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倒苦水:沒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了

2020-12-18 經濟日報

隨著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已過,前期制約企業復工的人員開始逐步返崗復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最新公布的19省市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達到或接近100%。從封城到解封再到逐步復工,中國這場戰「疫」可謂驚心動魄。

然而,剛迎來曙光的外貿企業老闆們卻因為國外疫情加劇再次遭受打擊,隨著各國陸續「封關」,海運港口靠泊作業受阻,空運停飛停航成本飆升,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海外需求被「冷凍」,復工的外貿企業面臨著當下最致命的一環——訂單大量取消,無單可接,無工可復。

貨代哥:運不起

更怕運不到

按照往年的經驗,深圳一家小型貨運代理企業老闆老牛,此刻應該頻繁地往來各大工廠和倉庫,按照客戶的需求,將貨物收入倉庫再打包通過不同的渠道發往國外。

而伴隨疫情在國際的加速傳播,作為接受客戶委託完成貨物運輸的中間環節,貨代們也被按下了「暫停鍵」。

「運不起,運不起,運不起啊……」接受記者採訪時,老牛連用了三個「運不起」講述當下貨代的困境。

「現在不是收不到貨,貨大把,成本飆這麼高,貨發出去不賺錢甚至虧本,誰還發貨啊。」老牛稱,「以前歐洲的貨物,空運3-4天就可以完成籤收,價格30元/公斤,現在時間拖長到8-10天,價格要55元/公斤,到美國的也一樣,運輸時間翻倍,價格翻倍。」

「除非你真的等得起,不然還是趕緊運吧。」對於觀望的外貿企業,老牛給出了這樣建議的理由,就是運輸價格仍在上漲。

「3月25日,物流剛提價,這才過三天,又有新的漲價通知了,4月5日歐美的價格再漲差不多20元/公斤。」老牛苦笑。

實際上,除了運輸單價的上漲,排倉費、附加費等新增費用也在加重貨運的綜合成本。「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國際航班取消,出口跟擠牙膏一樣,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貨物運不出去只能積壓倉庫,物流也承受不住,只能再加收排倉費。」老牛稱,「現在附加費也在漲,反正啥都漲。」

然而這還並非最嚴重的,比起漲價,老牛最怕的是退單,「貨運出去,如果當地快遞無法派送,或者找不到人籤收,貨物會自動退件,相當於你又得出錢將東西從國外運回國內。」老牛表示,「除非貨物價值很高,不然這麼一來一回的折騰,只能申請在當地銷毀,這也是一筆費用。所以我們現在收貨也得很謹慎。」

「這輪疫情,國內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我們貨代哥看全場。」在採訪的最後,老牛也在期待疫情快快過去,讓大家都恢復正常,「之前國內3月轉好,我們預期4月底能恢復正常;現在國外這麼嚴重,要恢復正常起碼要6月後了。」

「貨代這行業就是這樣,看天吃飯。」老牛感嘆。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服裝批發老闆:

訂單取消,無工可復

陳文的服裝店在深圳市南油服裝批發市場。往年的1、2月份是店裡的旺季,因為深圳的春裝在國內佔據一席之地。各地的服裝業主都會提前來店裡預定好當年的春季新款,但新冠疫情改變了一切。從2月開始,陳文就沒接到一個訂單,原本聯繫的海外客戶,也遲遲沒有下文。

同在南油服裝批發市場的鄭老闆無奈向記者表示,「疫情對我們的打擊太大了。我現在帳上現金流都是負的,為了能夠撐下去,前段時間我們這些商家還去物業處要求減租,我甚至去花唄貸款30萬元。去年底的時候接了幾批歐洲的訂單目前都已經取消了。復工到現在並沒有接到新的訂單。開店也沒有客人,目前只能通過淘寶直播的方式來去庫存,員工也都辭退了,只剩下我跟另外一個合伙人。」

記者在南油服裝批發市場採訪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越南來的服裝批發商。他說雖然越南的服裝產業有成本優勢,但他這幾年還是選擇在深圳拿貨,因為深圳的設計比較新潮,面料也比較高檔。不過,這次他並沒有著急下單,因為他對疫情的擴散會對經濟影響多深有點拿不準。

陳文說,服裝批發有很強的季節性,過了春裝的旺季,就會連著幾個月的淡季。在租金的壓力下,她準備關店走人了。

筍崗外貿服裝市場,是深圳的另一個大型外貿服裝市場。記者採訪的時候,陳小姐正在搬貨,她告訴記者,最近有好幾家主營服裝出口的企業主動聯繫,希望把一些多餘的貨「外貿轉內銷」。

黃惠(化名)從事服裝紡織貿易行業,她告訴記者,很多工廠既做外貿單,也做國內單。她所在的服裝貿易公司服務的大部分歐洲、美國客戶已經暫停或取消訂單。「現在海外成為疫情的新中心,出口貨物嚴重受阻,當地服裝消費市場需求不振,訂單下滑明顯。特別是現在歐美消費市場走向低迷,客戶變得謹慎,紛紛取消或推遲3-6月的訂單。」黃惠說,「70%的歐美客戶都出現這種情況,公司正計劃舉辦一些線上對接會,看能不能多出貨。」

來自東莞虎門鎮的一位紡織企業的劉老闆面臨著同樣問題,他向記者無奈地表示,「雖然已經復工,但合作供應商方面還有一些布料、印染環節沒有跟上,現有庫存只能滿足40%的產能,距離真正恢復正常運轉還需要時間。目前庫存只能保證去年底已經籤好的訂單,現在是不敢籤新的訂單,一旦籤了沒辦法保證正常發貨按時交付是要賠償的,而且在上遊材料方面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誰還敢籤新訂單,而且服裝是有淡旺季的。」

作為世界最大的圓筒針織面料生產商之一的福田實業也未能倖免,近期網上流傳福田實業一天取消了4500噸訂單,對此記者向福田實業求證,公司證券代表鄭惠嫻向記者表示,「該傳言不實,但在疫情影響下,整個紡織及成衣行業的供應鏈確實受到很大影響,公司目前正在著力緩解眼下困境。」

婚紗店老闆娘:損失大

把希望放在下半年

「2020年沒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了,2月份我們在拼命跟客人證明『我們很好』,不影響做生意,到了3月份,不停地跟客人確認『你們還好嗎』?單還要繼續下嗎?還能收貨嗎?」深圳一家咖啡機出口商的銷售經理蔣小姐向記者表示。

「年前希臘本土最大的一家咖啡機分銷商跟我們預訂的一筆30萬美元的咖啡機訂單現在要求取消,目前這些貨我們上遊商家由於原材料供貨不足沒能按時交付,本來預期是3月10日就能交貨,就目前來看能6月份交貨就不錯了。我們還在跟對方協商能否延期交貨,不要取消,否則對公司今年業績有很大影響。」蔣小姐稱。

「說實話,現在復工對企業來說會增加更多成本壓力,歐美等發達國家才是最大買家,生產的再多,沒有新的訂單也不行,消費需求降低,從開工到現在我們只接到了3筆非常小的訂單,訂單量相比以往至少減少90%,而且客戶還附帶要求一定要配送一定量的口罩,但隨著疫情蔓延加劇,運費成本奇高,做下來根本不划算。」

新冠肺炎持續蔓延之際,歐洲各國相繼採取措施控制人員流動,甚至推出封關「猛藥」,國際貨運能力萎縮,出現航空貨運費暴漲情況讓外貿企業更是雪上加霜。蔣小姐稱,空運淡季時送往德國的貨物,1噸以上的貨物報價2美元/公斤。但是本周從北京飛法蘭克福給客戶報價1噸以上的貨物是7.4美元/公斤,漲了近4倍,從上海飛價格更高,1噸以上的貨物報價9美元/公斤。

做婚紗的老闆娘葉小姐,在位於廣州市二宮附近的好百年國際婚紗婚慶交易中心的二樓有個檔口,她對記者說:「以往過年後也是一個訂貨的高峰期,但現在訂單為0,真的是一個都沒有。」葉小姐嘆息道,「沒訂單但我們還得支付工人的工資,保守估計上半年損失幾十萬。只好把希望放在下半年了。」

做婚紗生意的大部分商家都是兩條腿走路,內銷和外貿一起,葉小姐的店做的早,所以很早就和外國客戶打上了交道,尤其是東南亞已經培養了一些固定的客戶,基本訂單價格在單件200-300美元,30-50件起訂,歐美也有一部分散單,去年海外的成交量還高於國內。「本來打算再多投入點資源,藉助一些新媒體的手段在網絡上繼續開發海外的客戶,現在一切都泡湯了。」

據美國婚禮和舞會行業協會統計,全球80%的西式禮服均在中國生產。而目前在中國做外貿婚紗的廠家有數千家,這些廠家主要集中在廣東廣州附近和蘇州地區。隨著各國疫情的爆發,封國鎖城的地區越來越多,航空運輸也叫停,婚禮派對也基本取消。

3月25日,先進光學發布通知,暫定於3月27日起停工停產,預計停工6-9個月。據先進光學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外商獨資企業,主要致力於研發、生產經營各種類型的光學鏡片,並接收眼鏡成品定製。公司在職員工200餘人,年產能百萬餘副,截至2019年,已累計完成800萬副訂單。

3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先進光學所在的海能達工業園門口,一名保安對進入工業園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他告訴記者,園區裡有多家公司,先進光學的產品都是遠銷國外,在國內沒有訂單,雖然通告沒有明確宣布公司破產,但想要恢復元氣著實艱難。「他們公司的東西這兩天差不多都搬完了,今天上班的好像只有辦公室行政部門的兩個人。社區工作人員前幾天到這裡來了解情況,疫情這麼嚴重,公司想好轉很難。」這位保安說,不只是先進光學,入住海能達工業園區的公司業績大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連安保的工作也沒有以前忙了。

生產企業:新單驟減

未來兩月可能最難

上海納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數碼噴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對於疫情期間生產復工、訂單銷售等情況,納爾股份副總經理楊建堂向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目前生產、出貨都還正常,存量出口訂單的生產,基本上可以安排到今年4月底,不過新的接單是個大問題,下滑實在是厲害呀。」

楊建堂坦言,在與同行交流時,大家對於海外訂單驟然下滑都有類似擔憂。

「就我們企業而言,上遊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比較大,比如說PVC樹脂粉的價格,受到全球石油價格暴跌影響而出現罕見的下跌。一方面企業生產成本下降,而產成品售價並不會明顯下降;但庫存比較大的話,也存在跌價風險。」楊建堂說。

作為外貿企業大省,江浙一帶的外貿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同樣明顯。浙江嘉興一家模具生產企業負責人大偉(化名)向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的生產、人員進出均正常,已經完全復工,但眼下最麻煩的還是海外銷售業務,因為大部分國家都『鎖國』了,東西運不出去才要命,不過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不像服裝紡織品那樣季節性強,因此訂單取消不明顯,也沒有什麼損失,但預計新訂單情況不太樂觀。」

大偉透露,公司生產的精密模具80%以上出口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現在空運幾乎停滯,海運還稍微可以出去一些,但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的出貨更為困難。

記者3月27日從DHL官方獲悉,目前,DHL快遞包括辛辛那提(美洲)、萊比錫(歐洲)和中國香港(亞太地區)三大國際樞紐在內的洲際網絡已全面運營。為了遏制疫情蔓延,印度政府於3月24日宣布全國封城21天。一直到4月14日,除商店、醫院、藥店、加油站、電信和郵政服務,以及食品配送等必要生活保障服務外,其他旅遊、工作、出行均被限制。印度禁止所有國際商業航班入境,國內商業航班停飛。這一情況下,除少數被當地政府列為必要服務的站點外,DHL已暫停在印度的取派件和倉儲服務。

除了貨運受到影響外,外貿企業正在面臨匯率波動問題。楊建堂向記者坦言,「目前除了疫情本身的影響外,更主要的還是前段時間美元過於強勁,很多發展中國家貨幣貶值,比如說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對美元貶值幅度一度達到10%-15%,這樣一來,客戶即使支付了20%定金,隨著匯率變動,對方都隨時可能提出取消訂單。」

「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以納爾股份為例,公司儘量不採取裁員、降薪一類做法。與此同時,利用外需訂單的『空檔期』把內需提高,因為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在廣告耗材方面,估計後面會有一波新的消費需求。6、7月份海外疫情應該也會得到明顯控制,考慮到缺貨狀況,屆時整個行業預計會迎來一輪新需求的爆發。關鍵還是看海外市場『封關』『封國』的延續情況。」楊建堂稱。

會展公司:延期或取消

影響一大片

對於外貿企業而言,訂單就是生命,而大量新增訂單正是來自每年各類展會。

考慮到境外疫情輸入風險較高,原定於今年4月15日在廣州舉行的第127屆春季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叫停,這是廣交會成立以來首次延期直至取消。而廣交會是中國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被稱為中國「晴雨表」,也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每年參展公司大概是2.5-2.6萬家,廣交會2019年春秋兩季總成交額約為590.18億美元,調研顯示參展企業通過廣交會結識客戶達成的成交額佔全年出口額的平均比例為24%,其中會後成交佔廣交會客戶總成交額的比重為79.9%,並且呈逐漸增加趨勢。」廣交會新聞中心負責外貿會議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如此,在廣交會取消的情況下,今年國內外貿企業接到的訂單將會大打折扣。東莞一家玩具出口企業銷售部門負責人夏小姐向記者表示,「我們公司過往80%的訂單都來自廣交會,很多老客戶都會來,一年兩次的廣交會是我們整年出口訂單額最重要的平臺,我們從去年第三季度就開始準備不少新品為今年春季廣交會做準備,如果廣交會推遲的話,我們的訂單額也會大大減少,今年對我們來說確實太難了。」

「我們過往通過廣交會接到的訂單量佔全年訂單量的70%左右,我們是做地毯生意的,客戶需要看產品,看實物,網上看到的圖片會有色差,因此每年廣交會就成為公司全年訂單量最大的一個平臺來源,客戶看到實物後才會下單,這樣買回去的風險就小很多,而我們的客戶也多來自中東、歐洲等地,但這幾個地區目前受疫情影響嚴重,還不知道公司能不能撐過去。」深圳筍崗工業區從事地毯出口業務的小雅(化名)向記者表示。

隨著廣交會的取消,這個月以來延期或取消舉辦的國際性展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義大利舉行的諸多貿易展會是中國外貿企業與歐洲客戶對接的重要平臺。

相關焦點

  • 救救外貿行業
    外貿,無疑是2020年疫情之下最慘的行業,沒有之一。"剛撐過了國內疫情,國外疫情卻更加兇猛,海外的訂單都沒了,現在的奢望就是活下去。"一位在東莞從事外貿多年的老闆無奈地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外貿行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系統性的、全面取消訂單的情況。
  • 2020「最慘」行業變「最紅」!廈門外貿連續三月保持兩位數增長,8...
    臺海網9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疫情之下,外貿行業一度大受衝擊,被稱為今年「最慘」行業,但如今,「最慘」行業變成了「最紅」。這個數據不僅刷新了疫情暴發以來的紀錄,更創下自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 落地廈門,6至8月,廈門進出口已連續三月以同比兩位數的速度增長,8月份更是以656.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廈門外貿企業正從一籌莫展,奔向業務大漲的黃金時期。
  • 2020年各大行業比慘大會,外貿:我就笑笑不說話
    由於受到春節期間疫情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各個行業也是紛紛受到了影響,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相對於因為疫情影響而異常火爆的遊戲行業、醫藥行業、口罩行業來說,餐飲、旅遊、外貿、娛樂等行業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今天,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幾個行業。
  • 國際貿易出口商「外貿商務英語話術」
    作為國際貿易中的出口商,如果客戶詢問的商品缺貨、暫無庫存,可以用下面兩種說法表達「缺貨」:1.not available2.out of stock具體到操作層面,我們來看兩種情況:1.推薦其他產品作為替代
  • 做外貿這六大行業今後好做?貿發網採購外貿平臺行業前景分析預測
    在危機之下,眾多玩具外貿企業紛紛轉型求變,一方面找準市場定位,調整產品上市的節奏跟思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市場,開發眾多國貨IP,實現品牌出海;另一方面,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則讓親子互動類產品逆勢增長。更重要的是,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通過線上開拓新的獲客渠道,彌補訂單缺口。3.
  • 今年前8個月秘魯外貿服裝出口訂單同比下降20%
    2013-09-16 17:03 據秘魯《經營報》9月11日報導,秘外貿協會(Comex)經濟研究經理阿爾巴洛•迪亞斯(Álvaro Díaz)稱,秘外貿服裝訂單今年前8個月同比下降20%,該現象引起了秘相關出口商的擔憂。
  • 孟加拉國上千個服裝廠訂單被取消 紡織外貿企業如何避險?
    上千個服裝廠訂單被取消   疫情下孟加拉國經濟大受打擊   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主席Rubana Huq於近日發布LinkedIn推文,具體如下:   這場危機對於中國出口商來說,打擊面將更廣——新冠疫情剛剛在國內平息,一波洶湧的退單潮就向外貿人襲來!   目前國際市場正大量取消或推遲訂單,世界性經濟或出現停擺問題   多國航線關閉導致貨物出運嚴重受阻   部分國內外貿企業或將放假
  • 外貿假髮行業怎麼樣
    那外貿假髮行業就近怎麼樣?好做嗎?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我國的外貿產品很多,假髮是人們一直評價很好的外貿產品。中國人對於假髮的印象還不是很深刻,可是在國外發製品卻相當流行。目前假髮在線銷售還是集中於歐美以及非洲的黑人群體,將來白人發在線銷售有可能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而且隨著市場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假髮外貿將會覆蓋更多的國家和用戶。
  • 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針對此現象,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港口貨櫃碼頭,並且採訪下遊外貿企業、航運公司、貨櫃租賃公司、上遊制箱企業以及行業專家,試圖了解貨櫃緊缺的現狀和原因。下遊商家一箱難求對於貨櫃供給以及運力最敏感的是下遊外貿商。「我做外貿十多年,這種情況實屬罕見。」自行車出口商羅先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今年經歷過兩次爆單的羅先生表示,缺箱的現象從今年6月到現在一直存在,從目前的情況以及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該現象在明年一季度以後會得到緩解。
  • 船運貨櫃一箱難求 外貿企業為「出貨」絞盡腦汁
    針對此現象,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港口貨櫃碼頭,並且採訪下遊外貿企業、航運公司、貨櫃租賃公司、上遊制箱企業以及行業專家,試圖了解貨櫃緊缺的現狀和原因。  港口貨運業務反彈  為了進一步了解貨櫃供需以及周轉情況,證券時報記者來到了華南地區國際貨櫃遠洋幹線運輸樞紐深圳鹽田港。
  • 被無數外貿人哭慘的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業務飆升21%
    聊到已過大半的2020年,不少外貿人都表示實慘,以新冠疫情為代表的非常事件層出不窮,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持續性影響,傳統外貿大受打擊,無數店鋪血虧或倒閉的悲觀消息充斥著整個外貿圈,大家紛紛感嘆活著已是不易。
  • 外貿單證的業務流程是怎樣的?外貿單證員的日常工作內容
    外貿單證的業務流程是怎樣的?很多人以為外貿單證員的日常工作就是製作相關的外貿單據,但其實不止如此。一起來看看外貿單證員的日常業務都有哪些。 外貿單證員業務流程: 一、從業務員那裡拿來PI,S/C和工廠的信息後,開始聯繫工廠 二、跟貨代聯繫訂倉 三、做美金情況下,需要製作劃匯資料 合同,發票。英文劃匯資料本來應該工廠制單, 用來描述工廠和我外貿公司次票用美金付款的貨物的情況。 用作外貿公司對工廠劃匯的依據。內容跟採購合同一致。 蓋上工廠的章,交給財務。
  • 義烏重拳整治外貿翻譯行業「潛規則」
    義烏重拳整治外貿翻譯行業「潛規則」 發布日期
  • 「阿里國際站自營店鋪引發外貿行業大震蕩」
    在平臺首頁專設流量入口和AD標誌已經讓很多外貿行業人士坐不住了。一石激起千層浪,論壇大神的分析,朋友圈瘋狂的轉發,微博裡的吐槽,引發了整個外貿行業的大動蕩。(圖片/跨境犀牛微博)阿里究竟動了誰的蛋糕?「這說明什麼?
  • 中國外貿已連續三個月正增長,2021年外貿行業或將變好?
    二、當前外貿進出口都有哪些特徵? 1、從產品上看,疫情之後的中國外貿復甦並非全行業的復甦,存在明顯的品類分化: 1)紡織品、機電產品和塑料製品等出口增長明顯。其中防疫物資、呼吸機等部分設備、家具等「宅經濟」,以及線上轉型高度相關的電子產品的出口是牽引中國外貿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
  • 俄羅斯外貿銀行開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
    中國網5月22日訊 據俄新網22日報導,俄羅斯外貿銀行(VTB)新聞處發布消息稱,作為唯一在中國境內取得金融許可證開設分行的俄羅斯銀行,俄外貿銀行通過上海分行使用人民幣辦理了首筆跨境交易。 交易金額達2000萬元。銀行消息指出:「使用人民幣辦理跨境交易將有助於外貿銀行為參與俄中貿易的企業拓展服務範圍。」
  • 外貿企業乘勝追「機」 會展行業踏雲而上
    原標題:外貿企業乘勝追「機」 會展行業踏雲而上 摘要 【外貿企業乘勝追「機」 會展行業踏雲而上】24日,為期10天的第127屆廣交會正式落下帷幕。
  • 外貿生意難做?這家外貿企業從0基礎快速成為行業龍頭!
    因緊抓視頻營銷風口,僅兩年內,外貿業績飛速暴漲,每周保持出單,每月業績增長10%,外貿團隊也從兩人擴增到十餘人,火速成為行業龍頭。為了幫助更多外貿企業走出困境,8月29日,由聚焦網絡主辦、雄雲視聽承辦的以「解密視頻營銷,搶佔高利潤大訂單」為主題的分享會在雄雲視聽企業盛大開展。
  • 今年最慘的行業,卻多次引來了新的轉機
    最近新聞報導說:印度訂單轉向國內,紡織業工廠訂單排到了2021年5月份,不少從業人士表示,多年沒有見過這麼多訂單了。年初總聽說外貿是2020年最難的行業,但是為什麼現在看來,外貿反而成了今年最好的數據呢?
  • 外貿行業「生意難」危機中暗藏破局之變
    最近外貿圈裡流傳著一句非常寫實的話,「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完全場」。海外疫情的拐點還需等待,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著各種未知的挑戰。但辦法總比問題多,幾乎所有選擇「咬牙堅持」的外貿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希望在這場「戰疫」中成功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