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 浙江出口企業轉移「戰場」

2020-12-06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7月24日訊「十年前,閉著眼睛都能掙錢,現在確實太難了!」隨著人民幣升值、國家國際貿易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紹興興豪紡織公司總經理方慶元這樣表示。據介紹,十年前一米布料的出口利潤大約為5元錢,隨著前不久出口退稅的調整,現在甚至連兩毛的利潤都無法保證。

  這是以出口生意見長的浙江企業尷尬局面的縮影,隨著各種壓力的來臨,浙江出口企業不斷感到利潤空間縮小的壓力,為了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轉型和創新成為浙江出口企業開闢的「第二戰場」。

  緊急調整轉戰內銷市場

  從7月1日開始,杭州包黑炭竹炭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康凱就沒在自己的辦公室好好呆過,每天頂著烈日奔跑在杭州各大商場超市之間。而在這之前,包黑炭公司生產的竹炭製品9成以上出口到日韓、歐洲各國,由於一直供不應求,公司極少考慮內銷市場。

  「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來得太突然了,沒有任何過渡期,對很多外貿企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康凱說:「因為杭州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在外銷這一塊都是按成本價『平進平出』的,賺的就是退稅返點的錢。」他舉了個例子,包黑炭生產的竹炭鞋墊,以前每個月發往德國的銷量起碼有3萬雙,現在一下子降到了3000雙,減少了9成。與之相對應的是,鞋用品的退稅返點從原來的13%降到了現在的5%。

  面對這突然的變故,包黑炭不得不緊急轉身拓展國內市場。據悉,由於跑量大,沃爾瑪、世紀聯華等大型連鎖超市成為包黑炭敲開內銷市場的首選。

  積極創新擺脫配額束縛

  由於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杭州耀運布業有限公司則選擇了高科技創新來規避風險,公司最新研發出的新面料是「功能性透氣透溼防水復貼面料」,由於在面料的後處理上有創新,能讓面料在保持原生態自然纖維的基礎上功能化,讓普通的絲綢、棉、麻等面料也能100%防風、防水、抗皺。

  有這種通過歐盟綠色生態認證的新面料「坐鎮」,加上新研發的全無線縫技術,在目前杭州成衣出口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耀運的出口依然很火爆,不少歐洲的企業都爭著下單,是杭州少數不需要「配額」的服裝出口企業。看上去差不多的兩件絲綢成衣,普通服裝企業的出口價在10美金左右,而耀運的要價則高達50-70美金。扣除3-4美元的研發成本,耀運仍有可觀利潤。

  「我始終覺得外貿企業要想真正做大,不能靠價格戰,那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只能靠別人無法模仿、複製的獨特優勢。」杭州耀運布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虞躍平強調。

  建了車隊開船代公司

  作為一家專門出口五金零部件的公司,杭州南方五金公司一年的出口額接近2000萬美元,隨著最近出口退稅的調整,公司利潤從原來的8%下降到了4%左右。「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越來越難做了。」該公司業務經理管相承說。

  為了擺脫外貿上的被動局面,該公司最近悄悄組建了車隊,還購置了自己的貨櫃,在上海港還租用了長期倉庫,同時順勢也成立一家船代公司,成為外貿公司和輪船公司的中間商。用管相承的話來說:「自己做外貿的,有一個圈子,所以可以拉到很多國際物流的單子。」

  從專一的外貿公司向國際物流延伸,還能夠大大減少外貿成本。據介紹,有了自己的車隊後,單單從嘉興運送貨物到上海港,就可以節約運輸成本50%左右,加上有自己的輪船代理公司,在國際航運中也可以節約成本30%左右。「這將可以彌補其他風險造成的利潤損失。」管相承說,如果加上為其他外貿公司做的貨運代理,這比單純做外貿輕鬆很多很多。

相關焦點

  • 今年外貿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了?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感嘆,近年來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像十年前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現在好時光過去了。不僅是做外貿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外貿企業的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也是外貿企業感到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 生意難做怎麼辦? 學者:中國外貿需轉型升級
    據歐洲時報網報導,「比較迷茫,我們很認真的在做企業,可困難還是來了,一時不知該怎麼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外貿生意的蔡金金明顯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蔡金金經營的寧波餘意電器有限公司生產家用型和小型商用型咖啡機,產品主要銷往義大利等國。在嚴峻的外貿形勢下,今年上半年,她的公司貿易額縮水了一半以上。
  • 浙江台州中小外貿企業去年11月出口創年內新高
    2020年,我國外貿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有望實現全年「促穩提質」目標,展現出我國經濟韌性十足。在浙江台州,當地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促進出口快速回穩。從這裡,可以看到全國外貿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這個元旦,浙江外貿經銷商謝勇一直在加班。「外貿單子已經排到3、4月份了,這幾天還不斷有國外的客戶打電話來,忙!」
  • 出口猛增、貨櫃價格高企 浙江寧波發放港口通兌券為外貿企業減負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寧波航運交易會上,浙江寧波在全國率先發放200萬元港口通兌券,為外貿企業減負。今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出口縮減,貨櫃設備在中國各個港口停滯,運輸停滯加上停航進一步限制了貨櫃設備的流轉。
  • 都說外貿生意難做,他們卻賣斷貨?秘訣是……
    今年外貿展會大大減少,與海外客戶面對面交流也難。「此前,我們主要通過電子郵箱進行洽談,但效果不好,不僅時間成本高,而且訂單量銳減,客戶熱情度不高。」徐偉峰一度陷入了焦慮。在公司年輕人的啟發下,徐偉峰想到了藉助歐美常用的視頻會議軟體,線上「雲直播」,自己「帶貨」,為海外客戶提供直觀體驗。每場直播結束,成交訂單少則二三萬美元,多則10萬多美元。
  • 企業為什麼要做外貿?外貿訂單怎麼來?外貿客戶怎麼找?
    疫情之下,中國對外出口、跨境電商的增長成為我國外貿逆勢增長的新標註。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出口總值12.7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另外測算顯示,中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整體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7萬億元,今後仍將維持高速增長。
  • 不妨做點外貿生意
    > 6381次閱讀 作者:江北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0月27日 收藏   今年初,湖北一家化企看到不少企業轉產口罩出口海外賺得盆滿缽滿
  • 三個外貿人的「難生意」:接單難、收款難、客戶收貨難,賣房撐住...
    溫州鞋企老闆:把杭州房子賣了400萬,可以撐半年以上浙江溫州,素有「中國鞋都」之稱,截至2019年底,這裡有外貿出口鞋企800多家,年出口量8.21億雙。2020年疫情之下,溫州鞋企面臨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斷崖式下滑,一批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 遠洋運價翻幾番,一艙難求……外貿出口企業的日子挺難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燈具企業一路闖難關,可現在李豔偉明顯感覺生意難做,最近的海運費上漲就是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比起之前,現在的海運費上漲了好幾倍。」李豔偉說,雖然公司採用FOB報價,由客戶及其貨代公司找船並付運費,自己不用承擔多餘成本,但運費上漲勢必通過各種渠道影響與貿易夥伴的合作。「客戶會減少訂單。
  • 阿里跨境供應鏈積極布局數位化外貿服務產業 讓中小企業的出口生意...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它已初步具備數位化的外貿服務能力,並步入數位化外貿服務產業網際網路的時代。王添天表示,中國出口的外貿服務產業有數千億美元規模,這樣的體量已經形成外貿服務產業,而阿里國際站跨境供應鏈就是基於外貿出口場景下幫助中小企業做好出口鏈路服務。因為外貿出口服務模式的複雜,阿里國際站跨境供應鏈要做的就是把相對傳統的外貿服務產業數位化。
  • 為什麼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
    在這個圈子裡,有人從事房地產,有人從事建築業,有人開工廠,有人做外貿.....依賴華人數量而 蓬勃發展起來的各個行業,按理來說隨著大量中國人的湧入應該會大有可為。相反,許多老闆們卻表示,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究竟為何?
  • 線上外貿生意經
    當前的外貿形勢下,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網際網路似乎已成為很多外貿企業的共識。記者在長三角採訪,不止一次聽見外貿企業提出,要把生意搬上網。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國際站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剛剛過去的7月份,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105%,訂單規模增長177%。
  • 溫州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住現金流
    2019年,中國全年出口17.23萬億元,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採取了封鎖國境等防疫措施,中國外貿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外貿企業正遭遇危機。不過,外貿人也在盡己所能開展自救:一方面開源,鼓勵業務員開拓內銷市場,另一方面節流,縮減開支,停工減產。他們相信,渡過難關之後,終將迎來春暖花開。
  • 外貿產能大遷徙:這家浙江紡企工廠全搬到河南,圖什麼?
    一場疫情,讓紹興匯太紡織的產能轉移加速。「浙江這邊的工廠今年4月就關了,織造、印染和家紡等生產線,全部轉移到了河南。」紹興匯太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讓出口訂單驟減,也讓包含租金、稅費和人力在內的多項成本壓力變得棘手。
  • 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現金流王子確診後英國客戶直接取消訂單
    在去溫州開鞋廠之前,我在杭州做了五年的服裝外貿生意,客戶主要在非洲。那個時候是單純做貿易,相對輕資產,只是在中間環節賺一些差價。當手上有了客戶資源和出口渠道之後,我就開始進入生產製造端。經過近半年的市場考察,2011年,我帶著在杭州賺到的200萬元來到溫州,租廠房、買設備、招工人,開始進入製鞋領域。
  • 嘉興南湖區外貿出口持續回暖
    位於餘新鎮的浙江亞特電器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前8個月外貿出口總體保持平穩,其中8月出口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達37.1%,顯示出強勁的回暖態勢。該公司主管銷售的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電動工具、園林工具等產品在美國市場深受歡迎,今年初以來增長明顯,歐洲市場也保持穩定,同時正積極開發東南亞、「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開拓更加多元化的市場,實現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 外貿生意難做?這幾位廣東廠長說不一定
    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外貿企業迫切尋求發展國內市場。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全球貿易遭受衝擊,廣東外貿也面臨重重挑戰。穩外貿是當前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疫情以來,新電商平臺的一些創新模式正在為外貿企業轉型國內市場、打造消費者品牌提供新的思路。
  • 人民幣匯率上升,外貿出口企業繼續承壓:還讓不讓人活了?
    特別是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更是狂漲,與此同時,匯率大漲,外貿出口企業繼續承壓!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月7日16:30收盤,報6.4567,較上一交易日上漲48點。
  • 出口總值中部居後 湖北外貿需快馬加鞭
    舒大忠發現香菇外銷利潤日益變薄後,轉向浙商學做茶葉出口生意,從代工做起逐步在海外市場叫響茶葉新品牌「大洪山」。短短5年間,他帶領業務人員開拓非洲等海外市場,成功變身「茶葉大王」。  相形之下,國有外貿企業負責人走出國門的機會就少得多。  省內某國有茶企負責人被問及出國跑過幾次市場,對方直搖頭。「限制很多,很難出去。」
  • 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勿忘「通關令牌」
    寧波海關近日調研發現,外貿企業出口貨物時缺少出境貨物通關單這一通行證的情況明顯增多,僅7月份至今,該關就已查獲456票,案件主要集中在木製品、各種玩具、塑料家庭用品、易燃易爆品、食品等方面,案值高達2360萬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了10%。這些出口貨物除了要到商檢部門補辦出境通關單外,還將面臨海關罰款甚至沒收貨物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