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這四首詩,戳穿了民國「黃金十年」的假象,又是誰在吹捧呢

2020-08-27 北風未歸

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又稱南京十年、十年建設,是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的時期。而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是美國魏德邁將軍在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上演講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說起「黃金十年」,那可是果黨念念不忘,每次吹的時候必定提起的十年。然而,真正的「黃金十年」究竟成色幾何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十年之中,經濟、交通、教育確實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對日備戰非常重要!不過,農村連地主在內全面破產,工商業垂死掙扎也是事實。

經濟、教育、交通取得長足發展的表現

交通方面:至1937年7月,已構築起一條貫穿大半個中國的公路交通網,計有京閩桂、京黔滇、京川藏等幹線21條,支線15條;總裡程接近12萬公裡。這些公路,鐵路,為中國抗戰提供巨大幫助。

經濟方面:到1936年底,財政已實現正常運轉——北洋時代外債的7成,用於支付軍政費用和償還舊債;國民政府「黃金十年」的外債,絕大部分用於鐵路、棉麥、航運電訊等建設事務。而這些為中國抗戰「苦撐待變」,創造了可能!

日本在抗戰前對國民黨經濟建設的評估


教育方面:至1936年底,中國小學自212385所增至320080所;普通中學自945所增至1956所;師範學校自336所增至814所。

但是,它的另一面卻真正的讓人感到心寒與恐怖!魯迅的這四首詩更是將這些情形表現的淋漓盡致。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承認,國民政府治下,我們每年的受災挨餓,死掉300-700萬人口,積年的數字超過2億人口。如果我們有什麼地方,還算有些發展,那這些死人沾到光了,還是他們一生只貢獻產值,沒有增長工資讓他們多吃一兩口飯呢。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1930年中原大戰,所謂新軍閥,蔣李馮閻張,全部捲入,死傷超過30萬。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白色恐怖,帶來暗暗的死,失蹤青年至少30萬;明打明殺的,更不知凡幾。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1931年鬼子進村,政府不事抵抗,旋即籤訂屈辱的停戰協定,但鬼子一直在打,不停的強佔我們的北方領土;後又秘密籤訂賣國的《何梅協定》,1935年華北自治,「金風蕭瑟走千官」,1937年鬼子撕破臉皮,乾脆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

您說那樣一個黃金十年,中國該是怎樣的呢!話說回來,哪有什麼黃金十年,都是大買辦們覺得自己是黃金十年,廣而告之罷了,新中國最艱難的建國初十年(飽受民國橫徵暴斂之苦加之八年抗戰之苦的建國之初),農民生活都要比這所謂黃金十年好上不少,可見這所謂黃金十年,水分多大。

相關焦點

  • 魯迅的這四首詩,戳穿了民國「黃金十年」的假象,又是誰在吹捧呢
    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又稱南京十年、十年建設,是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的時期。而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是美國魏德邁將軍在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上演講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 墨魂四首詩分別是誰?四首詩分別對應角色一覽[多圖]
    墨魂四首詩分別是誰?墨魂遊戲匯總開局的四首詩分別對應的角色各不相同,很多新人朋友還不太了解,每首詩對應著一個人物角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幫助大家來了解這四首詩分別對應的角色信息,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民國的黃金十年真的是黃金十年嗎?為何不乘機發展重工業呢
    民國有個時期,那就是民國的黃金10年,但是,在民國的黃金10年中為什麼國民黨沒有大力發展重工業,在當時這種事情很難嗎?   其實,當時的民國黃金10年,按照現在來看,一點都不黃金。
  • 如何評價民國黃金十年?
    答:在三十八年光怪陸離的「中華民國歷史」裡,一樁常至今「圈粉」的建設成就,當屬「民國黃金十年」。民國黃金十年,即1927年至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治下的「中華民國」,那叫多少「民國粉」仰慕不已的十年高速發展時期。
  • 黃金時代沒黃金?為何民國的黃金十年會成為民國時期唯一的亮色?
    那為什麼會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呢?靜夜史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講的:當你見到朋友閨女的時候,如果她長得不漂亮,你就誇她長得高;如果個子也不高,那你就誇她身材勻稱;如果身材也不勻稱,那你誇她這個人善良。而民國就屬於這樣一個比較善良的時代。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
  • 為何民國黃金十年不搞重工業?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1937年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民國黃金十年沒有搞什麼重工業,是按照經濟本來應該有的規律發展經濟的,才在那麼困難的前提下有了黃金十年。
  • 民國真有「黃金十年」?
    這一高一低中,下層人民的負擔、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都被拋於腦後,民眾因為內戰貧富差距拉大,財政收入與社會矛盾的雙重危機在南京政府的統治下長期存在,也就理所當然了。  讓「黃金十年」流產的是日本還是貪腐?  「黃金十年」無論有多少輝煌和成就,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有人認為中國當時政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日寇的步步緊逼對國民政府的財政又增添了新的壓力,這使得黃金十年時的中國,正如胡適先生當年所言:抗戰前期之中國算不得足個國家,情形如同中世紀的歐洲。但究其根本原因,真正讓「黃金十年」失色的是日本侵略還是自身腐敗?
  • 民國「黃金十年」,確有其事還是國民黨自吹?
    國民政府戰前十年(1927-1937),到底算不算"黃金十年"?這是一個從論壇時代,一路撕吵到微信時代的歷史話題。肯定者,認為在這10年間,中國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建設成就,為抗戰勝利打下了基礎;否定者,則認為這不過是國民黨自吹自擂,實際上不少經濟數據已倒退到了連北洋時代都不如的地步,"黃金十年"最後以南京大屠殺收場,只是個笑話。那麼,這兩種看法,到底誰對誰錯呢?
  • 抗戰十大謠言之民國軍工「黃金十年」
    民國的「黃金十年」指1927年「東北易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的這十年。根據百度百科「黃金十年」條目引用據稱是臺灣的說法描述道:「1930年-1936年間……中國工農業產值達到了清朝末期、民國肇建以來的最高水平。
  • 魯迅曾說古文已經死掉了,但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吹捧文言文
    魯迅但魯迅先生早在1926年的一篇文章《古書與白話》中就曾說過:「古文已經死掉了。」魯迅說這句話的時候,白話文運動已經過去了十年了。胡適在1956年的一次演講《新文學·新詩·新文字》中回憶說:「文學改革的第一件事便是給舊文字、死文字,開弔發訃,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 四首經典悼亡詩,篇篇催人淚,元稹,蘇軾,納蘭性德,你喜歡誰?
    其中一首寫給亡妻的悼亡詩《遣悲懷三首》尤為著名。此詩一共三首,第二首主要是追憶妻子死後,睹物思情,對妻子深深的想念。最著名的一句當屬「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誰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不可阻擋的規律,夫妻永別人人都會悲傷,想起咱倆一起共患難,同甘苦的往事,極度悲哀。
  • 民國「黃金十年」真的美好?其實只是資本家、官僚和軍閥的狂歡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是指1927-1937年間所謂的中國發展「高光時刻」,因為這一時期的中國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所以又稱「南京十年」。
  • 四季歷下|憑藉《秋柳》詩四首卻獨立在大明湖上的是誰
    他是誰?王士禛,憑藉《秋柳》詩共四首,這位公元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秋作於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上的才子詩,被世人所敬仰! 初秋的陽光依舊火熱,我走進了大明湖畔的秋柳詩社——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晉,為明朝河南省布政使。他出生於官舍,祖父呼其小名為豫孫。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時讀《詩經》。
  • 為何中學教科書中會大讚民國黃金十年?
    民國雖然在形式上取代了清王朝,但是並沒有改變社會的大框架,只是多方勢力妥協後的產物,根本不可能對整個中國環境進行天翻地覆的改造。工業化本來是彌合各方勢力最好的工具,與民國同時期蘇聯利用工業化來強化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了強化國家統一的目的。而中國呢?政府也想搞重工業,但是政府沒錢,有錢的那些財團卻對此沒興趣。
  • 魯迅暗戀蕭紅?蕭紅愛的到底是誰呢
    從蕭紅簡介中了解到,蕭紅的創作生涯雖然不到十年,但是她留下的作品將近百萬字,蕭紅的作品深受讀者們的喜愛,而且在文學史上對於後來的作家還產生了深遠廣泛的影響。魯迅與蕭紅魯迅是五四運動重要的參與者,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高與其影響之深遠是有目共睹的。
  • 《墨魂》初始四首詩攻略 四詩原文分享
    導 讀 墨魂初始四首詩對應角色是誰?
  • 民國兩大文豪吵架:魯迅曾寫一詩暗諷徐志摩,卻被後人當成搞笑詩
    當然,魯迅的筆尖並非只指向敵軍,有時候還會指向同行。民國時期的文人爭鋒,堪比現在的娛樂圈大戲。畢竟那個沒有流量明星的年代,文人就是時代最耀眼的明星。非也,在他發表這篇聲明前,陳西瀅和李四光剛發文批判完魯迅。魯迅還沒來得及還口,就被徐志摩捂住了嘴。顯然,徐志摩是在拉偏架。 魯迅顯然咽不下這口氣,不但在《京報副刊》上發表《我不能「帶住」》,還暗戳戳地諷刺徐志摩,兩人也因此反目。
  • 民國「黃金十年」:危機中的發展與發展中的危機
    以「黃金十年」來描述國民政府南京建政後十年間發展的歷史,已經成為學界一種比較流行的表達。這種說法認為,這一時期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基建、文化、教育、社會政策、邊疆民族政策、外交以及軍政建設各方面均有新的取向和建樹;但現代化工業的推進及其成就,無疑構成其所謂「黃金十年」的根基。經濟史學者的研究提出,1912—1936年間,中國工業年增長率9.4%。
  • 歷史之悲劇:無故受人吹捧的民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吹捧民國儼然變成了社會風尚:什麼民國的大師就是多,現代社會一個也沒有;民國的教育就是好,比現在不知道先進了多少倍;民國的國民素質都要比現在的高;什麼可愛又可敬的軍閥,居然連民國的軍隊都有人吹捧。總之,與民國有關的一切都有人喜歡來吹捧,似乎只要吹捧民國就能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