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外貿人的「難生意」:接單難、收款難、客戶收貨難,賣房撐住...

2020-12-1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於垚峰 沈溦 實習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梁梟 盧久安

時值暮春,外貿人卻在等待他們尚未到來的春天。

在溫州,一位外貿鞋企老闆為了補充現金流,把杭州房子賣了,估摸著可以撐半年以上;在紹興,一位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說,和英國客戶一再確認無誤的訂單,在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陽性之後,訂單沒了;上海一家不鏽鋼公司外貿員說同事之間有了一個新的笑話: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但疫情發生後,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2019年,中國全年出口17.23萬億元,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採取了封鎖國境等防疫措施,中國外貿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外貿企業正遭遇危機。

不過,外貿人也在盡己所能開展自救:一方面開源,鼓勵業務員開拓內銷市場,另一方面節流,縮減開支,停工減產。他們相信,渡過難關之後,終將迎來春暖花開。

溫州鞋企老闆:把杭州房子賣了400萬,可以撐半年以上

浙江溫州,素有「中國鞋都」之稱,截至2019年底,這裡有外貿出口鞋企800多家,年出口量8.21億雙。

2020年疫情之下,溫州鞋企面臨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斷崖式下滑,一批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劉建業是溫州一家外貿出口鞋企的老闆,在溫州開鞋廠已有十年。4月2日,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2020年是最困難的一年,將會有一批企業熬不下去,他的企業也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為此,劉建業已經把在杭州的一套房子賣掉,用於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他說,只有活下來,才能等到春暖花開。

溫州鞋都三期,每一棟廠房都有很多鞋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溫州外貿出口鞋企老闆劉建業的自述:

我是江西上饒人,2020年是我在溫州開鞋廠的第十年。十年打拼,如今我在溫州鞋都三期租了一層廠房,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有員工近一百人。廠子有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女鞋,每年生產鞋子四十多萬雙,主要出口到南非。

在去溫州開鞋廠之前,我在杭州做了五年的服裝外貿生意,客戶主要在非洲。那個時候是單純做貿易,相對輕資產,只是在中間環節賺一些差價。當手上有了客戶資源和出口渠道之後,我就開始進入生產製造端。

經過近半年的市場考察,2011年,我帶著在杭州賺到的200萬元來到溫州,租廠房、買設備、招工人,開始進入製鞋領域。前三年,也遇到過不少坎坷,稍有不慎,工廠就可能面臨關停的危險。

2014年之後,公司的發展就比較順利了,每年都可以實現一百多萬元的利潤。我在溫州成了家,也買了房。2018年,因為對杭州有著深厚的感情,並且我還想著有一天,可能會把事業發展到杭州,因此就在杭州又買了一套房。

現在回頭看,我到溫州開鞋廠後,正是溫州鞋業發展最好的時段,鞋都三期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廠房一棟一棟建起來。在這裡,投資建廠比在任何地方都方便,相對來說投入也更低,大部分小型鞋廠的廠房都是租的,有的租兩層,有的租一層,視自己的需要決定。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在當地採購到,綜合成本是最低的。

來溫州務工的人也比較多,招工相對容易。有很多工廠的員工都是親戚或者老鄉關係,我廠裡有很多工人就是江西的老鄉,有來自上饒的,也有來自撫州的,他們到我的廠裡來打工,也有對老鄉的信任在裡面。

我廠裡有很多員工是從我一開廠就在這裡上班的,還有幾對夫妻職工,因為在一起工作相愛結婚,他們的婚禮我都會去參加。看著他們幸福的笑臉,我想到的是,我和他們不止是僱傭關係,還有兄弟姐妹一樣的情分。我希望自己的鞋廠可以一直開下去,讓他們在這兒幹到退休。

誰都想不到,危機來得這麼突然。

2020年1月18日,我們廠上完最後一天班放春節假期。實際上,這在溫州已經算比較晚放假的了。我對員工們說,今年的訂單任務比較緊張,春節放假半個月,2月3日,我們就正式上班。

就在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溫州又是除湖北各市之外,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是復工最晚的城市之一。整個2月,我們的員工全部放假。而這個時候,國外的客商不斷地催促我們,詢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恢復生產,但是我也一直沒法回復對方。

鞋企訂單減少,生產線減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3月3日,員工開始陸續返廠,復工復產。我有一個客戶還派人到了溫州,在現場催促我們加班加點完成訂單。

但是有一天,客戶派出的人員撤回去了。這個時候,國外的疫情開始愈發嚴重,全球有近百個國家開始實行各種管控,疫情嚴重的國家甚至實行了封鎖國境的政策。我手上接到的近半年的訂單幾乎都被取消了。

3月份生產出來的一批1萬多雙鞋子,準備發給客戶,但是客戶不要了,連訂金也不要了。對方告訴我,這些鞋子即使收到了,也賣不出去了。現在人們的出行已經開始被限制,違約是損失最小的選擇。

當然,這只是一個違約的訂單,現在我手上還有少量的訂單沒有取消,但是我現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有一些訂單,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正常進行生產。我很怕如果非洲疫情無法控制,我的客戶寧願違約不要鞋子也是有可能的,那我的損失將會更大。

有一些親友在知道我的情況後主動找到我,說想找我買一些鞋子,幫我消化一些庫存。但是他們不知道,賣到國外的鞋子無論是從工藝設計上,還是從尺寸上,都和國內的鞋子有太大的區別,那些鞋子沒法在國內銷售。

受疫情影響,國外一些客戶自身也出現了問題。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一部分貨款收不回來,還有一批鞋子積壓在倉庫,這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相當於斷了資金流。而我還要支付員工的工資和供應商的貨款。

3月下旬以來,我整晚整晚睡不著。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現在該怎麼辦?咬牙堅持下去,又該如何堅持?還是放棄現在的企業,解散工人,賣掉機器,及時止損?

2020年春節一過,我就40歲了。在這個本該不惑的年紀,我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困惑。我也有一些開鞋廠的朋友,我也會去找他們交流,看看他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有一個做外貿出口克羅埃西亞的朋友。他的工廠有八十多個工人,訂單已經全部沒有了,他已經關停了工廠。他說,一個月六七十萬的開支,沒有銷售根本就撐不下去。轉內銷也不容易,相當於一切都要從頭再來,何況現在內銷的鞋企本身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堆積在樓道裡已裝盒的鞋子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於垚峰 攝

在和朋友們的交流中,我自己明白,現在的困難是所有人都困難,只有在這個時候活下去,等到疫情結束才有翻身的機會。

我決定,再怎麼樣也要先活下來。第一就是控制成本,減少支出。我讓員工從原來的每個月休息一天,到現在實行一周雙休,員工工資相應減少,如果有員工覺得工資減少想要離開,我也不強求。但是留下來的員工,等到以後效益好轉,工廠一定不會虧待他們;第二是加強研發適合內銷的鞋子,鼓勵員工利用各自的渠道帶動銷售,全員上崗賣鞋。

這是我自己的工廠,現在廠裡的資金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我和家裡商量之後,決定把杭州的房子賣了,大概能籌到四百多萬元,可以支撐我們工廠半年以上。

疫情之下,這是所有企業的困難,並且也是我開廠後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想要趟過去沒有那麼容易,也並不是去開個網店、搞個直播帶貨就可以把貨賣出去。畢竟老羅、李佳琦這樣的人,在全國只是鳳毛麟角。

所以我決定,把自己的房子賣了,這本身也是我的投資資產,現在把這部分資產投到我的企業,是因為我要在這個領域裡活下來。並且我相信,能渡過難關的企業,一定可以迎來春暖花開。

紹興紡織外貿經理:查爾斯王子確診後,談得好好的英國客戶直接取消了訂單

紹興市柯橋區商務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柯橋有4656家外貿企業,其中89.3%主營紡織面料產品,年產值50萬美元以下有2000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撤單潮、訂單荒接踵而至,出口額銳減。作為世界紡織面料的集散中心,柯橋中國輕紡城的外貿商戶們成了直接的「受害者」。

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市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沈溦 攝

紹興柯橋某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的自述:

我從事紡織外貿行業快三十年,在現在這家公司就職也快二十年了。儘管外貿形勢也有過大大小小的波動,但不得不說,像這樣全行業的危機還是頭一次見。

我們公司屬於柯橋區規模比較大的幾家印染企業,在全國印染企業裡,也是排名靠前的,每年營收超過8億元,員工超過千人。

印染處於紡織面料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上遊是坯布生產企業,下遊是服裝企業。我們一方面自營紡織面料外貿,另一方面也承接大量的生產加工。

由於印染產業升級的需求,從2018年開始,我們印染板塊直接關停了老廠,在劃定的聚集區域內建造新廠,建設周期近一年,投資超過5億元,直到2019年11月開始試生產,至今不過5個月。原本信心十足準備加快生產,但疫情造成的危機可以說一而再、再而三給我們造成打擊。

2019年,我們自營的外貿出口額達到2800萬美元,創下新高。2020年1~3月,我們自營外貿出口額分別是272萬美元、364萬美元和20萬美元,而且按照手中現有的訂單量估計,接下來至少三個月內,這塊的收入不會超過3月份。

紹興柯橋輕紡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趙煒 攝

事實上,2019年整個輕紡城的外貿增長樂觀,從我們的訂單量來看形勢也喜人。2020年前兩個月出口環比增長,一方面是正逢國外春季訂單潮,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我們自備原料的完善。可以說,國內新冠疫情暴發後,我們還是比較淡定,生產一直沒有停,前期訂單也比較充足。2月急著恢復印染生產,我們也通過從外地包車接回員工,恢復了70%的產能。

但3月以後,國外疫情蔓延,各國幾乎是一天一變,從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開始,美國也率先大量關店,面料訂單出現大面積撤單,後續歐洲國家也全面升級防疫措施。可以說,3月中下旬開始,歐美地區的訂單幾乎停滯。

我記得很清楚,就在英國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病毒陽性之前,我跟英國客戶在郵件往來中一再確認訂單生產的問題,對方也一再確認不會取消。結果第二天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病毒陽性之後,對方直接告知,由於英國防疫措施升級,公司需要關閉所有門店和生產工廠,所有員工將居家隔離辦公,即使產品發貨也無人接收和生產,導致訂單不得不取消。

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市場

圖片來源:趙煒 攝

類似的遭遇在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的輕紡城外貿商戶中非常普遍。許多客戶即使已經付了25%的定金,仍然要求中止交易,大規模關店對客戶也是難以負擔的重壓。比如我們在西班牙的重要客戶中就有全球知名的快消品牌ZARA,眼下他們已經暫關三千多家門店。

「幸運」的廠家,是那些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生產就確認了訂單取消的,沒有出現大規模存貨,損失還算小一些。到目前為止,我們情況還算好,但也有了價值兩三百萬美元的庫存積壓。因為面料產品的特殊性,很多商家都是獨家訂製,一旦過季,這些庫存即使能夠處理,減值率也超過七成。

我們了解到,一家原本是柯橋區多年出口冠軍的紡織面料企業,由於最大的出口市場在美國,在訂單臨時撤銷前已生產完畢,大批量的訂單取消直接對企業正常運營產生了影響。現在暫時不清楚它是否已經停產,但這家公司的庫存積壓嚴重導致資金流困難已經在業內傳開。

隨後的打擊來自非洲市場,除了歐美,我們在多哥、貝寧、奈及利亞等非洲市場的男裝面料出口也佔了很大的份額。原本歐洲市場出現問題後,只要非洲市場能繼續正常運轉,我們還能勉強維持,但外匯管制導致現在這條路也嚴重受阻。

在全球疫情蔓延後,非洲國家由於外匯儲備少,為防止外匯危機,現在實行的政策是,每次交易外匯流出單筆不超過1萬美元。而我們出口非洲,一個貨櫃(的產品)價值就超過十萬美元。貨物交易無法收回現金,這樣的生意不敢做,因此非洲訂單也不得不取消。

事實上,現在對我們外貿企業來說,最大的困擾並不是沒有訂單,而是有訂單也不敢接。現在疫情是一天一變,比如,現在部分海路貨運還是暢通的,而最新的消息說,有的貨運船發現有船員出現新冠病毒陽性,如果這樣的現象蔓延,那後續即使外貿出口仍有需求,物流無法運輸,產品加工完畢就成了庫存砸在手裡,反而加重企業負擔。

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市場

圖片來源:趙煒 攝

目前我們印染工廠專營外貿的生產線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內銷板塊也僅剩「一口氣」的狀態,資金流開始枯竭。最新管理層決定,後續停工、裁員將陸續實施,優秀員工發放1800元的最低標準月工資,部分員工則只能安排下崗。

我們負責對接客戶的外貿經理現在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客戶「聯絡感情」,每天發給客戶的不是訂單而是口罩,每天和客戶視頻聊天,關注一下對方的情況,聊聊生活,加深交流。

事實上,紡織面料行業以產定銷的特性較為普遍,單純的外貿企業甚至只要訂單並未正式生產,那麼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現在更多可能是蟄伏等待回暖,而類似我們這樣目前還兼顧生產的企業,資金壓力則會越來越大,後續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長,那麼出現行業洗牌難以避免。

現在對我們來說,好消息是客戶並未流失,甚至可能因為深入交流,雙方關係更加牢固,一些原有的市場份額可能因為有企業退出,我們可以去爭取。在全球疫情蔓延導致需求端停滯的情況下,我國及時控制疫情,使我們的生產端能夠隨時做好準備。一旦需求回暖,相信我們的供應鏈恢復得最快,而且各類原料成本也在降低。對企業來說,抓準時機很重要。

但困難就在於,誰也無法確切把握疫情何時過去,需求端能否迅速恢復,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一方面鼓勵業務員增加內銷業務的市場開拓,另一方面則是節流,也就是縮減開支,停工減產。

上海不鏽鋼公司外貿員:發貨後,客戶還在不在都是問題

上海是國內重要的外貿出口中心,海外疫情的發展,給很多普通外貿員的收入帶來了巨大影響。

小王是上海一位從事不鏽鋼出口業務的外貿員。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受海外疫情影響,阿里巴巴國際站上,詢單數量下降了五成,特別是歐洲和美國客戶,下降幅度很明顯。但企業還在勉強維持。

堆放在倉庫的不鏽鋼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上海某不鏽鋼公司外貿員小王的自述:

我做了四、五年外貿員。個人感覺,當下沒有哪個行業比做外貿更難的了。

開單難,客戶收貨難,公司收款難。我們外貿員是底薪加提成,不開單基本上沒有提成收入。但是現在歐洲、美國疫情這麼嚴重,開拓市場困難,老客戶的需求也下降或者延遲了。

前段時間,公司的幾個大客戶收貨、付款出現問題了,老闆焦頭爛額,甚至都在向親戚借錢周轉了。

我們是做不鏽鋼生意的,這個行業跟鎳金屬價格走勢息息相關,現在鎳價節節走低,很多有意向的老客戶都在等待時機,開單就更難了。

特別是節前鎳價創下新低,很多外貿公司都囤了一大筆貨。沒想到,疫情發生後需求更少,鎳價進一步降低,公司產品價格也跟著下降。比如304不鏽鋼,年前基價是1.36萬/噸,現在大約是1.18萬/噸,1000噸就相差180萬元。何況我們還不止1000噸。

外貿公司主要使用阿里巴巴國際站以及參加各種展會宣傳。雖說展會一般不會直接成交,但可以擴大公司知名度和客戶信任度。現在受疫情影響,展會基本都停了。客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的詢盤倒是還有,就是比之前少了很多。特別是歐洲和美國客戶,降幅很明顯。

客戶詢盤後,公司會自動給各外貿員分配。歐洲和美國客戶少了,現在詢盤的主要是一些非洲和印度客戶,但我們也怕碰到騙子,需要自己篩選判斷。與歐美客戶相比,印度客戶基本上「錢不多」,總是要求最低價,即使做成了利潤也不高。

除了公司分配的資源,我們也會自己在谷歌、康帕斯等平臺搜索客戶資源。美國公司公開信息比較全,一般都能找到聯繫方式。其他地區的,想找聯繫方式就比較難了。

總之,疫情期間,拓展新客戶無比困難。如果沒有老客戶資源,都不敢想像怎麼開單。現在的工作核心,還是維護好老客戶。比如我們給老客戶送樣品的時候,都會夾送口罩等防疫產品。

即使這樣,老客戶的需求也僅為平時三成。正常情況下會訂10萬美元的貨,現在就訂3萬美元,還一直不肯下單。為了催老客戶下單,郵件催,越洋電話催,電話交流完,不清楚的地方再通過郵件確認,「趕緊下單,現在是最低價,等我們內銷做起來就沒這個價格了」。

但是需求下降,客戶那邊也困難。疫情之下,歐洲人、北美人都宅在家裡,消費、生產都是問題。

現在海外疫情蔓延,即使開單了,也怕客戶不能收貨。

前幾天有位剛付款的俄羅斯客戶,他的貨2月初就到港口了,但是一直沒有提貨。船舶停在港口,每天的堆存費都是不小的支出。可沒辦法呀,催了好多遍,客戶資金實在周轉不開。要不然,幹嘛每天多付那麼多堆存費。直到3月底,船公司那邊要退運了,俄羅斯客戶才把貨款結清了。幸虧早點結清,要不然俄羅斯3月底開始放假,貨款拖到什麼時候就無法預估了。

所以我們外貿員有時候相互之間開玩笑說,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疫情發生後,信用問題都是次要的,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國外疫情這麼嚴重,很多因素也是客戶自身不能控制的。

前幾天,有位客戶有了下單意向。可是,這位客戶要的不鏽鋼卷板規模並不大,本身實力似乎也並不強。而公司要求我們,現在下單要付定金、發貨前付完尾款,對合作不多的小客戶還要提高利潤。條件更苛刻,客戶能同意嗎?

或許公司老闆也有自己的難處。3月份以來,就遇到各種客戶拒付、毀單、不提貨的事情。幾個大客戶都出現問題了,搞得老闆焦頭爛額。不鏽鋼行業,產品都是國企大廠,公司只是負責海外銷售,一旦客戶毀單,那損失就大了。昨天就有客戶說要取消訂單,還好沒有排產,也就答應了。

在我看來,我們老闆的資金實力還是有的,不過很多同行怕是要瀕臨破產。現在新單難做,今年的收入肯定是要大幅縮水。目前最核心的,還是守住老客戶。

記者手記 | 他們選擇窮盡一切辦法生存下去

溫州鞋都三期工業園內,一家外貿出口鞋企的總經理辦公室,老闆一手抽著煙,一手拿著筆在桌上敲敲劃劃。他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訂單沒了,普遍陷入困境,他也感覺前路迷茫。

另一位老闆說,這次疫情中有可能會倒掉四分之一的企業。事實上,已經有很多外貿企業在裁員,甚至直接關停工廠、處理機器、解散員工。

不過,我們在採訪過程中,既看到了有裁員關停的企業,也看到了不少企業借債甚至變賣房產進行自救。

在困難面前,更多的企業選擇堅守,選擇窮盡一切辦法生存下去,讓員工有生存的倚靠,對社會盡最大的責任。

一名普通的外貿業務員告訴記者,早上,他剛剛給自己的大客戶們寄去了幾百隻口罩。「都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客戶,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他們也表示理解,一再寬容期限。現在疫情蔓延,正是抱團取暖的時候。」

柯橋輕紡城經營者們並沒有「清閒」,外貿有難度,就瞧瞧內銷市場,市場人少了,就試試網上直播,還有人多做些研發,問一問原料進價,囤一些貨,有條件的改一改生產線,加碼口罩訂單。對於這些從「路邊攤」一路走來的專業市場,迎難開拓不是一朝之事,但也並非日暮途遠。

視覺:劉青彥

排版:梁梟 王小璟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現金流王子確診後英國客戶直接取消訂單
    時值暮春,外貿人卻在等待他們尚未到來的春天。疫情之下,這是所有企業的困難,並且也是我開廠後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想要趟過去沒有那麼容易,也並不是去開個網店、搞個直播帶貨就可以把貨賣出去。畢竟老羅、李佳琦這樣的人,在全國只是鳳毛麟角。所以我決定,把自己的房子賣了,這本身也是我的投資資產,現在把這部分資產投到我的企業,是因為我要在這個領域裡活下來。
  • 溫州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住現金流
    時值暮春,外貿人卻在等待他們尚未到來的春天。在溫州,一位外貿鞋企老闆為了補充現金流,把杭州房子賣了,估摸著可以撐半年以上;在紹興,一位紡織企業國際貿易部經理說,和英國客戶一再確認無誤的訂單,在查爾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陽性之後,訂單沒了;上海一家不鏽鋼公司外貿員說同事之間有了一個新的笑話:疫情發生前,要考慮客戶的信用問題,但疫情發生後,發貨後客戶公司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 今年外貿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了?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感嘆,近年來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像十年前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現在好時光過去了。不僅是做外貿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外貿企業的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也是外貿企業感到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 個人做外貿怎麼收款?哪種方式最適合個人收款?
    對於做外貿的人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每天接單接到手軟,最糟心莫過於接了單不知道怎麼收美元、歐元……各種外匯?常用的外貿收款方式有哪些?怎麼收外匯更安全省心呢? 外貿收款方式1香港帳戶收匯 設立香港公司、開立香港帳戶,使用香港帳戶收外匯是過去最常見的方式。 香港公司帳戶現狀: 目前恒生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華僑永亨銀行、星展銀行、花旗銀行、香港中國銀行等都是熱門的銀行。 但是隨著監管升級以及反洗錢等政策的出臺,開立新香港公司帳戶的難度越來越大,以前的帳戶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關停潮。
  • 都說外貿生意難做,他們卻賣斷貨?秘訣是……
    都說外貿受疫情影響很大,但徐偉峰不覺得:「1至5月份,我們在亞馬遜平臺做到了150多萬美元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四成,跨境雲直播等新方式接單彌補了傳統外貿下滑的勢頭。」
  • 生意難做怎麼辦? 學者:中國外貿需轉型升級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外貿生意的蔡金金明顯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蔡金金經營的寧波餘意電器有限公司生產家用型和小型商用型咖啡機,產品主要銷往義大利等國。在嚴峻的外貿形勢下,今年上半年,她的公司貿易額縮水了一半以上。
  • 生意越來越難做?學會這三招,生意越做越好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有人說是淘寶搶了人,有人說是市場不景氣,其實只是市場變了,而你沒有跟上改變,又沒有做好原來的事,所以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了。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說說當今市場的經濟變化有哪些,以及如何轉變。
  • 從「買房難」到「賣房難」,多套房的人最怕的是什麼?不是房價跌
    而如今的樓市和之前的樓市相比,可以說是從"買房難"到"賣房難"的轉變了。從買房者的角度來說,如今買房真的不用著急,國家大力調控樓市,炒房客還沒著急拋售,自己何必著急買房。況且此時買房的多數是普通購房者,買房自住的話,未來會有更多的選擇。在這場和高房價的博弈中,得先從炒房客那裡取得勝利,他們先拋售,自己再考慮買房,才是正確的做法。
  • 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 浙江出口企業轉移「戰場」
    這是以出口生意見長的浙江企業尷尬局面的縮影,隨著各種壓力的來臨,浙江出口企業不斷感到利潤空間縮小的壓力,為了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轉型和創新成為浙江出口企業開闢的「第二戰場」。  「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來得太突然了,沒有任何過渡期,對很多外貿企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康凱說:「因為杭州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在外銷這一塊都是按成本價『平進平出』的,賺的就是退稅返點的錢。」他舉了個例子,包黑炭生產的竹炭鞋墊,以前每個月發往德國的銷量起碼有3萬雙,現在一下子降到了3000雙,減少了9成。與之相對應的是,鞋用品的退稅返點從原來的13%降到了現在的5%。
  • 外貿行業「生意難」危機中暗藏破局之變
    來源:中宏網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面積暴發,導致大量外貿訂單延遲或直接取消,不少外貿企業處於「休克」狀態。本以為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可以奪回損失的外貿人,沒想到因海外需求的萎縮,還是延續了「無工可復」的窘境。
  • 企業為什麼要做外貿?外貿訂單怎麼來?外貿客戶怎麼找?
    其成員包括16個政黨,10個東協國家,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這是目前全球涵蓋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貿易額最多的自貿協定。二、內銷壓力國內競爭壓力大,獲客成本高,很多企業都感覺到現在的生意不比以前好做,錢也不比以前好賺了。
  • 為什麼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
    在這個圈子裡,有人從事房地產,有人從事建築業,有人開工廠,有人做外貿.....依賴華人數量而 蓬勃發展起來的各個行業,按理來說隨著大量中國人的湧入應該會大有可為。相反,許多老闆們卻表示,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究竟為何?
  • 個人做外貿怎麼做到海外收款?海外收款優缺點盤點
    對於外貿商戶來說,如何安全、快捷地進行海外收款至關重要,目前,離岸帳戶是最常用的外貿收款方式之一。但近幾年在政策不斷收緊的情況下,部分中國香港銀行已經開始清理殭屍帳戶和異常帳戶,同時開戶門檻也明顯提高,體量較小的客戶已經不太容易開戶。 香港離岸帳戶 首先還是先介紹香港離岸帳戶,香港作為世界知名的金融和貿易中心,擁有全球高知名度銀行,如滙豐銀行、星展銀行、恒生銀行等,在進行外匯相關業務有非常大的優勢,前往香港開設離岸帳戶,是以往大部分外貿商用來外貿收款的默認方式。
  • 生意越來越難做,傳統服裝批發行業是怎麼了?
    但是近幾年來,這些曾經無比繁華的批發市場卻逐漸冷清,服裝批發生意越來越難做。服裝批發生意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做服裝批發生意,起早貪黑是肯定的,如果能賺錢累點也心甘情願,但是生意好的確是少數。許多檔口老闆的生意雖然好,可是賣出去的貨都是賒帳的,不見現金,對此他們也無可奈何。因為如果你家不賒帳,客戶轉頭就去別家買了。
  • 外貿人渡劫:貨櫃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國內貨櫃嚴重短缺,而大量空貨櫃卻囤積在海外,從而造成了塞港。數據來源@數據寶塞港造成的最直接影響,是海運價格的暴漲。隨著海運價格劇烈的波動,物流成本的飆升,不少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生存形勢,也變得比以往更為嚴峻。難訂的貨櫃,飆升的海運費劉陽從事橡膠密封行業十餘年,國外業務延伸至歐洲等地,公司生產的橡膠板材出口到海外,再由海外客戶進行二次加工,屬於半成品,所以利潤率較低。
  • 軟裝生意難做?米素三大核心實力,助力可持續盈利
    很多從事軟裝的老闆都在為同一件事在犯愁,做生意難啊~  店鋪大門一開,房租、水電、人工、庫存……哪一樣不是花錢?可是每天稀稀拉拉沒幾個客人,進店的客人很難留住成交,要麼討價還價壓價得厲害;搞個促銷吧,人氣有了,利潤也薄了,辛辛苦苦忙碌下來,月底一結算,成本都賺不回來。  是軟裝行業今年都不景氣?還是大家一窩蜂開店競爭太激烈了?是進貨價格高了?
  • 消費者苦「批貸放款難」久矣 二手房交易「老大難」有望破解
    有相當一大部分人需要賣掉正在居住的房子,再用拿到的房款去置換新房子。來自朝陽區某門店經紀人告訴記者,自己所在門店成交的二手房買賣單子中,有大約60%以上都是先賣房再買房的換房客戶,大多以改善居住為目標,一居換兩居、兩居換三居,或者郊區換往城區等需求屢見不鮮。
  • 十人飯局彰力:做生意分錢比賺錢還難!
    12月17日,首屆商業學習新場景十人飯局千人峰會在深圳舉行。十人飯局創始人兼CEO,原華潤物流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彰力在大會作了主題演講。他深刻地洞察到公司制分配體系的先天不足,並以自己「臥底」著名白酒企業肆拾玖坊的親身經歷為例子,歸納出一套「三層分配法」,希望解決中小企業募資難,發展難,銷售難的問題。
  • 遠洋運價翻幾番,一艙難求……外貿出口企業的日子挺難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燈具企業一路闖難關,可現在李豔偉明顯感覺生意難做,最近的海運費上漲就是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比起之前,現在的海運費上漲了好幾倍。」李豔偉說,雖然公司採用FOB報價,由客戶及其貨代公司找船並付運費,自己不用承擔多餘成本,但運費上漲勢必通過各種渠道影響與貿易夥伴的合作。「客戶會減少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