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2020-12-06 話說文史

眾所周知,粉彩是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根據史料上的記載,粉彩瓷在清代的康熙年間開始出現,盛極在雍的時候,康熙年間的粉彩繪畫比較的粗糙,而且當時粉彩裝飾並不是所有的色彩都是用粉彩製作的,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採用古粉彩繪畫技法進行表現的。

一、彩粉藝術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出現在古彩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彩瓷,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粉彩瓷色色澤比較柔潤,畫面比較具有玻璃質感,繪製工藝複雜

粉彩瓷色色澤比較的柔潤,粉彩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玻璃白」,一般的粉彩的作品當中,花卉的花朵、枝幹等等都會去採用這一個效果。

其具有提高畫面的質感以及具有一定的透視的效果,這個是粉彩作品得到一大重要的標誌,粉彩的工藝比較的難,但是也是需要我們去傳承好祖輩流傳下來的優秀的工藝。

粉彩這一個工藝是產生在琺瑯彩之後,是受到瓷胎畫琺瑯工藝的影響,而產生的的,具體的時間應該是開始在康熙五十二年之後,同時借鑑琺瑯彩的多色界的配置的技法,創造了粉彩這一個釉上彩的新的品種。

雖然,很多的論述都對古陶瓷的書上說瓷胎而琺瑯也是從康熙五十二年,但是也有人認為是在明景泰年間已經開始。對於粉彩的定義,由於其色彩比較的柔潤、粉嫩,也被稱為「軟彩」,它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彩粉藝術應該是清朝的康熙年間現在古彩的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的影響之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的彩瓷。

開始於康熙年間,興盛於雍正乾隆時期,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粉彩的繪製方法是在現成的高溫燒成的含有釉面的素胎上用珠明料為勾線,彩底色,然後再用含砷的玻璃白給花頭、衣服進行打底,有玻璃白的部位用顏料渲染或者點染的方式,用比較乾淨的筆輕輕地將顏色進行點開,這樣的操作使得花瓣和人物的衣服就是具有陰暗過渡的陰陽光的效果,增強其立體感。

沒有玻璃白的位置,則是需要採用水料來進行填塗,一般是會接色,這樣才能夠有明暗過渡的效果,左後蓋一層雪白的粉來進行裝飾。

粉彩在工藝表現的技法上面,從傳統的圖案的平填發,發展進步到具有陰暗的點染和洗染,裝飾題材上,有之前的傳統的圖案、萬花,發展到有意境的國畫的裝飾,粉彩瓷工藝尤其是採用了「玻璃白」,和畫面的巧妙的結合,是一項比較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展,這無疑是景德鎮的工匠們的一項重大的工藝上的突破,也是所有的彩瓷不具備的一個特點。

彩粉的繪製,它的工藝是十分的複雜和繁瑣,有畫、彩、填、洗、吹等等技法,因為粉彩有油料和水料的區分,所以用筆比較的多,油料有勾線筆、彩色筆等,水料有玻璃的白筆、翡翠筆等,一種水料都會有單獨的一支筆,不能夠進行混合去使用。

二、彩繪所繪畫出的人物、花鳥、山和水,都濃淡適宜,古彩是平塗發,畫面較呆板。粉彩色彩較豐富多彩,畫工相對來說較細膩,粉彩瓷紋飾相比較五彩瓷要生動逼真,古彩裝飾感是較強烈的彩繪

因為玻璃當中含有「砷」,由於其具有一定的乳濁的效果,所以玻璃白有一定的不透明的效果,當用各種色彩染在玻璃上面,經過燒制就會融合,使得原本的深、豔的顏色在乳白的玻璃白融合之下逐漸地變淡,變得更加的粉嫩,紅色則是變成粉紅色,綠色則是變成淡綠色,使得顏色都變成了不透明的淺色系列,並且根據加入顏色量的多少、濃厚,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一種粉潤柔和的感覺。

粉彩和古彩之間,彩繪所繪畫出來的人物、花鳥、山和水,都是濃淡適宜,古彩是平塗發,畫面比較的呆板。粉彩的色彩比較的豐富多彩,畫工相對來說比較細膩,古彩的色彩一般是分為五種,色彩還是比較的少的。

粉彩花頭是點染和洗染,枝葉也是接色的填料,明暗的過渡相對來說比較自然,富有一定的立體感,因此,粉彩瓷的紋飾相比較五彩瓷要生動逼真,古彩的裝飾的感覺是比較強烈的一種彩繪。

從粉彩和古彩的對比當中,大概的我們也了解了粉彩,接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的了解講解一下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僅僅是從琺瑯彩的表現手法和工藝上去看,它和粉彩的確是非常的相似,但凡是粉彩畫到的東西,工具、琺瑯彩其基本上也是具備的。

它們的區別主要還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也就是用所給的胎和所使用的材料,它們是不一樣的,琺瑯彩瓷的胎質比較的輕薄,粉彩的胎質比較的厚重,但是胎質要比琺瑯彩要白和細密。

因此,琺瑯彩釉的玻璃的質感比較的強,用手去觸摸,可以觸摸到厚厚的料堆積繪製而成的,有一定的立體感,而且會出現細微的開片,但是很少能夠看見蛤蜊一樣的光暈。其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和玻璃的質感有著很大的關係。

因為彩料就像玻璃一樣的堅硬,和胎體的膨脹的係數有很大的不同,非常容易產生裂紋,同樣地,因為彩料被堅硬的玻璃籠罩著,和空氣隔離,使得彩料當中的鉛不容易被氧化,就很難出現七彩的反鋁的現象。

粉彩,除了色階上沒有琺瑯豐富之外,卻是非常的柔潤簡潔,饒有中國畫宣紙產生的風韻,雖然也是稍稍的凸起,並且沒有玻璃的質感也是不存在開片,因為屬於軟料,不容易龜裂。因為沒有堅硬的玻璃層罩著,所以粉彩料當中的氧化鋁容易和外界空氣當中產生的氧化的反鉛的作用。

三、知識分子,有識之士,將粉彩工藝繼續傳承,且加以創新,這一方面,景德鎮做了一個好榜樣,全球最高陶瓷工藝學府開設粉彩專業課程,讓粉彩工藝得以完善保留,原本封閉的粉彩工藝,不少家族傳承人也將粉彩工藝開放世間

有很多人說,判斷其是否是琺瑯彩,只要看器底的款式,如果款字用的是藍料款就是琺瑯彩無疑,這一句話呢,一半的說法是正確的,用藍料書款也的的確確一定是屬於琺瑯料的,但是琺瑯彩也是用青花書款的,特別是在雍正六年以後一直到乾隆中期,這一種書款都是出現在琺瑯器材上。

在乾隆期,還出現了很多的琺瑯料和粉彩料一同的用在了同一個器物上的工藝,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這一類的雙料並用在的器物也應該歸納在琺瑯彩瓷的範圍之內。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琺瑯彩瓷的胎體都是先在景德鎮燒制好,再運送到北京,由宮廷造辦好的頂級的畫師燒制好圖案之後,送其如意宮、怡親王府以及頤和園小窯當中去燒制而形成的,這一句話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在雍正王朝一直乾隆六年,琺瑯彩瓷基本上都是在北京的宮中完成的,但是在乾隆六年之後已經移到了景德鎮去燒制完成了。

而且,將雍正時期正在使用的書畫師唐岱、戴恆、賀金坤等等都悉數的另外遣做他用,所以琺瑯彩瓷的繪畫水平從乾隆六年就已經明顯的不如之前了。粉彩瓷之所以在中國的漫長的陶瓷道路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位,不僅僅因為其工藝上的精美,更是因為其背後的持續到今天的近現代中西交流的大的背景之下。

清朝末年的時候,滿清的皇帝身邊聚集了一群來自於歐洲的「飽學之士」,這一些西洋人走在清宮,向滿清上層社會以及知識分子介紹西方的科技以及文化。

就在這其中有通曉漢語詩文的和歷史的法國傳教士馮炳正、以畫家的身份進入宮廷的義大利人馬國賢、為康熙作過翻譯並且每一天入宮去為他講授幾何學的法國的神父張誠、深得康熙的信任並且和張誠一切在宮中建造了化學實驗室的通曉滿文的法國的學者白晉等等。

他們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當中,是歷史上比較值得紀念的人物,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向西部傳播做出了其巨大的貢獻。

我們也可以再看一下晚清時期的「珠山八友」,這一些知識分子,有識之士,也將粉彩的工藝繼續傳承,並且給以創新。古人尚且是這樣去做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晚輩,更加應該傳承好古人的優秀的工藝。

這一方面,景德鎮也是確實做了一個好的榜樣,全球最高的陶瓷工藝學府開設了粉彩專業課程,讓粉彩的工藝得以完善的保留,這是值得欣慰的,原本封閉的粉彩工藝,不少的家族的傳承人也是將粉彩的工藝開放於世間。

粉彩作為四大名瓷之一,有它獨特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在古人的粉彩技藝基礎上加以繼承和創新發展,多多的交流我國古代文化,使其發揚光大。

文獻:

《粉彩藝術傳承》

《陶瓷發展研究》

《晚清時期中國陶瓷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淺析琺瑯彩瓷器的工藝與藝術價值
    「琺瑯彩」三個字其實代表的就是琺瑯彩瓷器,也叫瓷胎畫琺瑯,「琺瑯彩料」四個字則代表了各種顏色的釉料,我們都知道,瓷器的釉料成分大致為三種,助熔劑、乳濁劑和著色劑,與傳統的國產釉料相比,琺瑯彩的釉料成分應無大的區別,只是其中的比例有所不同,小編個人的感覺是,琺瑯彩料呈色更純、更深,當然這是與粉彩瓷器相比,而且不考慮粉彩瓷器的渲染效果。
  • 雍正「琺瑯彩粉彩」碗,到底是琺瑯彩還是粉彩?
    ▲ 清雍正 琺瑯彩粉彩「安居樂業」圖碗得簡單一說「琺瑯彩」、「粉彩」區別。▲ 清雍正 琺瑯彩粉彩「安居樂業」圖碗琺瑯彩的「前身」,可說是銅胎琺瑯器。銅胎畫琺瑯,顧名思義就是以銅製器胎,然後把琺瑯質釉料填畫於表面,是由歐洲傳入清朝的工藝。
  • 李文躍:粉彩瓷器中的外來元素
    清宮廷造辦處將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上好的白胎瓷送進宮中,再申請宮廷造辦處畫師運用從國外引入的琺瑯料在宮中革命性地將金屬琺瑯彩的彩繪工藝與中國傳統彩瓷工藝相結合,創造了在瓷胎上畫琺瑯彩工藝瓷裝飾,由宮中造辦處琺瑯作選用上好瓷胎,畫師遵旨按樣在白瓷胎上以琺瑯彩繪畫紋飾與填色,然後在宮內再次入彩爐烘創燒而成的一種釉上彩陶瓷新工藝,從此瓷胎畫琺瑯備受皇帝青睞。
  • 琺瑯彩和粉彩鑑別速成小技巧
    粉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同時借鑑了琺瑯彩的製作工藝和傳統中國畫的渲染技法,採用多色配置在素胎上用玻璃白打底,暈染作畫,燒制而成。粉彩瓷多在景德鎮御窯廠生產,是一種普通的官窯瓷,雖然也被皇家喜愛,終究地位略遜。
  • 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粉彩』
    摘要: 景德鎮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工藝基礎上,受琺瑯彩影響創燒的新品種。粉彩瓷色彩豔麗又富有雅韻,是迎合當時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 景德鎮陶瓷粉彩瓷特景德鎮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工藝基礎上,受琺瑯彩影響創燒的新品種。粉彩瓷色彩豔麗又富有雅韻,是迎合當時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
  • 乾隆時期琺瑯彩瓷的工藝特徵
    是參與畫琺瑯瓷器製作人員最多的時期。幹隆時期畫琺瑯的畫匠大多來自廣東、江西和宮廷,幹隆皇帝還從江西調會畫磁器、會吹釉水兼煉料燒造磁器匠役胡信侯入內廷造辦處。形成幹隆琺瑯彩瓷「取材種類多樣」、「裝飾繁縟華美」的藝術特色。幹隆時燒琺瑯彩瓷的地點除了延續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外,在圓明園造辦處亦有燒造。出現了琺瑯彩與粉彩合繪的現象,同時多使用軋道工藝表現器物的立體效果。
  • 景德鎮清琺瑯彩瓷的仿製秘史
    由於琺瑯彩的高昂價值,在琺瑯彩研製成功之後,自清代至民國及至當代的景德鎮有一個競相仿製的過程。然而,清琺瑯彩瓷到底是從何時仿製,又如何發展的?筆者認為在清康熙瓷胎畫琺瑯研製成功之後,在景德鎮歷史上有三個仿製琺瑯彩瓷的過程及時期。
  • 清三代粉彩的工藝與鑑別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繪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後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將顏料施於這層玻璃白之上,用乾淨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
  • 唐龍說瓷: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粉彩和琺瑯彩因為色調相仿很容易被新手混淆。陶瓷市場上由於追逐高價,賣家常常以粉彩冒充琺瑯彩。但粉彩與琺瑯彩雖然外表有幾分相似,你了解他們的區別在哪嗎?
  • 現代景德鎮粉彩瓷欣賞
    粉彩是在五彩和琺瑯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技法,這款杯型是現代型工藝粉彩杯粉彩是在素胎上勾出圖案的輪廓,然後在輪廓內填上上一層玻璃白,在玻璃白施釉後,再用毛筆輕輕地將顏色渲染成深淺不同的層次,使彩色出現濃淡凹凸之感。由於彩料滲入釉層,使色彩有柔和淡雅之感。
  • 被網紅產品帶火的琺瑯工藝,你了解多少?皇家極致藝術有它一席!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都十分痴迷於琺瑯製品,其中尤以康熙對琺瑯製品的審美最有創意,他當時找來了景德鎮最好的匠人,讓他們將琺瑯和瓷器結合,製作出舉世無雙、色彩豔麗的琺瑯彩瓷。畫琺瑯與掐絲琺瑯工藝不同的是,畫琺瑯需先在胎體上塗一層白釉,入窯燒結後,用紅、黃、藍、白、綠、赭、紫等幾種顏色的琺瑯釉在其平滑的表面上繪製各種圖案,再經焙燒、鍍金而成,既體輕、明亮,又絢麗多彩。
  • 景德鎮陶瓷工藝鬥彩、五彩、粉彩、新彩,琺瑯彩到底如何區分
    很多人分不清楚五彩和粉彩、琺瑯彩、新彩這幾個工藝的陶瓷,鬥彩和五彩就比較容易和他們區分,我先來說說鬥彩吧,在瓷器山就能看出來。鬥彩的就是指3種或者以上顏色加上青花打線而形成的陶瓷釉上裝飾,鬥彩的特點是所有的畫面外圍線條全部都用青花勾線大地,等到燒成後在成瓷上用粉彩再畫出餘下的畫面。如下圖仔細看上面的圖,所有的藍色都是青花,在為燒制前就畫好了的。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近年來古董收藏越來受到大家的喜愛,玩收藏的對於清代瓷器應該都有所了解,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其特定的工藝,清代的彩瓷不得不說是歷史的巔峰!清代創燒出粉彩以及御用瓷器琺瑯彩。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琺瑯彩。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
  • 官窯中的官窯:清代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這種原本立足於西方的裝飾藝術豐富了中國彩瓷藝術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工藝的極高要求與生產過程的特殊性也成為這種只在紫禁城燒造的皇家御用瓷存世量少、市場流通性低的重要原因。 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鎮燒制,惟有琺瑯彩瓷器是在故宮內造辦處燒制,是皇室御賞器,當時都由景德鎮官窯精挑出最潔白細膩之瓷胎,再送往宮中造辦處,由如意館宮廷畫師再加繪琺瑯彩飾,在爐中以低溫燒成。所以,在歷代瓷器中,琺瑯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被喻為「官窯中的官窯」。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也是漢族陶瓷藝術之瑰寶。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
  • 什麼是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
    但是,由於五彩的工藝比青花複雜,青花是釉下彩,一次成型,畫上圖案後罩上釉一燒就行,成本較低。五彩要二次入窯,就是要先燒好一個素器,出窯晾涼了再畫上彩色圖案入窯,並且第二次入窯的燒結溫度不能高於第一次,否則就成廢品,因此,五彩的成本比青花高。而且元末明初的時候,文人們普遍認為五彩比青花俗氣,因此五彩在當時沒有被高度重視。
  • 瓷器工藝2:從現場繪製琺瑯彩說起
    秀氣的「琺瑯」名字在英文裡就是enamel——搪瓷,指甲油也有這麼稱呼的——一目了然了,琺瑯料的特點就是色澤鮮明、玻璃質的剔透,畫上去明顯的突起感,這是與青花、粉彩等其他瓷器繪製工藝明顯的區別。但到了中華民族的手裡,肯定要發生脫胎換骨的變革了。在瓷胎上實現琺瑯畫的嘗試是從清朝康熙年開始的。
  • 粉彩到淺絳彩:封建桎梏下的彩瓷沿革,打破藝術興衰輪迴的方法論
    粉彩雖依然佔據著彩瓷的主流地位,但複雜的軋道工藝已經非常少見,萬花堆粉也幾乎絕跡,體現出國力日衰對瓷業的影響。光緒朝,因洋務運動的發展,國力有所恢復,為慈禧幾次大壽燒制的賀壽瓷,質量較前朝明顯提高。此時的粉彩受當時盛行的淺絳彩影響,敷彩綿薄,色調柔和。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粉彩是古彩(即康熙彩或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製作工藝的影響創作的一種釉上彩的新品種,初創時,彩繪方法與古彩很相似,多沿用古彩的才會方法,僅在紅色的染色中運用了琺瑯彩中才能見到的胭脂紅,光彩較足。特徵:色彩鮮麗而持重;粉潤柔和而淡雅。書工細膩而精湛,栩栩如生而俊雅。
  • 教你如何分辨青花,粉彩,新彩,琺瑯彩,鬥彩
    很多朋友分不清什麼是鬥彩,什麼是粉彩,什麼是新彩,接下來帶著大家認識一下這些瓷器。首先是鬥彩,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鬥彩又叫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因其紋飾中釉下青花色與釉上彩色同時出現好似爭奇鬥豔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