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執壺

2020-12-10 鷹擊長空竹均樓

由於琺瑯彩運筆難度大,清代又創立粉彩,之後很多瓷器上既有琺瑯彩也有粉彩,有的還有五彩。因此有些大咖們把琺瑯彩粉彩都具備的瓷器稱為「洋彩」。只是這樣的說法本身不完善,也沒有獲得官方認可,我們今天這件就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結合的一件瓷器。

這對執壺上面那件是我朋友的,下面這件是我的。幾年前朋友在一個網拍上遇到,只是價格太高,只好跟我拼組拍下來的。壺身最大直徑約12釐米,高約10釐米左右。兩把壺畫工、畫法、燒制手法完全一致,僅僅畫片內容略有區別。就以我的那把壺作為參考吧,我的那把更有嚼頭。這把壺的全稱應該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喜上眉梢執壺」,因為畫片內容複雜,所以名字比較長,這也是乾隆瓷器特點之一。壺的特別之處在於「歲寒三友」的表現手法與傳統不一樣。壺嘴用竹節表示,壺把則用松樹的樹幹代替。梅花貫穿整個壺身,壺蓋上用梅樁當壺鈕,非常特別,也很漂亮。

我們看看這兩張照片,第一張是故宮館藏康熙民窯青花歲寒三友執壺,已經採用這樣的表現手法,只是還保留了點傳統技法,壺嘴是竹節,竹葉畫在壺身;松樹樹幹作壺把,還不忘在壺身上帶上松針;梅花畫在壺蓋上,用彎曲的梅枝作壺鈕,畫面有點不倫不類,這就是民窯特點,畫工也比較粗糙。下面是大英博物館館藏雍正琺瑯彩歲寒三友橄欖瓶。圖片看上去很大,實際上很小,大概也只有十幾釐米高,跟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差不多。這件是傳統的畫法,竹子、梅花、松樹相映得彰,這件是雍正琺瑯彩中的極品,畫工極其精緻,非常漂亮。雍正琺瑯彩最漂亮、存世量最多的可能就在大英博物館了,當年列強入侵帶出去的。

從上往下看 ,先看看壺蓋上的梅樁,三張照片從不同角度拍,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些。梅樁和部分梅枝是瓷塑,料是粉彩,應該是空心的,蓋很輕,其他的梅枝和梅花是用琺瑯彩畫在壺蓋上,與瓷塑完美的融為一體,彩料有油光點,因為琺瑯彩中含有進口的「多爾納門油」,可以從視覺初步判斷是琺瑯彩,後面會給出圖片證明。而梅樁側光有七彩蛤蜊光,可惜拍不下來,回頭補上圖片佐證。壺蓋燒制難度很大,因為壺鈕的瓷塑與壺蓋上的梅枝是不同彩料,收縮比不同,居然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太神奇了。

壺身圖片,挑了一個比對圖,臺北故宮館藏琺瑯彩執壺,全名圖片上有。我們看看梅花的樹幹,有點色差,還是能看得出來彩料完全一致,臺北那件是視頻截圖,所以顏色更接近實物。這種彩在琺瑯彩中叫「苦綠」,現在仿不了,所有的綠彩都仿不到位。再看一張局部放大圖片。

老樹梅幹,梅枝遒勁,梅花飽滿,上面的梅花側光有油光點,這是琺瑯彩的鑑定技巧之一。梅花花蕊也是自然寫實,別小看花蕊,很難燒制,現在的仿品大多數是出窯以後用膠水之類的後補畫上去的。早幾年,我們教別人鑑定的時候都是用這個作為其中一個鑑定技巧:那就是正面花朵不能出現有花無蕊。這幾年不行了,後點的花蕊也容易讓人打眼。

這件是景德鎮仿古瓷,仿雍正畫風,款是他們自己的堂號,畫工非常細膩,只是比起古人來還是差的有點遠,這件要一兩萬塊錢,很貴很貴。釉面也不一樣,反光有點刺眼,這就是俗稱「賊光」。

上面圖片是臺北故宮館藏「時時報喜」執壺,下面是我朋友的藏品。之所以叫「時時報喜」是因為壺身上有一句雍正的御題詩「靈禽送喜梅花上,一箇(個)一時報一聲」。喜鵲在古代叫靈禽,雍正時期瓷器藝術感很強,畫面布局疏密有致,喜鵲也沒有刻意展現成雙成對,並且展現出各種姿態,在講究喜慶吉利的同時更體現藝術感。乾隆的畫片比較制式化,乾隆朝很多瓷器上出現靈禽大多數都是一對對的。比如喜鵲這樣的靈禽一對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個朝上看,一個朝下看,朝上意味著「歡天」,朝下意味著「喜地」。

這件就更明顯了,既表現「歡天喜地」,又表現「喜上眉梢」,大吉大利的寓意。民間很多家具、房簷、窗花之類的都有這樣的寓意明顯的畫片,古人能接受教育的人非常少,我們的文化就是靠著這些民間藝術一代代傳了幾千年且生生不息。乾隆本應該代表當時藝術欣賞的最高水平,可惜這貨白瞎了好出身。這也說明雍正是真正的藝術品味,而乾隆的審美很有「匠人」氣質。儘管如此,由於乾隆朝瓷器燒制難度特別大,花費巨資才能成品,所以在世界大拍上乾隆瓷器價格永遠都是天價。一看到世界級富豪們的審美跟我一樣俗,心裡就平衡了。

欣賞一下壺把和壺嘴,還有底款。壺把製作真正的匠心獨運。壺把是空心的,所以整個壺很輕很輕。綠色圈子裡面的白色小孔是透氣孔,避免燒制的時候空氣熱脹冷縮出現炸裂。用松樹樹幹做的壺把,工匠們甚至模仿出樹幹上的樹瘤,燒制出樹幹的凹凸不平,讓品茶人的手指恰到好處地拿捏在凹凸處,舒適美觀適用並存,如此匠心也確實只有頂級工匠才能做到。款就不說了,標準的乾隆款,每一期都重點提及,朋友們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玩紫砂壺的朋友都知道,紫砂壺最難處理的就是壺流,也叫壺嘴,壺流中最難的只怕就是竹形壺流了,做的不好特別特別難看,呃,為什麼難看我就不說了。這把竹子壺流不僅漂亮寫實,還很實用。我一同學特別精通茶道,下次請他過來用這壺秀一把。呃,我深吸一口氣從現在開始作心裡準備。

圖片側光放大,喜鵲頭部有很明顯的七彩蛤蜊光,這是鑑定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下圖竹子中間從上到下都有七彩蛤蜊光,並且粉彩顏色豐富漸變、過渡自然。這都是粉彩的典型特徵。

上面是側光拍梅枝和梅花,很明顯梅花有油光點,樹幹沒有任何蛤蜊光,正常情況下綠彩最容易出現七彩蛤蜊光,這是因為這兩種都是琺瑯彩。根據大咖劉越老師觀點,古人調色跟現代人把彩料放在一起調出需要的顏色不同,古人是把琺瑯彩彩料一層層塗色,由顏色疊加成需要的彩,由於琺瑯彩配方失傳,所以已經無法仿製。劉越老師說用二十倍放大鏡看琺瑯彩綠色能看到一條藍色的線,下圖就是用放大鏡拍出來的藍色線條和不同的色階,這也是劉越老師的觀點,琺瑯彩綠色在放大鏡下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色階,圖片上我們能看到藍色、黃色、黃綠色還有黑色等等。

我很幸運得此寶貝,本期結束了,下一期還有最後一篇琺瑯彩。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清 乾隆 藍料琺瑯彩蒜頭瓶
    這件是館藏品乾隆琺瑯彩,發出來是比較器型,看得出來完全一致,連尺寸都差不多,包括描金的口沿,在我們那件上的表現是口沿微凸起。因為我們的拍攝水平有限,不管怎麼拍都有點變形,不能完美的體現琺瑯彩瓷器的線條美。說實在的,館藏這件更符合乾隆的欣賞品味。先貼兩處畫片看看,雖然是乾隆款,卻完全是雍正風格。
  • 雍正「琺瑯彩粉彩」碗,到底是琺瑯彩還是粉彩?
    ▲ 清雍正 琺瑯彩粉彩「安居樂業」圖碗得簡單一說「琺瑯彩」、「粉彩」區別。▲ 清雍正 琺瑯彩粉彩「安居樂業」圖碗琺瑯彩的「前身」,可說是銅胎琺瑯器。銅胎畫琺瑯,顧名思義就是以銅製器胎,然後把琺瑯質釉料填畫於表面,是由歐洲傳入清朝的工藝。
  • 乾隆琺瑯彩高足碗
    正面此器物工藝精美,採用黃色為地,琺瑯料繪畫,松石綠釉留白書款,描金飾沿等複雜工序且筆力嫻熟非宮庭畫師不能為。圈足內「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筆力剛勁,符合乾隆本朝款識特徵。背附圖琺瑯彩源自明朝景泰年景泰藍銅胎掐絲填的彩色顏色。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粉彩粉彩始於康熙時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粉彩是古彩(即康熙彩或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製作工藝的影響創作的一種釉上彩的新品種,初創時,彩繪方法與古彩很相似,多沿用古彩的才會方法,僅在紅色的染色中運用了琺瑯彩中才能見到的胭脂紅,光彩較足。特徵:色彩鮮麗而持重;粉潤柔和而淡雅。書工細膩而精湛,栩栩如生而俊雅。
  • 清 雍正 琺瑯彩粉彩五寸盤
    據唐英的《陶成紀事》記載創燒以後能配製出57種彩,以至於創燒期剛開始的時候,燒出的瓷器上有很多種彩料,且都很淡雅協調,這得歸功於年希堯的能耐。今天介紹一件屬於雍正創燒期的彩瓷——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這件藏品我和朋友各有一個。
  • 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一、彩粉藝術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出現在古彩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彩瓷,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粉彩瓷色色澤比較柔潤,畫面比較具有玻璃質感,繪製工藝複雜粉彩瓷色色澤比較的柔潤,粉彩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玻璃白」,一般的粉彩的作品當中,花卉的花朵、枝幹等等都會去採用這一個效果。
  • 清三代粉彩 絢爛之彩 引人入勝
    粉彩的發展歷程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乾隆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 大清乾隆御製琺瑯彩瓷器: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
    上一篇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乾隆粉彩瓷,本次小編把乾隆琺瑯彩瓷器呈現給大家。琺瑯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於清康熙晚期燒造成功後一直被視為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雍正時得到極大發展,自乾隆以後衰落。雖然僅存七十餘年,但將中國古代彩瓷發展到頂峰。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
  • 景德鎮清琺瑯彩瓷的仿製秘史
    清 乾隆 藍地琺瑯彩雙龍蓮紋碗 直徑16釐米   清 乾隆 藍地琺瑯彩雙龍蓮紋碗 直徑16釐米 加上景德鎮還有大量的清代舊胎,於是,琺瑯彩瓷仿製的真正「黃金時代」到來了。此時出現了一批仿清宮「瓷胎畫琺瑯」的名 手。有的用康雍乾的舊胎質加彩,有的系新胎加彩。民國時期,還仿製有琺瑯彩效果的乾隆「九江瓷」,有些作品頗能亂真。民國時,善於在原坯上後加彩的有:江 西的詹元廣、詹元彬兄弟、吳仲英、詹興祥;北京的劉春風、洪泉華、洪華陳、詹福利、何莽子、沈崇光、劉永清、鄭乃恆、嶽虎臣等。
  • 清朝瓷器——乾隆
    乾隆朝的釉下彩製作基本上是雍正的繼續。、執壺、高足碗扁壺及雞心碗為多見。 乾隆款粉彩八寶紋瓶 由於乾隆官窯粉彩器的經濟價值很高,因此清末和民國初年有很多仿製,並且有以乾隆瓷後加彩的,後加彩特別以綠地、紅地粉彩為多。
  • 精品推薦 琺瑯彩開光花鳥紋蓋碗
    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 琺瑯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瑯彩終止於乾隆後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瑯釉和粉彩共存。
  • 端莊華麗洋彩瓷是如何取代琺瑯彩瓷器成為乾隆的心頭好的呢
    其中談到:「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琺瑯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乾隆八年唐英奉敕編撰的《陶冶圖編次》「圓琢洋彩」條曰:「圓琢白器五釆繪畫,模仿西洋,故曰洋彩。」由此可見,「洋彩」強調的是在畫法上模仿西洋琺瑯畫法,也就是使物象呈現光影明暗的效果,這也是其與「瓷胎畫琺瑯」不同之處。
  • 細說——乾隆年制粉彩瓷器,買家見獵心喜
    在352個把耀眼奪目的「寶物」中,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八仙過海圖盤口瓶脫穎而出,遭到藏家們的「窮追猛打」,經過30多輪激烈角逐,最終以5280萬元成交。不但高出估價13倍有餘,而且佔全場成交總額的一半以上,創造了中國內地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這件豔壓群芳的瓷器不是青花,不是鬥彩,而是有著近300年歷史的粉彩瓷器。
  •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乾隆朝是掐絲琺瑯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據檔案記載,造辦處製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瑯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陶瓷業發展的鼎盛時期,而它也向我們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 2005年一隻清乾隆御製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在蘇富比拍賣行的秋季單件專品拍賣會上以1.1548億港元買下。據悉,該瓶曾於1975年出現在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上,當時的為1.6萬英鎊,30年時間,身價暴漲了近千倍。
  • 瓷器中的黑馬——琺瑯彩瓷器屢創新高
    近10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過牆枝蝠桃紋大盤」,以1520萬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琺瑯彩題詩過枝梅竹紋盤以3252.41萬港元成交;如今更是價值連城。
  • 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喜好題詩,精細繁縟」盡顯皇家富貴
    上一篇為大家介紹了乾隆官窯仿物瓷,本次為大家介紹乾隆朝著名的瓷器品種,粉彩。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之上受同時期琺瑯彩瓷器工藝的影響而創燒的釉上彩品種。5 黃地粉彩鏤空幹支字象耳轉心瓶清乾隆,高40.2cm,口徑19.2cm,足徑21.1cm。
  • 琺瑯彩和粉彩鑑別速成小技巧
    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 清乾隆御製琺瑯彩國際拍賣結果卓越,價格突破10億大關
    琺瑯彩瓷器的製作不同於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鎮御窯廠製作優質素胎,送至皇宮,再由宮廷畫師繪畫,最後由清宮造辦處的琺瑯作坊進行二次燒制。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一樣平常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其工藝特徵。一類是人物紋飾,常通過嬰戲等兒童運動,將祥瑞之意寓意其中。在色地上彩繪花卉,顯著具有銅胎畫琺瑯效果,所繪人物豐滿、寫實,人物神志傳神、生動生動。線條流通,琺瑯彩顏色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