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解《孫子兵法》的「詭道」

2021-01-07 穀子論

《孫子兵法》是兵聖孫武所著,與他同時代或許還有一面之緣的名人包括臥薪嘗膽的勾踐,萬世美女西施,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一部經典的著作如同一首流行音樂,即使未有意去邂逅,也能在不經意間吟上兩句。《孫子兵法》始記篇中「兵者,詭道也。」是未拜讀者也知曉的名句之一,而恰是這五個字,讓眾多後人對這部經典著作產生了誤解,誤以為「詭道」即「鬼道」,並把「鬼點子」奉為制勝法寶。

破釜沉舟是「鬼道」,臥薪嘗膽是「詭道」

經典語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終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講的是歷史上兩次著名的勝利,而兩次勝利卻有所不同。楚霸王破釜沉舟是決戰的過程精彩,但在戰前他已經被逼到絕路,能勝利是命運的眷顧,如果被消滅了,也是情理之中。越王勾踐勝利的精彩之處卻是在戰爭前十年的臥薪嘗膽,在夫椒會戰中慘敗後,勾踐落得國破險些人亡,被俘釋放後,他痛定思痛、韜光養晦、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十年之後,已有十足的把握滅掉吳國,於是復仇就如同到地裡收莊稼,各種史書的作者也認為這場戰爭是以強勝弱,過於平淡,對過程未加詳細描述。楚霸王以賭博的方式贏得了勝利,是為「鬼道」,勾踐認真踐行「成功是屬於準備好的人」,是為「詭道」,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在當代,「詭道」和「鬼道」時時在發生著碰撞

商場如戰場,同行企業之間都想著蠶食對方市場,於是都拿出了各自的戰術,大部分企業不注重裡子,而是想著引進資本擴大規模迅速去佔領市場,無奈技術跟不上或過程管理缺失,影響產品質量;而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卻是一步步穩紮穩打,注重厚積薄發,以質量贏口碑,從而贏得市場,如我國家電行業、手機行業、電商行業大浪淘沙後存活下來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企業,汽車行業中,躺著掙錢的日子過去後,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瀕臨倒閉。

在高校,「有沒有掛科」是「學渣」群在期末時熱議話題。下課打遊戲,上課想著打遊戲是典型「學渣」的日常,臨近期末大考,便開始破釜沉舟,通宵達旦預習加複習,會不會「掛科」實在寄望於老師出的題目大部分都是自己複習到的,如果科科六十分飄過,在同學中還會被奉為神話。在學霸的群裡,期末考試後討論的話題卻是某一道題做錯了、這次上95分困難了,「掛科」對其構不成威脅,這是對待學習臥薪嘗膽的結果。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們對養生、形體美感越來越重視,這都屬於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部分。但人們在身體保養過程中普遍存在誤區,通宵喝酒抽菸打麻將後,想著用枸杞泡水來破釜沉舟補回來,海吃海喝後,又用絕食的方式來減肥。想健康和顏值常駐,必須要自律,自律是需要持之以恆來體現。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更是一本經典的哲學理論,在各個領域都可以給人以不同的啟示。書中的「詭道」不是讓人以出其不意的戰術去矇混過關,而是一種大道,是一種能讓人有十足把握實現目標的大道,適合處於順境期的人去閱讀,也適合處於逆境期的人去閱讀。

相關焦點

  • 「兵者,詭道也」,從「詭」字的真實含義,解讀《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是聽說過的,他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兵書。從春秋戰國時期孫武作這部書開始,這部書就成為歷朝領兵打仗的將領,所必讀的一本兵書。《孫子兵法》全書一共十三篇,字數在6000左右。也許,在現在看來6000字實在是不值得一說,這麼點字能夠寫出多少內容。
  • 孫子兵法之前,中國人不信「兵者,詭道也」,信啥?
    作為中國「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受到無數推崇,如今更是走向世界,是中國人的驕傲之一。 在孫武的《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廣為人知,即「兵者,詭道也」,一語道盡軍事戰爭的最基本規律。
  •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古代的一本軍事謀略典籍。作為一本2500年來在東方公認的經典,這本書通過18世紀的翻譯而進入西方正典,而在軍事領域之中,它在戰役的謀劃思想方面展示了影響力,諸如拿破崙戰爭、越南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
  • 兵者詭道也,NO!被誤解的孫子兵法告訴你,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所以孫子一直叫我們不要去戰,不要亂動,不要作為。因為不作就不會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一點,我們都誤解了《孫子兵法》,以為它是教人使詐的書,其實它是一本個人成長學,看我們如何修煉自己的實力。那麼《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為什麼值得讓華杉研究了近二十年,並作為個人的踐行指導呢?1、孫子的優劣勢分析法:五事七計。《孫子兵法》的第一句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玄古子:奇門遁甲是孫子兵法「詭道」理論源泉—最高戰爭決策學!
    直到春秋時期孫武《孫子兵法》「詭道」的理念運用到兵法之中,才逐步出現計謀,也就是人們「變壞了」。真正孫子兵法運用最好的,研究最透的是美國人。如果孫子兵法是戰略戰術,奇門遁甲就是戰爭中每個環節精神的引領。
  • 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很多人誤讀了《孫子兵法》
    我們先從《孫子兵法》書中的一句話講起,這句話是這麼說的「兵者,詭道也」,全句翻譯過來就是,用兵之道在於千變萬化,出其不意。這句話一出,可是誤了不少人。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用兵在於計謀,要多使用詭詐之術。其實錯了,《孫子兵法》裡的計並不是計謀的意思,而是要綜合各種已掌握信息估計出大概的勝率。也就是真正的意思是「計算」。
  • 《孫子兵法》,到底被誤讀了什麼?
    在書中,作者華杉還原了眾多《孫子兵法》的本來意思,勘誤多達53處現代人普遍誤解的《孫子兵法》原意。近日,一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小圈子中流傳很快,這本書援引了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經典戰例,來講解孫子兵法,尤其針對人們對《孫子兵法》的普遍誤讀、誤解,作了鞭辟入裡的詳解分析。  《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孫子兵法》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兵者,詭道也」:守三戒,守本心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耳誘之,亂而去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擊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五事七計只是入門,清流詳解《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
    孫子兵法成書已超2500年,到現在依舊被廣泛傳誦,是因為它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但凡涉及到博弈的地方,都可以運用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是兵家的思想,它還被廣泛地運用於經濟、貿易、企業管理等方面,時至今日依舊被廣泛研讀。正因為孫子兵法有很大的戰略意義,所以我決定給大家詳細地講一講。孫子兵法一共13篇,字數約6000字,我會給大家一篇篇地解讀。
  • 《孫子兵法》智慧啟示:如何正確看待人生正道、詭道與勝敗之法?
    要做正派的人,不要做邪惡的人。我國傳統文化孔孟之道早已經講透了做人和處世的道理。關於戰爭和競爭的規律,《孫子兵法》講得最透徹。其中關於戰爭取勝之法,有正道,也有詭道。學習領悟好《孫子兵法》,對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有極大的借鑑和指導意義。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孫子兵法》學習感悟
    《孫子兵法》迄今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兵書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
  • 兵者詭道也 爐石傳說中的孫子兵法心理戰
    [摘要]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嗯……他說的是「兵者」,而不是「爐石者」,但那只是因為但是還沒有爐石~爐石者,詭道也。孫子曾經在《孫子兵法》中如是說過。這是玩爐石最重要的一點:爐石者,詭道也。沒錯,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卡之一。
  • 孫子兵法:「詭道」之「能而示之不能」
    「詭道」即詭詐多變之術。《孫子兵法》在「計」篇中,列舉了十二種具有代表性的戰術對詭道進行了說明。後人稱之為「詭道十二法」。「詭」是偽裝、欺騙和多變的意思。由此,「詭道十二法」可分為兩類,即偽裝和多變。孫子曰:「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示,顯示。
  • 【兵法精讀】《孫子兵法》中的「計」到底是什麼?
    「奇謀妙計」的策略思維來解讀《孫子兵法》,是片面的,沒有把握真實內涵。《孫子兵法》所講的是一整套系統的勝兵思維。它講究的是勝而後求戰、以多勝少,絕對優勢。三十六計則相反,它講究的是以巧取勝,以弱勝強,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通過計謀的加成,以實現反轉。所以萬不可用三十六計的思維來解讀《孫子兵法》,這樣就走偏了。
  • 孫子兵法取勝的關鍵,成功者都知道這幾點!
    風林火山,自然是孫子的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然後他加了一字吞納如海。孫子兵法之所以讓那麼多人研究並利用,它的價值不僅僅是用兵之道,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它的用武之地。孫子兵法《計篇》之中講: 「兵者,詭道也」就是「用兵打仗應以詭詐為原則」。
  • 《孫子兵法》思維方式之運籌帷幄
    《孫子兵法》研究的對象是戰爭,戰爭是什麼呢?用孫子自己的話來說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翻譯過來就是戰爭是國家大事,是決定人民死生的場地,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因為戰爭如此重要,所以「不可不察也」,必須認真的考慮、考察,計算、分析、評估,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計」為第一篇的原因。在認真考慮戰爭問題時必須作精密的計算、計劃、分析、和評估。
  • 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高洋能而示之不能,韜光養晦奪取帝位
    「兵者,詭道也。」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中,孫子就已經明確提出了這一點,而兵不厭詐,正是歷代軍事家所慣用的策略。在孫子看來,他對在軍事中利用陰謀詭計而達到目的做法非但不排斥,反而大行其道,洋洋灑灑寫了12種運用詭道的戰法,後世稱之為「詭道十二法」。
  • 歷史之書:《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是人類競爭發展智慧學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是人類競爭發展智慧學     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澳門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楊義。   孫子把智慧放在第一位,把勇放在第四位,是有別於其他兵家的。《孫子兵法》不是羅列戰例,而是抽象地變成一個世人生存的智慧。《孫子兵法》是最抽象的,也是最實用的。它能觸動各種各樣的思考,能串透人類智慧,是啟動人的智慧發條。楊義說起孫子的智慧,話匣子打開,就滔滔不絕——  孫武是「中國式」的兵學智慧,其武道是「止戈為武」。
  • 《孫子兵法》, 正與詭,能等待
    《孫子兵法》的價值觀:「上下同欲」、「五事七計」、「一戰而定」,都是講的正道。《孫子兵法》採用大篇字數去講解正道,也是為戰爭所利,孫子的道,也很明確「令民與上同意也」。讓人民與君主同欲,士兵與將軍同欲,這樣事情還能做不成嗎。國內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同欲,這也是戰爭的政治基礎,人民支持了,你就打;人民不支持,你就打不了,打也打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