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交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

2021-01-10 青瞳視角

9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推出的大型原創獨立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交響京津冀》從作品委約、創作排演到首演,時間跨度超過兩年。正如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在音樂會致辭中所說:「對長期以來致力於演奏芭蕾以及專題音樂會的中芭交響樂團而言,這無疑是在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中又邁出的堅實一步。」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張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交響樂的語言去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我們每一個音樂從業者的職責。」

張藝在彩排中 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崔峻

本場音樂會上演的三部新作分別是《寓言三則》《故事三篇》《交響三章》,觀眾領略到交響藝術與京劇唱腔、京韻大鼓、天津時調、河北梆子等戲曲曲藝的創新聯袂,令人耳目一新。一幅幅以濃墨重彩的交響筆墨描繪的中國優秀傳統寓言故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疏朗畫卷,譜以動人的旋律,徐徐在觀眾面前展開。

演出現場 攝影/王崇瑋

《寓言三則》由近年來在國內外作曲大賽中屢獲殊榮的青年作曲家商沛雷創作,用極富現代感的交響樂語言講述「愚公移山」「女媧補天」和「神筆馬良」三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寓言。《故事三篇》由華人作曲家於京君和青年詞作家章立新聯手創作,通過京劇舞臺藝術展示塞罕壩機械林場集體、餘留芬、焦裕祿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運用西方交響樂作曲技法和樂器,與京劇唱腔、舞臺表演巧妙融合,形成獨特的音樂效果。來自國家京劇院一團的四位優秀青年京劇演員也用他們情酣意暢、餘韻無窮的精彩演唱為作品的高水準呈現提供了保障。

演出現場 攝影/王崇瑋

同樣出自作曲家於京君筆下的《交響三章》堪稱本場音樂會的「點題之作」,也是貫徹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促進三地藝術融合、文化協同的具體實踐。在全曲結尾,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地方曲調巧妙結合、和諧交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整部作品的氛圍推向激昂壯闊的最高潮,寓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光明前景和美好未來。在全場觀眾持續熱烈的掌聲與歡呼中,指揮家張藝與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加演了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進行曲》,昂揚堅定的節奏與朝氣蓬勃的律動也表達著藝術家們對於文藝創作「永遠在前進,永遠在路上」的決心。

張藝在彩排中 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崔峻

為了達到交響樂與京劇的完美融合,創作團隊下了不少功夫。張藝表示:「交響樂和京劇的觀眾是兩撥人,但為什麼不能融合呢?尤其是年輕人。為什麼京劇不能唱當下的故事呢?我們要唱當下的故事,要真正講述中國故事。為了把京津冀的地方曲藝加進去,我們下了很多功夫,我們專門到天津和河北採風,就是為了把當地的文化真正融入進去,把曲藝交響化,和京津冀融合的趨勢結合起來。」

對於中國故事的講述,張藝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我們從小都去讀寓言故事,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這些故事搬上音樂會的舞臺呢?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故事都變成了交響樂,我們的故事可能更多、更久遠。而今天我們用了90後的作曲家,年輕人對於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思考,通過他們的筆寫出來,通過交響樂團演奏出來,傳達給今天的觀眾,這是我們今天創作這臺交響樂的意義所在。」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田婉婷編輯/崔巍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中國故事
    原標題:《交響京津冀》首演 用交響樂講中國故事 9月6日晚,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推出的大型原創獨立交響樂作品《交響京津冀》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交響京津冀》從作品委約、創作排演到首演,時間跨度超過兩年。
  • 新時代廣州原創交響樂《珠江序曲》全球首演
    《珠江序曲》就是今年廣州市文藝精品規劃創作的重要項目,為獻禮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委託,廣州交響樂團委約享譽世界的著名作曲家陳怡女士創作的大型管弦樂,用交響樂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嶺南文化,發出廣州聲音。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
    多媒體投屏上,水波粼粼船影綽綽,舞臺亦被裝飾成一艘乘風遠航的漕船,一場關於千年大運河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絲竹管弦呈交響,洋為中用換新裝。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 運河魂》首演
    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在浙江音樂廳成功舉行了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
  • 深圳原創交響樂《前海》《深圳賦》擬於12月11日晚首演
    為慶祝和紀念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交響樂團組織創作了兩部交響樂作品,分別是周湘林《前海》、王寧《深圳賦》。12月11日晚20:00,由青年指揮家、第十屆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青年指揮比賽冠軍得主孫一凡執棒,深圳交響樂團將在深圳音樂廳舉辦原創作品音樂會,進行交響樂《前海》和《深圳賦》首演。作曲家周湘林現任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創作表演與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兼任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運河魂》本月將首演
    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即將於12月11日晚在浙江音樂廳舉行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專場交響樂音樂會。該作品將充分挖掘大運河詩路的文化和旅遊價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融入浙江的地域文化和音樂元素,傳遞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價值觀,表現豐富而壯闊的中國表情、中國色彩、中國文化,通過描繪運河的古今變遷、運河兩岸人們的生活變化,體現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於小康社會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
  •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 | 作曲家方崬清講交響樂作品《夢橋》創作...
    其中,《夢橋》交響組曲藝術家與讀者現場見面會成為22日主舞臺活動的一大亮點。中國當代青年作曲家方崬清到場與廣大讀者分享了他的代表作——大型交響組曲《夢橋》的創作歷程,講述這部弘揚「正能量」作品的文化、歷史和內涵,賞析了作品的精彩片斷。
  • 李海鷹這次要用交響樂講故事
    用音樂重現孫中山人生軌跡  珠江邊走出來的李海鷹,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歷程橫跨三個年代,膾炙人口歌曲多達上百首。對廣州古典樂壇有所關注的樂迷都知道,李海鷹近年來創作的重心轉到了交響樂方向。
  • 交響樂版的《紅樓夢》:一部保留了越劇韻味的交響樂作品
    《紅樓夢》,將於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首演。 交響樂《紅樓夢》共6個樂章,長約85分鐘,由胡詠言執棒上海愛樂樂團,越劇演員王婉娜擔綱「賈寶玉」,歌唱家韓蓬擔任男高音,浙江音樂學院合唱學院擔任合唱。 1958年2月,由上海越劇院創排,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在上海首演,由此拉開傳奇又燦爛的戲曲藝術歷程。
  • 「中國交響樂之春」將啟 尋覓中國交響樂記憶
    它不僅為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作品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同時,來自全國各省市的交響勁旅集中奉獻的數場高水準演出,也讓觀眾在芬芳的初春時節可以盡情地感受交響音樂的盎然之美。    今年4月8日至29日,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如期而至,在21天的時間裡,12支國內優秀交響樂團、12位著名指揮家及千餘名音樂家將在國家大劇院輪番登場,帶來以「中國交響記憶」為主題的12場精彩演出。
  • 浙江交響樂團大型原創交響樂作品《詩路行·運河魂》12月奏響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12月11日晚,浙江交響樂團的大型原創系列交響樂作品《詩路行》的首部《詩路行·運河魂》即將在浙江音樂廳舉行全球首演,這也是獻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響應「浙江省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專場交響樂音樂會。
  • 上海愛樂樂團18-19年度樂季將落幕 想讓交響樂成為中國文化最佳...
    在即將落下帷幕的上海愛樂樂團本樂季中,最惹眼的便是「中國原創」「世界首演」兩大關鍵詞。據悉,即將落幕的音樂季共推出了12部原創作品並進行世界首演。其中包括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中國版》、趙季平的《「蘆葦蕩」詠嘆——電影〈大話西遊〉隨想》以及中國音協主席、作曲家葉小綱創作的管弦樂《消失的銀杏》。
  • 人偶表演與交響樂「講述」成語故事
    交響樂、童話與成語故事的融合與創新深受小朋友歡迎。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一場集人偶表演、交響樂為一體的《「妙語連音」成語故事會》將在世紀劇院上演。該劇曾於2017年首演,獨特新穎的舞臺表演方式,打破了傳統兒童劇單純以舞臺表演的桎梏,小朋友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美妙的交響樂,還能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滑稽詼諧的人偶表演更能讓小朋友們深入了解中國成語的精髓。
  • 多媒體交響樂《良渚》今晚烏鎮首演 記者提前探營
    11月8日,由浙江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高研院音樂戲劇研發中心聯合出品的多媒體交響樂《良渚》,將在2018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進行首演。如何用西方的交響樂,講好良渚文化這個「5000年前的故事」?這臺「不走尋常路」的交響演出,將用古典樂器、人聲無歌詞吟唱、多媒體3D影像等多種綜合手段,展現遠古文明的曙色與意境。當然,還有前面說到的鵝卵石,300多顆石頭的碰撞。用浙江交響樂團團長周麗芳的話來說,這是一次將文化遺產音樂化、考古敘述藝術化的「刺激的嘗試」,「我們未來的計劃是去全世界巡演」。
  • [光榮綻放]十大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音樂會
    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 今晚《中國大舞臺》將邀您一同欣賞的「光榮綻放—十大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音樂會」。這是一場由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中國愛樂樂團演奏的精彩的音樂會,匯聚了鋼琴協奏曲《黃河》、《春節序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芭蕾舞《白毛女》選段、《喬家大院交響組曲》、芭蕾舞《紅色娘子軍》、交響詩《嘎達梅林》、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交響曲、管弦樂《紅旗頌》等十首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可謂是一場難得的交響盛宴。今天,邀請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團長做客《中國大舞臺》。
  • 走進交響樂中的動物世界
    埃可森特交響樂團將帶來《彼得與狼》和《動物狂歡節》兩部作品。 主辦方供圖國家一級指揮範燾。國家一級指揮範燾將攜手埃可森特交響樂團上演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以及聖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此次演出季以家庭需求為核心目的,精選了芭蕾舞、交響樂、室內樂、踢踏舞、兒童劇、視聽音樂會等數十場演出。在整個演出季期間,每周都會有海內外一流音樂會、芭蕾舞劇、兒童劇輪番登上舞臺。
  • 南京名城會閉幕式上首演 《金陵交響》用音樂述說城市史詩
    昨晚,2018南京名城會閉幕式演出——大型史詩交響樂《金陵交響》在江蘇大劇院音樂廳奏響,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恢弘磅礴的音樂畫面,以及融入古琴元素的多元風格,為名城會嘉賓生動展現了六朝古都的亮麗風採。作為2018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金陵交響》由國家一級作曲家周湘林、王丹紅、崔新譜曲,江蘇省演藝集團交響樂團聯袂演出,著名指揮家程曄執棒。
  • 廣播電臺聚焦|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將於12月15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廣播電臺聚焦|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將於12月15日亮相國家大劇院 2020-12-1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套編年體交響樂唱片集《中國交響七十年》將於9月正式出版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4月25日報導:今天上午,上海交響樂團和上海音樂出版社聯合宣布,「中國交響七十年」系統工程將於今年6月殺青付梓,將在9月正式出版全套唱片集《中國交響七十年》,目前唱片集已開始接受預定。據悉,這是國內首套採用編年體形式編輯出版的交響樂音響製品,唱片集的出版也填補了中國交響樂作品出版領域的歷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