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來一碗葫蘆頭泡饃啦,西安的夥伴們走起 冒一碗葫蘆頭泡饃!

2020-12-08 騰訊網

聽一個外地來西安的朋友說起,他在西安吃葫蘆頭泡饃人家沒放葫蘆頭,還說我們西安人是騙子!當時我就噗嗤一笑,然後忍住笑耐心地給他解釋了起來。

「葫蘆頭泡饃」裡確實不放葫蘆。然後朋友又問道:葫蘆頭泡饃吃過感覺到味道確實不錯,但是似乎覺得老闆欠他一個解釋,既然這和葫蘆沒有半毛錢關係,

為什麼叫葫蘆頭泡饃呢?

雖說葫蘆頭泡饃裡面的確不放葫蘆頭,但它確實和葫蘆有著不解之緣,說到這個故事可以追溯到我國的唐代,唐代有一位「嘴刁」卻醫術又高明的藥王孫思邈有關,那個時期,京城長安有一種叫做「煎白腸」(就是現在的葫蘆頭)的食物在街邊買賣,它是用豬的腸肚做的,但是因為味道腥氣,所以生意一直不好。但是偶然的一天讓孫思邈發現了它,由此讓這道「煎白腸」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為何呢?且聽小編道來:

相傳有一天,藥王孫思邈在長安(今西安)溜達,路過一家專門賣豬雜碎的小店,偶然的機會下吃了一份煎白腸。

但是他剛吃了一口就吃不下去了,這「煎白腸」不僅腥味極重,而且還非常油膩,讓人吃起來非常難受,甚至是隱隱作嘔。他就詢問店家這菜怎麼做,才知道是因為做法不對。

孫思邈就給店老闆說到:腸屬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屬土,居中,為補中益氣、養生之本。物雖好,但調製不當,也是枉然矣。

於是孫思邈就從自己隨身攜帶的藥葫蘆裡拿出健胃解膩的藥材,配出一份含有八種調料的方子,並告訴店家如何使用。店家按照方子進行製作,最後做出的肥腸沒有了腥味,沒有了油膩,多了一份鮮美,由此食客不絕,紛紛豎大拇指。最後店家為了感謝藥王孫思邈,於是就在店門口懸掛一個藥葫蘆,並且也將「煎白腸」改名為「葫蘆頭」。

現在做「葫蘆頭」的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吃的時候顧客把饃掰成碎塊,然後廚師把豬腸、豬肚等是食材放到掰好的饃塊上。接下來用骨頭湯泡上三四次,最後配上糖蒜、辣椒醬等佐料就可以吃了,味道鮮美無腥不油膩。

知識要點

別看葫蘆頭這個名字有些「糙」,但是它的做法可是很細緻的。

葫蘆頭的原料要選用新鮮的豬腸、肚,然後經過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道工序,去除腸壁上附著的髒東西和油脂,直到肚腸潔白髮亮才行。在烹調方面葫蘆頭泡饃也是有講究的,就像羊肉泡饃一樣,用滾燙的高湯在饃、豬肚、豬腸上「泖」。也因此這個湯也是講究的,需要用新鮮的豬骨、白條雞、豬肉、調料包等一同熬煮,直到湯汁成為乳白色才行。到現在葫蘆頭泡饃已經發展成為一系列菜品,例如海參葫蘆頭、大肉葫蘆頭、雞片葫蘆頭等多種多樣的美味搭配,所以在西安有這樣一句話「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

製作要領

1.饃要掰細掰小、易滲入肉湯;

2.澆肉湯時,有講究,要從碗邊分次澆入,每次量要適宜,滲入後再澆,至滲透為止。

熬湯要領

熬湯是將豬骨洗淨、砸斷,配肥母雞下湯鍋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調料包,直熬成乳白色。泡饃是由進食者將饃掰成箸頭大小塊放入碗內,然後由廚師將切成坡刀形的腸肚泡三、四次,使熱湯滲透饃塊,然後再加少量熟油、調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潑辣子,最後澆適量沸湯即成。進食時,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慾大增。

葫蘆頭泡饃的做法

1.把提前處理過的大腸斜刀切段

2.木耳泡發切條,杏鮑菇、火腿腸切細條

3.粉條用溫水泡軟

4.準備半碗煮肥腸的高湯

5.青菜、蒜苗切段

6.烙餅一塊

7.熱鍋放入切好的肥腸

8.加入蒜苗翻炒

9.加入高湯、鹽、雞粉

10.兌入適量白開水。全部用高湯會感覺膩

11.加入杏鮑菇、火腿、木耳

12.湯燒開後,加入粉條和青菜

13.饃掰小塊泡入湯中。大功告成!

溫馨小提示:

生肥腸清洗時一定要用蔥葉揉搓,才能徹底的去掉那股臭味!

備註│本文部分文字或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hu lu tou pao mo

葫蘆頭泡饃

相關焦點

  • 這碗葫蘆頭泡饃西安人也很少見,一碗45全是肥腸頭
    西安泡饃的吃法多種多樣,今天專說葫蘆頭。碗大不大看茶杯,低頭吃飯整張臉都埋進去了,要的就是這份暢快。無敵好這一口,幾天不吃葫蘆頭就想。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的傳統小吃,俗稱豬大腸泡饃。饃一塊錢一個,至於饃掰大還是掰小,請隨意,沒有牛羊肉泡饃那麼講究。
  • 西安特色美食「葫蘆頭泡饃」
    葫蘆頭泡饃是什麼東西?是藤上長的葫蘆嗎?寶葫蘆?No……No……No,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的一道傳統小吃。隨談不上黑暗料理,但很少有女士吃,一般去吃的都是大老爺們。有一天藥王孫思邈在此地行醫路過小店,點了一份下水,腥臭味大,無法下口,孫思邈就從隨身帶的藥葫蘆裡拿出了幾味中藥贈予老闆,老闆將其下入鍋中煮製下水,後發現煮出來的大腸毫無腥臭味加上發麵打制的餅子掰碎煮製,口感十足極其美味,從此小店名聲大噪生意便火爆起來,後起名葫蘆頭泡饃。
  • 葫蘆頭泡饃:西安的一張美食名片
    來古城西安的遊客,除了要遊覽這裡的各大名勝古蹟之外,少不了要品嘗這裡獨具風味的特色美食。為此,筆者推薦其中的一道小吃,它的名字就叫"葫蘆頭泡饃"。西安流行一句口頭禪: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這"葫蘆頭"是什麼呢?"葫蘆頭"是西安的特色美食,全名叫"葫蘆頭泡饃"。葫蘆頭泡饃用的食材,主角是豬腸,另有數片豬五花肉、掰成碎塊兒的饃,所以,應稱其為"豬腸泡饃"才對,可為何叫"葫蘆頭泡饃"呢?
  • 報復消費 不如報復胃 「葫蘆頭泡饃」西安美食界的暗黑料理
    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人傑地靈之地,厚重的歷史底蘊,是國人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每年寒暑假,小長假,全國各地的人都會來西安打卡。來西安逛古蹟,看民俗,吃美食,是人們來西安的「三大愛好」!事實證明,歷史文化深厚的地方,必有沒有美食的傳承,古城西安,自不例外。
  • 《裝臺》還是對葫蘆頭泡饃下手了
    電視劇《裝臺》  其實,葫蘆頭對於西安人而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碗葫蘆頭泡饃、一份梆梆肉、一盤泡菜,再來一瓣蒜。喲喲喲!簡直「太嘹咧」(太好了) 你看,刁大順吃完還要帶一份。  電視劇《裝臺》  說起葫蘆頭泡饃,在西安諸多的品牌當中春發生飯店,絕對是葫蘆頭的領軍。
  • 尋味西安:羊肉泡饃與葫蘆頭,難忘的長安夜市
    到了一家叫做天發芽的葫蘆頭小店,看門帘裝飾就有點老字號的味道。一大口鍋,裡頭什麼都有。葫蘆頭?這不就是燒肥腸嗎?因形狀似葫蘆,故名葫蘆頭。我可是愛極了肥腸。在武漢吃這個,跑到四川也吃這個,在西安對此的操作更別有一番風味。兩碗葫蘆頭泡饃,一份梆梆肉,一碟泡菜。
  • 西安的深秋,暖和的葫蘆頭,一碗足以治癒所有寒冷!
    這首詩說的就是西安的葫蘆頭泡饃,葫蘆頭歷史悠久,最早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內有名的特色美食,深得四方遊客的喜愛。 其實葫蘆頭是豬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的那段腸子,切開後形似葫蘆,因此得名葫蘆頭,非傳說中孫藥王的葫蘆。冬天冷颼颼時,來上一碗咕嚕下肚,真是快哉! 葫蘆頭關鍵詞: 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 掰饃
  • 西安人最愛吃的泡饃叫葫蘆頭,一碗豬大腸越肥吃著越香
    牛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是西安最特色的傳統小吃,也是很多外地朋友來陝必打卡的美味。如果你吃不慣牛羊肉泡饃,一定要嘗嘗這碗葫蘆頭泡饃,個人覺得比羊肉泡還香,西安吃貨都愛。吃牛羊肉泡饃掰饃是個大工程,要掰成黃豆粒大小,方便煮透煮入味。
  • 除了羊肉泡饃 西安美食還有不得不提的葫蘆頭泡饃~
    大家應該都知道西安是一個非常講究傳統的地方,因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而且實力最強的四個朝代都定居在這裡。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安有名的羊肉泡饃了,但是除此之外西安還有和羊肉泡饃其名的葫蘆頭泡饃。葫蘆頭泡饃屬於西安的傳統小吃,它和羊肉泡饃是截然不同的。葫蘆頭泡饃是以豬大腸為原料的一種泡饃,牛羊肉泡饃是煮加工而成的,但是葫蘆頭泡饃是冒,用熱湯澆制而成的。葫蘆頭泡饃最關鍵有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那就是腸子的加工就是先要進行抹揉摘回翻。切煮涼等13道工序。
  • 西安有這樣一家葫蘆頭泡饃、梆梆肉,嘹咋咧
    對我們西安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一個饃饃解決不了的。不信咱就來看看,肉夾饃,土豆片夾饃,菜夾饃,涼皮夾饃;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水盆泡饃,雜肝湯泡饃......西安人對泡饃的感情就像男人對香菸的感情一樣。吃了上癮。
  • 葫蘆頭煮饃VS牛羊肉泡饃
    對於外地遊客,大概不太能分得清牛羊肉泡饃和葫蘆頭煮饃的差別吧。從字面意思來看也就是搭配的肉不同,一個是牛羊肉,一個是?納尼?葫蘆頭是什麼頭?(ω)!今天咱就小小的聊一聊這兩個絕世美食。先上圖。羊肉泡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葫蘆頭煮饃其實,葫蘆頭煮饃裡面並沒有葫蘆,所謂的葫蘆頭是豬大腸和豬小腸連接處的那一段肥腸
  • 不是老陝就知不道的葫蘆頭泡饃
    待湯色乳白肉香四溢之時將掰碎的「飥飥饃」加上腸肚滾湯「泖(或冒)」熟,再加入韭黃、香菜、蒜苗等物提味兒,一碗正宗的葫蘆頭泡饃就新鮮出鍋了。包括許多老陝在內的人都搞不清楚這種小吃為何稱為「葫蘆頭」。其實「葫蘆頭」三字指的是豬大腸和小腸的連接部分或是豬肚和腸連接的部分經高溫煮製的時候會劇烈收縮,其造型類似葫蘆頭而得名。
  • 西安特色小吃——葫蘆頭泡饃
    聽老一輩的人說過,葫蘆頭的時間那可是很久了,往前說一點就是在唐代,有一個人胡某在朱雀大街上開了一家『雜羔店』,主要賣的就是豬的雜碎,有一天藥聖孫思邈路過這個地方,進去的時候要了一碗『煎肥腸』,吃的時候就是覺得腸子的腥味很大還很油膩,他就問掌柜這為什麼是這樣的味道呢?
  • 水盆羊肉、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你更喜歡吃哪個?
    來陝西旅遊一般都會選擇到西安來旅遊,西安有很多景點,也有很多美食,當然,陝西省的所有美食都匯聚在西安,白天去逛逛華清池,看看兵馬俑和大雁塔,晚上來到鼓樓夜市品嘗一下陝西的美食。陝西的美食有很多種,小編喜歡吃的是水盆羊肉、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這三種美食,看起來有些相似,但是卻不同,哪一種是你最喜歡的呢?
  • 西安城牆下的「葫蘆頭泡饃」,一碗22元大腸軟糯,配梆梆肉真香
    西安城牆下的「葫蘆頭泡饃」,一碗22元大腸軟糯,配梆梆肉真香而在西安城牆下有一種美食就讓人吃一次就忘不了了,這就是西安特色的葫蘆頭了,一大碗吃著特別實在又滿足。這主要還是跟肥腸的形狀有關,一節節看起來圓乎乎的,表面還很光滑,所以就被人們稱為葫蘆頭了,而且西安人對肥腸也是情有獨鐘的哦,很多人隔三岔五就要吃一碗葫蘆頭泡饃。
  • 西安市資訊|西安的葫蘆頭泡饃 連碗都像文物
    西安的葫蘆頭泡饃 連碗都像文物羊肉泡饃作為西安的一種名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西安,泡饃有多種多樣的口味,比如牛肉泡饃,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羊肉泡饃顧名思義就是用羊肉作為食材烹製而成的,牛肉泡饃就是用牛肉烹製做的泡饃。可就是這葫蘆頭泡饃,名字有點奇怪。對於西安人來說,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如果你是異鄉客,自然不會明白。國慶期間,從成都來西安遊玩的朋友,看見西安街頭有葫蘆頭的招牌,於是向我討教了解,大西安的特色葫蘆頭泡饃到底是什麼?據說關於這葫蘆頭泡饃的來歷還是有故事的。
  • 來西安玩兒的你,水盆羊肉、羊肉泡饃、葫蘆頭,更pick哪個呢?
    前段時間熱映的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讓古城西安又火了一把,無論是其中唐長安一百零八坊的繁華盛景,還是劇裡胡餅、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等美食,都無一不彰顯著這部劇的精美絕倫。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張小敬最愛的那一碗水盆羊肉。當然,也順帶科普一下水盆羊肉、羊肉泡饃和葫蘆頭的區別。
  • 西安路邊小店葫蘆頭泡饃,客人自己動手掰饃,便宜又好吃
    西安的小吃超級多,名氣最大的自然是市中心的回民街,不過那裡是專門給外地遊客準備的,擁擠喧鬧,價格也不便宜。距離回民街不遠的一些小巷子裡,隱藏著當地人愛吃的美味。西安的美食,泡饃絕對是要品嘗的。除了傳統的羊肉泡饃以外,還有葫蘆頭泡饃。
  • 葫蘆頭,西安的隱藏版黑暗料理
    而葫蘆頭,則是愛吃的陝西人在吃下水這事兒上的貢獻。葫蘆頭的全名應該叫「葫蘆頭泡饃」,從這名字上就能大概猜出這玩意兒是「泡饃」家族的叛逆成員。西安的回族人多,坊上的清真美食一大代表就是人人皆知的「羊肉泡饃」了。漢民們不甘示弱,把對泡饃的熱愛移植到非清真的食材上,而且一出手,就直奔最重口味的豬大腸。
  • 西安的深秋,太適合來一碗暖和的葫蘆頭
    這兩天的西安簡直讓人瑟瑟發抖說冷就冷一點都不留餘地尤其是早晚的寒氣逼人讓人只想咥一碗熱乎乎的葫蘆頭暖手暖胃再暖暖心那麼,誰家葫蘆頭好吃?>甜水井的葫蘆頭老店,是附近多少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店裡的招牌精腸葫蘆頭和梆梆肉是一定要吃的,燻雞蛋也很獨特~自己動手掰好的餅子配上乾乾淨淨的葫蘆頭,再來口熱乎乎的湯,那種鮮香麻辣的熱乎勁兒,太享受了,很多土生土長的老陝饕客們,都鍾情於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