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讓我用最走心的文字,為你每日演繹新鮮、重要的體壇那些事
北京時間2月4日,足協公布了中甲中乙球隊上交的工資確認表。雖然此前上交工資確認表的時間一延再延,但並沒有挽回俱樂部退出聯賽的決心。經最終確認,中甲球隊上海申鑫、四川隆發和廣東華南虎。中乙球隊南京沙葉、福建天信、大連千兆、銀川賀蘭山、延邊北國和吉林百嘉共計九支球隊沒有上交工資確認表,這就意味著這九支俱樂部下個賽季將失去參賽資格。
儘管足協曾多次提出有關職業聯賽「金字塔模式」的形成,希望各級別聯賽能夠實現穩步擴軍,並且對中甲、中乙俱樂部日後發展組建的梯隊數量進行了規定。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隨著多家俱樂部紛紛退出,足協的計劃可以說是遙遙無期。此次退出事件從表面看似俱樂部缺少資金造成的,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足協管理的職業聯賽並沒有實現良好的健康發展和良性運轉。
我們以歐洲五大聯賽之一的德國職業聯賽為例,先看看德國是如何利用聯賽體系搭建足球金字塔的吧。
德國,從德甲到業餘分為10個級別,中國也有7級,看上去差別似乎不大
但腿腳好不好,只有走兩步才知道,我們一步一步往下走,先看職業級別的聯賽,德國頂級聯賽是德甲,中國頂級聯賽是中超,近幾年中超聯賽靠著俱樂部的金元攻勢成為了目前火爆全球的超級聯賽。接下來德國次級聯賽是德乙,中國次級聯賽是中甲,作為次級別聯賽的觀眾上座率,是較能反應真正的球市狀況和群眾基礎的,德乙的平均上座率是幾萬人,而中甲聯賽過萬的上座率屈指可數,個別賽場觀賽人數只有幾百人。
在往下看第三級的聯賽,德國三級聯賽是德丙,中國三級聯賽是中乙。都是屬於兩國最低一層的純職業聯賽,但是狀態簡直是冰火兩重天,中乙現在鬧出大規模的欠薪、轉手、退出的風潮,仿佛中乙俱樂部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誰碰誰難受。而德丙竟然都是成立幾十年上百年的老牌俱樂部,像邵佳一待過的科特布斯(1966年成立),在德丙中都是小字輩。而說到德丙球隊的戰鬥力,河南建業曾在2018年初造訪德國,與德丙保級球隊開姆尼茨打了場比賽,比分是0-5。
再走一步,我們看看兩國業餘聯賽,業餘足球是職業足球的基底。在業餘級別的聯賽設置層面,中德的差別就比較明顯了,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球隊數量上。在中國中乙之下,是足協組織下的丙級聯賽(也稱為中冠),中丙大概是4個層級業餘聯賽概括性稱呼,包括總決賽、大區賽、城市聯賽和城市的下級聯賽。看似架構很豐滿,但滿打滿算全國不過五六百家俱樂部。
相比之下,德國有25324個業餘足球俱樂部,這些業餘俱樂部還有各種梯隊,總數達到161727支球隊,業餘球員總數是650萬。這麼多球員怎麼踢球呢,因為德丙之下至少還有七個等級的聯賽可踢。前三個級別幾乎是典型的半職業聯賽,依次是5個大區足協的地區聯賽,大區下的14個地區足協聯賽,37個地方協會聯賽,第四個級別是純業餘和半業餘球隊之間的過渡級聯賽,再向下三個級別,是純業餘的了。
從聯賽級數設置區別不大,但在足球發展中兩國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足球文化
1-在中國投資人手裡,足球更像一種工具和槓桿,用以撬動更多的財富。所以,中國足球所有的資金和熱情幾乎都集中在中超,用浮躁堆砌起虛幻的塔尖。而在德國,更傾向於將足球俱樂部當成是獨立的產業。
2-而中國老百姓,真的沒有那麼喜歡足球,他們更多的是喜歡熱鬧、話題和宣洩的渠道。他們更多追求的成功的虛榮,而在德國足球似乎是常伴左右的朋友,一起生活的朋友。
相信通過與德國職業聯賽對比,我們才清楚地發現,中國足球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對於中國足協來說,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堅定完善底層聯賽和青訓人才的培養,甚至於社會階段和價值觀的改變才是中國足球未來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