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酒熟梅子青,這是古史今論的第一期,我們來聊一聊唐朝的高房價究竟有多可怕?居然讓盛唐都衰落了,讓白居易、杜甫等人只能蝸居長安。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三個朝代不得不提。第一個自然是秦朝,橫掃六國、統一文字,一舉奠定華夏根基;第二個是漢朝,打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概,打出了華夏民族的自強氣魄;第三個是唐朝,那當真是給世界展現了華夏文明的雍容華貴。
說起唐朝,那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繁華盛世,當時的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商貿發達、人口眾多,四方蠻夷來朝,當真是一個詩一樣的年代。
只不過,花無百日紅,唐朝大概是盛極而衰吧,那李隆基在生涯後期開始昏招疊出,和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搞得火熱,結果讓唐朝走向了由盛轉衰,也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會不會想逮著李隆基一頓痛罵呢?
畢竟,網友們經常調侃李世民:對內唯唯諾諾,經常被文武大臣這個反對、那個反對,對外那可是重拳出擊,樹立了天可汗的威名。
很多人都在分析唐朝衰亡的各種原因。不過在我看來,也許唐朝衰亡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房價太高了。
唐朝的房價究竟有多高?
別的不說,單就白居易而言,這位曾經擔任政府要職的大詩人,居然在長安先後北漂了17年,上演了長安版的《蝸居》。白居易作為唐朝著名詩人,本身就是才高八鬥,在當時重視文學的政治氛圍下可謂備受器重。
史書記載,白居易大概是在803年來到長安,807年擔任進士考官開始了自己的官場之路。僅僅一年後,他就擔任了左拾遺,後來還在814年擔任太子左掌善大夫。到了公元820年,白居易被任命禮部主客郎中、知制誥等要職,簡單的說就是皇帝的公文秘書和禮儀隊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朝廷大員,卻勤勤懇懇工作了17年依然買不起長安的房子,連想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這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呢?
其實,另一位鼎鼎大名的詩聖杜甫同樣也是如此。杜甫可沒有白居易的官運那麼亨通,35歲來到長安的他落第後只能被迫將家屬接到了郊外,後來還要進一步遷到了「城鄉結合部」,以至於他看到了破舊租房裡冷的瑟瑟發抖的妻兒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要知道,白居易和杜甫只是我們比較熟知的「長安」漂流客,實際上這時候唐朝民眾的住房問題遠比想像的還要嚴重的多。
據《舊唐書》卷16《憲宗本紀》記載,唐朝的宦官中僅有三成左右成為有房族,卻有三分之二的人連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只能乖乖被唐朝「蛋殼」宰,成為租房一族。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是白居易的工資收入很低嗎?白居易曾經有詩寫道:「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也就是說,白居易這位大詩人每個月能掙到16000文,這在唐朝的購買力大概是什麼水平呢?
據成書於唐德宗時期的《因話錄》記載,一唐兩(37.3g)的黃金等於8000文錢,白居易的工資大概是一個月兩唐兩的黃金。如果我們按照現在黃金的市場價格,折合成人民幣大約是每個月32000元左右。就這樣,白居易居然在長安17年都沒買上房子,長安的房價可想而知。
說到這,為什麼長安的住房會如此緊張、房價會那麼高呢?這裡我可先聲明,我這樣要戰術後撤一波,大家聯想是你們自己聯想,和我沒關係哈!
唐朝的房價為什麼那麼高?
第一點,唐朝的達官顯貴將權力用到極致,當真是多吃多佔。別的不說,僅僅就被稱為唐朝柱石、在安史之亂力挽狂瀾的郭子儀來說,他家的住宅居然就佔據了「親仁裡」這個地方的四分之一。
有人考究過「親仁裡」這個地方究竟有多大?居然佔地面積就達到了25萬平方米,而郭子儀的住宅就多達6.75萬平方米。權貴們對財產的狂熱,讓盛唐的社會財富分配極度懸殊。
第二點,宗教的寺院和道觀大幅擴張,讓長安的房屋供應量明顯緊張。唐朝時期,佛道兩家都得到了明顯的發展,上流社會也喜歡用自己的住宅供養宗教,希望可以為先人祈福。比如李世民就把當時位於通義坊的「龍潛舊宅」捐給了佛教,變成了興聖寺。又比如唐玄宗時期的著名宦官高力士就因為篤信佛教,將自己許多住宅變成了寺院。這也讓當時的白居易感慨「漸恐人間盡為寺」。
如此多的住宅和土地永久變成了宗教用地,長安的房屋緊張、價格高企也就不足為奇了。就這樣,唐朝上至朝廷命官、下到黎民百姓,大多數買不起房子,以至於詩聖杜甫罵出了那句廣為流傳的話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唐朝長安的高房價只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縮影,其實社會財富的嚴重分配不均才是真正的滅亡原因:
有個事情很能說明問題,唐朝租房行業很發達的原因居然和追美女、包二奶也有關係。
在《太平廣記》中就多有記載在租房與情婦一起居住的情況,而一些斂財技能點滿的高官們玩得套路可就多了:
他們會一起湊錢,然後在長安的教坊一起租下幾處大院落,然後叫上意圖勾搭的美女,並邀請想要巴結的長官來一起娛樂,可以說是上流社會的天上人間。
梅子說
如今的我們,可以說至少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被高房價壓的喘不過氣,渴望房價回歸合理的呼聲越來越強。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唐朝的高房價教訓我們該重視了。
最後,留下你對高房價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