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3月1日電 (記者 謝盼盼 實習生 李晨虓)浙江1987年進入老齡社會,比中國整整提前了13年。當作為經濟大省的浙江遭遇老齡化社會難題時,「全面兩孩」政策的出臺更像是「及時雨」的來臨。
政策因時而易。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2013年「單獨兩孩」政策的通過,再到當下「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一直處於動態調整的「進行時」。
數據顯示,浙江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預計該省在「十三五」期間目標人群釋放生育新增的出生人數為:常住人口年均17萬左右、戶籍人口年均9萬左右。人口的增長帶動了消費需求的擴大,對浙江相關產業而言,無疑是個好時機,但同時因人口增長帶來的階段性社會公共配套資源的短缺問題也引發思考。
新變化:「十三五」浙江常住出生人口年均新增約17萬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此前關於「全面兩孩」的預期落地,五中全會公報指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文章因時而著,政策因時而易」。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2013年「單獨兩孩」政策的通過,再到當下「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一直在處於動態調整的「進行時」。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於浙江而言,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國敬介紹,「十二五」以來,從浙江情況看,浙江已連續30多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增長態勢明顯減緩,人口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勢在必行,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已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的重大任務。」
「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人口是最基本的要素,而全面放開兩孩的政策就是逐步來恢復國家的人口紅利。」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葉航說,因此「全面兩孩」政策非常有必要,根本上就是為了國家經濟發展。
浙江,比中國提前13年進入老齡社會,人口紅利的需求更加迫切。此前,「單獨兩孩」政策已讓浙江在人口上有了不小變化。
數據顯示,浙江「單獨兩孩」政策自2014年1月17日生效以來,截至2015年12月底,共有15.2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其中已審批14.9萬對,已出生7.4萬人;該省各級衛生計生行政機構整合已全面完成,80%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完成整合。
「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後,浙江的人口會出現大量增長嗎?
「短期內會明顯增加,長期來看不會大幅增長。」浙江省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處處長潘祖光說,從生育意願過度到實際生育行為,還受到許多因素制約。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調查和預測分析研究的結果顯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短期內該省出生人口會明顯增加,預計在「十三五」期間目標人群釋放生育新增的出生人數為:常住人口年均17萬左右、戶籍人口年均9萬左右。
17萬與9萬的出生人口年均新增,於浙江而言是什麼概念?換句話來說,目前浙江省戶籍人口中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1.4(相當於平均每對夫妻生育孩子數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預計「十三五」期間平均達到1.9左右。
但眼下毫無疑問的是,「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浙江將迎來的一段生育小高峰。
在嘉興市婦幼保健院內,諮詢和預約的準媽媽絡繹不絕。「1月份以來,早孕建卡門診的人數有很明顯的增長,平均一天在100至110人之間,同比增加了20%以上。」嘉興市婦幼保健院圍產保健科科長、主任醫師管宇宏介紹。
「來諮詢的打算生二胎的產婦裡面,有一半是剛剛符合『全面兩孩』政策,很明顯能感受到她們生二孩的熱情。」在浙江省婦保,再生育諮詢門診主診專家徐冬說。
這幾天,在杭州臨安婦幼保健所,前來問診的孕婦排起了數年難見的長龍。臨安市婦幼保健所副所長謝愛君介紹,在這些孕婦中有不少為二孩孕婦。「猴年本來就是生育高峰,加上『全面兩孩』政策的放開,今年的孕婦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新問題:婦幼健康成心患 憂教育資源短缺
從獨生子女到「單獨兩孩」再到如今的「全面兩孩」,有人稱「一個時代要變了」,而新時代帶來的新問題,尤其是階段性社會公共服務配套資源出現的「捉襟見肘」現象,無疑給政府帶來了新挑戰。
王國敬坦言,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浙江短期內出生人口會明顯增加,會對婦幼衛生、學前(幼託)教育、生育保險等公共服務產生較大壓力。「對浙江來說,新的形勢已經表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實,將使浙江婦幼健康工作面臨巨大挑戰。」浙江省人民醫院人事科科長梁素花也如此認為。
梁素花說,政策放開後,原來受政策限制的育齡婦女將加入到孕產婦隊伍中,但由於大多數人都已成為高齡婦女,由此造成的婦幼健康高危因素將從孕期開始一直延續至新生兒期。
「今天做了檢查,醫生說血壓還是高了,心臟也有早搏。我這身體不知道還能不能順利生下來第二胎?」36歲的張蘭(化名)在2015年12月,得知自己成功懷上第二個寶寶後,既有喜得貴子的歡愉,又有對身體狀況的憂慮。
另一份憂心的統計是,2015年中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後,無疑兒科醫療保健提出更為迫切的需求。
一面是兒科醫生荒,一面是出生的孩子增多,醫療衛生行業該如何應對?「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發力。」浙江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服務處處長胡崇高介紹,一是在需求側發力,通過開設再生育門診,鞏固新生兒疾病篩查,減少出生缺陷患兒,同時加強保健服務,讓母嬰少生病或不生病,從而減少婦幼保健需求;二是在供給側發力,增加婦幼健康資源供給,即增加產科床位、增加助產設備等。
與此同時,浙江省財政廳在未來三年每年將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分階段、有針對性地支持婦幼保健機構加強產科、兒科設備配置,加強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設。
對於上述社會擔心問題,王國敬表示,浙江衛生計生委在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中,重點加強浙江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浙江要做到每個縣有一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並且優化整合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
儘管多方證據表明,「全面兩孩」後,浙江並不會出現孩子數量驟增的「嬰兒潮」,但新生兒出生率會明顯增長卻是可以預見的。不容忽視的是,浙江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提供更全面的優質教育,政府能否保證學前教育質量成為民眾心患。
在2016浙江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上,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就表示,預計到2020年,浙江省需接受學前教育的孩子,會比2014年多47萬人,按照目前浙江幼兒園的規模數量,等於要再多建1400多所幼兒園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所以教育部門必須早作打算。
劉希平還說,各地教育部門要提前制訂相關對策,包括研究探索依託相關社會機構、組織持有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進行派遣制試點,還可以嘗試建立教師短期聘用周轉補充機制,用來緩解短時間內「缺老師」的情況。
新商機:房產藏機遇 母嬰行業「添金」
最近,各大媒體充斥著對購房潮的報導。同樣,「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後,對浙江樓市而言,無疑增加了樓市「暖春」的溫度。業內認為,樓市遇暖短期看是受到新政的刺激,但長期來看,「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實,將催生更多的購房剛性需求。
有分析人士預測,「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之後,房地產的需求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四房將變成剛需,五房成為改善性住房,保姆房會列入開發範疇。
杭州科地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告訴記者,「全面兩孩」對房地產的影響,將會使學區房、改善房更加緊俏,「家長為了讓小孩不輸在起跑線上,會加入到學區房的購置隊伍中。隨著兩孩出生潮的出現,原本戶型比較小的家庭,會更有意願添置大戶型的改善房。」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旭昆說,「全面兩孩」政策將會逐步影響到浙江樓市,一個家庭養兩個子女,涉及子女婚姻的話,兩個子女必然需要兩套房子。
相比於房產,兩孩「嬰兒潮」的到來,還無疑對食品、玩具、母嬰醫療、兒童服飾等行業的發展更具直觀地推動作用。
「『全面兩孩』政策對母嬰行業的影響是最直接的。」葉航表示,「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後,民眾的消費基數、消費需求會有一定數量的增加,這必然會拉動浙江的消費市場,而母嬰行業很可能是這些連鎖反應中的第一環。
如其所言,當下的浙江在母嬰行業的新商機已初露端倪。「以往是提前三、五個月訂月嫂,現在不少人懷孕兩個月就先把月嫂訂好了。」母嬰護理行業愛的果實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樣屬於母嬰行業的中美宜和也有同樣的境遇。中美宜和工作人員介紹,該院有一個月子中心,20個房間。僅僅今年一季度,就已接了許多訂單。
杭州某婦產醫院執行院長朱春芝表示,預計2016年來該院生育的人數同比2015年漲幅超50%。「一些羊年推遲生育計劃的家庭也加入生育大軍,再加上『全面兩孩』新政,生育高峰鐵定要來。」
火熱的月子市場引來浙江商人毫不遲疑的行動。愛的果實方面表示,該公司一直在招兵買馬,想招聘更多40歲左右、有三年以上從業經驗的月嫂加入團隊。而家政龍頭企業三替,還對這個行業進行網際網路+的改造:推出月嫂O2O。
母嬰電商平臺貝貝網創始人兼CEO張良倫告訴記者,自己對「全面兩孩」時代的到來充滿信心,「兩孩放開後,浙江對母嬰產品的需求量將迅速增加,這對母嬰電商而言,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利好消息。」
張旭昆對於母嬰兒童相關的電商能從政策中嗅到商機表示認同,但他也提醒,商家必須一切以質量為先,從長遠利益出發,努力把品牌做大做強,而不是盲目追求銷量,忽視質量。
誠然,當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正通過各種政策的落實來迎接新一輪的生育高峰,浙江企業也張開雙臂,用積極的姿態去擁抱未來的人口紅利。
「全面兩孩」時代的到來,浙江且行且思且準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