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擠、候車面積小、配套設施簡陋……新站房建成投用後,龍巖火車站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將得到全面改善。
昨日,記者從市鐵辦獲悉,備受關注的龍巖火車站北站房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揭開「面紗」露出「芳容」。
圖為龍巖火車站北站房效果圖
新建北站房按照現代化標準進行設計建設,服務功能將大大提升,為旅客乘車提供舒適、便捷的設施環境。
新站以服務動車為主
龍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隨著龍廈、贛龍快速鐵路的開通及南三龍快速鐵路、龍巖經梅州至龍川客專的規劃建設,龍巖作為閩粵贛區域性鐵路樞紐城市的作用愈加明顯。既有的龍巖火車站站房因容量小、站臺設施落後而顯現出的矛盾日益突出。
擬規劃新建的北站房綜合樞紐項目,包括北站房、站前廣場、道路等市政配套設施。其中北站房位於龍巖火車站北側,以服務動車為主,與現有的南站房「背靠背」而坐。南北站房之間將通過人行地道進行聯接,行人可自由穿行。新建的北廣場將成為火車站的主廣場。
北站房總投資3.92億元,由龍巖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建設,計劃今年5月開工建設,工期24個月,力爭提前至2017年12月底建成。
造型美感十足寓意豐富
在市鐵辦,記者見到了龍巖火車站北站房的設計圖。只見其外觀造型以弧形大屋面為主要特色,融入客家土樓屋頂元素,線條乾淨利落,勾勒出建築的主要輪廓線,給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據介紹,北站房的設計理念在於:龍巖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融入土樓元素增強了現代感、創新感、地域感,展現了時尚、大氣、穩重的綜合交通樞紐形象,展示了龍巖的新風貌、新發展。北站房,將成為龍巖的一個新地標、新窗口。
規模大設施全 上進下出高架候車
「高顏值」固然引人注目,但實用性才是新站「高大上」的內在體現。體現在站房設計上,就是容量大,設施全。
新建北站房按大型站規模進行規劃建設,最高集聚人數3500人,建成後實際總面積為3.45萬平方米,內部功能空間寬敞,僅次於福州、廈門火車站站房規模。站房按線側式+高架候車室設計,共6站臺13線,新建一條寬12米的旅客出站地道,原有4米寬的旅客地道將拆除改造為6米寬的行包地道,開辦行包業務。
北站房旅客流線採用「上進下出」模式。北站房主體為兩層布局,一層為架空層,中間為出站通道及附屬用房,兩側為預留商業服務、行包收集點等用房。二層為進站層,中間為進站集散廳,西側設售票廳及附屬用房,東側設商務候車、商業服務等用房,夾層設車站生產、辦公用房。
與現有側線式老站房的另一大區別是,北站房為高架候車站房,高架候車室主體一層,中部為候車廳,候車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候車區最大跨度為40.5米,層高約13米,兩側為進站通道、旅客衛生間、商業服務等用房,候車環境良好。旅客進入北站房二層進站廳辦理購票等手續後,可乘電梯來到高架候車室等車,大大縮短候車與乘車的距離,減輕拖行笨重行禮的負累。龍巖將成為繼福、廈之後第三個設有高架候車室的設區市。
新站房在旅客活動範圍布足了扶、電梯,如北站房內設4部扶梯、2部電梯,高架候車室各站臺出入口設置2部扶梯、1部電梯,旅客出站地道各站臺出入口設置1部扶梯。
老站房站臺設施簡陋的問題,在新站房也將得到徹底解決:6個站臺鋪面採用防滑花崗巖,鋼筋混凝土的立柱式雨棚全站臺覆蓋,兩側懸挑,長550米,乘客上下車再也不會被日曬雨淋。
配建動車運用所 龍巖將可始發動車
記者在市鐵辦還了解到一個好消息——新站將配建動車運用所,龍巖以後可始發動車。
龍巖火車站目前有四條動車存車線,僅滿足動車存放需要。動車運用所是對動車進行檢修、整備的作業場所,是滿足動車始發、終到的必備條件。目前全省唯一投入使用的動車運用所只有福州,廈門正在建設。在龍巖站建設動車運用所,可提升龍巖站動車始發、終到的能力,大大方便市民出行。
動車運用所位於龍巖火車站東北側,將對既有動車存車場進行擴能改造,共設兩條檢修線,五條存車線。總投資約3億元,計劃今年3月中旬開工建設,有望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記者 林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