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玩伴閏土最後結局:晚年生活悽苦,因沒錢治病去世,後代如何

2021-01-17 騰訊網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稱得上男子漢?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灘上?

一些人還要生存多少年,才能最終獲得自由?」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在他的民謠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風中飄揚》)中這樣唱道。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曾在暗夜裡負重前行。只是,生在不同的時代,人生際遇也會有所不同。有的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有的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仍舊難以擺脫悲慘的命運,不得自由。

魯迅年少時的玩伴閏土便是後者——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一生都在為了生計而掙扎,卻沒能改變現實,晚景悽涼。

那個戴著銀項圈在田間刺猹的少年,經歷了什麼?他的後代能否逆天改命,重獲新生?

少年閏土——活潑的天性

在《少年閏土》中,魯迅用生動的筆觸,將少年在月光下刺猹的場景描繪得惟妙惟肖。關於閏土的故事,也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那個活潑的少年,成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

閏土原名章運水,章家與周家淵源頗深。章運水的父親章福慶是一位老實厚道的農民,以種地為生,也靠編竹編賺錢。而周家則是大戶人家,家境富裕,到了豐收的季節,需要置辦一些竹筐來裝穀物,便僱傭了章福慶做長工。章運水的母親是《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長媽媽,作為保姆,她照顧著魯迅幼年時的生活起居。

周家雖然是富戶,但有著良好的修養,待人接物謙遜有禮,對待家裡的長工傭人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章福慶對此十分感激,常常給他們帶一些家裡的土產。周家人對他十分信任,因此經常將一些瑣事交給他去辦。

課本插圖

周家老太太過世時,章福慶將兒子帶來周家幫忙看祭品。十三歲的周樹人,認識了十五歲的章運水。

按照世俗的眼光,兩人身份有別,應當有尊卑禮數,但孩子的世界裡沒有這些繁文縟節。魯迅長久以來生活在深宅大院中,終日讀書學習,生活乏味無趣。章運水的到來,為他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從章運水那裡,他聽說了雪地捕鳥、海邊刺猹的趣事。年少的魯迅第一次知道,原來生活中不是只有枯燥冗長的詩文,在山野林間,還有著無窮的樂趣。他對章運水描繪的世界充滿了嚮往。

魯迅之所以對這個相處了很短時間的少年印象深刻,便是因為章運水有著鮮活生動的靈魂。生活窘迫的現實不曾改變他的孩童天性,他總能找到樂趣,讓童年豐富多彩。

在《少年閏土》結尾,魯迅感嘆,閏土回家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面。事實上,許多年後,他們終於得以重逢,只是,一切都已改變。

魯迅故居(魯迅與閏土)

中年閏土——麻木的靈魂

二十年後,章運水人到中年,他與魯迅再次相逢,當魯迅想要拉著他回憶他曾經提過的那些趣事時,他卻帶著兒子,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爺」。魯迅這才恍然明白,那些美好的歲月,都已經回不去了。中年的章運水在現實的摧殘下,早已成為一具行屍走肉。

魯迅生在大戶人家,衣食無憂,他的人生可以自己做主。而在他外出求學、留學海外而後又棄醫從文的這些年裡,章運水卻遭受著命運的折磨。

章運水敏捷機靈,若是能夠讀書識字,必能謀得更好的生活,然而父親章福慶的離世使他的幻想破滅了。年少的他,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種地、撐船……在日復一日的重複勞作中,少年的活潑天性被磨滅,只剩下一具佝僂的軀體,苟延殘喘地活著。

章運水五十多歲時,由於長久以來的辛苦勞作,積勞成疾,背上長出了惡瘡,沒錢醫治,病情不斷惡化,於1936年病逝。

對於他而言,離世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只是,他的孩子,還將重複他的命運,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力地掙扎。

中年魯迅與閏土

閏土後代——命運的轉折

章運水去世後,生活的重擔也隨之轉移到了大兒子章啟生身上。

在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不僅戰火紛飛,還有接踵而至的洪災旱災。一場大旱使得農作物幾乎顆粒無收,章家越發窮困。不久後,年輕的章啟生也隨他父親而去,留下兩兒一女。最小的兒子,當時只有三歲。

後來,女兒也因為生病沒錢醫治而死,兩個兒子只能靠做童工討生活。

妻離子散的一家人,與餘華作品《活著》中福貴一家的命運何其相似!在那樣的時代,出身決定了一切,生活在最底層,就註定了悲劇的命運。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宏大的歷史觀中,人們往往會忽略了小人物的存在,殊不知每一次天災人禍,對於一個小家庭來說,都可能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新中國的成立,讓這個家庭的悲劇沒有再次重演,章啟生的兒子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解放後,章啟生的小兒子章貴到冬校學習文化知識,後來順利進入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此後,他始終堅持學習,廢寢忘食,研究關於魯迅的資料,又發表了諸多文章。1982年,他被任命為紹興魯迅紀念館副館長。

在章運水的年代,哪怕一生勤勤懇懇,也只能勉強維持生存,遇上疾病災害,就只能在煎熬中等待死亡。到了新時代,只要辛勤工作,肯下功夫,就能在屬於自己的領域中闖出一片天地,告別祖祖輩輩的苦難和不幸,過上美好生活。

從章福慶到章貴,每一代人都和現實鬥爭,即使遭遇諸多不幸,也從未放棄生的希望。這種一脈相承的頑強,令人感動。而大環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更值得每個人深思。

小時候,每個人都曾在作文中寫,「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漸漸地,這句話成為掛在嘴邊的老生常談,沒有人去認真思考它的含義。在看過了閏土及其後代的經歷後,或許能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觸。只有國家安定團結,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今天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值得每個人用心去守護,這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

文/趣史社

相關焦點

  • 魯迅兒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
    ——陸遊《遊山》閏土是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對那個月光下西瓜地裡刺猹的少年還有深刻的印象。他是魯迅《故鄉》中的自由少年,他所過的生活便是魯迅小時候在四角天空下嚮往的生活,那曾經那個自由自在的少年後來怎樣了呢?他還一直過著小時候的魯迅所嚮往的生活嗎?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兒子後代卻華麗蛻變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閏土的晚年生活相當悽涼,但讓人欣慰的是,他的後代子女卻完成了華麗的轉變,脫離曾經無法改變的命運。閏土從少年到中年的轉變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名叫做章運水,是魯迅家中長工章福慶的兒子,他們的初次見面時因為魯迅的曾祖母去世。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5個子女現狀如何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少年閏土》,這是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裡的一個節選,講的是自己的少年玩伴閏土小時候的事情。這個時候的閏土已經完全沒有了年少時的英氣了,看起來非常的憔悴。看見魯迅也是一口一個老爺地叫著,生怕魯迅生氣。並且此時他已經是人父了,有了自己的兒女,生活非常的艱苦,後來他晚年得了病,雖不是什麼大病,可是因為沒錢治病,最終去世了,留下了幾個孤零零的孩子。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完成了華麗轉變
    這段話節選自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作者是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塑造了一位「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他比魯迅年長几歲,他經常帶著魯迅在田間地頭玩耍,他們一起插猹、抓蛐蛐、摸魚捉蝦,兩人之間有著非常深厚的友情。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沒錢治病逝世,後代如何
    歷史提問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一直到青年時代時,章閏水與魯迅依然還有聯繫:1900年,正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的魯迅,還在寒假裡與章閏水一道在紹興城遊玩,兩個二十出頭的少年郎,那時「邊走邊談,漫步街頭,觀賞鬧市」,度過了一段難忘的青春時光。但災難,卻在三年後降臨在章閏水身上:1903年章閏水父親去世,二十四歲的他從此撐起了整個家,守著六畝薄沙地勤扒苦做。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子女後代如何?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無比留戀的玩伴,或許造化弄人,讓我們可能天各一方,但這份友誼像是永生不滅的溫泉一般,緩緩的悠揚的滋潤著我們的內心,而魯迅的玩伴就是閏土。其實,閏土並非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那麼他的命運究竟如何?他的後代又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 魯迅玩伴閏土結局如何?被魯家辭退,最後因沒錢治病去世
    -魯迅《故鄉》1919年,在離開故鄉多年之後,魯迅又回到紹興,這一次是來接母親等人回北京住的。本文篇幅不長,只講了「我」回鄉的見聞,整篇文章從一開始就帶著一種悽涼的氣氛。原作者和閏土是好朋友,但二十年不見,閏土喊出的第一個字卻是老爺子。
  • 魯迅年少玩伴閏土的一生十分悽苦,但其後代卻發生了巨大轉變
    這是魯迅的作品,裡面寫的是他兒時的玩伴,閏土。在裡面,閏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到了晚年,他的生活也變得悽涼了許多,但是他的子女卻完成了巨大的變化。在魯迅的《故鄉》裡,他和閏土在兒時相識,閏土是魯迅家長工的兒子,他們倆又差不多大,兩人十分投緣。閏土的父親叫章慶福,因為是農民,收入低,為了維持生計,經人介紹來到了魯迅家做長工。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原型晚年生活悽苦,臨死之際仍念叨魯迅
    魯迅的文章深刻且晦澀,看似平平無奇的筆下人物,卻反映了當時時代的悲哀,在他的筆下有多少經典人物:阿Q,閏土。其實魯迅筆下的閏土確有其人,而且與魯迅還有著深厚的友誼。當年兩人可以無話不談,但是現如今兩人之間的隔閡太深了,章閏水經過這麼多年生活的摧殘,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在他面前的魯迅不再是兒時的玩伴,而是比自己高好多個層次的知識分子。魯迅先生知道兩人的感情還在,只是經過這十多年的摧殘,夾雜了些許人情世故在其中了。晚年的章閏水很悽涼,因為要養活一家人,常年辛苦的勞作拖垮了他的身體。
  • 魯迅的童年玩伴「閏土」結局如何?晚年生活悽苦,子女卻完成逆襲
    這篇文章中,後人常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地本無路,人多則路通」,這是一句充滿正能量、充滿希望的話,也是魯迅先生對平平淡淡的平淡生活的思考總結。他寫出了故鄉詩人和文章的作家很多,但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平淡生活,卻很少有人能與平平淡淡的平淡相比,成為大眾心中的經典形象。
  • 魯迅玩伴閏土真實結局:晚年被魯迅遣散,因太窮沒錢看病而去世
    魯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本是赴日留學,但祖國遭受戰火,他無法用醫術來挽救祖國,於是魯迅棄醫從文,初中語文課本當中有一篇關於魯迅的作品《故鄉》,故鄉寫的魯迅和少年玩伴閏土的故事。回到家中,他見到了兒時的玩伴閏土,閏土本名章閏水,從小就在魯迅的家中跟著他父親打短工,魯迅小時候會跟著閏土一起到田地裡面用鋼叉叉猹。魯迅見到他也是非常的高興,本來他還以為能夠跟閏土促膝長談,但是閏土只當著他的面叫了一聲老爺,這讓魯迅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時的中年閏土已經變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去世,他留下子女後來如何
    他的原型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小時候的玩伴章閏水。實際上,他的人生經歷十分的悲慘。閏土的年齡僅僅比魯迅大兩歲而已,而他的父親是一直為魯迅家在忙時為她們打工的短工。閏土的媽媽更是魯迅小時候的奶娘,也就是魯迅一直懷念著的長媽媽。兩個年齡相仿的少年,在一起結下了深刻的友誼。閏土在幫忙看管祭器的同時,還帶著魯迅抓鳥等等,這讓魯迅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也是滿滿的溫情,就像魯迅在文中寫的那樣子。
  • 魯迅好友「少年閏土」晚年沒錢治病逝世,後代過的如何?
    「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一直到青年時代時,章閏水與魯迅依然還有聯繫:1900年,正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的魯迅,還在寒假裡與章閏水一道在紹興城遊玩,兩個二十出頭的少年郎,那時「邊走邊談,漫步街頭,觀賞鬧市」,度過了一段難忘的青春時光。但災難,卻在三年後降臨在章閏水身上:1903年章閏水父親去世,二十四歲的他從此撐起了整個家,守著六畝薄沙地勤扒苦做。
  • 少年「閏土」的結局:晚年被魯迅家辭退,晚年因沒錢看病去世
    之後他做了官,可能時間太長,脫離了社會生活和人民,失去了才氣靈感,再也寫不出好的文章。在現實生活,也有很多類似於江郎的人,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逐漸平庸,碌碌無為。魯迅先生也曾在他的短篇小說《故鄉》中,對他年少的朋友閏土長大後的變化做了對比。年少的閏土看起來很機靈,在長大的過程中,因為社會環境的關係,長大的閏土變得木訥老實。
  • 「閏土」的真實結局:晚年被魯迅家辭退後,因貧窮沒錢看病而去世
    魯迅先生的筆下寫過很多角色,「閏土」是魯迅筆下《故鄉》中的一個角色,「閏土與猹」更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他作為魯迅少年時期的玩伴,青年時期的摯友,最終也因為生活的壓迫,變得和其他人一樣麻木了,最後二人的關係也無法再恢復原樣,一個是知識分子,另一個則成了地道的農民。
  • 魯迅兒時玩伴「閏土」,晚年窮困沒錢治病,今後代完成了華麗轉變
    魯迅住在城市裡,閏土住在鄉村,本來是互相沒有交集的人,但1892年的除夕,魯迅曾祖母去世,閏土和夫妻被魯迅父親叫來看官祭器魯迅第二次見到閏土出自《再見閏土》,1919年魯迅回到紹興,閏土帶著大兒子章啟生來看魯迅,閏土的外貌在書裡是這樣寫的:」曾經英氣逼人的閏土已變得木訥呆板,皮膚黝黑,雙眼毫無光芒「。 從那些文字可以看出閏土為了養活孩子早已被磨平了少年時期的個性,見到魯迅也懂得了人情世故,畢恭畢敬叫魯迅」老爺「,魯迅和閏土見過這一面之後再也沒聯繫,閏土後人過得怎麼樣呢?
  • 為啥「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現狀又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對於很多網友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吧,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是將該文章大部分段路當成學生必背作業,而等到初中我們又會學到《少年閏土》後來的故事(《故鄉》),那麼這篇魯迅短篇文學代表作的靈魂人物——閏土·,晚年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如今他的子女後代又如何呢?
  • 「少年閏土」的現實結局如何?被魯迅家辭退,最後因貧窮去世
    「少年閏土」的現實結局如何?被魯迅家辭退,最後因貧窮去世魯迅是我們都熟知的大文學家,他的人生經歷也非常的豐富。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魯迅的文章,很多人和我一樣效仿魯迅先生那樣在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努力學習,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在皎潔的月光下捕猹的少年,他的形象成為了我們童年裡記憶猶新的小英雄。那麼後來長大後的閏土成為了什麼樣的人了呢?他現實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 魯迅曾經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如何?
    文·段宏剛魯迅(1881年——1936年)先生對現實主義文學情有獨鍾,為了如實的表現時代精神和當前人們的生活面貌,以及精神狀態,魯迅在創作小說時,會從現實生活中尋找人物原型,來構建自己的小說,目的在於給讀者還原一個客觀的歷史真相。
  • 魯迅玩伴「閏土」晚景悽慘,與魯迅同年去世,孫子靠魯迅發家致富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個落後腐朽的時代,魯迅希望自己能以紙為盾、以筆為矛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用自己的文字鑄成了新中國最堅硬不屈的脊梁。在他的筆下曾塑造過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少年時期的玩伴「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