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娉婷嫋嫋十三餘,豆蔻枝頭二月花。」《贈別》(杜牧)柔弱美麗的十三歲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剛發芽的豆蔻梢頭的嫩芽。豆蔻原來比喻嫩芽,這裡比喻芳齡十三歲的少女。再加上「年華」二字,點明了這個令人喜愛、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麗年齡。
及笄:指女子年滿十五歲。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髮綰起來,戴上簪子。古代女孩子十五歲就可以結婚了。「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對酒示行》
知天命:指五十歲。「知天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淡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花甲:指六十歲。甲是天幹的第一位,用於作順序第一的代稱:甲子。由天幹、地支組合,每一幹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幹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年滿六十為花甲。《論語》中有「六十而耳順。」
古稀:指七十歲。「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曲江》(杜甫)七十歲稱為「古稀」,意思是說古時候的人能夠到七十歲,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應該值得珍惜剩下的時光。
耄耋:指八九十歲,年紀很大的人。耄指八十歲,耋指九十歲。語出東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指百歲高壽。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即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現代人對年齡的劃分與稱謂,往往是以年歲的增長而定的。閱讀古文時,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是我們讀古文時所必須了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