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解密二戰檔案 歷史本來面目有望還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23:20 來源:
來源:新華網外國軍事
據美國之音17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已於近日把蘇軍在二次大戰中的絕大多數檔案資料解密。歷史學家希望從中能找到一些珍貴史料,使人們知道蘇聯在戰爭中付出的真實代價。但歷史學家也警告說,隨著歷史真相的恢復,蘇聯有關二次大戰的一些官方宣傳將會被改變。
海量檔案一朝公開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5月8日籤署的命令,蘇聯紅軍在二次大戰中的絕大多數檔案得以解密。6月15日,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的命令正式生效。
俄羅斯國防部軍事檔案局局長伊裡因科夫說,解密蘇軍檔案的時間從1941年到1945年,總共分成3部分。分別存放在位於莫斯科郊區波多利斯克的俄國防部中央檔案館、位於列寧格勒州加特契納的海軍中央檔案館和位於聖彼得堡的軍事醫學博物館。
這批解密檔案原來分別屬於蘇軍總參謀部各總局(也包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蘇聯海軍人民委員部、各軍兵種、後勤部門、特種部隊、軍械和裝備管理部門、各前線指揮部、各大軍區、各艦隊,甚至各獨立部隊。
這次大規模的檔案解密似乎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但伊利延科夫上校認為,早就應該對戰爭文件撤銷機密等級了。當初,由於這些文件的扉頁上都有「國家機密」和「軍事秘密」字樣,所以才被整編成保密檔案。僅在國防部中央檔案館,就有超過400萬份檔案可供調閱。由於整理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如果用老一套的所謂「委員會方法」,即由中央專家委員會、軍隊委員會各總局來處理,這些材料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面向世人。例如,每份卷宗平均有250頁,再乘以400萬就是一個龐大的數量。海軍檔案館也存放著幾十萬份檔案,清理工作也將持續幾十年。而5月8日的解密令一出,一下就免去了委員會審核的巨大工作量。
可隨意槍決無能軍官
俄歷史學家庫德裡亞舍夫說,檔案解密能使一些歷史真相恢復本來面目。這將使幾十年來蘇聯(俄羅斯)有關二次大戰的官方宣傳蒙上一層陰影。
他說,「這些解密的檔案能從精神和心理上損害長期形成的蘇聯在二戰中的形象,而這些形象在史達林時期的官方宣傳中早就形成了。最簡單的例子是,史達林允許蘇軍不經審判和調查就槍決被認為作戰無能的軍官,而蘇軍是當時所有參戰軍隊中惟一明確規定這樣做的軍隊。」
庫德裡亞舍夫說,另一個例子是,1941年在莫斯科郊外,蘇軍潘菲洛夫師28名士兵「英勇阻擊」德軍坦克集群,最後壯烈殉難。這個故事由於廣泛宣傳而家喻戶曉,但近年來民間對此事卻疑團重重。如在解密檔案中找到文件證明,根本就沒有潘菲洛夫師士兵抵抗德國法西斯的戰鬥發生,那就證明這個故事是蘇聯記者在幾十年前編造出來的。
究竟多少人死於戰爭
據分析,通過解密檔案完全可能揭開戰爭時期蘇軍陣亡人數的秘密。俄羅斯媒體說,史達林時代公布的蘇聯在二次大戰中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人,但到了戈巴契夫時代,這個數字已經改為2700萬人。現在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聯當時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4200萬人。
但庫德裡亞舍夫認為,非常重要的蘇聯情報機構和蘇共的檔案至今仍沒有被解密,而在被解密的檔案中,歷史學家們也懷疑是否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歷史資料。他說,眾多的蘇聯檔案被解密還需要等很長時間。(中青在線-青年參考/彭華)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蘇制輕型坦克成功打撈出水
中國新聞網:綜合報導,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使用的一輛蘇聯紅軍輕型坦克於當地時間6月18日成功打撈出水。
一架起重機從聖彼得堡以東50公裡的涅瓦河水下吊起一輛BT-5輕型坦克。據專家認為,該建造於1933年到1935年的前蘇聯坦克是在1941年11月與德國納粹軍隊戰鬥時沉入河中的。閱讀全文》》》
俄軍將更換兩千多種旗幟 蘇聯領袖肖像不復存在
中新網: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9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亞歷山大-別洛烏索夫大將6月8日在莫斯科宣布,俄聯邦武裝力量所有軍事部隊都將更換新式戰鬥旗幟,舊戰旗上特有的蘇聯領袖肖像將不復存在。閱讀全文》》》
俄議會投票通過在俄羅斯軍旗上恢復鐮刀錘子圖案
中新網:俄羅斯議會上院4日投票通過在俄羅斯軍旗上恢復鐮刀錘子圖案,10年前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曾下令除去俄羅斯軍旗上的鐮刀錘子這個蘇聯的象徵。閱讀全文》》》
普京保衛蘇聯紅軍尊嚴 努力維護蘇軍烈士陵園
《環球》雜誌: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總統普京將籤署《永遠紀念祖國烈士》的命令,決定在全世界14個國家建立蘇軍烈士陵園保護中心。
俄國防部毫不隱諱地透露,愛沙尼亞拆遷蘇軍紀念碑事件直接促成了上述總統令的出臺。閱讀全文》》》
俄高官稱以經濟手段回擊愛沙尼亞拆除蘇軍紀念碑
中新網:據俄新網報導,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7日在與青年運動代表會談時表示,俄羅斯應以經濟手段回擊愛沙尼亞拆除蘇軍紀念碑的行為。閱讀全文》》》
阿富汗女軍閥"為和平而戰" 和蘇軍與塔利班交手
中新網:阿富汗的戰亂已經持續了20餘年。在這個絕大多數人口為穆斯林、女性社會地位依然很低的國家,一名女軍閥在長年的戰鬥中嶄露了頭角。這位名叫比比·艾沙的女性被當地人稱為「司令」,她和蘇聯軍隊及塔利班政權都曾交過手。閱讀全文》》》
責編: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