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綁架的外貿生意

2020-12-18 虎嗅APP

 

2020年4月,A股上市公司跨境通(002640)發布2019年財報,旗下的外貿出口平臺環球易購收入為85.06億元,巨虧26.35億元。同樣發布虧損消息的還有被潯興股份(002098)收購的價之鏈、DX(08086.HK)等外貿平臺,金額在數千萬元左右。


與此對應的是,通拓(601113)、有棵樹(836586)、蘭亭集勢(NYSE:LITB)等平臺發布了盈利消息,金額在數百萬元到一億元之間。

 

此前,《南方都市報》報導了環球易購拖欠多名供應商貨款的新聞,涉及服裝、電子等多個行業。因此還引發上門討債風波。為何外貿平臺會出現如此大的分化?外貿平臺的資本化為何是把雙刃劍?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消失的訂單和拖欠的帳款

 

知乎上的關於環球易購的討債帖子

 

跨境通包括進口和出口的業務。出口以環球易購及帕拓遜為經營主體,進口由優壹電商和環球易購進口事業部負責。而環球易購旗下有ZAFUL和Gearbest兩個品牌。前者是一個面向歐美市場的快時尚品牌。後者是一個面向北美和歐洲的綜合性B2C購物網站。

 

根據跨境通剛發布的公告,三家子公司中,環球易購是唯一一家2019年淨利潤為虧損狀態的公司。


 

另一方面,環球易購應付帳款和短期借款,在財報中也清晰可見。


 

公告顯示,環球易購之所以虧損,是因為 「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銷售額大幅下滑……導致大量存貨積壓滯銷,預計難以繼續正常銷售,且考慮到海外存貨倉儲費用、人員成本等管理成本較高;亦充分考慮了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尤其是突然爆發的全球性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因此,環球易購採用個別法對該些存貨計提較大金額的跌價準備。」

 

環球易購財報數據的背後,是分布在全國成百上千的合作工廠和供應商。他們給環球易購供貨,後者把產品賣到全球,然後在帳期之後把錢支付給供應商。跨境電商平臺對上遊工廠有著強有力的制約。在平臺面前,供應商往往沒有議價能力,輕則訂單被取消,重則貨款被拖欠,陷入到討債艱難的困境中。

 

張媛媛就是代表性的案例。從2010年開始,張媛媛開始和環球易購的合作,給平臺提供女包。合作之初,她一個星期就會收到平臺的回款,至多不超過兩個星期。

 

後來環球易購給她提出要採購泳衣,供貨對象是環球易購旗下的ZAFUL。到了2018年,環球易購要求張媛媛開設自己的工廠,而不是之前找人代工的模式。「環球說要想繼續合作,必須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版式和團隊。」平臺向她保證一定有訂單,後來提議如果泳衣採購價格降低、回款的帳期變長,他們可以加大採購量。張媛媛同意了。

 

為了承接環球易購的訂單,張媛媛開了4個工廠,剛開始,「環球一個月最多能下六七萬件單,最少的時候也有兩三萬件單。」環球易購的下單均價為17元左右,這也意味著,僅泳衣每個月貨款金額,就在35萬元到120萬元之間。

 

可環球易購回款帳期越來越長,開始變成了60天,到2019年年末,變成了90天。

 

中山市的王芬,和張媛媛情況類似。王芬從2017年給環球供貨,提供家具。每月交易額在數千元到一萬元之間。環球易購稱如果把帳期延長到30天,可以加大採購。王芬同意了。2019年8月份以後,每個月交易額增加到 20多萬元。但帳款到期後,環球易購沒有再打款,理由是「沒額度」。

 

到2020年,環球易購給張媛媛的單越來越少,最低只有幾十件,根本沒法開工。到最後,環球易購甚至下架了她的產品。但她只有環球易購一個大客戶。對方突然砍單,她根本沒法消化產能,只能關掉2個工廠。接下來情況更糟糕, 今年7月份之後,她就再也沒有收到回款了。在環球易購的女包、泳衣兩個帳戶裡,累計拖欠張媛媛644萬元。有這樣遭遇的供應商不在少數。

 

截止到2020年3月,王芬累計被欠款近30萬元。雖然她也聽說過環球易購拖欠貨款的消息,但由於「環球易購是大公司。」所以她依然繼續供貨。


「後面他們再下單我們就沒接了,直到5月份我們才停止給他們供貨。」王芬稱,「我們小工廠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我們一年也就掙五六十萬元。」

 

從2017年開始,張一山給環球易購旗下的Gearbest供貨,銷售3C電子產品,按月結算。2019年8月份,環球易購開始拖欠貨款時,張一山不再發貨,但還是被拖欠了15萬元。

 

今年7月,環球易購向部分供應商承諾,將欠款用分期支付,一直到10月份還清。但王芬只在8月份收到過一筆5萬元的帳款,9月份沒再收到。9月25日,環球易購提供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貨款打8折,12月底之前還清。這個方案沒有被像王芬這樣的供應商接受。

 

虎嗅大灣腹地(公號:dawanfudi)就是否拖欠供應商貨款一事向環球易購求證,但並未在公司層面獲得對方回復。9月25日,對方公關人員發布的微信消息稱:「上周供應商刻意拍攝誤導型的不實視頻並加以傳播,來給企業施壓。公司一直在積極努力跟供應商協商處理該方面事宜,而這些煽風點火的信息給公司造成額外的嚴重壓力。」

 

尷尬的外貿平臺和供應商們

 

之所以會引發這麼連鎖的欠債事件,其實和國內的外貿平臺的特性、還有製造行業的沉痾痼疾有關。

 

在中國製造業裡,帳期和欠債的問題由來已久,基本上波及到每一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國內的製造業,在1980年代,剛開始起步時都是現款現貨。等到後來招商引資時,也帶來了這種在臺灣等地區流行的欠款模式。工廠主、供應商、銷售平臺,你欠我,我欠他,環環相扣。欠帳越來越多,惡性循環。帳期模式像癌細胞一樣迅速擴散,讓所有工廠主都痛不欲生。

 

環球易購欠王芬的貨款,她又欠著別人的錢,光是欠廠房房租就超過二十多萬。而張媛媛欠的錢更多,包括輔料商的錢、物流的快遞錢、工人的工資,還背著300萬的貸款,逢年過節都得出去躲債。因為債主會上門要帳。

 

張媛媛十年間,只找了環球易購一家跨境電商平臺合作。這期間前帳不清,後帳又到,導致了債上加債,最後累積成了640多萬的巨額數字。這在行業外的人看來不可思議,但是對於製造廠商來說,習以為常了。之所以沒有換合作方,是因為即使換了新的平臺,一樣還是會有帳期。與其找一個新的平臺,重新建立信任,增加磨合成本,還不如就專注一個平臺,這樣也方便管理,但風險也相應的增大了。

 

「在整個環球平臺裡,我的價格是最低的,帳期也是最長的。」張媛媛說,「2018年下半年,環球拖欠貨款挺多的,整個興城沒有人願意給他們做泳衣,他們採購找到我問資金流緊不緊張,不緊張的話能不能幫他們出貨,但年前肯定是沒辦法回款的,我也答應了。」

 

這種深度綁定的關係,導致了供應商在平臺面前,幾乎沒有談判的能力。平臺拖欠貨款時,如果不供貨,銷售量會因此大幅下滑,之前的銷售回款可能變得遙遙無期。

 

在張一山看來,直接和海外客戶交易,更有保障。海外直客都是先打款後發貨,非常準時。他在多個跨境電商平臺開店,其中三家平臺拖欠他的貨款。總金額接近100萬元。這種情況令張一山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

 

欠張一山貨款的,除了環球易購,還有浙江的跨境電商平臺執御。這家被稱為「中東黑馬」的跨境電商平臺。2019年8月才完成6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為阿聯的G42集團。但這家平臺現在同樣陷入了供應商的討債風波。

 

「我們被浙江的執御拖欠了37.02萬元,他們當時說要延長帳期,我們沒同意。」張一山稱執御要求張一山繼續供貨,並且稱如果終止合作,那執御對工廠的欠款分成24個月支付;如果保持合作繼續供貨,平臺會把欠款分成12個月支付。

 

執御近期陷入了變相裁員的糾紛和供應商欠款風波中。根據4月3號其創始人李海燕發布的公開信,執御出現供資金困難的主要原因為,「沙特疫情陡升造成跨境物流通道受到擠壓「、「一些非生活必需品銷量下滑,平臺運營出現一些困難,資金壓力增大。」解決方案是尋求銀行貸款和新的融資。根據財經網的報導,針對供應商的欠款問題,執御會「通過債轉股或分期付款的辦法與供應商協商解決」。

 

目前主流的外貿平臺,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做第三方平臺,提供技術、支付、倉儲等服務,商家入駐後,自己和消費者溝通對接,負責售後,亞馬遜就是典型的這種模式;另外一種是自營電商平臺,集中採購,平臺來對接消費者,供應商只供貨,其他的主要環節由平臺完成。環球易購屬於後者,但後期也開放了第三方的入駐。

 

「外貿平臺的盈利模式,一般是兩種:一個是通常的低買高賣,儘量壓低供應商價格,再加價賣給消費者。以性價比為核心競爭力,主要是靠走量;第二種就是押款,消費者付款給平臺,都是即時到帳的。但是平臺給供應商有一個帳期,一般是30-60天,甚至90天到半年。這個周期內,平臺可以拿這筆款做很多事。有一些平臺,最後玩的是金融遊戲,一旦資金接不上,就會帶出很多問題。」在深圳寶安做了多年的外貿生意的老蔡說。

 

在深交所官網發布的跨境通理財公告,部分驗證了老蔡這種說法。在2018年8月30日,跨境通發布的《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在過去十二個月內累計使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192,501.10萬元(含本次金額15,000萬元),其中已收回177,501.10萬元,尚未到期的金額為15,000萬元(含本次金額15,000萬元),本次購買理財產品事項在公司董事會決議授權範圍內。」


僅一年時間,用於理財金額接近20億元。

 

在外界看來,很多外貿平臺的經營困難,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引發的。但作為資深外貿人,老蔡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我們之前的外貿平臺,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拼人力、拼成本的汗水經濟模式。就是所謂的性價比,在產品創新上有所突破,但遠遠不夠。另外一個就是,一部分的外貿平臺,都在講故事,要高增長,高營業額,這樣可以在資本市場拿到更高的估值。而不是老老實實做生意,做平臺。一旦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會有麻煩。現在疫情就是一個筐,什麼做不好都推給它。那為啥有的平臺訂單、利潤、股價都創了新高?」

 

被資本綁架的外貿平臺

 

外貿從業者應該是最了解中國經濟地圖的人。中山的家具和LED燈具,深圳華強北的電子產品,葫蘆島興城的泳衣……外貿平臺為來自全球的客戶尋找工廠,熟知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地區的產業。

 

葫蘆島市興城區,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是中國也是全球重要的泳裝生產基地。數據顯示,2019年, 興城泳裝遠銷俄、美、韓、東南亞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國際市場份額達25%以上,佔國內市場份額近40%。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整體規模從2014年的4.2萬億元增長至了2019年的10.5萬億元,複合增速達到20.11%。同時,跨境電商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滲透率也在快速提升,從2014年的15.90%提升至了2019年的33.29%。

 

跨境電商和外貿,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拉動作用。極致的性價比、對市場快速反應的能力,是中國廠商的最大優勢。即便算上國際物流費用和清關費用,來自中國的產品依舊有競爭力。對於工廠主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平臺以帳期換訂單的行為。

 

中國的外貿平臺發展和進化,從2000年到2020年,發生了三個階段的大變化:

 

第一,起步廣告階段: 2000年左右的信息展示時期。這一年政府決定放開進出口的限制。於是相關產業開始發展,這個階段屬於純信息傳播,針對國外客戶做廣告,代表性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國際站。業內知名的「中供鐵軍」,就是專門銷售阿里國際站會員。主要服務就是中國賣家,在國際站上面展示自己的商品廣告。但受到支付和信用體系等限制,當時沒有直接交易,都是引流到線下來交易。

 

第二,線上交易階段:2010年時代左右,隨著金融危機的修復、線上支付等技術的發展,外貿平臺業務模式也有了變化。2012年,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退市,黃頁類的純信息類公司的時代結束了。這時出現了一批新的平臺,外貿公司和客戶之間可以直接支付和交易。代表性的是速賣通上線,它主要是全球的小B用戶之間的採購交易。環球易購也是這個階段上線的,它是屬於B2C模式。先是完全自營,隨後開放第三方平臺。

 

第三,政策和資本加持階段:2015-2020年,這個期間,跨境電商多個利好政策的刺激;華西證券2020年跨境電商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自2005年以來,我國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政策達53項,進入政策紅利期,其中包括:效率提升、流程優化、試點城市、基礎建設、降低稅費等多項措施。」但超過35項的多數政策,都是在2015年後頒布的。官方扶持力度越來越大。

 

除了政策,資本這個角色越來越重要。跨境電商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隨著攤子越來越大,外貿平臺涉及到的環節和受影響的因素越來越多。包括資本、技術、倉儲、物流、政策、經濟環境等等。需要的錢也越來越多。其中資本在一家外貿平臺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但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在不斷要求平臺做大規模的同時,還要保證利潤上漲,這在實際經營中往往是一個悖論。大額資本的加持,讓外貿平臺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但也留下了隱患——

 

2010年,薛蠻子投資的DealExtreme,借殼易寶在港股上市;

2013年6月6日,蘭亭集勢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2014 年,A股公司百圓褲業收購環球易購,然後改名跨境通;

2017年,中小板上市的潯興股份,收購了深圳跨境電商平臺價之鏈;

2019年8月,執御完成6500萬美元C+輪融資;

2020年,安克創新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高達600億元。

 

在這其中,出現大額虧損的環球易購和價之鏈、執御,都有同樣的情況:為了融資或上市,籤了對賭,都出現了虧損。有相關業內人分析,跨境電商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涉及到鋪貨、海內外結算、墊付款、海外倉、技術開發等,對資金需求量極大。融資或上市是做大平臺的必然路徑。要完成關於利潤的業績對賭。這其實某種程度埋下了隱患。

 

2017年,深圳跨境電商平臺價之鏈,被中小板上市的潯興股份收購。前者承諾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6億元和2.5億元。因為沒有完成對賭,價之鏈被索賠業績補償款10億元。

 

跨境通(百圓褲業更名)在併購環球易購時,後者承諾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6500萬元、9100萬元、12600萬元、17000萬元。在完成了對賭之後,從2018年開始下滑,直至2019年出現巨額虧損。

 

2015年,富安娜(002327)投資執御,除了排他協議,還包括對賭。根據中證網報導,「對賭協議要求浙江執御15 年收入不低於5000 萬美元,16、17 年收入增速分別不低於50%和30%,15 年淨利不為負、16 年淨利為正、17 年淨利同比16 年增速不低於30%。」2020年執御資金也出現了嚴重問題。

 

業績賭對的要求越高,那就需要不斷做大規模,這樣對應的營業額才會提升。這意味著貨品品類不斷增加、海外倉等規模不斷拓展,最後需要結算的款項額度越來越高、佔用的資金越來越多,一旦出現市場衰退,或者某一個中間環節出問題,那麼直接會導致庫存偏高、資金不夠,波及到供應商,引發連鎖反應。

 

除了資本的力量,技術的角逐分量也越來越重。發展到現在,「人、貨、場」的關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僅是物流一項,就涉及到物流、倉儲、貨代、報關、清關、通關、退稅等十幾個環節,全球運輸資源的有效協調,運輸過程數位化和可視化,就成了關鍵。有些不善於技術更新的外貿平臺,物流倉儲費用甚至佔到流水的20%。虧損了五年的蘭亭集勢,2019年Q4毛利率為40.4%,官方解釋主要是「供應鏈管理、倉儲物流的整合,改善了庫存周轉率,這些舉措對營收和毛利率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當下的外貿平臺,已經成為了一個包括產品、推廣、資本、供應鏈、技術等綜合性的競爭商業模式。

 

「客觀地說,國內外貿平臺已經好太多了,進步特別大。但是全球的競爭對手也在進步,周圍做外貿的,用的最多的還是亞馬遜。」在深圳龍華,做了十多年的外貿的Ella說,「當下的環境也發生了好多變化,比如早先有些外貿平臺賣東西不掙錢,主要是靠著出口退稅的17%來維持利潤,但是一旦中斷,就要倒閉。到了現在,僅僅靠著低買高賣,擠壓供應商的貨款,玩金融的模式,很難維持以前的局面了。不管是外貿平臺,還是供應商,洗牌是必然的。」

 

相關焦點

  • 被資本綁架的外貿生意-虎嗅網
    在深圳寶安做了多年的外貿生意的老蔡說。 在深交所官網發布的跨境通理財公告,部分驗證了老蔡這種說法。 在外界看來,很多外貿平臺的經營困難,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引發的。但作為資深外貿人,老蔡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我們之前的外貿平臺,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拼人力、拼成本的汗水經濟模式。就是所謂的性價比,在產品創新上有所突破,但遠遠不夠。另外一個就是,一部分的外貿平臺,都在講故事,要高增長,高營業額,這樣可以在資本市場拿到更高的估值。而不是老老實實做生意,做平臺。
  • 個體戶也能做外貿生意
    本報訊(記者李秋玲實習生李珍)記者昨日從市外經貿局了解到,新的《外貿法》及其配套措施《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7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標誌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最後解放,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也可做外貿生意了。
  • 線上外貿生意經
    當前的外貿形勢下,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網際網路似乎已成為很多外貿企業的共識。記者在長三角採訪,不止一次聽見外貿企業提出,要把生意搬上網。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國際站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剛剛過去的7月份,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105%,訂單規模增長177%。
  • 今年外貿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了?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感嘆,近年來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像十年前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現在好時光過去了。不僅是做外貿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外貿企業的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也是外貿企業感到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 馮侖:媒體公知勿綁架企業家 可受資本綁架
    尤其是媒體與公知不能綁架企業家,非要企業家去追求真理,企業家只受資本綁架。」尤其是媒體與公知不能綁架企業家,非要企業家去追求真理,企業家只受資本綁架。」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今年55歲的馮侖,已經人過中年。在外界看來,在開發規模上,萬通在房地產界排不上前十,但其立體城市、萬通臺北2011、紐約的中國中心等都希望探索出一條城市與商業完美結合的道路。這些具有烏託邦意味的項目,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依然在不斷遭受質疑和挑戰。
  • 不妨做點外貿生意
    由此可見,企業做外貿生意靠「臨時抱佛腳」不行,需要長期積累。這件事給行業的啟發是,化工企業都應該做點海外生意。  在化工行業中,真正做強做大的化企大都會做海外生意。這些企業通過一單單外貿訂單,及時了解所在行業的技術進步、市場變化和產品標準等,通過與國際市場接觸,了解自身產品、技術與國際市場和同行的差距,並在不斷改進和改變中成長壯大。
  • 正規劃做醫藥外貿生意
    說起未來規劃,Oscar表示自己想利用廣州外貿優勢做醫藥方面的生意,「希望能以此展開我的事業,在經濟方面為家庭做一些貢獻。」人們充滿善意,很友好Oscar在美國紐約讀大學時認識了現在自己的妻子,「當時我想學中文,她想學英文。」
  • 生意難做怎麼辦? 學者:中國外貿需轉型升級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外貿生意的蔡金金明顯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蔡金金經營的寧波餘意電器有限公司生產家用型和小型商用型咖啡機,產品主要銷往義大利等國。在嚴峻的外貿形勢下,今年上半年,她的公司貿易額縮水了一半以上。
  • 秦巴山區,「歸雁們」做起外貿生意
    新華社西安12月14日電 題:秦巴山區,「歸雁們」做起外貿生意  新華社記者 張斌沿海地區一度是外貿型企業落戶的首選。而記者近期在陝西採訪發現,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越來越多外貿型企業正在秦巴山區「安家」。
  • 福建德化,一座千年外貿瓷都的「疫碎」生意
    陶瓷易碎,生意「疫碎」,對德化的陶瓷人來說,全球疫情、商貿遇阻是「三分天註定」,多元發展、轉型升級依然「七分靠打拼」,滔天巨浪中的親歷者們,試圖通過改變,將破碎的生意黏合、縫緊。 外貿瓷企榮損與共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
  • 男子在非洲打工綁架勒索他人 回國做生意被抓
    男子在非洲打工綁架勒索他人 回國做生意被抓   老闆消失  身無分文的他策劃綁架  一年後,程欣以為可以領到工資回國時,老闆卻突然消失了,辛苦工作一年的回報沒了著落。  沒多久,家中傳來噩耗,稱其父已經去世。按照老家習俗,程欣父親火化後骨灰一直沒有下葬,在等他回家再舉行葬禮。
  • 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 浙江出口企業轉移「戰場」
    這是以出口生意見長的浙江企業尷尬局面的縮影,隨著各種壓力的來臨,浙江出口企業不斷感到利潤空間縮小的壓力,為了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轉型和創新成為浙江出口企業開闢的「第二戰場」。  「這次出口退稅調整來得太突然了,沒有任何過渡期,對很多外貿企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康凱說:「因為杭州相當一部分外貿企業在外銷這一塊都是按成本價『平進平出』的,賺的就是退稅返點的錢。」他舉了個例子,包黑炭生產的竹炭鞋墊,以前每個月發往德國的銷量起碼有3萬雙,現在一下子降到了3000雙,減少了9成。與之相對應的是,鞋用品的退稅返點從原來的13%降到了現在的5%。
  • 阿里跨境供應鏈積極布局數位化外貿服務產業 讓中小企業的出口生意...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它已初步具備數位化的外貿服務能力,並步入數位化外貿服務產業網際網路的時代。王添天表示,中國出口的外貿服務產業有數千億美元規模,這樣的體量已經形成外貿服務產業,而阿里國際站跨境供應鏈就是基於外貿出口場景下幫助中小企業做好出口鏈路服務。因為外貿出口服務模式的複雜,阿里國際站跨境供應鏈要做的就是把相對傳統的外貿服務產業數位化。
  • 溫州外貿人的「難生意」,賣房撐住現金流
    時值暮春,外貿人卻在等待他們尚未到來的春天。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採取了封鎖國境等防疫措施,中國外貿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外貿企業正遭遇危機。不過,外貿人也在盡己所能開展自救:一方面開源,鼓勵業務員開拓內銷市場,另一方面節流,縮減開支,停工減產。他們相信,渡過難關之後,終將迎來春暖花開。
  • 外貿:和英國人做生意,應注意哪些細節呢?
    隨著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深,尤其是貿易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從事外貿工作。小編覺得做外貿的可以不斷揣摩入鄉隨俗這四個字,因為除了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之外,與客戶交往的很多小細節也要多加注意,才會更加順利。
  • 新外貿法降低外貿經營門檻 個體工商戶反應平淡
    南方網訊新《外貿法》降低了外貿經營權門檻,首次允許個人從事進出口貿易。不過,據記者了解,新外貿法實施兩個多月來,人們所預計的個人踴躍申報外貿經營權的局面並沒有出現。記者在與一些個體工商戶和業內人士接觸後發現,個體工商戶做「洋生意」面臨多道「門檻」,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讓個體工商戶們望「洋」興嘆,也使個體工商戶對參與外貿生意反應冷淡。
  • 個人外貿公司註冊流程
    外貿公司註冊要分2個步驟,先註冊公司,再申請進出口備案,這樣才算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公司。外貿公司註冊費用包括工商、稅務等政府行政收費,會計師事務所的驗資費,銀行開戶費用,代理公司服務費。,這樣才算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公司。
  • 靠3萬元做起外貿生意 穆德:立足義烏 拓展全球貿易
    2002年,大學畢業的他隻身來到義烏打拼,靠3萬元初始資金做起外貿生意。如今,他將義烏小商品出口到約旦、阿爾及利亞、坦尚尼亞、摩洛哥等13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千餘個貨櫃,2019年出口額預計將增長20%以上。 立足義烏創大業 穆徳來自約旦,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從小渴望幹出自己的事業。
  • 外貿生意難做?這家外貿企業從0基礎快速成為行業龍頭!
    因緊抓視頻營銷風口,僅兩年內,外貿業績飛速暴漲,每周保持出單,每月業績增長10%,外貿團隊也從兩人擴增到十餘人,火速成為行業龍頭。為了幫助更多外貿企業走出困境,8月29日,由聚焦網絡主辦、雄雲視聽承辦的以「解密視頻營銷,搶佔高利潤大訂單」為主題的分享會在雄雲視聽企業盛大開展。
  • 【世界更小 生意更大】2020阿里巴巴國際站外貿新勢力大會
    【世界更小 生意更大】2020阿里巴巴國際站外貿新勢力大會 回放 3289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