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開啟京津冀魯天然氣保供模式 日輸氣量達800萬立方米

2020-12-04 金臺資訊

進入採暖季,天然氣需求量持續攀升。連日來,作為京津冀魯區域的重要石油生產基地,大港油田超前部署,備足「糧草」,開啟天然氣保供模式。自11月1日供暖以來,目前向京津冀魯輸氣量已達1.65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1千萬立方米,日輸氣量達800萬立方米,滿足下遊用戶用氣需求。

作為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承擔著大港油田保供京津冀魯天然氣的重要職責。去冬今春,互聯互通累計轉輸5億立方米LNG,有效緩解京津冀魯地區的用氣需求。今年,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與中海油、中石化對接,爭取更多上遊資源,避免採暖期「氣短」現象發生,保證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在此基礎上,零散氣成為今冬氣源的有力補充。據了解,大港油田持續開展零散氣回收技術工藝優化,確保零散氣盡產盡收;同時結合實際生產,拓展零散氣氣源,加快長停井、低效井的治理,新建3個站場,滿足冬季用氣量增長需要。(記者 王睿)

相關焦點

  • 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合力保供京津冀
    □大港樞紐日增輸730萬方  □增供近千萬戶居民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劉英 通訊員王冬芳)2018年12月28日,大港樞紐站聯通工程全面通氣半個月時間,恰逢華北地區遭遇冷空氣來襲
  • 聚焦冬供丨中國石油戰寒再發力
    作為京津冀天然氣保供的主要戰場之一,大港油田加緊部署,馬力全開,1月1日至3日累計輸送天然氣5000萬立方米。自2020年12月份以來,這個油田日均輸氣量創歷史新高,突破1500萬立方米;從供暖季開始以來,共輸送天然氣8億立方米,全力保障冬季民生用氣。 隨著全國大部分地區大範圍降溫,2020年12月30日,華北降溫幅度達到峰值,局部地區降溫幅度超過16攝氏度。氣溫越低,下遊用氣量就越大,為應對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大港油田保供持續升溫。
  • 中俄東線輸氣量提升至100億立方米/年 力保京津冀供暖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俄東線輸氣量提升至100億立方米/年,力保京津冀供暖澎湃新聞從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集團)獲悉,2021年1月3日8時整,中俄東線俄氣實時進氣量提升至2880萬立方米/天,全面按照100億立方米/年合同氣量開始供氣。
  • 天然氣保供進行時:三大石油公司全力增供,保障民生用氣無憂
    低溫天氣進一步增加了天然氣需求,自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來,全國日均供氣量同比增長10%左右。強寒潮來襲,對於當前嚴峻的天然氣保供形勢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連日來,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相繼表態,正千方百計增供天然氣,全力保障民生用氣需求。
  • 山東管道公司2020年度輸氣量再創新高
    2020年,天然氣分公司山東管道公司認真貫徹集團公司「一基兩翼三新」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和天然氣銷售體制機制改革要求,積極應對新冠新疫情和國家管網改革,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改革發展和天然氣保供工作。
  • 湖南日輸氣量創歷史新高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王璐)新年伊始,湖南開啟「速凍」模式,寒潮襲擊湖南大部分地區,多地出現雨雪天氣。1月7日,國家管網西氣東輸長沙輸氣分公司向湖南省輸氣1434萬立方米,日輸氣量創歷年新高。
  • 元旦期間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計量站日輸氣1億立方米
    李明 攝中新網新疆霍爾果斯1月3日電 (李明 何麗)正值元旦假期,室外溫度達到零下18攝氏度,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計量站積極應對寒潮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緊急啟動應急預案,落實防範應對措施,做好特殊時期的值班保供工作,全為保障人民生產生活有序進行。
  •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網進行最大規模資源調整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黃褀茗 尹競 通訊員李潤澤 於博 裴雯殷)5月25日至6月1日,北京油氣調控中心協調上中下遊,統籌安排天然氣全管網大型聯合動火作業。作業期間資源調整總量突破8000萬立方米天然氣,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管網調整規模最大的作業之一。
  • 長慶油田年產天然氣突破400億立方米
    ■ 預計佔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25%■ 繼2013年突破300億立方米之後,又一次實現歷史性跨越12月20日,記者從長慶油田獲悉:長慶油田今年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400億立方米,繼2013年突破300億立方米之後,又一次實現歷史性跨越。
  • 陝京管道日輸氣量破紀錄
    迎戰「王炸級」降溫,首都供氣生命線陝京管道日輸氣量再度刷出峰值。1月7日,記者從北京管道公司獲悉,保障首都及管道沿線近2億居民生活用氣及溫暖來源的陝京管道系統,以2.753億方的單日輸氣量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向北京輸氣量也刷新歷史記錄,單日輸氣量達到1.347億方。。
  • 冀東油田戰寒潮 保冬供
    冀東油田北田(能源)公司唐山供氣門站。 朱米福 攝冀東油田北田(能源)公司員工在寒風中一絲不苟巡檢。 朱米福 攝給儀表加裝防寒外套。 王翔 攝齊心協力保運設備。王翔 攝長城網記者 杜宇昕 通訊員 朱米福 王翔近期,渤海灣地區寒潮頻襲,氣溫聚降,天然氣需求量大增。作為給唐山及周邊地區供應天然氣的主力軍之一,冀東油田幹部員工增強責任感,主動作為,奮勇擔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升級天然氣保供管理。一方面,狠抓天然氣井上產措施挖潛研究,千方百計增加產量;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搞好零散氣回收,強力壓減自用氣量,增加外輸氣量。
  • 我國西南地區建成年產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大氣區
    西南油氣田 供圖中新網成都12月14日電 (馮雪梅 杜成)14日8時,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油氣田」)宣布年產天然氣突破300億立方米,標誌著西南地區首個300億大氣區正式建成,也意味著川油人為之奮鬥整整45年的夢想終於成真。
  • 戰疫情、保供氣,中石油北京管道與你同行
    11月6日,中石油北京管道公司舉行開放日,該公司自1997年陝京一線投產以來,截止10月30日累計輸送天然氣4420.36億立方米,滿足了首都及管道沿線地區工業生產交通等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改變了區域生態結構,促進了百姓美好生活。
  • 我國西部天然氣勘探獲突破 發現300億立方米氣田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3日電(記者 熊聰茹)我國西部最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在天然氣勘探方面獲得突破,該油田所轄的瑪河氣田經地震勘探結果表明總儲量近300億立方米,是目前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的最大整裝氣田。    位於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的幾口試產氣井目前已開採出天然氣。
  • 中國油田排名及分布
    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巖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
  • 1.29億立方米天然氣日供應量創歷史新高
    來源標題:1.29億立方米天然氣日供應量創歷史新高 連日來北京地區氣溫持續走低讓天然氣需求量猛增。記者從北京燃氣集團了解到,今冬天然氣日供應量已累計21天突破1億立方米,並於1月7日達1.29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 每天氣化外輸3600萬立方米 全力保障長三角天然氣供應
    從2020年11月14日接卸首艘冬季保供船至今,江蘇LNG接收站已累計接卸冬供船14艘,得益於貨源充足,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 每天氣化外輸3600萬立方米 全力保障長三角天然氣供應 來源:如東日報
  • 長慶油田採氣一廠備足「糧草」保供不「荒」
    10月20日,隨著蘇東37站的進氣投產,不僅讓41口新建氣井安了「家」,而且在冬季保供中日增供氣量達185萬立方米,為採氣一廠冬季保供再添底氣。據採氣一廠生產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長慶油田採氣一廠新井投產將達到316口,新建集氣站6座,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安全平穩足量供氣。」
  • 輸氣量超額25%!中俄天然氣合作進一步加強,澳訂單卻遭大量取消
    此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下稱「俄氣」)曾在11月初表示,該公司在10月初對中國出口的天然氣日均輸氣量環比增長了近17%,而在這之後,該公司對華出口天然氣的輸氣量再次攀升。俄羅斯對華輸氣量超額25%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0日報導,俄氣公司表示,由於中國需求上漲,今年10月至11月中上旬,該公司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對華出口的天然氣日均輸氣量已經超過了合同規定義務。俄氣公司強調,11月12日當天,俄羅斯對華出口天然氣的輸氣量超額更是達到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