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農野趣」,筆者將從不同角度講述三農,分享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農村趣聞及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如果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以及轉發我的文章給好友看。本期主題是:南方冬季特有野果,吃一口變滿口黃牙,兒時拿它下飯,吃到撐!
農村野外多野生植物,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最受農民朋友喜愛的當屬野菜和野果了,它們既可以充飢又可以賣錢,且營養價值也不輸於農民們種植的蔬菜、水果,因此在現如今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但是在冬季,大部分野生植物都枯萎了,想要結出果實來可就不容易了,所以在11月到2月這幾個寒冷的月份,野果可不像水果那般常見了,畢竟野果可沒大棚種植,故而想在冬季吃到野果是非常難的。
當然,並不是說冬季沒有野果,只不過不多而已。而在我國南方的大山裡,就有這麼一種野果,只在冬季才出現,它是什麼呢?一起來認識下吧。
相信很多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朋友,肯定沒少吃過野果,畢竟以前的生活條件不好,野果就成了難得的食物,但是筆者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野果,雖然生長在南方,但很多南方人都不一定認得,它就是「竹節子」。
竹節子是木竹子所結的果實,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一種竹子所結的果實呢,實際上木竹子並非竹子,而是一種灌木。木竹子在我國分布並不是很廣,僅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這幾個省的農村山區裡才有,並且多生長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裡,故而很多南方人都不一定認得。
竹節子之所以叫做竹節子,是因為它的果皮有點像竹子表皮,而果實底部像竹子的節部形狀,故而得名,不過地區不一樣,其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稱為「竹節果」,有的地方稱為「山桔子」,還有的地方稱為「山枇杷」,諸如此類的有很多,但是最有特點的還是叫做「黃牙果」。
這竹節子在未成熟的時候呈青色,等到11月中下旬的時候,果實就會成熟,成熟之後的竹節子成黃色,看起來就像是野枇杷一樣,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卻非常酸,可以酸掉牙那種,而除了酸之外,竹節子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吃過一口之後,就會變得滿口黃牙,故而很多地方就把它叫做了「黃牙果」。
雖然竹節子味酸還會讓牙齒變黃,當時在廣西、廣東等地,很多農村地區的朋友可是非常喜歡吃它的。據當地農民朋友說,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能吃的東西不多,再加上冬季氣溫低,能吃的東西就更少了,故而這竹節子就成了兒時常吃的一種野果。有位老農民說,竹節子味酸,很下飯,我們兒時那會兒都拿它當酸菜下飯吃,能吃到撐呢!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農民朋友說,竹節子雖然酸,但是它卻有很好的食療效果,尤其是10月之後氣候乾燥,去山裡幹農活不容易,吃點竹節子這種野果,還能起到潤燥止咳的作用,因此即便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還是很喜歡竹節子。
現在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以及人們對野果也越來越喜愛,這木竹子已經在網上有售賣了,沒有見過但喜歡吃酸性水果的朋友可別錯過了哦,相信你會喜歡的。
現在已經是11月下月了,正是木竹子成熟的時候,生活在南方農村地區的朋友,也可以去山裡摘來吃,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竹節子這種南方冬季特有的野果嗎?你覺得好吃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