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2020-12-16 宗譜尋根

「富不過三代」一直是很多人在財富傳承上遇到的問題,想要讓財富傳承下去 ,就必須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富不過三代」,也是很多家族面臨的尷尬。在很多家族中,出一位名人後,只在他那一代出名,等第二、三代的時候,就開始變得落魄起來,依靠吃老本的形式延續,等待著坐吃山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通俗來講,就是沒有一個好家訓。一個好的家訓,往往是打破富不過三代常規的關鍵點。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於宗譜。除了稱呼為家訓之外,還有其他的名稱:家誡、家誨、家約、遺命、家規、家教。

家訓,很重要,直接影響一個家族的興衰。

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良好的作用。

一個家族的發展,首先是生存之道。只有生存下來,才有機會更好的發展。只有發展下去,才有機會打破怪圈。

孫氏家訓之《孫公·百忍歌》就是不錯的家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只為酒不忍;

陳靈滅了國,只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為財不忍;

項羽送了命,只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惡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

忍時人只笑痴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

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一個忍字,道出了為人處世的精髓。只有為人處世做好了,家族也就能夠更好的發展,得以迅速的壯大。

除了孫氏家訓百忍歌之外,還有好多比較出名的好家訓,比如《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太傅仔鈞公家訓》等等,山東琅琊《王氏家規》,就是因為家族中有好家訓,才能夠讓成了中國歷史上顯赫的家族。

就因為家譜裡面有一個好家訓,所以很多有好家訓的家族,能夠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常規,走出此怪圈。我們每個家族應該選擇一個好家訓,讓好家訓傳承下去,都能夠做到一直富下去。比如王氏家規「言宜慢,心宜善」,雖僅有6字,卻字字精闢!

相關焦點

  • 中國億萬富豪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怪圈
    下一代成員執掌家族企業的平均年齡始於40歲左右,當前中國執掌家族財富的一代人正在步入55歲左右的年紀,因此很自然就會面臨在未來幾年如何保護其財富,並將財富分配/傳承給其下一代及其他家族成員的挑戰。早在2018年,瑞銀/普華永道發布的《億萬富豪報告》就預測了在未來20年間全球會面臨著3.4億美元的財富轉移。中國有一句俗語「富不過三代」。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
    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這似乎成為魔咒,屢屢成真。所幸的是,中國高淨值人群已開始關注「財富傳承」,並在尋求解決之道。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中國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在許多文學作品、或是現實事件中,確實也不乏家族基業傳至第三代時沒落或凋零的現象。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關於家族信託的內容,看看富豪們是如何進行財富規劃與財富傳承的。家族信託,就是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以實現富人的財富規劃和財富傳承的目標。
  • 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終於被徹底打破
    孟子說過:「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縱觀歷史,「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魔咒。尤其在近代的企業經營和發展中,這種現象就顯得尤為突出。很多的商學院和培訓機構更多看到的是其中的商機,所以關於富二代、富三代、創二代的各種培訓,五花八門,亂象叢生,但他們更多的目的還是為了賺富人的錢。
  • 洛克菲勒的家訓,讓家族富了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流傳著一個魔咒——「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但是經過了一個世紀綿延發展的洛克菲勒家族,現在已經傳至第六代。如果你想問,是什麼讓他的家族可以財富綿延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那大概就是他們家族的家訓。
  • 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經過6代,非但不見頹勢,反而財富積累的越來越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和權勢經久不衰的秘訣裡,有這樣一件事。洛克菲勒家族神秘族規,第三代後人廢除,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在這個家族裡,最富有的人並不是創始人老約翰,而是他的孫子,也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三代繼承人戴維·洛克菲勒。對比與他的爺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他也是一位非常不可多得的天才。
  • 民國傳奇大富豪:看我如何跳出富不過三代的怪圈!不養敗家子
    聶雲臺先生與《保富法》聶雲臺先生是中國近代數一數二的大民族企業家,出身簪纓世家,家族以「三代進士,兩世翰林」著稱一時,母親乃是曾文正公(曾國藩)最小的女兒曾紀芬。《保富法》中的智慧聶雲臺先生認為那些富豪的子孫之所以很快就將財富敗光,除了「業報」以外,就是因為那些「富二代們」得到財富的方式實在太輕鬆了,從小錦衣玉食,沒有遭受過社會的毒打,根本不知道生意的艱辛,沒能繼承父輩的智慧和能力,但偏偏在那個社會動蕩不堪,情況複雜的時期裡,他們又習慣於把錢不當錢看,追求無終止的享樂,所以最終出現富不過三代的現象一點也不奇怪
  •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然而在美國卻有一個傳奇家族,如今已富過六代他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代掌門人約翰·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他是全球公認的"石油大王",由他開創的標準石油公司,曾經壟斷了美國80%的石油市場。
  • 洛克菲勒家族第3代掌門人,強行廢除族規,卻打破魔咒,富過6代
    「富不過三代」似乎是一個魔咒一樣,籠罩在整個世界範圍之內。然而如今卻有一個家族打破了這一個魔咒,如今繁盛了6代,依然是富豪中的典範!這個家族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門人廢除族規,卻打破魔咒,如今富過6代洛克菲勒家族繁盛到第三代的時候,也走到了「富不過三代」魔咒中,當時的戴維·洛克菲勒所做的事業也非常的成功,先是在大通銀行,之後又擔任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主席,再後來將銀行的事業做到了世界上的各個角落。
  • 如何才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關鍵就一件事
    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其實無論是節約的美德還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又或者是商業的思維,洛克菲勒在將這一切交給自己的孩子之前,首先自己已經做到了,在孩子面前樹立了榜樣的力量,也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才能讓之後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富貴延續了六代不滅,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也正是這樣的洛克菲勒才有勇氣寫下38條忠告,將這一切告訴自己的兒子,因為他自己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卻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然而在美國卻有一個傳奇家族,如今已富過六代,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命運,我個人認為在於第三代掌門人的做法,其次是創始人的理念定位。
  • 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蓋茨視之為偶像的洛克菲勒,為何資助中國?
    幸運的是,我們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作為安慰,讓我們在財富面前不必感到羞恥。但是世事無常,有的家族財富遠遠超過三代人,而且那些財富是我們普通人可能是幾代甚至幾十代都無法匹及的。就像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打破了這個定律,已經傳了六代,現如今依然是美國最主要的財團之一。
  • 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洛克菲勒家族長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它
    老話常說:富不過三代,事實也確實有許多富豪家庭陷入了這樣的魔咒。而洛克菲勒的家族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這個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延續六代了,在這六代中,也從未發生過財產爭奪等矛盾,也是現在美國赫赫有名的家族。那麼,洛克菲勒家族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和洛克菲勒的忠告有很大的關係。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孟子曰:「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
  • 戴維·洛克菲勒違背祖訓,寫下家族自傳,意外打破富不過三代厄運
    但是戴維·洛克菲勒卻打破這個族規。打破傳統,違背祖訓,留下家族自傳戴維·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也是最出色能幹的一個。他的事業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銀行第六位的曼哈頓銀行上。他任該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以後,使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資產淨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真的是這樣嗎?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可以說都是濃縮的精華,短小精幹,因為這些俗語都是祖輩們多年生活積累出來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俗語放在現在,都能適應呢?
  •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富不過三代」?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中國人總說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人的財富,往往不是長子繼承制,而是子嗣均分。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削弱了原來父輩堆積的財富數額,例如,1000萬的資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在平均分給三個孫子,這樣就相當於資產總額平均分好幾份,份數越多,那麼得到的就越少,我們知道原始資本的積累對於資本的擴張至關重要。
  •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從何而來?
    為什麼老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很多人認為這是各代人的價值觀不同,父輩努力經營者產業,但是有些兒孫大多有自己的理想,並不想子承父業。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輩的企業也就斷了傳承,慢慢走下衰落。又或者幾代人的努力碰上一個敗家子,種種實例不勝枚舉,富不過三代的傳言就這樣流傳下來。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從玄學的角度簡單剖析一下。首先和大家了解一個詞「地運」,中國古人把每20年叫做一運,三個20年叫做一元(就是三運)。三元為一個周期就是分上元、中元、下元,合稱為「三元九運」最早出自《河圖洛書》,自古便被記載於黃曆上。
  • 「富不過三代」的日本近代天皇
    所以說,如果近代天皇的命運可以用「富不過三代」來形容的話,那麼明治是怎樣「富」起來的,昭和又是如何步入歧途的?日本近代天皇的命運,難道在鼎盛時就埋下了禍根嗎?4月,議員尾崎行雄(1858-1954)感嘆明治以來的立憲精神破壞殆盡,講了句「富不過三代」。因為這句話,他惹上了麻煩。
  • 「富不過三代」如何破?
    中國創業者們能否破掉「富不過三代」的咒語?我們採訪了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億康先達(Egon Zehnder)香港辦事處負責人、曾為多家亞洲大型家族企業提供諮詢的朱紅霞。她就家族企業對接班人的選擇標準、選擇時機、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在財富之外實現理念和價值觀的傳承,分享了西方成功家族企業的經驗。以下是我們的訪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