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一直是很多人在財富傳承上遇到的問題,想要讓財富傳承下去 ,就必須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富不過三代」,也是很多家族面臨的尷尬。在很多家族中,出一位名人後,只在他那一代出名,等第二、三代的時候,就開始變得落魄起來,依靠吃老本的形式延續,等待著坐吃山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通俗來講,就是沒有一個好家訓。一個好的家訓,往往是打破富不過三代常規的關鍵點。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於宗譜。除了稱呼為家訓之外,還有其他的名稱:家誡、家誨、家約、遺命、家規、家教。
家訓,很重要,直接影響一個家族的興衰。
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
一個家族的發展,首先是生存之道。只有生存下來,才有機會更好的發展。只有發展下去,才有機會打破怪圈。
孫氏家訓之《孫公·百忍歌》就是不錯的家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
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
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惡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
忍時人只笑痴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
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一個忍字,道出了為人處世的精髓。只有為人處世做好了,家族也就能夠更好的發展,得以迅速的壯大。
除了孫氏家訓百忍歌之外,還有好多比較出名的好家訓,比如《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太傅仔鈞公家訓》等等,山東琅琊《王氏家規》,就是因為家族中有好家訓,才能夠讓成了中國歷史上顯赫的家族。
就因為家譜裡面有一個好家訓,所以很多有好家訓的家族,能夠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常規,走出此怪圈。我們每個家族應該選擇一個好家訓,讓好家訓傳承下去,都能夠做到一直富下去。比如王氏家規「言宜慢,心宜善」,雖僅有6字,卻字字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