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經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如何?

2020-12-07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魯迅(1881年——1936年)先生對現實主義文學情有獨鍾,為了如實的表現時代精神和當前人們的生活面貌,以及精神狀態,魯迅在創作小說時,會從現實生活中尋找人物原型,來構建自己的小說,目的在於給讀者還原一個客觀的歷史真相。

在1921年,魯迅曾經創作了一部6000餘字的短篇小說《故鄉》,裡邊塑造了一個名叫「閏土」的插猹少年,姓章,他樸實機靈,活潑勇敢,比魯迅年長几歲,他經常帶著魯迅在田間地頭玩耍,他們一起插猹、抓蛐蛐、摸魚捉蝦。

由於閏土在農村見多識廣,還能給魯迅講出許多有趣的民間故事,魯迅對這名小哥哥既喜歡又崇拜,以至於少年魯迅幾乎每天跟他形影不離,他們在一起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一次章閏土要被父親帶回老家住幾天,魯迅以為以後再也見不到這個小哥哥了,立刻嚇得哇哇大哭起來。可見,少年魯迅跟少年閏土有著非常深厚的友情。

少年閏土

閏土的名字跟五行缺土有關。過去的人們在思想意識裡認為,名字跟命運息息相關,好名字能給人帶來好運,所以,起名字時非常認真仔細,給出生不久的孩子起名字時,大人會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並參照五行「金、木、水、火、土」來綜合考慮名字,五行中缺什麼,起名字時就要補什麼,若五行缺土,就會給名字裡包含土,要麼直接給名字裡帶上「土」字,要麼是帶上土字旁的字。

曾經的插猹少年,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名字恰恰是給這樣起的。

閏土的父親名叫章福慶,是魯迅家族裡的長工,閏土自小跟隨父親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長大,對農村生活的常識要比魯迅豐富很多倍,常常能玩出許多花樣逗魯迅開心。比如,閏土會根據雪地裡飛鳥的爪印,來設置機關捕鳥,會根據氣候變化來判斷魚兒跳龍門具體在什麼時日,然後領著魯迅前去觀看,還會帶著魯迅到海邊撿拾漂亮的貝殼,有時還會帶著魯迅埋伏在西瓜地,抓捕一種經常偷吃西瓜、名叫猹的動物。因此,在魯迅心裡,那個拿著鋼叉的插猹少年,身上有一種勇敢的英雄氣概。

少年魯迅和少年閏土

生活不全是無憂無慮的童年,總有許許多多酸甜苦辣要面對。閏土大約在25歲左右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一下子打亂了閏土的生活秩序,家裡失去頂梁柱後,閏土不得不從父親手中接過肩負起養家餬口的擔子,各種各樣的農活,如,耕地、種田、挑土、划船、打魚等,都必須由閏土親力親為,生活的重擔,壓得閏土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跟魯迅重溫那些童年樂趣了,他從一個活潑勇敢的人,逐漸變得寡言少語,麻木不仁。

家裡僅有6畝水田,所產稻米勉強夠全年的口糧,但由於當時的稅收相當繁重,因此,閏土除過耕種水田外,還必須依靠打魚、編織竹器,或者去碼頭做搬運工,來增加家庭收入,否則,全家人吃飯都成問題。

不論閏土如何努力勞動,仍然沒辦法讓一家7口人過上溫飽生活。然而,那些年的稅收年年增長,壓得閏土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必須像一臺機器一樣去拼了命幹活,才不至於讓一家人忍飢挨餓、擔驚受怕。

中年魯迅和中年閏土

30多歲是人生壯年,但在高強度的勞動下,這時的閏土,身體幾乎被累垮了,外貌看起來如同一個小老頭。

常年積勞成疾,閏土在1934年,剛過57歲時,終於倒下了,留下了5個子女。這些子女有的因為營養不良而夭折,有的被生活所迫只能到處流浪,或乞討為生。

有一個名叫章啟生的人,是閏土的大兒子,魯迅曾經在《故鄉》裡提起過他。小說《故鄉》中刻畫了一個叫水生的少年,實際上就是以章啟生為原型而塑造的。

比起父親閏土,章啟生的童年更加缺吃少穿,更加木訥寡言,跟他父親年輕時活潑調皮的性格,完全判若兩人。

魯迅先生

章啟生最小的兒子名叫章貴,出生於1933年,非常不幸的是,章貴僅僅長到6歲,父親章啟生就因病去世,他只能跟母親和哥哥相依為命。跟祖輩的命運一樣,由於家庭生活朝不保夕,章貴沒有條件和機會進入學堂讀書識字。

直到1954年,在魯迅兒子周海嬰(1929年——2011年)的關照和推薦下,21歲的章貴有幸進入了紹興「魯迅紀念館」工作。

懷著對魯迅後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對來之不易的工作的珍惜之情,章貴非常努力,在工作之餘,他積極報考夜校,不斷鞭策自己,發誓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周海嬰

另一方面,章貴結合他們家族非常了解魯迅家族的優勢,開始到處搜集資料,研究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由於章貴準備得很充分,做事嚴謹認真,他研究魯迅的文章深受各大報刊歡迎,幾乎每篇都可以發表,這樣的工作業績,讓他在工作和生活裡變得更加自信。

1982年春天,章貴終於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由於他長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成績出色,為其他人樹立了好榜樣,因此,他被提升為「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吃上了公家飯。

有章貴這樣盡心竭力、奮發圖強的老爸,自然會為子女打下良好基礎,如今,章貴的子女都是機關單位的在職人員,早已過上了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完成了華麗轉變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段話節選自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作者是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塑造了一位「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他比魯迅年長几歲,他經常帶著魯迅在田間地頭玩耍,他們一起插猹、抓蛐蛐、摸魚捉蝦,兩人之間有著非常深厚的友情。但是,閏土很快便被其父親帶回了家,兩人再見面時,已是多年之後。「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兒子後代卻華麗蛻變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閏土的晚年生活相當悽涼,但讓人欣慰的是,他的後代子女卻完成了華麗的轉變,脫離曾經無法改變的命運。閏土從少年到中年的轉變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名叫做章運水,是魯迅家中長工章福慶的兒子,他們的初次見面時因為魯迅的曾祖母去世。
  • 為啥「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現狀又如何?看完讓人淚目
    《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對於很多網友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吧,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是將該文章大部分段路當成學生必背作業,而等到初中我們又會學到《少年閏土》後來的故事(《故鄉》),那麼這篇魯迅短篇文學代表作的靈魂人物——閏土·,晚年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如今他的子女後代又如何呢?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原型晚年生活悽苦,臨死之際仍念叨魯迅
    魯迅的文章深刻且晦澀,看似平平無奇的筆下人物,卻反映了當時時代的悲哀,在他的筆下有多少經典人物:阿Q,閏土。其實魯迅筆下的閏土確有其人,而且與魯迅還有著深厚的友誼。魯迅當年的家底還算是不錯,畢竟祖上曾經也是當過官的,所以會僱傭一些村上的人來替自己家幹活。章閏水的父母就常年給魯迅家打工,兩人年齡相差不大,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不會有那麼多階級之分,童年時兩人並沒有因為雙方父母是僱傭關係而有所隔閡。在魯迅的文章中,閏土因為家裡的事情被迫回了老家,雙方再也沒有過聯繫。其實雙方一直都有聯繫。魯迅先生十九歲那年,來到了南京讀書。
  • 魯迅的童年玩伴「閏土」結局如何?晚年生活悽苦,子女卻完成逆襲
    這篇文章中,後人常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地本無路,人多則路通」,這是一句充滿正能量、充滿希望的話,也是魯迅先生對平平淡淡的平淡生活的思考總結。他寫出了故鄉詩人和文章的作家很多,但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平淡生活,卻很少有人能與平平淡淡的平淡相比,成為大眾心中的經典形象。
  • 魯迅年少玩伴閏土的一生十分悽苦,但其後代卻發生了巨大轉變
    這是魯迅的作品,裡面寫的是他兒時的玩伴,閏土。在裡面,閏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到了晚年,他的生活也變得悽涼了許多,但是他的子女卻完成了巨大的變化。在魯迅的《故鄉》裡,他和閏土在兒時相識,閏土是魯迅家長工的兒子,他們倆又差不多大,兩人十分投緣。閏土的父親叫章慶福,因為是農民,收入低,為了維持生計,經人介紹來到了魯迅家做長工。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子女後代如何?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無比留戀的玩伴,或許造化弄人,讓我們可能天各一方,但這份友誼像是永生不滅的溫泉一般,緩緩的悠揚的滋潤著我們的內心,而魯迅的玩伴就是閏土。其實,閏土並非魯迅先生在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人。那麼他的命運究竟如何?他的後代又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 魯迅兒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
    ——陸遊《遊山》閏土是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相信大家對那個月光下西瓜地裡刺猹的少年還有深刻的印象。他是魯迅《故鄉》中的自由少年,他所過的生活便是魯迅小時候在四角天空下嚮往的生活,那曾經那個自由自在的少年後來怎樣了呢?他還一直過著小時候的魯迅所嚮往的生活嗎?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他的5個子女現狀如何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少年閏土》,這是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裡的一個節選,講的是自己的少年玩伴閏土小時候的事情。少年時候的閏土與魯迅先生關係非常好,雖然2人是主人與僕人的關係,但是閏土對待魯迅卻完全沒有那個思想,兩人經常一起玩,感情好得就像親兄弟一樣。可是後來閏土被父親帶回了家,而魯迅先生之後也離開了故鄉,2人再見面時已是多年之後了,此時2個人都已人近中年了。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其子女後代卻逆天改命
    他們是那個舊社會的陪葬品,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閏土,他用了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一個舊社會悲劇人物的人生。閏土是魯迅的少年玩伴,年少不知愁滋味的閏土,是那麼的自信,那麼的慷慨激昂。雖然說閏土和魯迅兩個人一個是下人的兒子,另一個是主人的兒子,可是兩個人並沒有因為身份的禁錮而格格不入,甚至在那個時候魯迅還非常的羨慕閏土,羨慕他的自由,羨慕他的肆意。年少時期的閏土也是有著很多的想法,想去追逐自己的人生,然而終究這些稜角都被生活給徹底磨平了。
  • 魯迅玩伴閏土最後結局:晚年生活悽苦,因沒錢治病去世,後代如何
    有的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有的人終其一生忙忙碌碌,仍舊難以擺脫悲慘的命運,不得自由。魯迅年少時的玩伴閏土便是後者——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一生都在為了生計而掙扎,卻沒能改變現實,晚景悽涼。那個戴著銀項圈在田間刺猹的少年,經歷了什麼?他的後代能否逆天改命,重獲新生?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沒錢治病逝世,後代如何
    歷史提問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答:在語文教材《少年閏土》裡,那位「深藍的天空下……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的「少年小英雄閏土」,曾讓多少「80後、90後」記憶猶新。而放在真實的民國歷史上,那位「閏土」的原型——大文豪魯迅的「少年發小」章閏水,人生卻苦到令人心疼。
  • 魯迅筆下的閏土,實際上是他的少年玩伴,晚年生活相當悽苦
    這個藝術原型就是魯迅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玩伴,真實名字叫「章運水」,是魯迅家裡長工章福慶的兒子,實際年齡比魯迅大2——3歲。紹興人在發音上,「運」和「閏」相差不大,所以,魯迅在小說中,索性給章運水起名為「閏土」,這種做法也算是融入了紹興的民俗文化。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悲涼,其孫子及後輩過得怎樣?
    對這些底層生活的小人物,他們的經歷人們感同身受,所以魯迅先生的作品,才能那樣的生動,才能深深的打動人心。孔乙己,阿慶嫂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閏土,卻是魯迅以自己兒時的玩伴為線索,構造出來的人物。在大多數的心目中,或許只記得那個月光下手拿鋼叉,刺向猹的少年。
  • 魯迅童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窮苦,其後代子女完成了華麗的轉變
    而我們對魯迅的文學作品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故鄉》,尤其是其中閏土刺猹的那段。閏土是魯迅的童年玩伴,在魯迅的記憶中閏土是一個有些羞澀但是卻知道很多稀奇事物的小孩,眼神裡充滿著希望和嚮往。可是三十年之後魯迅再次見到了閏土,卻發現閏土神情麻木,衣著破爛。
  • 魯迅的少年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慘,其子女卻實現華麗轉變
    魯迅的文章《故鄉》中的「閏土」大多數人應該都印象深刻,畢竟他被世人津津樂道了幾十年。魯迅在文中描述了閏土少年時期和中年時期。少年時期的閏土是生動鮮活的,他會在月夜裡自由自在的奔跑,也會在瓜田裡叉猹,也喜愛在海邊捉魚撿貝殼,還會給小自己兩歲的魯迅講自己見過的野外趣聞;而中年時期的閏土變得沒有生氣,變得世故麻木,他沉悶拘謹,只會用卑微的語氣向有錢的老爺家的說著自己生活的困境,仿佛是失去了靈魂一般。魯迅為此感到無奈,但是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去世,他留下子女後來如何
    他的原型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小時候的玩伴章閏水。實際上,他的人生經歷十分的悲慘。閏土的年齡僅僅比魯迅大兩歲而已,而他的父親是一直為魯迅家在忙時為她們打工的短工。閏土的媽媽更是魯迅小時候的奶娘,也就是魯迅一直懷念著的長媽媽。兩個年齡相仿的少年,在一起結下了深刻的友誼。閏土在幫忙看管祭器的同時,還帶著魯迅抓鳥等等,這讓魯迅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也是滿滿的溫情,就像魯迅在文中寫的那樣子。
  • 魯迅的少年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涼,其後代卻完成了華麗轉變
    早在新文化運動興起時,魯迅就開始同舊文化思想宣戰,他的很多筆作都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來。即便時代再演變,他的文章也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學習階段他也正是我們教材中的常客,其中《故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裡面只有兩個人物「迅哥」和「閏土」,但這個「閏土」是先生生活中的誰呢?今結局又如何?
  • 魯迅玩伴「閏土」晚景悽慘,與魯迅同年去世,孫子靠魯迅發家致富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個落後腐朽的時代,魯迅希望自己能以紙為盾、以筆為矛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用自己的文字鑄成了新中國最堅硬不屈的脊梁。在他的筆下曾塑造過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少年時期的玩伴「閏土」。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慘兩個孩子夭折,小兒子揚眉吐氣
    在我們國家從老到小無人不知魯迅先生筆下那個靈動活潑的閏土少年,語文課本上他在月色下拿著叉子刺猹的插圖畫面,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依舊有著關於閏土的流行用語,可以見得他是魯迅寫下的眾多人物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