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土原型」章運水:晚年生活悽涼,其後代卻沾了魯迅的光!

2020-12-20 奈落瑾夢

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晏幾道

魯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他認識到「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便棄醫從文,以一桿筆針砭時弊,直刺社會痛處。《故鄉》中的一小段更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取名為《少年閏土》。在文中,的少年閏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實際上,這篇文章是一篇寫實小說,閏土的原型是魯迅小時候的玩伴章運水,他們年紀相仿,兩小無猜。

年少相識,中年再遇

魯迅年少時家境還算富裕,家中有幾十畝良田需要打理,每到豐收季節都會僱傭工人編制竹筐來裝成熟的穀物。周家僱傭的竹編師父就是章運水的父親,名叫章福慶。章福慶原是農民,為了養家餬口被人介紹來周家做工。他編制竹筐的手藝不俗,為人亦是忠厚本分,也經常帶些土特產送給僱主,因此很受周家的信任和賞識。

章運水的母親名叫阿長,在周家做保姆。魯迅《百草園與三味書》中講述的長媽媽正是她。阿長是那個時代典型的農村婦女,她為人善良勤懇,對魯迅疼愛有加,與周家關係親近。

因此周章兩家淵源頗深,相交甚篤。在周家老太太去世後,周家操辦葬禮人手不夠,章福慶便將兒子章運水帶到周家幫忙看祭品,這也是魯迅第一次見到章運水。

當時魯迅十三歲,章運水比他大兩歲。周家雖是當地富豪,卻家教甚嚴,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魯迅為人謙和,待人接物都十分和善。加之章福慶和阿長時常提起兒子,魯迅對章運水好奇已久。

魯迅和章運水,他們一個生活在城市,一個從農村長大。年少的孩子們還沒有成年的那麼多小心思,待人處事全憑自己的喜好。魯迅待人謙和,章運水又熱情健談,兩人很快熟絡起來。身份的差異沒有成為兩人的隔閡,反而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他們對彼此的生活充滿好奇。

章運水曾帶魯迅到瓜地裡捉偷吃西瓜的猹,魯迅在小說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一個十一二歲、項帶銀圈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章運水還帶魯迅捕鳥、撿貝殼,做了許多他沒做過的事,魯迅也經常帶章運水玩,給他買些新奇的東西。

章運水的童年時光過得自由快樂,年少的章運水有念書學習,出人頭地的想法。然而章福慶突然病逝,打斷了他對未來的規劃。章家失去了一家之主,沒有經濟能力繼續供章運水讀書。他不得已放棄學業,接過父親的鋤頭,一邊在田間耕作一邊做些其他工作,扛起家庭的重擔。

而魯迅則按部就班的上私塾、出國留學,兩人也斷了聯繫。當魯迅學成歸來,在文壇紮根時,章運水已娶妻生子。五個孩子先後出生更是加重他的負擔。

1919年,周家家道中落,要離開故鄉,此時他才再次見到章運水。章運水聽聞魯迅要搬家的消息,特意帶妻子長子來幫忙。在魯迅記憶中,章運水就是一個意氣相投、帶他玩耍、懂得許多新奇知識的大哥哥。

而此刻站在魯迅面前的已經不再是多年前那個唇紅齒白、活潑精怪的少年。年齡剛到四十出頭的章運水已經被生活壓彎了腰,他身形佝僂、沉默木訥得像個花甲老人。

尤其是聽到章運水喊自己「老爺」的時候,魯迅感覺章運水一下子變得陌生而遙遠。生活磨平了章運水的稜角,身份差異成了兩人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

那個聰慧陽光的少年「閏土」消失了,分別多年,章運水成長為了一名懂事的成年人。他站在魯迅面前不再肆無忌憚的開玩笑,而只能恭敬地喊一聲「老爺」。章運水這麼多年來的變化令魯迅感到心痛而悲哀。周家搬家後,兩人再次失去聯繫。

閏土晚年悽涼,兒女深陷貧困

1934年,嘉興發生嚴重旱災,莊稼顆粒無收。這對靠地吃飯的農民是一場巨大的打擊,章運水也不能倖免。

章運水一家長期處於貧困狀態,家中沒有任何儲蓄,租來的田地還要交租,時不時有人上門催債。這一次的旱災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章運水失去經濟來源後,身體狀況也急劇惡化,沒有辦法去給別人做工養家。後來章運水積勞成疾、背上突生膿瘡,他的病情因家庭貧困無錢醫治,越來越嚴重。最後,章運水於1936年病逝,更巧合的是這一年魯迅也在這一年去世。

章運水的五個兒子中,大兒子名叫章啟生,也是魯迅在《故鄉》中描寫的,章運水拜訪周家時同行的水生。

章啟生出生時,正值家中最貧困的時候,他自小就幫忙農作,沒有享受過童年時光。章運水去世後,賺錢養家的重擔又轉移到他肩上。積勞成疾,沒多久,章啟生也患病離世,留下妻子獨自撫養兩兒一女。

章啟生去世,家裡沒了頂梁柱,沒有了收入。為了養活孩子,他的妻子到上海謀生。她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但賺錢不多,生活依舊困苦。不久女兒生病,再次因沒錢醫治而病死。年幼的兩個兒子也不得不做童工補貼家用。

華麗轉變,幸福的曙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經歷了多年的戰爭和災難,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農民翻身做主人,生活逐漸變好。此時章啟生的小兒子章貴已經十六歲。他終於擺脫了祖父和父親的苦難厄運,開始了新的生活。

章貴很早就當童工賺錢補貼家用,一直沒有讀書的機會,但是他並失去對學習的熱情。解放後,他從識字一點點學起,慢慢積累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1954年,漂泊許久的章貴到紹興的魯迅紀念館工作。他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為了提高自己,他到夜校接受正規教育,繼續提升自己。祖輩具有的勤奮與樂觀的特質,深深埋藏在章貴的血液中。他勤奮熱情,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十分盡心。逐漸地,他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他的人生步入正軌。

章貴對文學十分熱愛,魯迅既是祖輩口中時常提及的人物,又是文壇赫赫有名的傳奇,現實與傳說的碰撞激發了章貴的創作熱情。 他在紀念館裡學習了大量魯迅資料,並開始創作相關作品。章貴先後發表了關於魯迅的十幾萬字的文章,之後又成為了魯迅研究學會的成員。

魯迅總是掛念章運水,去世前還念叨著他們一家,因此他的兒子周海嬰對章家深有好感。 1959年,周海英和章貴在紹興的魯迅紀念堂相識,兩人相談甚歡,成為摯友。此後,周海英每次到紹興都會邀請章貴相聚。

1982年,章貴的才華與工作能力得到肯定,他被任命為紹興魯迅紀念館副館長。他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幹了十一年。並於1993年退休,安度晚年。

在新時代,章貴不再是家庭破裂,無法維持生計的農民,而是成為了一名公務員、作家。他不再居無定所,而擁有了自己三室一廳的家。他的兩個孩子,一個成為了會計師,另一個則當了老師。「閏土」的後人憑藉知識的力量告別祖輩的苦難,過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時間慢慢流淌,將所有一切都捲入洪流,最可能在時代潮流中慘死的人,無疑是窮人和弱者。但這些人也是最頑強和最有生命力的,他們就像頑強的植物,在地底奮力掙扎,衝破泥土的桎梏。在苦難的磨礪中,朝著陽光華麗生長。

「閏土」的少年時期是無憂無慮的,晚年是貧困悽苦的,他後半生都在種地與打工中度過,他如同那個時代萬千窮苦農民一樣,憨厚、勤勞、又貧窮。

但是他的子孫後代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鬥,延續祖輩的勤奮與熱情,在新時代完成了華麗的身份轉變。他們將在新時代幸福的生活下去,一如生命經久傳承、生生不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魯迅的少年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其後代卻完成了華麗轉變
    閏土是誰「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沒有了生活就沒有了藝術靈感,魯迅也是此。這裡的「閏土」也正是一個名為章運水的人物,起這樣名字那就是五行缺水,肯定不缺土。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完成了華麗轉變
    但是,閏土很快便被其父親帶回了家,兩人再見面時,已是多年之後。「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當年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變成了神情麻木、寡言少語、變得世故、飽經滄桑的中年閏土。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名章運水,是魯迅家裡長工工章福慶的兒子。
  • 魯迅玩伴閏土最後結局:晚年生活悽苦,因沒錢治病去世,後代如何
    有的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有的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仍舊難以擺脫悲慘的命運,不得自由。魯迅年少時的玩伴閏土便是後者——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一生都在為了生計而掙扎,卻沒能改變現實,晚景悽涼。那個戴著銀項圈在田間刺猹的少年,經歷了什麼?他的後代能否逆天改命,重獲新生?
  • 魯迅的少年小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他的後人後來結局如何?
    而後多年再見閏土他已不是記憶中那個歡快的少年。而是成了一個沉默麻木,唯唯諾諾的木偶人,見了魯迅都要畢恭畢敬叫一聲老爺,渾身上下,滿是生活困苦的印記。 後來魯迅離開後兩人再沒有見過面,後來閏土的境況十分慘澹。那麼魯迅的少年小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其後人結局如何呢?
  • 魯迅童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窮苦,其後代子女完成了華麗的轉變
    而我們對魯迅的文學作品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故鄉》,尤其是其中閏土刺猹的那段。閏土是魯迅的童年玩伴,在魯迅的記憶中閏土是一個有些羞澀但是卻知道很多稀奇事物的小孩,眼神裡充滿著希望和嚮往。可是三十年之後魯迅再次見到了閏土,卻發現閏土神情麻木,衣著破爛。
  • 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型是誰,他是怎麼死的,其後人生活得怎麼樣
    生活的重壓,讓他受盡折磨,讓他苦不堪言。但是,他對這種苦難的生活竟然毫無怨言,而只是默默地承受,從來沒想過反抗。他和魯迅的關係,也從純淨的兄弟關係,變成了尷尬的主僕關係。最為關鍵的是,他對這種「主僕關係」竟然還完全接受。魯迅在《故鄉》裡,揭示並批評了中年閏土,表達了他對當時的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哀和憂慮。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兒子後代卻華麗蛻變
    對於舊社會批判,腐敗社會下制度不公平的揭露,窮苦大眾的生活狀態都用自己的筆表達了出來,他是當時黑暗社會下一道希望的光,他的文學作品也流傳至今,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和深思。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閏土的晚年生活相當悽涼,但讓人欣慰的是,他的後代子女卻完成了華麗的轉變,脫離曾經無法改變的命運。閏土從少年到中年的轉變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名叫做章運水,是魯迅家中長工章福慶的兒子,他們的初次見面時因為魯迅的曾祖母去世。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悲涼,其孫子及後輩過得怎樣?
    這是因為這個閏土被收錄進教科書的緣故。但是魯迅先生筆下,這個閏土,也在老年後,卑微的向自己的訴說著生活的艱辛,希望能夠獲得幫助。真實的「閏土」只有把魯迅先生的作品,完整的讀一遍,才能知道這位「閏土」的不幸。在現實世界中,「閏土」本名章運水,是魯迅先生家裡的傭人的兒子。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子女後代如何?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無比留戀的玩伴,或許造化弄人,讓我們可能天各一方,但這份友誼像是永生不滅的溫泉一般,緩緩的悠揚的滋潤著我們的內心,而魯迅的玩伴就是閏土。其實,閏土並非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那麼他的命運究竟如何?他的後代又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原型晚年生活悽苦,臨死之際仍念叨魯迅
    魯迅的文章深刻且晦澀,看似平平無奇的筆下人物,卻反映了當時時代的悲哀,在他的筆下有多少經典人物:阿Q,閏土。其實魯迅筆下的閏土確有其人,而且與魯迅還有著深厚的友誼。在讀書期間魯迅先生還多次約章閏水出來玩,那一年章閏水也才21歲,兩人都是正值青春年華,沒有太多顧慮。但是三年後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章閏水的父親病逝,他不得不擔起養活一家人的重擔。
  • 「閏土」的後代,生活過得挺滋潤,還在魯迅紀念館當副館長
    這就是魯迅的短篇小說《少年閏土》。一、少年閏土過去人們的等級制度較為嚴格,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管家的孩子長大後還是管家,農民的孩子長大後基本上也繼續種地。魯迅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少年閏土》寫的是魯迅兒時的一個玩伴章運水的故事。不過在小說中魯迅根據紹興話以及五行將「閏土」作為章運水的名字。
  • 閏土晚年悽涼,在貧困和疾病中去世,子孫成為研究魯迅的專家
    閏土確有其人閏土是出自短篇小說《故鄉》中的人物,小說往往都是虛構的東西,但是閏土這個人物確實有真實的原型存在,他確實是實實在在出現過在魯迅先生身邊的人。閏土,本名章運水,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成年後的閏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來,這個人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舊社會農民形象,封建思想和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思想很麻木。此人命裡缺水,所以名字裡才有這個水字,而在小說中魯迅先生將其略做改動,水改成了五行中的土,當地方言中閏和運同音,所以小說裡的人物就名叫閏土了。
  • 少年「閏土」的結局:晚年被魯迅家辭退,晚年因沒錢看病去世
    少年「閏土」的結局最後也是很悲慘的,他晚年被魯迅家辭退,晚年因沒錢看病去世。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閏土其實是魯迅小說裡虛構出來的人物,只存在在小說裡,因為魯迅先生之後就再也沒有提起關於閏土的任何事情,小說裡也沒有任何關於閏土最後的結局。實際上,閏土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那麼,現實生活中,閏土是怎樣的一個人?
  • 他是閏土的原型,晚年慘澹,為何魯迅不出手相助?
    真要說起來是有的,不過這個人不叫閏土,他叫章運水,是閏土的原型。 因為在紹興的方言中閏和運同音,所以魯迅便順手將水也改成土,便有了文章中閏土的名字。章運水與魯迅的確是很好的小時玩伴,當時魯迅雖然是出身於較為殷實的家庭裡,但是因為家道中落,已經沒有了以往那麼多規矩。
  • 魯迅筆下「閏土」的真實結局:晚年被魯迅家解僱,最後因貧困而死
    閏土,原名叫做章運水,我們在課本上所看到的「閏土」就是魯迅以他為原型創作出來的,故事也基本上一模一樣。當時魯迅的家族背景還不錯,是當地比較大的一個世家,家裡也會僱傭很多幫工,尤其是每年到了收稻穀的時候。而當時魯迅家有一個幫工叫做張福慶,他是章運水的父親。
  • 《故鄉》「閏土」原型最後怎樣了?被魯迅家辭退,死於「貧窮」?
    那這位閏土有沒有原型呢?他的原型又是誰呢?《故鄉》「閏土」原型最後怎樣了?被魯迅家辭退,死於「貧窮」?其實閏土的原型叫章運水,是魯迅小時候的玩伴和朋友,童年時期的閏土活潑開朗,但是最後的結局卻非常不幸。章運水在長大之後,結婚生子,成為了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但是因為沒有什麼文化,在那個「吃人」的年代,生活的非常的艱辛。
  • 閏土父親、閏土、就連閏土的孫子,現在還在為魯迅「打工」
    這個曾經讓魯迅驚訝的孩子,在他的腦海裡充滿著各種各樣讓魯迅感到驚奇的事物,在魯迅的的眼中,此時的他活潑好動又見識廣博,與閏土待在一起可以說讓魯迅感受到了一個孩子最快樂的時光。《故鄉》裡的閏土究竟是誰呢?其實他的原型就是與魯迅家有著世交的章運水。
  • 為啥「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現狀又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對於很多網友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吧,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是將該文章大部分段路當成學生必背作業,而等到初中我們又會學到《少年閏土》後來的故事(《故鄉》),那麼這篇魯迅短篇文學代表作的靈魂人物——閏土·,晚年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如今他的子女後代又如何呢?
  • 魯迅玩伴「閏土」的真實結局:晚年被魯迅家辭退,窮苦患病而死
    ——魯迅小學學習階段,老師會要求我們讀課外書籍,魯迅的《故鄉》也是我們閱讀的範疇。並且我們課本上也有魯迅的短篇小說,通過文章中兩個主要人物反映當時社會逐漸衰落,農民生活越來越貧困,魯迅短篇小說裡主要人物閏土的故事也是學習的範圍。《故鄉》是魯迅第一次回到故鄉的視角描寫的。
  • 魯迅《故鄉》中閏土原形,悽涼半生,孫子卻成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
    魯迅在其作品中提到過兩個年齡段的閏土,少年閏土,一副小英雄的形象,他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活潑勇敢;老年的閏土生活拮据、寡言少語,被生活的困境折磨得麻木到如同沒有靈魂。「閏土」顛沛流離的一生映射著當時社會大背景下的每一位普通的貧下中農家庭不堪其苦的一生。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社會的發展,經過了幾代人的共同奮鬥,人們的生活終于越來越好。「閏土」的孫輩也終於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