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晉江市青華村準新?莊立峰忙著張燈結彩,張羅婚事,一下子增添了好多電器,有洗衣機、電冰箱、電磁爐、微波爐,平板電視等等。
「村裡電氣化改造好了,用電不再愁,自己也搞了這個小鞋廠,走上創業路、小康路,多虧了電力部門啊。」看著工人裝車出貨的忙碌,林鴻生開心地說。
在晉江,像林洪生這樣自主創業,過著小康生活的人還有很多。「十一五」期間,晉江電力公司超前規劃,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大力開展低電壓整改,10千伏及以下共投資8.5億元人民幣,用於新農村公用變新裝、增容;新增、整改低壓線路以及其配套線路,致力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適用、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的新型農村電網。
2009年12月,晉江供電轄區15個鄉鎮提前兩年全部完成新農村電氣化達標建設驗收,實現了供電半徑小於500米標準,有力促進了新農村產業升級,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農民生活直奔小康。
企業進村在晉江市至誠纖維織造有限公司繁忙的生產車間,車間主任丁榮基指著旋轉的線圈強調說。「別說停電,只要線路斷閃一下,26個線圈全部都會掉下來,產品只能當次品賣,損失至少26萬。」
「陳埭供電所一直以來對我們細心指導,我們公司投產以來從沒出現過電壓不穩的情況。」據丁介紹,他們公司共有8臺變壓器,變電容量為3205千伏安,年用電量約為2100萬度,生產的產品屬於高敏感性纖維,對供電可靠性要求必須達到100%,否則損失嚴重。由於產業的特殊性,為確保至誠公司生產的電壓穩定,晉江公司陳埭供電所為該公司精心制定每一份供電方案,每一次增容和分負荷都力求勻稱安全可靠。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晉江市ZF在丁榮基所在的鵬頭村搞開發區,修造了鵬青路,解決了村裡交通難問題,晉江電力公司藉機與市ZF協調溝通,對村裡投資500多萬進行農網升級,低電壓的現象徹底解決了,100多家企業陸續進駐鵬頭村,年產值8億人民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晉江土地價格成百倍翻番,寸土寸金,成了阻礙電力設施建設的攔路虎。2009年8月用電高峰期,由於外來人口劇增和居民生活的電氣化加速,丁榮基家所在的鵬頭村原有公用變滿載,急需增容,在新增變壓器無處安身之時,丁榮基爽快地讓一臺800千伏安的新變壓器立在身家門前,並申請了一臺160千伏安專用變壓器,在家裡搞起了塑料板加工廠,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目前,陳埭鎮已經形成了以鞋業加工、化纖生產、塑料加工的主產業集群,有公用、專用配變2800多臺,2010年陳埭鎮全社會用電量超過16.7億千瓦時,產值約150億人民幣,為福建省鎮級首位,該鎮連續兩年實現低電壓零投訴。陳埭鎮鎮長林貽達笑著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電力是第一能源,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也就沒有陳埭的快速發展。」
農民上班2006年,晉江公司第一批新農村電氣化村驗收後,晉江電力公司自籌投入3億人民幣在全市開展電氣化建設,整改解決各村低電壓現象,實現主要村落多迴路供電;重要產區三相電壓平衡;以供電半徑小於500米為標準,把公用變安排在用電高負荷密集區;開展舊線路改造,實施電纜入地,以往的「蜘蛛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整潔、燈光明亮的街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企業入村,農民上班,經濟騰躍奔小康。
晉江市有15個鄉鎮,各個鄉鎮都像陳埭鎮一樣,有自己的主打產業,晉江農網改造後幾年間,電網超前建設和電氣化建設為農村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硬體環境,村村入駐了大量生產企業,農民出讓土地轉身像城裡人一樣上班。
在村民莊志願家裡,空調、熱水器、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消毒櫃以及電磁爐、電風扇等一應俱全。莊志願說:「現在我每月用電量約1500度,早上吃的早飯是使用有預約功能的電飯煲做出來的,白天電冰箱隨時為我提供冷飲和食物,晚上下班回來後,電視、空調、電腦、熱水器一個都不能少。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像莊志願這樣每天上下班的小康農民,在青華村約為30%左右,還有30%左右的村民開辦企業或經商。此外,青華村還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將自己的房屋或第一層改成店面出租,僅此一項,每戶村民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或幾十萬元。
青華村是晉江有名的小康村,位於晉江市區以北,五年前的青華村境況與現在大不相同,與晉江大多數村莊一樣,線路老化雜亂、電壓不穩,供電可靠性成了制約村裡經濟發展的瓶頸。在城市化、電氣化建設進程中,青華村已完全找不到農村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繁華的商業街,高樓和商品房林立,村兩委也相應改成青華街道辦事處,為全村居民服務。村財政實力雄厚,以村集體方式建設了一批房屋投放租賃市場,並投資兩個三星級酒店,每年可收益五六百萬元。
新農村呼籲新電力,新電力服務新農村。2010年,晉江市會社會用電量達116億千瓦時,佔福建省用電總量的十分之一強,超過了該省五個地級市的用電量。GDP880億人民幣,人均產值8萬美元。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晉江農網擬再投資約25億元,其中,中、低壓和農網智能化投資約為16.5億元。
(責任編輯:張元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