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寺廟,它嗯是青海境內最早的宗教建築,而這裡因為發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裡凹進,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洞穴,又被稱為中國第二座懸空寺,這裡就是青海西寧的北禪寺,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了。
剛來到西寧,路過西寧火車站的時候,火車站後面有一大片的山,我就蠻好奇的,原來西寧也是一片盆地,在酒店辦理入住的時候,我便詢問了前臺工作人員,她說那片山便是北山,上面有座著名的寺廟叫做北禪寺,恰好北禪寺也是我這趟行程中的第一個目的地,因為我便是衝著這懸空寺而來,但是遺憾的是,來到之後才聽周邊的人說這裡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封閉起來開始休憩,至今未曾開放。
北禪寺有很多的名字,因為處在北山上,它又叫北山寺;因為北山山崖層疊,又像土臺樓閣高高聳立,所以這片山又叫土樓山,北禪寺又叫土樓觀。
北禪寺初建於北魏明帝時期,當時的佛教比較盛行,所以就有信徒在土樓山斷巖之間,藻井繪畫、雕牆故壁、建築寺閣棧道,慢慢形成了著名的懸空寺。
關於這座寺廟來源記載,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有過這樣的記載:「上有土樓寺,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下有神祠、彤牆、故壁存焉。因此可以判定北山寺的歷史,比西寧古城的歷史還要長久。
在明代永樂14年的時候,改名為永興寺,是當時的皇帝明成祖朱棣親自取名,意思是永世興旺的意思,直到近代1980年,才正式改名為土樓觀,也叫北山寺,這座寺廟最早為佛教寺廟,後來因為道教盛行而改為道教寺廟。
千年來這座寺廟曾經非常鼎盛,但是磨難也非常的多,據記載,它被毀過三次,重建過4次,最大的一次災害是在清康熙15年這裡遭受到了一場大火,寺院的經書全都被燒掉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寺廟是1997年之後修建的,雖然規模沒有以前那麼的壯觀,但是它存在的歷史仍舊可以世代傳頌。
驅車來到北山寺的山下抬頭就可以看到山腰的一個個洞穴,這是紅砂巖天然斷層形成的,從西向東依次而建,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立,結構奇巧,真的是一項奇觀,據說洞穴裡面的繪畫風格是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當地人稱它為九窟十八洞,也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更是被譽為中國第二大懸空寺。
來到山門,這座山門是重新建造的,山門後面是無極殿。在無極殿的右邊是王母大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北山寺的主殿是西王母,因為據傳西王母的活動區域在青海,這裡是西王母顯靈的聖地,所以供奉的是西王母。
王母大殿的下面是靈宮殿,曾經這個宮殿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卻因戰火燒毀,如今我們看到的是1915年重新建造的。
王墓大殿的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後面便是土樓山的九窟十八洞,但是因為修葺,這段道路已經被封閉了,所以這十八洞穴也走不上去,觀看不了,只能在山腳下看看這一個一個的洞窟,也著實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