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度量衡真的那麼偉大嗎?

2020-09-04 虛擬江湖

秦統一度量衡一直被當做秦朝的功紀之一,

乍一看好偉大,讓七國不同的度量衡統一了,

但是你仔細品你就會明白這實在沒什麼,難道秦統一以前七國就不做生意了嗎?不可能啊,找個對比,近代的西歐的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用的文字度量衡,都不一樣,人家科技照樣進步,能互相換算就行了唄。英國有英鎊法國是公斤,人家也沒有統一度量衡,英國的度量衡用到現在也和世界公認的度量衡不一樣,人家歐洲也沒有統一度量衡啊,人家還不如照樣科技大發展,人家文字也沒有統一學術文化更是百花齊放。

仔細想你就會明白,

所以統一度量衡,和統一文字根本算不上什麼豐功偉績。而且秦國統一的過程過於血腥也沒有好下場。

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歷史問題呢,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已經過去了無法改變了,討論還有意義嗎?當然有,看清歷史才能左右未來。


秦國作七國文化和科技最落後的國家,以軍國主義武力統一,實在是中國發展的不幸。 秦統一後懼怕六國百姓太聰明,所以焚書坑儒,焚毀了從上古時代到戰國的幾乎所有典籍,給後世兩千年開了個不好的頭。 假如是開辦稷下學宮倡導百花齊放的齊國統一,中國文化將會是何等高度,至少齊國在文化上很包容非秦可比,秦法把愚民當成國本,嚴重損害了中國人創新和科技發展的道。

往後看看走歪了!走歪了兩千年!要復興肯定要扭過來!

所以秦統一度量衡,真的沒那麼重要,就是沒統一,人們也有各種辦法解決,非要嚴格統一才是讓文化多樣性的消失,就像地球上不可能只有一種生物。秦統一度量衡表面上是功績實際上是災難!

相關焦點

  • 度量衡之權衡發展
    度量衡是人們生活日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人類由單獨生活進化為群居生活,即使在野蠻時代,也必定有其度量方式。進入文明社會後度量衡更是不可或缺的器物。測量距離長短的器具稱為度,測量體積大的器具稱為量,測量物體輕重的器具稱為衡。量與衡是在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今中外都是這樣。秦統一中國之前,各地所用的度量衡,各有標準,並不統一。統一度量衡是為了社會民眾的利益。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王建安 攝影)遊客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的二樓展廳內參觀遊覽。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二展廳的鐘鼎千秋板塊展出秦代「度量衡銘文」,其中包括:銅權、彘鍪(zhì、móu)量、銅方升。
  • 知道古代度量衡是怎麼來的嗎?
    度量衡傳說來自於大禹治水時,《史記》記載大禹當時「左準繩,右規矩」以勘探山河形勢。不過以考古證據來說,中國最早出現度量衡得到了商朝。出土的牙尺換算成今天為15.8釐米。大禹治水可見在早期的行政管理中人們已經認識到使用標準度量衡來進行諸如劃分土地、徵收賦稅等等日常活動的便捷。那麼寸尺、斤兩又是怎麼來的?
  • 為什麼說英制度量衡是世界上最差的度量衡系統
    全世界除了美國、緬甸和利比亞3個國家官方使用英制度量衡系統外,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制度量衡。儘管本文作者身處美國,每天都需要在英制度量衡和公制度量衡之間進行不停切換,早已習慣了兩種度量衡,但是比較下來還是覺得公制度量衡更具有優勢,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在英制度量衡單位中還有1 shatments。
  • 度量衡的歷史:每一種度量衡都是權力關係的結果
    Scott)在其著作《國家的視角》中寫道:「每一種度量衡都是權力關係的結果。」而這通常都是更偏袒貴族階級的。結果是,農民們越來越討厭不停變化的單位,想要建立一種標準的度量衡:統一的體積、長度和重量。度量衡統一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但幾個因素非常突出。首先,封建地主認為他們可以隨意更改度量衡,但現在,這種權力的作用已經開始消失了。其次,商人階級開始擁有更多的權力,他們需要標準的度量衡系統,以方便長距離交易。再次,自然哲學家(現代科學家的雛形)在啟蒙運動期間發現了公制系統,認為這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度量衡模式。
  • 秦始皇是怎樣在十幾年內完成統一貨幣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的?
    秦朝秦始皇是怎麼在短短十幾年內完成統一貨幣、度量衡和「車同軌,書同文字」的,這個「完成」應該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完成,主要是官方完成統一,而不是全部。秦國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字,實行郡縣制,是從商鞅變法就開始的。
  • 中國的度量衡文化
    執政者頒布各種長度、容量、重量的準器,稱作度量衡,作為市場交場的準據。而這些準器還要經常校正,以確保其準確度。這些度量衡制度由來已久,影響中華文化又深又遠,不僅僅是在器物的表面,同時還深入文化的內涵,譬如成語典故、日常用詞,都受到濡染、影響。校正度量衡 樂利民生每年的春分、秋分兩日,是校正齊一度量衡各種準器的時日。
  • 廣西省度量衡檢定所簡史
    1933年4月,廣西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廣西度量衡製造所,地址在南寧市凌鐵村,同時制定發布《廣西度量衡製造所規程》和《廣西度量衡製造所職工服務細則》,明確該所隸屬省工商局管理。同年10月,根據中央部署,設立廣西省度量衡檢定所。這是廣西最早的度量衡管理機構,也是廣西首次獨立設置的度量衡行政管理機構。
  •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到了漢唐度量衡還不一樣
    大體一樣但也有一點不一樣,一樣的地方都是方便各地區在經濟學術等方面相互交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現今國際上統一度量衡只是單純的為了經貿方便,學術交流方便,但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除了上面這層目的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統一六國前各國百姓有自己的字體,自己的度量衡,統一度量衡有利於增加各地百姓對統一國家的認同感,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穩定和團結的。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車輪、度量衡?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做了很多驚動天下的大事件:建長城、退匈奴、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立阿房宮、收兵於鹹陽鑄造銅人等等之類,但是讓後人能夠對其稱讚的也就是他的書同文車同軌,以及統一度量衡了,但是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
    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 早在春秋戰國時,周王室權力衰微,群雄並立,各地都有自己的度量衡。 在秦國變法圖強、吞併六國的追求中,統一文字、錢幣、度量衡,都是重要的立法工程。《戰國策》中曾評述說,秦國之所以能無敵於天下,在諸侯之中立下赫赫威名,都是建立在商鞅為秦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商鞅統一度量衡,功不可沒。
  • 統一度量衡有什麼意義?
    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統一度量衡有什麼意義呢?統一度量衡的歷史    「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準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
  • 關於古代東西方度量衡制度芻議
    中國 是音律標準發展較早的國家,古人就用音律的標準借用為度量衡的標準[1]。《漢書律曆志》載:度量衡出於黃鐘之律也。度者,本起於黃鐘之管;量者,本起於黃鐘之龠;權(即衡)者,本起於黃鐘之重。黃鐘,就是古代12律中的第1律的律名。   古埃及、波斯等國,度量衡的產生發展過程,與古中國度量衡起源十分相似,只不過不同文明的度量衡在產生時間及表達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 訪談︱趙曉軍:中國古代度量衡為何沒有衍生出西方的公平觀念
    考古發現為我們研究古代度量衡器提供了切實依據,古代度量衡有什麼作用?秦統一度量衡的意義何在?中國古代的度量衡,與西方的度量衡制度又有何區別?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籌建處的趙曉軍研究員,請他為我們講述古代度量衡背後的故事。
  •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 v1.8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介紹  全功能度量衡單位換算器  目前最齊全好用的單位轉換應用,超過53種分類,1025種單位換算,公制、英制、美制單位全面囊括。從iTunes下載度量衡單位換算器高速下載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相關參數  價格
  • 知識成果評價有了統一度量衡
    本報訊 知識成果是否可以量化評價,有沒有可以作為統一標準的「度量衡」?最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巨建國(巨瀾)在《知識成果生產力度量衡》一書中給出明確答案。作者提出,所有的知識成果(包含科技成果)都是可以用生產力標準來度量的;而且,將這一標準編制為軟體,可度量和評價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所有創新行為。
  • 度量衡的困惑
    而我的第一反應是:度量衡這個事,什麼時候才能全球統一啊? 以前曾經聽人說,鑑定一個人的英語水平,只需要看他(她)說數字的能力——因為即便是英文再好的人,一碰到數字就會暈,尤其是越大的數字就越折磨人。而且我對英尺這個單位挺有意見的:英尺的英文單詞是foot, 其來源是因為以前沒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人們往往使用自己的腳來測量實地的面積,久而久之,一種基於成年男子單腳的長度就被公認為長度的標準單位。而一英寸,其實就是來源於拇指的長度。可是,現在不是已經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了嗎?用米、分米、釐米、毫米多麼省事啊,今時今日你們為啥還堅持用腳板和拇指來丈量長度啊。
  • 一組圖還原古今度量衡差異
    基於這樣的背景,本文選取一些典型,以便大家對古代度量單位形成更加直觀的感知,旨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補充,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重量單位:鼎真的可以把人壓死嗎?度量衡脫胎於原始社會末期,發展到周朝時已經形成了一套制度,但是在之後的春秋戰國亂世中,由於各國自掃門前雪,這套體系十分混亂,直到秦始皇建立霸業後才一錘定音,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
  • 優先統一度量衡,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不是算了一筆糊塗帳?
    我們熟悉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和統一車轍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三點,由於這三項措施在短期內使六國遺民迅速同化,並且為後世所沿用,因此被稱為始皇三功。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稅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確保公平,百姓要按照預先制定的稅收標準納稅,如果按照六國之前的稅收方法收稅,由於此時度量衡工具的標準各不相同,不僅加大了稅收難度還會使百姓產生牴觸心理,這也是統一度量衡工作被始皇優先對待的根本原因。
  • 終於知道了「半斤八兩」的意思,細讀秦朝的度量衡法制
    秦朝是中國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時期。關於這一命題,已在有關文章中涉及。本文試圖從研究法制史的角度來探討秦朝的度量衡法制。秦朝度量衡法制的起源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起源於秦國的改革變法。 (二)秦朝度量衡法制的主要內容 1.度量衡單位制的法律制度 為保證度量衡單位的統一,秦朝建立了度量衡單位的法律制度,製造、頒發法定的度量衡標準器。而秦朝的度量衡單位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刻有始皇詔書的秦權、秦量等度量衡器實物上。據統計,流傳至今刻有始皇詔書的秦權、秦量6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