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

2020-12-14 正和島

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這似乎成為魔咒,屢屢成真。所幸的是,中國高淨值人群已開始關注「財富傳承」,並在尋求解決之道。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在許多文學作品、或是現實事件中,確實也不乏家族基業傳至第三代時沒落或凋零的現象。根據招商銀行2015年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在身為企業主的高淨值人士中,有70%的企業是家族企業,其中順利傳到第三代的只有13%,傳至第四代的僅為5%。 「富不過三代」似乎成為一個魔咒。所幸的是,中國高淨值人群已開始關注「財富傳承」。根據友邦保險與福布斯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高淨值人群壽險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為《白皮書》)調查顯示,高淨值人群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從過去「財富創造」和「財富增值」轉向「財富保障」和「財富傳承」。 企業管理方面的專家,會從培養接班人的角度,幫助企業家們尋求方法實現企業的代際傳承,這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但其實,從家庭資產層面,也需要找到方法實現財富傳承,而這個過程可以快速且便捷。 ▌保險是實現「財富傳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今年8月的「2016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馬雲提到,保險應該是中國最大的善事,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所有人都是保民是健康的。 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規模連續超過德國、法國、英國,從全球第6位躍居第3位。2016年上半年全國保費收入達1.9萬億元,全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導致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行業監管方面,從保障到投資,都立足於促進發展,有政策紅利;第二,民眾保障意識、風險意識都在提高;第三,投資驅動性業務的發展,促使整個保險業的業務量突然爆發。 基於以上背景,中國保險業從服務規範性到產品多樣性,其發展程度已能滿足高淨值人士的需求。 一般高淨值人士會產生「資產保護及隔離」的需求,通常是面臨以下幾種情境:創業、投資、婚姻及繼承。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可以在面臨這些情境時,實現高額身價、資債隔離、定向傳承。 ▌如何實現「財富傳承」?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白皮書》統計顯示,在我國高淨值人群中,企業主佔比最高。同時,中國的中小企業在近十幾年來發展迅猛,只是大多數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年,其中,大量中小企業經營2-3年就歇業了。 創業有風險,在這樣的「高危」領域中,身為企業主的高淨值人群應該時刻保持個人與公司資產隔離,將風險控制在創業資金部分,而不涉及家庭資產。 在隔離個人與公司資產的同時,企業主可以通過適當的商業保險產品,為個人資產豎起一道金融防火牆。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來講,不同的壽險產品有不同的資產管理目的,例如:終身壽險,可以通過槓桿效應,放大壽險保額,起到資產傳承、節稅保值的效果;分紅年金,可以通過繳費期、領取期的不同設置,起到資產隔離、按需補給的作用。 但是,一個帳目混亂的企業主因為預見到自己企業未來會債臺高築、經營不善,然後將公司資金挪用,購買大量保險,這種情況不可能獲得法律保護,相反會加速企業衰敗。只有在事業起步期且尚未發生事業瓶頸的時候,選擇適當的保險產品,才能實現資產合理配置、投資不忘保值的理財目的。 另外,當高淨值人群的子女處於某段婚姻關係中時,適合的保險產品也能解決他們的一個困擾——既能將資產贈與子女表達心意,又不必擔心子女婚姻亮起紅燈時,資產也蒙受損失。 比如,父母作為投保人,為子女購買一份分紅年金保險產品,受益人指定為父母。這份保單在法律關係上非常明確。首先,作為投保人,該年金給付於被保險人子女由合同約定。如果婚姻破裂,該保單未來的年金給付是其子女的個人財產,無需分割。最後,若婚姻期間,其子女不幸身故,該保單的理賠金直接賠付給受益人(即父母),也就是高淨值人士自己。 ▌如何使用「財富槓桿」《白皮書》調查發現,在高淨值人群關注的各類風險中,他們最關心「意外風險」、「個人健康風險」、「家人健康風險」,並由此延伸出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但是,社保或普通醫療保險並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 社保因「廣覆蓋、低保障」的原則,在用藥範圍、就診地點、費用報銷比例等方面有諸多限制。而普通商業醫療保險主要面向普通社會群體,是在社保基礎上,作為提高治療費用給付比例的中等收費保險,只是社保的一種基本補充。 高淨值人群在選擇醫療服務時,會考量保險責任的廣泛程度、醫院選擇的自由度以及保險服務的國際化與專業度,相較之下,高端醫療險可來滿他們更多需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些高淨值人士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財富足以覆蓋醫療成本,不需要額外的保險。但是,高端醫療險對他們來說仍然是必要的,因其具備風險轉嫁和財富槓桿作用。 第一,當高淨值人群萬一面臨疾病威脅,除了花費資金,可能還會依靠人脈去尋找更優質的醫療資源,而個人資源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這部分風險轉嫁到專業保險機構,就相當於擁有遍布全世界的強大醫療資源。 第二,為了應對健康風險,高淨值人士可能需要在資產配置中預留一部分資產以備萬一。但保險運用財富槓桿原理,通過每年只交一筆較少的保費,就可以撬動高額的醫療保額,原本預留的資產因此具有流動性,可以靈活使用,或用於經營,或留給子女,達到「財富傳承」的目的。 ▌友邦,高淨值人士傳承財富的首選 高淨值人群選擇保險公司,除了參考企業品牌以外,還應該注重品牌背後的產品功能和配套服務能力。友邦保險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是專業服務,有著國際背景和穩健的發展歷史,是亞太地區高淨值市場的引導者。在高淨值人群的業務上,友邦內部擁有高水準服務團隊,他們是專業的精算師、會計師、律師、精通國際稅的稅務諮詢人員等。

 友邦保險還特別為高淨值人群推出「致精英」的高淨值傳世系列產品,從提供高額人身保障的終身壽險;到幫助富裕人群對家庭財富進行穩健籌劃和財富管理的年金保險;以及覆蓋全球頂尖醫療資源的高端醫療保險。量身定做的尊享保單,幫助高淨值人士完善財富保障、無憂品質養老和享受尊貴醫療。點擊「閱讀原文」,即刻領略友邦保險致精英

相關焦點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富不過三代」一直是很多人在財富傳承上遇到的問題,想要讓財富傳承下去 ,就必須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富不過三代」,也是很多家族面臨的尷尬。在很多家族中,出一位名人後,只在他那一代出名,等第二、三代的時候,就開始變得落魄起來,依靠吃老本的形式延續,等待著坐吃山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通俗來講,就是沒有一個好家訓。一個好的家訓,往往是打破富不過三代常規的關鍵點。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關於家族信託的內容,看看富豪們是如何進行財富規劃與財富傳承的。家族信託,就是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以實現富人的財富規劃和財富傳承的目標。
  •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終於被徹底打破
    孟子說過:「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縱觀歷史,「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魔咒。尤其在近代的企業經營和發展中,這種現象就顯得尤為突出。很多的商學院和培訓機構更多看到的是其中的商機,所以關於富二代、富三代、創二代的各種培訓,五花八門,亂象叢生,但他們更多的目的還是為了賺富人的錢。
  • 洛克菲勒的家訓,讓家族富了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流傳著一個魔咒——「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但是經過了一個世紀綿延發展的洛克菲勒家族,現在已經傳至第六代。如果你想問,是什麼讓他的家族可以財富綿延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那大概就是他們家族的家訓。
  • 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經過6代,非但不見頹勢,反而財富積累的越來越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和權勢經久不衰的秘訣裡,有這樣一件事。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在這個家族裡,最富有的人並不是創始人老約翰,而是他的孫子,也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三代繼承人戴維·洛克菲勒。對比與他的爺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他也是一位非常不可多得的天才。
  •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然而在美國卻有一個傳奇家族,如今已富過六代他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掌門人約翰·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他是全球公認的"石油大王",由他開創的標準石油公司,曾經壟斷了美國80%的石油市場。
  • 如何才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關鍵就一件事
    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其實無論是節約的美德還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又或者是商業的思維,洛克菲勒在將這一切交給自己的孩子之前,首先自己已經做到了,在孩子面前樹立了榜樣的力量,也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才能讓之後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富貴延續了六代不滅,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也正是這樣的洛克菲勒才有勇氣寫下38條忠告,將這一切告訴自己的兒子,因為他自己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然而在美國卻有一個傳奇家族,如今已富過六代,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命運,我個人認為在於第三代掌門人的做法,其次是創始人的理念定位。
  • 中國億萬富豪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怪圈
    下一代成員執掌家族企業的平均年齡始於40歲左右,當前中國執掌家族財富的一代人正在步入55歲左右的年紀,因此很自然就會面臨在未來幾年如何保護其財富,並將財富分配/傳承給其下一代及其他家族成員的挑戰。早在2018年,瑞銀/普華永道發布的《億萬富豪報告》就預測了在未來20年間全球會面臨著3.4億美元的財富轉移。中國有一句俗語「富不過三代」。
  • 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蓋茨視之為偶像的洛克菲勒,為何資助中國?
    幸運的是,我們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作為安慰,讓我們在財富面前不必感到羞恥。但是世事無常,有的家族財富遠遠超過三代人,而且那些財富是我們普通人可能是幾代甚至幾十代都無法匹及的。就像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打破了這個定律,已經傳了六代,現如今依然是美國最主要的財團之一。
  • 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洛克菲勒家族長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它
    老話常說:富不過三代,事實也確實有許多富豪家庭陷入了這樣的魔咒。而洛克菲勒的家族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這個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延續六代了,在這六代中,也從未發生過財產爭奪等矛盾,也是現在美國赫赫有名的家族。那麼,洛克菲勒家族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和洛克菲勒的忠告有很大的關係。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孟子曰:「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
  • 戴維·洛克菲勒違背祖訓,寫下家族自傳,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但是戴維·洛克菲勒卻打破這個族規。打破傳統,違背祖訓,留下家族自傳戴維·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出色能幹的一個。他的事業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銀行第六位的曼哈頓銀行上。他任該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以後,使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資產淨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富不過三代」?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中國人總說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人的財富,往往不是長子繼承制,而是子嗣均分。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削弱了原來父輩堆積的財富數額,例如,1000萬的資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在平均分給三個孫子,這樣就相當於資產總額平均分好幾份,份數越多,那麼得到的就越少,我們知道原始資本的積累對於資本的擴張至關重要。
  •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從何而來?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很多人認為這是各代人的價值觀不同,父輩努力經營者產業,但是有些兒孫大多有自己的理想,並不想子承父業。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輩的企業也就斷了傳承,慢慢走下衰落。又或者幾代人的努力碰上一個敗家子,種種實例不勝枚舉,富不過三代的傳言就這樣流傳下來。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從玄學的角度簡單剖析一下。首先和大家了解一個詞「地運」,中國古人把每20年叫做一運,三個20年叫做一元(就是三運)。三元為一個周期就是分上元、中元、下元,合稱為「三元九運」最早出自《河圖洛書》,自古便被記載於黃曆上。
  • 「富不過三代」的日本近代天皇
    所以說,如果近代天皇的命運可以用「富不過三代」來形容的話,那麼明治是怎樣「富」起來的,昭和又是如何步入歧途的?日本近代天皇的命運,難道在鼎盛時就埋下了禍根嗎?4月,議員尾崎行雄(1858-1954)感嘆明治以來的立憲精神破壞殆盡,講了句「富不過三代」。因為這句話,他惹上了麻煩。
  • 「富不過三代」如何破?
    中國創業者們能否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咒語?我們採訪了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億康先達(Egon Zehnder)香港辦事處負責人、曾為多家亞洲大型家族企業提供諮詢的朱紅霞。她就家族企業對接班人的選擇標準、選擇時機、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在財富之外實現理念和價值觀的傳承,分享了西方成功家族企業的經驗。以下是我們的訪談實錄。
  • 此家族繁榮延續400年,打破「富不過三代」規則,如今怎麼樣了?
    的說法,中國民間也有著「富不過三代」看法。實際上,這並不是信口開河,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誕生了太多的大家族,幾乎沒有長盛不衰的。縱觀歷史,即使是皇族,也不過數百年的盛況,之後便消散在歷史的煙雲中。由於世態的變化,家族之主的更迭,許多後輩將祖輩辛苦攢下的家業出售的案例不遑多見。
  • 為啥有些人富不過三代?
    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家,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富人第三代,一出生,由於祖輩努力的,已經是好的生活,而那些有錢人家的。不能發現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終於出現了兩種情況,要麼就是教出了懂禮貌又討人喜歡的,要不然就是父母溺愛過頭,非常的難管教,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也不是肯定的。富貴歷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很多人也確實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抵達到了富貴的殿堂,但他們在富貴後該做什麼的問題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