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時,走進周莊外圍的街道上,路兩邊已是華燈初上。街兩邊樹上掛了許多紅燈籠,像熟透了的紅柿子,閃亮在樹上,熱烈而又不失古韻。還有許多商家開著鋪子,店鋪的上方大屏裡熱鬧非凡地播放著繽紛廣告,應和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腳步聲喧鬧著商業文化。走過"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的照壁,一腳方始步入真正的周莊,一切顯得古樸幽雅,寧靜致遠,恍然一下子掉入了古代,儼然自己成了一枚明清時代的江南女子,沉醉於夜晚周莊那一片幽靜清雅,怎麼也走不出那一抹水天夜色迷離。夜幕下的周莊不是漆黑一片,各色燈光溫柔著周莊的角角落落。輝映著燈光的"井"字型河道在高低錯落的古民居裡井然延伸彎曲開去,嚴謹中不失靈秀,狹長曲折的河水像一個身材纖細的江南女子行走在白牆青瓦裡,清秀,玲瓏,甚或略帶嫵媚,讓幹千萬萬的過客醉心於這小橋,流水,人家而不知歸路。借著燈光可以看到依水而建的房屋家家都有磚砌碼頭,層層臺階順勢而下,一直延伸到水裡。可以看出曾經那樣熱情地迎來送往四方客,即使在這樣寧靜的夜晚,仿佛也可以聽到那久遠的熱鬧買賣聲,甚至也可以聽到淘米,洗菜女子的吳語家常裡短,那一縷尋常煙火生活的況味來迴蕩漾兩岸,綿軟吳音浸透著水鄉的富足與安逸。一抹桔黃,乳白,甚或釅紅的光芒,暈染了白牆,簷下,小軒窗,拱橋上,輝映在水裡,水中有了朦朧的白牆,青瓦,小橋,遠遠近近光影交織婆娑,仿佛走進了一幅色彩迷離的靜謐水粉畫裡。恍如隔世,驚訝而又那麼熟悉,也許自己的今生前世也曾來過,也許就是那水中一縷水草,千百年來將這美麗如畫的水鄉風景一路招搖。狹長的巷子就是街道,巷子兩邊面對面開著鋪子,即使夜深了,仍然有幾家賣手工糖,米酒,青團糕點的店鋪敞開著門楣,耐心等待最後的顧客,守著那份安靜悠然。店鋪的上方掛著燈籠,有大紅色,也有仿古白色的,隱約點綴在店門前,溫暖,古樸而又雅致。店鋪上方兩邊簷口幾乎相接,燈籠的光亮讓簷口間漏出了一線天,不禁抬頭仰望那簷間如綢帶飄逸的墨色夜幕,居然有一星,兩星,星星點點雨落臉龐,悄悄地溼潤了那遠去的青蔥年華,是誰在天青色裡等待那煙雨朦朧,那遙遠的紅塵從未走遠,欣喜深夜有伴暢遊猶如閨閣裡的夜晚周莊,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風景,一晚走一世。細長曲折的河道上,幾步就有一座小巧石拱橋,太平橋,富安橋,雙橋,報恩橋,無法數清有多少。幾碎步拾階上橋,抬手撫摸光滑的石欄杆,可以觸摸到時光的溫度,這裡一切早已年代久遠。橋洞合著水裡的影子,影影綽綽擺著一個完整的圓,牽絆著多少古時文人墨客的心,燈火闌珊時,意猶未盡地去歌詠花好月圓,美滿人間。今世的名家陳逸飛《故鄉的回憶》讓周莊走向了世界,溫暖了多少遊子的夢裡故鄉。今晚的雙橋竟然會有一對老人在演繹江南小調,老頭拉著二胡,老太太辮著兩小辮,沒有一點違和感,踏步而歌,擊節為奏,像極了古時民間藝人。其聲輕清親緩,純正,乾淨和著二胡的圓潤,是多麼應景周莊這水天一色的夜晚。沒有平平仄仄,也沒有高低起落,更沒有跌宕起伏的吳裡鄉音,退去了俗世煙塵,純淨地委委婉婉落入靜靜的水裡,蘊藉每個看客的心靈故鄉,幽遠綿長。
行走在小石塊鋪就的路面上,頗感不平整,腳步也細碎蹣跚,一聲,兩聲,聲聲弄破深夜周莊那一片寂靜,可以聽到樹上落葉的聲音,遠處一聲兩聲狗吠,還可以聽到小軒窗裡傳來的幾聲吳裡儂語,長長的尾音軟綿綿地飄落在我們過客的心路上,縈迴在我們的夢鄉,將我們的夢路拉得又細又長,停靠在水鄉的外婆橋,寧靜,溫暖,幽長,夜色朦朧我的吳裡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