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又稱南京十年、十年建設,是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的時期。而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是美國魏德邁將軍在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上演講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說起「黃金十年」,那可是果黨念念不忘,每次吹的時候必定提起的十年。然而,真正的「黃金十年」究竟成色幾何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十年之中,經濟、交通、教育確實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對日備戰非常重要!不過,農村連地主在內全面破產,工商業垂死掙扎也是事實。
交通方面:至1937年7月,已構築起一條貫穿大半個中國的公路交通網,計有京閩桂、京黔滇、京川藏等幹線21條,支線15條;總裡程接近12萬公裡。這些公路,鐵路,為中國抗戰提供巨大幫助。
經濟方面:到1936年底,財政已實現正常運轉——北洋時代外債的7成,用於支付軍政費用和償還舊債;國民政府「黃金十年」的外債,絕大部分用於鐵路、棉麥、航運電訊等建設事務。而這些為中國抗戰「苦撐待變」,創造了可能!
日本在抗戰前對國民黨經濟建設的評估
教育方面:至1936年底,中國小學自212385所增至320080所;普通中學自945所增至1956所;師範學校自336所增至814所。
但是,它的另一面卻真正的讓人感到心寒與恐怖!魯迅的這四首詩更是將這些情形表現的淋漓盡致。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美國大使司徒雷登承認,國民政府治下,我們每年的受災挨餓,死掉300-700萬人口,積年的數字超過2億人口。如果我們有什麼地方,還算有些發展,那這些死人沾到光了,還是他們一生只貢獻產值,沒有增長工資讓他們多吃一兩口飯呢。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1930年中原大戰,所謂新軍閥,蔣李馮閻張,全部捲入,死傷超過30萬。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白色恐怖,帶來暗暗的死,失蹤青年至少30萬;明打明殺的,更不知凡幾。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1931年鬼子進村,政府不事抵抗,旋即籤訂屈辱的停戰協定,但鬼子一直在打,不停的強佔我們的北方領土;後又秘密籤訂賣國的《何梅協定》,1935年華北自治,「金風蕭瑟走千官」,1937年鬼子撕破臉皮,乾脆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
您說那樣一個黃金十年,中國該是怎樣的呢!話說回來,哪有什麼黃金十年,都是大買辦們覺得自己是黃金十年,廣而告之罷了,新中國最艱難的建國初十年(飽受民國橫徵暴斂之苦加之八年抗戰之苦的建國之初),農民生活都要比這所謂黃金十年好上不少,可見這所謂黃金十年,水分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