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佳節啦,又到了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時候了,其實中秋節不僅在中國有,日本人同樣也過中秋節,但是兩國的習俗卻截然不同。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是如何過中秋節的。
在日本,中秋節被稱為
月見,具體時間其實有兩個,你知道嗎?「賞月」日文:
月見「つきみ」、観月「かんげつ」。賞月在日本特指舊曆8月15和9月13觀賞月亮。8月15被叫做
十五夜「じゅうごや」。雖然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但是他們把陰曆8月15日的夜晚稱作「十五夜(じゅうごや)」,把這天的滿月稱為「
中秋の名月(ちゅうしゅうのめいげつ)」。
在日語中除了「名月」之外,也有「明月」這個詞,兩個詞都讀作「めいげつ」,不過「名月」特指陰曆8月15日的月亮。
在唐朝時,中秋賞月的習俗傳入了日本。起初只在貴族間盛行,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成為日本民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
對於日本人來說,中秋的滿月象徵著農作物的收穫,他們會在這一天舉行祭祀祈禱豐收,向神明進獻貢品,感謝神明的賞賜,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月見糰子」是日本賞月時常見的食品,月見就是
「賞月」的意思,而糰子指的是一種糯米制的糕點,裡面一般沒有餡兒,嚼起來軟軟的糯糯的。
因為江米糰子白白圓圓的,長得和滿月差不多,再加上契合「十五夜」的名字,日本百姓常在這一天於家中供奉十五個又白又圓的小糰子,作為對中秋節的紀念。在日本的中秋節裡,人們還會用芒草來裝飾點綴,以此增加節日氣氛。芒草是日本秋天的常見植物,它植株高大,抽著銀白色的穗子,看上去端莊美麗。
在日本的傳說中,芒草是守護著農作物和子孫繁榮的月亮神的信物。而且據說芒草有闢邪的作用,古時候巫女用它來驅魔。中秋之夜裡用芒草做裝飾,也能起到闢邪的作用。除了芒草之外, 日本有些地方還會裝飾一些秋天的花草,比如胡枝子、桔梗等。在我國,因為「嫦娥奔月」的傳說,月亮與玉兔自然而然地聯繫在一起。而在日本則是有傳說,月亮上有白兔在做月見糰子
日本的著名童謠《うさぎ》,描述的就是在「十五夜」的月亮之下,蹦蹦跳跳的兔子的樣貌。所以在日本的中秋節裡,會擺放一些白兔樣子的月見糰子。中秋時節正是芋頭收穫的季節,去皮之後的芋頭白白淨淨的,就像天上的明月一般,所以人們也喜歡在月前供奉芋頭。日本家庭也會在中秋之夜品嘗芋頭料理。日語中芋頭的說法是
「裡芋(さといも)」,因此「中秋の名月」還有一種別稱,叫做「芋名月(いもめいげつ)」。
在日本,中秋之夜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比如有些地方的民俗中規定:這一天可以拿別人的田裡的作物去供奉神明,而不算犯罪。供品被偷走的農戶據說反而會豐收。
孩子們也可以偷吃祭祀月神的貢品,而不會引起神明的怒火。小孩子被認為是來自月亮的使者,被特許偷走供品。祭月的供品如果被偷走,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大人們會特意把供品放到走廊等容易發現的地方,而孩子們則會喊著「請大家賞月」、「我是月見小偷」,到各家去收集糖果。大家是不是感到好奇,雖然中秋節傳入了日本,但是月餅並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這還要從我國中秋節的起源說起了。中秋節的習俗,據說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周朝,在《周禮》一書中第一次出現了「中秋」這個詞的記載。
在中秋時節裡,貴族和文人學士對著明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後來這種習俗從宮廷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1300多年前的唐朝,這種祭月的風俗更受人們重視,中秋節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也是在唐朝,日本的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唐朝的政治、科學和文化,同時也把中秋節的習俗帶回到日本。日本現在的中秋節沒有月餅,可能是因為月餅這種食品還沒有出現,當時只有白麵團子。
總之,日本的中秋節並不像我們中國一樣,是一個闔家歡樂的熱熱鬧鬧的節日,而是一個非常安靜的節日。人們擺上貢品。祭祀月神,祈禱豐收與家宅安寧,可以說是保留了中秋節最古老的傳統吧!
更多日本潮玩信息,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