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行業「生意難」危機中暗藏破局之變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宏網

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面積暴發,導致大量外貿訂單延遲或直接取消,不少外貿企業處於「休克」狀態。本以為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可以奪回損失的外貿人,沒想到因海外需求的萎縮,還是延續了「無工可復」的窘境。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2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

最近外貿圈裡流傳著一句非常寫實的話,「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外貿人要打完全場」。

海外疫情的拐點還需等待,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著各種未知的挑戰。但辦法總比問題多,幾乎所有選擇「咬牙堅持」的外貿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希望在這場「戰疫」中成功突圍。

部分網友的留言

轉內銷談何容易 但也要放手一搏

「庚子年能活下來就算成功了,賺錢不要想了。」「現在真羨慕有工作的。」「加油!外貿人。」……溫州人老劉是外貿鞋企大軍中的一員,最近兩月被頻繁退單,看著價值上百萬積壓品的他特別愁苦,於是拍了短視頻發到網上「求指點」。沒想到兩天時間就收到了幾百條留言,評論裡大多數是感嘆外貿哀鴻遍野現狀的悽慘,其中也不乏有人指點迷津說,「可以轉內銷」。

老劉覺得說這些話的一定都是外行人,畢竟外貿鞋和內銷鞋的工藝完全不同,銷售渠道也不同,不是把貨換個地方賣這麼簡單。雖然嘴上說著轉內銷不易,但面對生產車間停產三分之二,上班員工越來越少的現實,老劉還是著手設計了十幾款內銷女鞋,決定放手一搏。但收效如何,他心裡也畫個問號,畢竟從未有過內銷經驗的老劉也是趕鴨子上架。

老劉企業遭遇的困境,在溫州並不是個例。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難的問題,溫州市先後出臺了減稅、延緩稅費、加大租金減免、加強信貸保障、降低融資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的企業僅收到社保退費就有50餘萬元,這場「及時雨」對鞋企來講,不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周轉問題,也為開拓內銷市場注入了信心。

北京日壇國際貿易中心臨街商鋪多數未營業。記者 劉一樂攝

實體店門可羅雀 押寶電商做轉型

4月9日,主要由俄羅斯客商直接進購裘皮製品的北京日壇國際貿易中心門前圍著跨欄,並未對外營業,附近大多數門市房也是大門緊鎖。昔日繁華喧囂的商場前門可羅雀,只有幾個正在休息的外賣小哥聚在一起閒聊。保安稱,目前只有寫字樓恢復上班,至於商場何時恢復經營,還需要等通知。

日壇國際貿易中心是國內大部分外貿基地的縮影,事實上各地外貿商場的經營現狀都不盡人意。但企業不可能因此就坐以待斃,「兩條腿走路」成為必然選擇,稍有實力的外貿企業在兼顧實體店的同時都會涉足電商,曾經靠此奪回話語權的外貿商家,這次也把轉內銷的重頭押在了電商身上。

據了解,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已經針對外貿企業的轉型進行供給,接二連三的扶持計劃相繼落地,為外銷產品內銷提供便利條件。比如,阿里巴巴對進駐天貓的外貿企業實施減免店鋪年費,為中小外貿企業開通企業店鋪綠色通道;京東旗下京喜平臺上線「工廠價買光外貿貨」專場,推出外貿企業免費入駐服務,通過設立專項現金補貼、流量扶持等的多種方式,千方百計為外貿型企業轉型提供銷售機會。

廣交會六月線上辦 企業如打強心劑

廣東省是外貿大省,3月本是外貿的「黃金月」,但不少企業被迫按下「暫停鍵」,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外貿企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配情況。

較為典型的是,3月21日,為美國腕錶品牌Fossil代工的東莞市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經營出現重大變化。經商議,員工可以選擇辭工或者安排放假。」事情迅速在行業發酵,不少自媒體將其定義為「鼓勵員工辭職」。

兩天後的3月23日,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確認,素有「中國外貿行業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將不會如期在4月15日舉辦。高漲的輿論被潑了一盆冷水,有的企業主甚至悲觀的認為,這是市場負面情緒延續的確定信號,昔日海外客戶排隊下單的風光將一去不返。

廣交會對於迫切需要開拓市場的外貿企業來講意義不言而喻,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第127屆廣交會將推遲到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

雖然「網上辦會」是種全新的形式,但消息一出,還是讓外貿企業主們精神亢奮,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創新舉措,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疫情的影響,也能促進對傳統展會的迭代升級,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可以提升交易會的品質和效率。不少資深人士分析,「線上廣交會」的創新,將會成為外貿行業中的裡程碑。

黑天鵝的翅膀還沒有停下,與其他行業相比,外貿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加時賽」。外貿企業開展自救的同時,國家層面各類「穩外貿」政策也已經密集入市。

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較2月回升17.7和16.5個百分點。

4月9日,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下一步將狠抓落實,根據形勢變化,努力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力爭把疫情對外貿的影響降到最低,穩住外貿基本盤。

編輯:王子琪 | 審核:蘇侗文

相關焦點

  • 今年外貿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了?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感嘆,近年來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像十年前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現在好時光過去了。不僅是做外貿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外貿企業的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也是外貿企業感到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 三個外貿人的「難生意」:接單難、收款難、客戶收貨難,賣房撐住...
    溫州鞋企老闆:把杭州房子賣了400萬,可以撐半年以上浙江溫州,素有「中國鞋都」之稱,截至2019年底,這裡有外貿出口鞋企800多家,年出口量8.21億雙。2020年疫情之下,溫州鞋企面臨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斷崖式下滑,一批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 外貿生意難做?這家外貿企業從0基礎快速成為行業龍頭!
    因緊抓視頻營銷風口,僅兩年內,外貿業績飛速暴漲,每周保持出單,每月業績增長10%,外貿團隊也從兩人擴增到十餘人,火速成為行業龍頭。為了幫助更多外貿企業走出困境,8月29日,由聚焦網絡主辦、雄雲視聽承辦的以「解密視頻營銷,搶佔高利潤大訂單」為主題的分享會在雄雲視聽企業盛大開展。
  • 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現金流王子確診後英國客戶直接取消訂單
    作為世界紡織面料的集散中心,柯橋中國輕紡城的外貿商戶們成了直接的「受害者」。紹興柯橋某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的自述:我從事紡織外貿行業快三十年,在現在這家公司就職也快二十年了。儘管外貿形勢也有過大大小小的波動,但不得不說,像這樣全行業的危機還是頭一次見。
  • 線上外貿生意經
    當前的外貿形勢下,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網際網路似乎已成為很多外貿企業的共識。記者在長三角採訪,不止一次聽見外貿企業提出,要把生意搬上網。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國際站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剛剛過去的7月份,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105%,訂單規模增長177%。
  • 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 浙江出口企業轉移「戰場」
    這是以出口生意見長的浙江企業尷尬局面的縮影,隨著各種壓力的來臨,浙江出口企業不斷感到利潤空間縮小的壓力,為了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轉型和創新成為浙江出口企業開闢的「第二戰場」。  「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來得太突然了,沒有任何過渡期,對很多外貿企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康凱說:「因為杭州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在外銷這一塊都是按成本價『平進平出』的,賺的就是退稅返點的錢。」他舉了個例子,包黑炭生產的竹炭鞋墊,以前每個月發往德國的銷量起碼有3萬雙,現在一下子降到了3000雙,減少了9成。與之相對應的是,鞋用品的退稅返點從原來的13%降到了現在的5%。
  • 不妨做點外貿生意
    由此可見,企業做外貿生意靠「臨時抱佛腳」不行,需要長期積累。這件事給行業的啟發是,化工企業都應該做點海外生意。  在化工行業中,真正做強做大的化企大都會做海外生意。這些企業通過一單單外貿訂單,及時了解所在行業的技術進步、市場變化和產品標準等,通過與國際市場接觸,了解自身產品、技術與國際市場和同行的差距,並在不斷改進和改變中成長壯大。
  • 被資本綁架的外貿生意
    尷尬的外貿平臺和供應商們 之所以會引發這麼連鎖的欠債事件,其實和國內的外貿平臺的特性、還有製造行業的沉痾痼疾有關。 在中國製造業裡,帳期和欠債的問題由來已久,基本上波及到每一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國內的製造業,在1980年代,剛開始起步時都是現款現貨。
  • 溫州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住現金流
    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採取了封鎖國境等防疫措施,中國外貿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外貿企業正遭遇危機。不過,外貿人也在盡己所能開展自救:一方面開源,鼓勵業務員開拓內銷市場,另一方面節流,縮減開支,停工減產。他們相信,渡過難關之後,終將迎來春暖花開。
  • 個體戶也能做外貿生意
    本報訊(記者李秋玲實習生李珍)記者昨日從市外經貿局了解到,新的《外貿法》及其配套措施《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7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標誌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最後解放,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也可做外貿生意了。
  • 生意難做怎麼辦? 學者:中國外貿需轉型升級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外貿生意的蔡金金明顯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蔡金金經營的寧波餘意電器有限公司生產家用型和小型商用型咖啡機,產品主要銷往義大利等國。在嚴峻的外貿形勢下,今年上半年,她的公司貿易額縮水了一半以上。
  • 救救外貿行業
    外貿,無疑是2020年疫情之下最慘的行業,沒有之一。"剛撐過了國內疫情,國外疫情卻更加兇猛,海外的訂單都沒了,現在的奢望就是活下去。"一位在東莞從事外貿多年的老闆無奈地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外貿行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系統性的、全面取消訂單的情況。
  • 做外貿這六大行業今後好做?貿發網採購外貿平臺行業前景分析預測
    受疫情影響,玩具行業的外貿訂單取消、存貨積壓、生產停滯等問題時有發生,玩具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中國海關總署6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首季度中國內地玩具出口46.71億美元,同比下降19.13%,對外貿易形勢短期內難以樂觀。
  • 上海外貿調查:那些危機中的逆行者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上海外貿調查:那些危機中的逆行者儘管壓力重重,上海外貿產業鏈在危機中仍然展示出強勁的韌性和逆生長潛力。今年1-2月,上海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824.4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4%。
  • 被資本綁架的外貿生意-虎嗅網
    尷尬的外貿平臺和供應商們 之所以會引發這麼連鎖的欠債事件,其實和國內的外貿平臺的特性、還有製造行業的沉痾痼疾有關。 在中國製造業裡,帳期和欠債的問題由來已久,基本上波及到每一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國內的製造業,在1980年代,剛開始起步時都是現款現貨。
  • 外貿生意難做?這幾位廣東廠長說不一定
    外貿企業迫切尋求發展國內市場。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全球貿易遭受衝擊,廣東外貿也面臨重重挑戰。穩外貿是當前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疫情以來,新電商平臺的一些創新模式正在為外貿企業轉型國內市場、打造消費者品牌提供新的思路。珠三角外貿企業各顯神通,不但渡過眼下之危,更找到發展之機。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破局」之策
    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涵蓋世界經濟、政治、科技和治理等諸方面,我們需從問題導向、工作總基調、全球治理和政治保障等方面思考「破局」之策。 「變」:世界主要力量的歷史變遷從歷史發展軌跡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反映了世界主要力量的歷史變遷。
  • 外貿這麼難做,如何打破僵局,以靜制動?
    今年年初,原以為熬過了2019年就能在2020年迎來利好的外貿人,恐怕不會想到今年又是如此艱難的一年:在疫情的黑天鵝及全球化局勢變化下,國內海外抗擊疫情戰線拉長,而外貿人則是不得不跟著陪跑了上下半場。剩者為王假如你的行業發展的還不錯,公司業務發展的挺好的,只不過因為暫時疫情的影響,而導致臨時虧損。那麼一定要想辦法活下來,剩著為王,你的對手這個時候也很艱難,只要把對手熬死了,那麼他的市場就會變成你的市場,在挺過去這段時間之後,生意會迎來大發展。
  • 福建德化,一座千年外貿瓷都的「疫碎」生意
    陶瓷易碎,生意「疫碎」,對德化的陶瓷人來說,全球疫情、商貿遇阻是「三分天註定」,多元發展、轉型升級依然「七分靠打拼」,滔天巨浪中的親歷者們,試圖通過改變,將破碎的生意黏合、縫緊。 外貿瓷企榮損與共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
  • 外貿人渡劫:貨櫃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來源:鈦媒體APP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外貿行業入冬了。」提及近來的工作狀態,劉陽有些疲憊和無奈。劉陽在河北燕郊經營著一家外貿公司,自從10月份海運費飆升之後,他的工作就忙亂了許多。隨著海運價格劇烈的波動,物流成本的飆升,不少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生存形勢,也變得比以往更為嚴峻。難訂的貨櫃,飆升的海運費劉陽從事橡膠密封行業十餘年,國外業務延伸至歐洲等地,公司生產的橡膠板材出口到海外,再由海外客戶進行二次加工,屬於半成品,所以利潤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