團收購後,也被發揚光大,成為米芝蓮推介食肆,載入《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8大品牌鎮山,太興集團還不滿足,還要繼續打造新的品牌,臺式麻辣火鍋,並準備今年開門營業。集眾多美食品牌於一身,太興集團坐穩了香港餐飲業頭把交椅。
  • 10月至12月,是到香港旅遊的最佳季節,不妨到這些地方逛逛
    導語: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地區,四季的天氣大不相同,最舒適的季節是10月至12月,這段期間秋高氣爽,而且少雨,是到香港旅遊的最佳季節。「海味街」香港開埠初期,上環德輔道西至西營盤一帶只是買賣鹹魚(用鹽醃製的魚類)的市場,後來由於本港的轉口貿易日漸發達,這區便發展成買賣高價參茸、燕窩及海味的集中地,以致有海味街的稱譽。店鋪至今仍保持著舊日色彩,大多是同時經營批發及零售生意。因此,價格--般比市面便宜,許多香港人也會到此購物,臨近節日就更見熱鬧。
  • 十萬人評出港澳購物放心店(圖)
    麥曉穎攝  權威評選  本報香港訊  (記者麥曉穎)昨日,香港和澳門的55家商戶光榮地掛上了「誠」字號招牌,不斷湧現的「誠信金漆招牌」再次為內地遊客在香港、澳門放心消費引路。  本報參與搭建誠信購物渠道  廣州日報主要負責人表示,為使來自華南地區的旅客到港澳購物時能得到最佳的指引,廣州日報作為華南地區的主流大報,積極發揮我們的輻射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繼成功舉行了兩屆「誠信商號」推選後,再接再厲地舉辦第三屆「港澳優質誠信商號」推選。
  • 深度:香港與內地,被忽略的互助歷史
    「華山救親」,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時代  《環球時報》記者在港採訪期間住在港島上環附近,樓下有很多便宜又地道的餐館,一到飯點,儘管就餐的上班族讓每家店都爆滿,老闆們並沒因記者的內地口音而稍有怠慢,反而更積極地推薦店裡的招牌菜。一位老闆娘甚至跟記者「約定」第二天午餐來店裡嘗嘗清湯牛腩。
  • 內地遊客喪命的香港珠寶店:操控旅遊購物一條龍
    總體而言,近年來珠寶店給旅行社的佣金比例從50%逐漸上漲至70%,這也是與旅行社合作的珠寶店珠寶普遍高於市價的原因。由於香港內地入境團「零負團費」的現實,購物回佣也是旅行社的唯一收入來源。除此之外,也有珠寶商直接向旅行社預付接團費。此前就有遊客投訴D2珠寶店時稱,導遊曾告訴他們:「旅遊是珠寶店老闆贊助的,必須在店裡買東西,否則沒錢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