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覆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廈漳泉一體化發展

2020-12-11 中證網

  國務院批覆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裡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安排島內外城鎮空間布局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發展。拓展閩臺合作,促進兩岸融合;加快廈(門)漳(州)泉(州)一體化發展,統籌安排產業布局,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要求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裡以內。

  以下為全文:

  國務院關於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國函〔2016〕35號

  福建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報請審批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廈門是我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廈門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把廈門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在促進兩岸共同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門戶作用。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裡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安排島內外城鎮空間布局以及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共同發展。拓展閩臺合作,促進兩岸融合;加快廈(門)漳(州)泉(州)一體化發展,統籌安排產業布局,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裡以內。要貫徹城鄉規劃法關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新城新區。要落實好《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運輸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範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高度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重點防災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潮)、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築。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汙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範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加強對鼓浪嶼—萬石山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溼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並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鼓浪嶼等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範圍,依託北部山體及聯通山海的河網水系形成生態隔離廊道。加強對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控制和引導,控制好天際輪廓線,保護好自然水體、生態岸線和景觀風貌,突出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海灣型城市景觀特色。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廈門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廈門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廈門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廈門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廈門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覆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相關焦點

  • 廈漳加快同城化進程 廈漳泉3市有望合併區號
    我市將力爭與漳州合併區號或者免收區間費用,移動通訊廈漳兩地同城化不收漫遊費。民革廈門市委會今年兩會上提出《關於以廈漳一體化為先導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的建議》,市發改委和市經發局近日分別給予辦理答覆: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協調各部門,順應同城化發展的要求,不斷拓寬兩市合作領域,拓展民生共建共享的領域。
  • 「五個一體化」的廈漳泉都市圈探索與實踐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的《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就提出「建設以廈漳泉為主體的城市群體」,2002年調研廈門時明確指出「未來國家和區域間的競爭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為廈漳泉都市圈建設指明了方向。廈漳泉三市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以「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新型城鎮化與大都市區建設,區域競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 2020年廈漳泉融為一城 "同城化總體規劃"浮出水面
    2015年,廈漳泉大都市區要初步實現同城化,2020年基本實現同城化。     這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規劃已經過三市研究討論,廈漳泉大都市區的範圍、發展目標、戰略定位和空間布局漸漸清晰。    廈漳泉長途編號加快編制實施深化"三網融合"試點    大都市區涵蓋三市全域    規劃提出,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範圍包括三市全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2011年總人口1666萬人。
  • 國家發改委批覆:廈漳泉城際軌道將建 規劃示意圖公布
    今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公布了《福建省海峽西岸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批覆,同意福建省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方案。具體全文如下:經研究,現批覆如下:  一、為支持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滿足城市間客流需求,同意福建省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方案。  二、規劃方案  (一)實施原則。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加強銜接,實現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
  • 曾經諱莫如深,廈門再提總部經濟引發新一輪「廈漳泉一體化」猜想
    胡昌升在廈門市總部經濟發展大會上的一些提法令人耳目一新。他強調,廈門市召開總部經濟發展大會,就是深入學習貫徹學習高層講話精神,站在新的起點上,讓企業與城市共同成長,加快把廈門打造成東南沿海重要的總部經濟集聚地。「把廈門打造成東南沿海重要的總部經濟集聚地」的提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1年啟動的「廈漳泉一體化」。
  • 漳州總體規劃正式獲得省政府批覆 突出漳廈同城
    據了解,自2010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漳州市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來,由於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同步委託編制名城保護規劃,修編工作開展以來,《總體規劃》、《名城規劃》歷經綱要編制、規劃草案公示、人大常委會審議、專家評審、市委市政府審查等階段,於2013年12月上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實施。此次,經省政府認真研究後,終於做出批覆。
  • 廈門房市低迷,漳州、泉州伺機而動,廈漳泉經濟一體化再上日程?
    廈漳泉同城化概念,是2011年福建省政府提出的重要發展策略,根據當時《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範圍包括三市全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包括廈門全域,漳州、泉州兩市中心城區,龍海市、漳浦縣、長泰縣、南靖縣、華安縣的部分區域,泉港區、
  • 廈漳泉同城化總體規劃出爐 3市形成大心臟
    ;「三帶」指綠色山地生態保育帶、沿海產業城鎮集聚帶、藍色海洋保護與開發帶;「兩軸」指廈漳-龍巖-贛州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海西晨報(微博)10月11日報導,在昨天的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黨政第二次聯席會議上,三市研究討論了《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總體空間形態上,《總體規劃》把三市簡化為「一核、三帶、兩軸」,即:「一核」指大都市核心區;「三帶」指綠色山地生態保育帶、沿海產業城鎮集聚帶、藍色海洋保護與開發帶;「兩軸」指廈漳-龍巖-贛州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
  • 廈漳泉合併分析,有什麼好處?
    打造廈漳泉大都市區,該從哪裡著手呢?今日,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將拉開帷幕。昨日,廈門市省政協委員小組已帶來一個策略性的提案——《關於以廈漳一體化為先導,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舉個簡單的例子,廈門與漳州可以合併區號0592,移動通訊廈漳兩地同城化不收漫遊費。
  • 廈漳泉大都市區 核心區達7772平方公裡
    這一切都被寫進了《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13日,有關部門提供的這份意見稿透露出一個消息:廈漳泉三市擬共同爭取同城化發展規劃報批國務院,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版圖,形成國家戰略。
  • 廈門:發改委批覆廈漳泉區域氣象中心工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曾文慧報導 日前,廈門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了《廈漳泉區域氣象中心工程(廈門一期)》項目投資概算。   《廈漳泉區域氣象中心工程(廈門一期)》項目是廈門市氣象現代化建設四大重點工程之一,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廈門市氣象局領導多次向市政府分管領導匯報,與市發改委積極溝通,最終確定採取分期實施的方式。本次一期工程的建設內容含五個業務系統:綜合氣象觀測站網系統、區域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區域公共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區域氣象裝備保障系統和區域氣象信息支撐系統。
  • 廈漳泉會同城化嗎?真相被揭開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繫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項目的啟動,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接連開通、捷報頻傳,廈門正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迅速轉型,並形成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 2015年廈漳泉「閩南金山角」 初步實現同城化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與歷史背景之下,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應運而生。省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推動城市一體化發展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途徑。昨天,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第一次黨政聯席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廈漳泉大都市同城化近期需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的重大項目及事項,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城市信息服務、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要素市場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等五個方面共十多個同城化項目及事項,內容包括:布局廈漳泉跨行政區域公交線,推進一卡通互乘;推動廈漳泉三市電話號碼升位併網,統一電話區號;建立三市醫療事故、醫療損害異地專家鑑定及醫患糾紛異地專家調解制度
  • 廈漳泉爭取同城化發展規劃報批國務院 欲形成國家戰略
    關鍵詞共同市場 建一體化資本市場  廈漳泉將不斷打破行政性壟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統一規範企業登記註冊條件和程序以及重點行業準入標準。   三市計劃一起推進金融服務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金融風險處置聯動機制。
  • 「廈漳泉大都市圈」悄然崛起,泉州市離真正的大城市還差幾步!
    論城市建設,這幾年,泉州始終走在發展快速道上,不論是「環灣、向灣」發展戰略、「海絲新城建設」,還是「廈漳泉大都市圈」的建設等均獲得了實質性突破,不斷助力著泉州往大城市的方向邁進。特別是廈漳泉大都市圈的規劃,將成為打開泉州大城市格局的重要一環。
  • 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線路擬調整,最新線路圖公開!福廈鐵路也...
    福莆寧都市區F2、F3調整後線路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覆的為準)泉州-廈門-漳州(R1線)線路串聯了泉州、廈門和漳州三市,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城際鐵路主骨架線路;線路起於福廈高鐵泉州東站,跨洛陽江進入泉州東城區,經成華南路、坪山路跨晉江進入晉江市,沿機場連接線、和平路至晉江機場,經安海、水頭跨圍頭灣進入廈門翔安機場航站樓,出機場後向西沿S201下穿廈門島東西海域
  • 國務院批覆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
    中國證券網訊 據中國政府網12日消息,國務院批覆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原則同意《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20年)(2017年修訂)》。  批覆中提出,要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3783.1平方公裡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4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裡以內;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
  • 廈漳泉三地市打算打破行政區劃限制 推進環保一體化
    圖片攝於漳州江濱公園  海都閩南網訊 廈漳泉地理位置相近,環境聯繫緊密。為此,三地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進環保一體化。昨日,記者從漳州市環保局獲悉,《廈漳泉大都市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專項規劃》初稿出爐。【現狀】三地各自為政 難以解決環境難題  廈漳泉三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日益突出。重大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能源設施大規模建設,使得三地的環境汙染特徵正在發生轉變。  當前,三地市區域內,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較為突出,飲用水源存在氮、磷超標現象。
  • 廈漳泉R1線規劃有變?恭喜漳州!泉州東站-漳州西湖納入一期規劃
    ▲廈漳泉都市區R1調整後線路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覆的為準) 不再經過惠安、泉港?於是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諮詢:為何取消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取消泉港惠安站點?
  • 廈漳泉R1線再傳大消息 最新線路圖曝光
    其中,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路線調整,與先前的規劃方案對比有明顯變化:新路線方案起於福廈高鐵泉州東站,不再經過惠安、泉港,線路全長由原來的205.45公裡變成了167公裡。  ▲廈漳泉都市區R1調整後線路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覆的為準)  廈漳泉比鄰而居  所以R1線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