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2020-12-14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閨蜜西芊的婆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西芊的老公是家裡的老大,下面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用西芊的話說,不知為何,從她嫁到這個家那一刻就明顯地感覺公婆對自己的老公不怎麼待見,反而是對小叔子和小姑子的事,再小人家二老都會很上心。為此,西芊曾經還懷疑老公是不是公婆親生的。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下面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其實老人們偏心的背後看似沒原因實則老人都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很現實。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①某個孩子身體上更脆弱,腦子更聰明或者更討父母歡喜

②重男輕女或者重女輕男思想作祟

如果有兒子有女兒,父母卻更偏心兒子,基本都是因重男輕女思想導致的。就像曾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那般的遭遇一樣。

③父母自己的心理因素,沒具體原因,就是更偏心某個孩子

④被父母偏心的這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

不得不說這也是很多父母偏心的一個因素,正是因為某個孩子更懂事,或者學習更好,看起來更有出息,所以父母才會更偏愛這個孩子。而那個相對來說更任性、淘氣、不懂事的孩子父母則是不怎麼待見的。

多子女家庭,看似父母的偏心毫無標準,其實他們內心都是有自己的一套「偏心」準則。更被其偏愛的子女一定是滿足某個條件,才在其他方面都佔盡優勢。

父母們要注意,自己的偏心可能會導致這幾個問題的出現

①被偏心的孩子,可能被慣壞,反而不孝順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案例,那個被父母偏愛的孩子,仗著父母對自己的愛有恃無恐,結果自己不成器,長大後各種「啃老」,而父母有事需要出錢出力時他卻各種逃避,不孝順。

②不被偏心的孩子,會極其自卑,消沉,不上進

父母太偏心,對那些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而言也是很不公平的。他們不僅從小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孩子甚至會認為是自己很不好,所以父母才不喜歡自己。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自卑、消極,不上進,長大後有機會他們就會想著遠離父母。無形中父母對他們的這份傷害,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③有關養老,幾個孩子很容易出現彼此推卸責任的行為

④手足情會因父母的偏心而蕩然無存

現實生活中,那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手足情很淡,背後最關鍵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父母的偏心。正是父母自己拎不清,不僅害了自己(自己的晚年生活會很難),還導致子女之間手足反目。想想這樣的父母也是很可悲了。

所以說家裡有多個孩子的父母,在對待幾個孩子的時候,就是心中因某些原因無意識總想更愛某個孩子多一些,也要隱蔽一些。平日裡儘可能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幾個孩子,這樣孩子之間的手足情才不容易出問題,自己晚年的日子也才會更好過一些。

今日話題:你認為自己的父母存在「偏心」的問題嗎?】

相關焦點

  • 父母三種財產分配方式,看似公平卻內藏偏心,娃多的家庭矛盾不斷
    看到一則新聞,父母財產分配不均,引發家庭矛盾,兄弟姐妹跟仇人一樣,還大打出手,這讓很多二胎、三胎的父母開始思考,孩子多了到底要如何分配財產?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都滿意呢?個人認為,父母財產不管怎麼分,都要講究一個公平的原則,這才能讓孩子們在內心裡信服,就怕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看似公平的背後,其實是內藏偏心,家庭矛盾也就來了。
  •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受窮」,家長太偏心某個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被偏愛的孩子大多有恃無恐,性格自私驕縱,難成器農村家庭重男輕女的現象普遍存在,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被寵愛著的兒子往往沒什麼大出息,反倒是不受重視的女兒過得還不錯。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兒子得到了家人的更多關注,習慣了「得到」而不是「付出」,久而久之就驕縱成性,養成怕吃苦又「唯我獨尊」的性格。
  • 兄弟之間不和睦,父母從小偏心才是主要原因
    01認識一個男的,他是家裡面的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按理說,就算父母偏心,一般偏的也是家裡最小的,但到他這卻反過來了,從小在家裡就不受待見,當成空氣一樣無視,父母把所有的寬容、疼愛和無私都給了哥哥。甚至可以說,他從小就是沒人管沒人問的,哪怕在外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人欺負。
  • 西藏探秘,舊時期的一妻多夫制家庭,他們是怎麼共同生活的?
    在這種高寒環境下,生態系統比較脆弱,這就需要男女進行分工合作,團結合作。這既可以增強抵制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可以維持基本的家庭生計。二、歷史原因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西藏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農奴制的社會。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因此不同階層的婚姻形式是不同的。
  • 都是一母所生,為什麼做母親的會不由自主的偏心某一個孩子?
    如果家裡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做父母的一碗水是端不平的。這個在生活中很常見,古往今來,偏心老大或者偏心老二的例子比比皆是。之前一個嬸嬸家也是,她帶著兩孫子,兒子兒媳婦都不在家,她說她喜歡小孫子,小孫子聽她的話,而叔叔則喜歡大孫子,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應該也會奇怪,為什麼一母所生,卻是區別對待呢?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 二胎父母能偏心到啥程度?網友的經歷盡顯人性,揭開新型偏心暗傷
    生二胎讓孩子相互作伴是很多父母勾勒的家庭幸福藍圖,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因為父母的偏心而戛然而止,藍圖也被撕了個粉碎。「你是姐姐就該怎樣……」這句話是一直以來掛在父母嘴邊的口頭禪,也是謝燕內心深處的夢魘,從小到大父母都是用這樣的藉口「堂而皇之」偏心弟弟。
  • 小S「偏心」老大和老三:手足不和,父母必定偏心?
    然而,沒有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關愛,無論他懂事與否。父母的忽視,孩子或許無力反抗,但很容易把怨恨轉嫁給手足,造成關係緊張,甚至手足間水火不容。有意無意地偏心,手足間生怨恨偏心這件事,有時父母無意,孩子卻「有心」。《平行世界之變形計》中,張家兩兄弟經常打架,哥哥小王子「仇恨」弟弟曉龍,而弟弟也巴不得哥哥離開。
  • 老人為何那麼偏心?甚至偏向最不孝,搞的子女形同陌路
    導言:家裡孩子多的或許能體會到,老人對子女確實是有偏心的,甚至有的特別明顯,我以前是實在搞不懂為什麼,難道只有他是親生的?現在許多獨生子女或者倆孩子的不明顯,但是在農村,像我父親那輩人,許多都是兄妹好幾個,這種現象真的是比比皆是。
  • 這3類父母有福氣,老了之後很「搶手」,兒女爭著養的原因很現實
    同樣是為人父母,為什麼受到的差距待遇如此之大。 其實總結起來,最大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子女從小沒被教好,不孝順父母,二是老人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家庭關係的和諧。 而那些受子女歡迎的父母,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 偏心最多的孩子並不孝順,父母感嘆的同時,顯露出養育的虧欠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大部分人對家庭理念一直講究的是子女多福氣多,尤其在八零後之前,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看起來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熱熱鬧鬧,可是真正的甘苦也只有他們各自的內心知道。子女眾多,不可能全部都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父母免不了有所偏愛,所以,有不被看好的就有被寵溺的,倒是很遵循能量的守恆定律。
  • 父母極度偏心是什麼體驗?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後:慶幸偏的不是我
    文|秘籍君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裡面的大人以及雙方家庭的老人都獨寵一個孩子,所以大多的孩子都並不知道父母偏心是什麼感覺。哪怕是現在多子女的家庭,在偏心的問題上也有所緩和,父母都會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以同等的愛給子女。
  • 在父母眼裡,子女真的是「遠香近臭」?
    這兩次住院,都是張女士跑前跑後。張女士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在國外生活,一個在南方工作。春節期間,兩個弟弟帶著各自的家人回來過年。老人一見到兩個兒子就眉開眼笑,和兒子們念叨著自己身體不好,住了兩次院,其間反覆表示了對女兒的不滿。老人和兒子們說,住院期間,閨女也不給她送飯,每天都給她訂醫院食堂的飯菜。老人還告狀說,住院期間閨女不陪她,到了探視時間,也不準點來,經常遲到。
  • 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婆婆總會偏心這種兒媳,跟孝不孝順沒多大關係
    當女孩子嫁到另一個家庭裡時,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丈夫。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一碗水能端平的婆婆,特別是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婆婆總會偏心這種兒媳,跟孝不孝順沒多大關係李奶奶的小兒子這幾年做生意有出息了,為了讓媽媽安享晚年,特地新買了一套房子讓李奶奶住著。
  • 為何父母越不愛的子女越孝順,越偏袒的子女越不孝?
    但奶奶到她家後,哪句話不合心意就摔碗,還總是說這不對、那不對,搞得她媽血壓經常高,頭暈目眩進過好幾次醫院。嘖嘖,聽完之後心裡真是唏噓不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讓人寒心的現象,究其原因,大概有這兩個:1.有恃無恐 因為這些老人知道,孝順、善良的子女,即使沒有得到他的愛或者不高興也不會怎麼樣,最終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孝順;但對他不好的人,如果他不寵著,就會對他更不好。
  • 兄弟姐妹決裂成仇人,多由這4種原因造成,最後一種父母要反省
    的確,如果生在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裡,應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畢竟一母同胞的感情是外人替代不了的,即使彼此有了一些小摩擦,也很快就能修復。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初的兄弟姐妹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出於種種原因,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也很容易產生芥蒂。
  • 二胎家庭不和睦,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別不放在心上
    文|文兒一個朋友前不久遭家裡人催生二胎,朋友完全不為所動,因為在朋友看來生二胎就是自找麻煩。先不說多生個孩子經濟壓力變大、個人時間變少。萬一辛辛苦苦生養了兩個孩子,結果兩個孩子不和睦,弄得家裡雞飛狗跳,每天生活在孩子們的爭吵和哭聲裡,日子真的是不得安寧了。
  • 為啥子女越「孝敬」老人卻不待見?反而不在身邊的子女卻「吃香」
    不能光耍嘴皮子,不出錢也不出力,遇事往後退的子女父母心中要有一桿秤。我打我:家有智慧老人家庭關係和諧,子女之間相處比較好,子女對老人也孝順,不存在誰不照見誰的態度,家無智慧老人雞犬不寧,子女之間為了一點利益,就會鬥得頭破血流,老人有可能還會添油加醋。
  • 兩個兒子,父母卻偏心老二,大兒媳怒了:「錢給誰,就叫誰養老」
    丈夫是婆婆的大兒子,除此之外,婆婆還有一個小兒子,也就是馬女士的小叔子。雖然兩個孩子都是兒子,但公婆卻一直比較偏心,偏心自己的小兒子。馬女士嫁給丈夫的時候,公婆給他倆付了首付,之後就完全不管了。馬女士剛開始還挺體諒兩位老人家的,一直說不用他們幫忙還貸款。
  • 多子女家庭老人養老堪憂
    我們國家法律並沒有哪一條明確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不贍養公婆並不違反法律。而且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沒有其法律地位的。在我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聽上去觸目驚心,但實際上,在中國這種現象非常多見,跟多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密不可分,尤其在農村地區,只有兒子才能傳家,如果前幾胎都是女兒,那無論再生多少個,也要生出兒子來。如果說,過去的農村,需要勞動力來種地幹活,還可以理解。現如今,農村已經很少有年輕人去種地了,還非要生兒子,就真的有點兒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