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兵者,詭道也」:守三戒,守本心

2020-12-21 老陳姐說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耳誘之,亂而去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擊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以上就是孫子對詭計的總結,以後的三十六計也都是以這套理論偉基礎演化,延伸而來的。這就是戰場用計的精髓、大多數的詭計出發點是引誘對方犯錯,對方犯錯失誤了,就好辦了。就想籃球賽場上的防守反擊,你一個失誤,就可能輕易的送對手得分。如果對方不犯錯,那怎麼辦呢,就等到,跟他耗,派間諜,斷糧草,各種布置安排,總之一定要打破平衡才能出戰,這叫先勝。所以你看,一場戰役,其實真正的拿到拿槍上去幹,就那麼一會,都是在準備,籌劃,等待。不能等待是性格缺陷。總覺得要戰鬥才是英雄男子漢,不懂得等待是戰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孫子兵法》中對詭道的分析有很多,後來南北朝時候直接又來個三十六計。其實,計謀無非就那麼多,你再怎麼變,也離不開本源。戰略欺騙,收買,製造混亂,避其鋒芒,以逸待勞,離間等等吧。《三十六計》只能當個故事聽聽,真正的精髓在這裡。但是,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演」出來的計是不一樣的,把你的哪怕是微微的一點弱點最大化,已達到摧毀你的目的。

而人活著其實就是打一場戰爭,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這錯綜複雜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呢?小編不才,總結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是三戒。佛法有一門叫律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大大小小的戒條很多,讓受眾從根本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的心理。最主要的三戒就是:貪嗔痴。《孫子兵法》也有三戒:「夫霸天下者,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想稱霸天下的人,不要貪心,不要太容易發怒,不要急躁。貪心呢會讓你失去更多,憤怒就會讓你有難,急躁就會摔跟頭。審查利害大小而圖之,哪需要貪心呢?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斟酌事情輕重緩急,從容安排。遵守這三條戒律,霸業就將成啊。

其次,守本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你要的是啥,對自己要了解。搞清楚你的本職工作是啥,不能亂來。盡忠職守。你身為主將,你就該好好打仗,其他亂七八糟的別想,想多了,就容易失誤。就容易分神。到後來吃虧的還是自己。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因為司馬懿知道你諸葛亮著急要打,速戰速決,不然糧食不夠吃,你自己就退兵了。司馬懿高掛免戰牌,任你百般挑釁就是不出,諸葛亮給他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馬懿看了看還是不出戰,最後諸葛亮心力憔悴病逝軍中。

司馬懿這就是很強的「本謀意識」,始終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戰爭方針。沒亂。沒有追求一些個細枝末節而忘了本質,因此才得勝了。所以佛經說:「不忘初心,方的始終」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之前,中國人不信「兵者,詭道也」,信啥?
    作為中國「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受到無數推崇,如今更是走向世界,是中國人的驕傲之一。 在孫武的《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廣為人知,即「兵者,詭道也」,一語道盡軍事戰爭的最基本規律。
  • 「兵者,詭道也」,從「詭」字的真實含義,解讀《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是聽說過的,他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兵書。從春秋戰國時期孫武作這部書開始,這部書就成為歷朝領兵打仗的將領,所必讀的一本兵書。《孫子兵法》全書一共十三篇,字數在6000左右。也許,在現在看來6000字實在是不值得一說,這麼點字能夠寫出多少內容。
  •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古代的一本軍事謀略典籍。作為一本2500年來在東方公認的經典,這本書通過18世紀的翻譯而進入西方正典,而在軍事領域之中,它在戰役的謀劃思想方面展示了影響力,諸如拿破崙戰爭、越南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
  • 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很多人誤讀了《孫子兵法》
    一說到兵法,我們大多數第一反應都是用「計」,想辦法用最少的代價擊敗敵人。比如,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周瑜5萬人殲滅敵軍20萬餘人,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淝水之戰,謝玄用8萬兵力把苻堅97萬大軍打的是落花流水,追到洛陽時,苻堅97萬人就剩下10多萬人了。
  •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始計篇》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兵者詭道也 爐石傳說中的孫子兵法心理戰
    [摘要]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嗯……他說的是「兵者」,而不是「爐石者」,但那只是因為但是還沒有爐石~爐石者,詭道也。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嗯……他說的是「兵者」,而不是「爐石者」,但那只是因為但是還沒有爐石~這都不重要,重點是:敵人能根據他知道的情況做出應對,而你則可以根據你了解的情況建立優勢。要是對手被我們騙了,那他很可能被我們坑一把,掉進我們的陷阱中。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遇見過:要是你懷疑對面法師手中有呼啦,你肯定不會選擇鋪場。因為你不會願意給對手送很多怪。
  • 《孫子兵法》思想核心是什麼?國學大師林語堂這樣說!法治……
    《孫子兵法》思想核心是什麼?國學大師林語堂這樣說!法治……孫子是著名軍事家,哲學家,被譽為「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孫子兵法》(又名《孫武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 不要誤解《孫子兵法》的「詭道」
    《孫子兵法》是兵聖孫武所著,與他同時代或許還有一面之緣的名人包括臥薪嘗膽的勾踐,萬世美女西施,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一部經典的著作如同一首流行音樂,即使未有意去邂逅,也能在不經意間吟上兩句。《孫子兵法》始記篇中「兵者,詭道也。」
  • 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
    【原文】兵者,詭道也。待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者之意不可以提前透露否則棋錯一招功虧一簣。文屬百家號笑宇清揚 轉載請確認授權
  • 《孫子兵法》——智的凝聚 謀的濃縮
    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一。
  • 《孫子兵法》學習感悟
    《孫子兵法》迄今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書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
  • 兵者非詭道,不是孫子兵法沒講清楚,而是太多人沒看懂
    兵者非詭道,不是孫子兵法沒講清楚,而是太多人沒看懂中國的《孫子兵法》和西方的《戰爭論》是世界軍事學的兩大隗寶。在中國,無數人看過《孫子兵法》,最普遍的觀點是《孫子兵法》講解的是「算」和「詭」。後一點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孫武雖然寫下了:兵者,詭道也。但《孫子兵法》全篇講的都是堂堂正道。兵者,正道也。所謂「詭」,只不過是手段。
  • 詭道
    在講詭道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在十幾歲的時候,聽兩個三十多歲的人談《孫子兵法》,其中一個人說: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
  • 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韜光養晦奪取帝位
    「兵者,詭道也。」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中,孫子就已經明確提出了這一點,而兵不厭詐,正是歷代軍事家所慣用的策略。在孫子看來,他對在軍事中利用陰謀詭計而達到目的做法非但不排斥,反而大行其道,洋洋灑灑寫了12種運用詭道的戰法,後世稱之為「詭道十二法」。
  • 《兵者詭道》U-PLAY 系統系統介紹
    【遊俠導讀】策略遊戲《兵者詭道》在近期推出各種下載內容只要在遊戲中解開相應成就即可,例如通過特定關卡等。一般玩家只要正常進行遊戲到某個階段,就能獲得基本數量的點數。   依據孫子兵法的精神進行設計、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讓玩家相互鬥智與欺騙為主題的策略遊戲《兵者詭道》,在近期推出各種下載內容,包括特殊兵種如超級潘興(Pershing)坦克、特殊地圖、桌布等,供玩家在自訂戰役或多人對戰時使用。
  • 孫子兵法取勝的關鍵,成功者都知道這幾點!
    著名投資人孫正義是「孫子兵法」的忠實粉絲。他也有自己對《孫子兵法》的心得。《孫正義的二乘法則》一書中表示: 一流攻守群,以第一為目標,梳理清楚流程,考慮攻和守的平衡,群是說群策群力,把風險分散到若干單位再同時協調進行工作。道點地將法,勝利的五個條件,得道、天時、地利、人和以及規則。
  • 《孫子兵法》六大經典名句賞析!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五輪書》(宮本武藏))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 關於孫子兵法的知識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預測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第二篇《作戰篇》 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
  • 《孫子兵法》其實是教人以強勝弱「降維打擊」
    孫子兵法中的「計」孫子兵法中曰:「兵者,詭道也」。這句話讓很多人對《孫子兵法》產生了歧義,總認為他說的是用兵之道在於計謀,只要計謀用得好,以少勝多就完全不是問題。但是當你通讀了《孫子兵法》之後你會發現孫子十三篇都在講一個叫做「勢」的東西,這個「勢」字是無法用英語完全翻譯的,只有受中國文化薰陶的地區能夠理解其含義。
  • 《孫子兵法》智慧啟示:如何正確看待人生正道、詭道與勝敗之法?
    關於戰爭和競爭的規律,《孫子兵法》講得最透徹。其中關於戰爭取勝之法,有正道,也有詭道。學習領悟好《孫子兵法》,對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有極大的借鑑和指導意義。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