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從老到小無人不知魯迅先生筆下那個靈動活潑的閏土少年,語文課本上他在月色下拿著叉子刺猹的插圖畫面,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依舊有著關於閏土的流行用語,可以見得他是魯迅寫下的眾多人物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其中一個。可我們只知道還是少年的閏土活得肆意開朗,卻不知道他晚年生活有多麼的悽慘,甚至生下的兒子也有生活貧困,直到孫子輩才有所改善。
閏土出生在農戶章家,他的父親章福慶除了種地以外還會竹編,當時魯迅家裡十分富裕,不僅父親當官,家裡還有著十幾畝的田地,所以就僱了章福慶這個手藝人到家裡當長工。因為魯迅一家待人溫和,給的工資優厚不說,還給章福慶介紹了很多別的客戶,所以章福慶靠著自己極好的竹編手藝讓家裡的條件漸漸富足起來。
在這種父親作為頂梁柱的生活環境下,閏土少年時自然活得很快活,刺猹、抓鳥、捕魚無一不會,讓玩伴魯迅很是羨慕。但章福慶去世後,閏土不得不外出賺錢,他做過很多苦活,像是耕種、撐船等等,為了生存下去,他才到中年就已經看起來像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後來紹興發生的旱災更是讓章家人負債纍纍,而閏土因為生病沒有錢醫治,也就在強忍的過程中去世了。
閏土生前有五個兒女,但已經貧困潦倒的家庭條件將他們也拖累,大兒子更是早早就去世,只留下了妻子和兩兒一女。其中小兒子名叫章貴,父親去世那年他僅僅才三歲,但為了掙錢,年幼的他也在上海開始做起了童工,後來新中國成立,沒上過學的章貴並不想一輩子都文盲,於是就在夜晚去掃盲學校上學,然後又到了魯迅紀念館工作。
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在紀念館裡偶然遇到了工作的章貴,他一直聽父親說起章家人的事情,於是對於這個父親玩伴的孫子十分照顧,兩人一來二去就成了至交好友。而有了文化的章貴也開始嘗試自己創作,他總共發表了幾十萬字關於魯迅的文章,之後也成為了這裡的副館長。章貴這一輩總算是脫離了章家人窮苦的命運,正如我們所說的那句話,知識是真的能改變命運,在他身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