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國CPI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2.6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62個百分點。食品中,隨著餐飲服務等逐步恢復,豬肉消費需求持續增加,而多地洪澇災害對生豬調運產生了一定影響,供給仍然偏緊,豬肉價格上漲10.3%,漲幅比上月擴大6.7個百分點。
7月份已過,月內豬價先漲後落,進入8月份開始震蕩調整。截至7月份最後一周,全國生豬均價漲至36.94元/公斤,相比6月份同期上漲6.9%,比2019年同期上漲99.9%;全國豬肉平均價格漲至55.5元/公斤,比6月份同期上漲8.1%,比2019年同期上漲90.2%。
受到生豬斷檔期的影響,7月份生豬供給陷入低谷期,月初豬價衝擊年內最高價格,南方多地一度突破40元大關。
中旬受到南方降雨洪澇、國儲肉投放以及終端走貨不暢三方面影響,生豬價格開始下跌,豬肉價格也陷入弱勢震蕩調整。但由於市場生豬總量較低,因此整體跌幅有限,且在7月最後一周豬價再度出現小幅上漲。
行情寶分析師夏晨豐認為,從目前全國生豬產能的恢復情況看,去年10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連續9個月環比增長,養殖企業的復產效果已經開始顯現,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除寧夏外,30個省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從母豬存欄恢復時間推算,今年10月份前後生豬供給情況就能得到一些緩解,疊加生豬出欄體重的增加,為豬肉供給提供保障。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疫情影響減弱,豬肉消費需求將得到一定恢復,因此預計3季度豬價將仍處在高位,但上漲空間比較有限,4季度後將會進入趨勢性下跌通道。
那麼2021年豬價會怎麼走呢?
目前有觀點認為:2021年的豬價走勢預測,總體上來說,上半年還是高價位運營,下半年開始出現下滑,但是一年的養殖生豬的利潤還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明年養豬還是賺錢的,所以養殖戶可以努力的去養豬。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非洲豬瘟對我國養豬業的破壞,非洲豬瘟病毒使得我國的生豬產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恢復到以前的80%。由於生豬的生長周期比較長,現在又沒有有效的非瘟疫苗,所以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一時間難以恢復。
第二,母豬和仔豬的價格都非常的高,養殖戶補不起欄。成本太高了,風險又太大,選擇補欄的都是大規模的企業。再加上一些區域還在禁止養豬,甚至有些農村村裡面現在不允許養豬,這也使得生豬養殖量的恢復速度放緩。再加上今年南方的洪澇災害,使得養豬的難度又增加了,生豬產能的恢復速度受到更大拖累。
第三,成本問題。現在糧食價格在不斷的攀升,特別玉米價格現在已經達到了1.3元每斤的行情比前一段時間每斤上漲了幾乎0.5元。這也使得生豬的養殖成本在不斷的增加,所以明年生豬價格還會居高不下。
第四,屠宰企業對於生豬價格的話語權,會導致後續豬肉價格的溢價增加。目前農民散養戶的生豬出欄量佔比在不斷減少,尤其農民根本沒有豬價的議價權利。未來隨著養殖端規模化程度的提升,有可能會出現屠宰企業和規模化養殖企業聯手來控制著豬價走勢的可能性,以賺取更高的利潤。
其他觀點
牧原股份:最新發布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表示,預計2020年上半年豬價不錯,下半年略低一點,2021年的供需缺口會變小。
專家:2021年生豬存欄有所恢復。目前的養殖戶和規模化豬場在政策和利潤的雙重刺激下,復養的積極性很高,而目前復養的母豬需要等到2020年下半年開始出欄,考慮到部分養殖戶的觀望態度,預計2021年上半年的生豬存欄量恢復會比較明顯,這也會導致豬肉價格的下跌。
專家:2021年3-4月份豬肉價格低位。根據經驗每年的3、4月份豬肉消費都會受到春節的影響處於低谷,就導致幾乎每年的3、4月的生豬價格幾乎都是當年最低的價格,這位豬肉價格下跌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總之,2021年的豬價走勢大體的預測是會進入下跌通道,但是全年利潤還是非常高的,預計豬價將在高位運營。我國的生豬養殖模式決定了產能恢復速度不會太快,也不會實行全民養豬的模式,所以明年的豬價還是非常好的。
來源:行情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