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了一輩子的昏君,死前卻頒發了兩道造福後代的旨意 !

2020-12-15 歷史的小客棧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著16位皇帝。這其中有明君,也有昏君;有殺伐決斷的,也有優柔寡斷的。但是其中卻有一個人顯得尤為特別,他的一生經歷了皇帝—俘虜—囚犯—太上皇—皇上的過程,他這個皇帝歷程也算是比較奇葩的一生了。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在去年因為《女醫明妃傳》他還小火了一把,那麼他在歷史上真的是如電視中一般嗎?他真的是一個昏君嗎?如果不是他又做出過什麼貢獻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去認識一下他吧。

女醫明妃傳

他八歲就登上了皇位,但是前半生卻沒能做一個好皇帝。小的時候被自己的老娘張太后把持著朝政,由於自己的老娘政治謀略不錯,位他三個有才能的官也就是「三楊」來一同管理,這時候張太后和「三楊」把國家管理的靜靜有條,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這樣好的光景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畢竟此時的三楊和張太后加起來也都有個3,4百歲了,隨著張太后和「三楊」先後去世,小皇帝也長成了青年。

朱祁鎮劇照

朱祁鎮對從小照顧他的一個叫王振的宦官很是寵信,起初自己老娘張太后在的時候經常打擊這個王振的氣焰,這個王振也怕太后就不敢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現在太后死了這個王振就開始興風作浪了,隨著這些有能力的人都去世了,小皇帝就開始自己面對朝政了,起初雖然他寵信這個宦官但是還是立志做一個好皇帝,他的內心也有一種治國安邦的人學在沸騰,開始做的也很不錯,由於他這個人比較善良而且也比較勤勞所以最初的國家還是治理的不錯的。

王振劇照

只是後來這個宦官王振就開始了他的狗頭軍師生涯,由於他也讀過一些書自己也有些文採,但是考學中舉對他還是有些難度的,所以為了接近政治中心他索性自己自宮進宮來當了當了宦官,等太后死了之後他就鉤稽人一些官僚,他企圖控制皇帝達到自己掌握政權的目的。由於皇帝對他很好所以別人也不敢說什麼了。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因為瓦刺軍入侵中原,這個王軍事就鼓動皇帝自己親徵,王振這個人雖然有點小本領,但是絕對達不到領兵打仗這個地步。但是朱祁鎮還是聽王振的帶著20多萬大軍就出發了,但是他完全沒想到雖然帶的人多,但是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也是一個問題啊,帶上吃的、用的、帳篷、兵器這路的行程也是很不容易,就耽誤了行程。到土木堡的時候就被人家瓦刺軍追上了,結果全軍覆沒。王振自己也死到這土木堡,朱祁鎮也被抓到了瓦刺,囚禁了起來。

朱祁鎮被抓劇照

起初瓦刺抓這個皇帝只是為了敲詐點錢財,但是後來沒想到人家大明朝有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這個皇帝在他們這反而成了個累贅。但是沒想到這個朱祁鎮在這裡的人緣也好得出奇,每個人都很喜歡他,瓦刺首領一看這還得了還是讓他趕快回去吧,於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人接走了他。但是這時候朝廷也有了新的皇帝,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回去之後他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之久。但是朝臣就不樂意了就是雖然這個皇帝事他們推上來的但是朱祁鎮已經回來了作為他弟弟的朱祁鈺就應當給講王位還給他啊,於是就產生了以個著名的「奪門之變」。這個事變之後啊,朱祁鎮就又奪回了王位。

朱祁鈺劇照

之後他也變得收斂多了,雖然他之前做了很多錯事但是在重新獲得王位後,他開始勤勉於政,也開始任用賢德,自己也有很多的善舉。由於他本身就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好人,值得一提的是他頒布了以一條法令,由於感嘆殺戮嚴重,所以廢除了維持上千年來的殉葬制度。而且他也冊立了有一位好皇帝朱見深。就是由於他後期的賢明及冊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在父子倆的共同努力下也營造出了明朝的中興時代。功過都有它雖然說不上他是不是一位好皇帝,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他一定是一個好人。

相關焦點

  • 年紀輕輕成為太上皇,一生坎坷,死前卻做了兩件造福後代的好事
    年紀輕輕成為太上皇,一生坎坷,死前卻做了兩件造福後代的好事在明朝之前的元朝漢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被視為低等公民。對一個王朝而言,如果想長治久安除去權力不能落入外臣的手裡,關鍵是皇帝一不能是暴君二不能是昏君。但是在明朝,喜歡做木匠的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酷愛鬥蟋蟀的皇帝一個都不缺,不過說實話暴君卻全都算不上,但若是論起奇葩行為就比自家王朝前面的那些明君多了些。
  • 慈禧死前留下兩道謎一樣的旨意,前後自相矛盾,讓人始終不能理解
    慈禧在臨死的時候,留下了兩道旨意,但是卻自相矛盾,這麼多年了,一直讓人不能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在慈禧去世的前後幾天,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光緒病危,慈禧再立新君,意欲四度垂簾聽政說實話,慈禧是死得很突然的,因為在她去世的前幾天,她一直是正常處理朝政的,雖然她的身體狀態不好,但是在大臣面前,慈禧總是顯得非常的精神,尤其是光緒病危,慈禧並沒有一絲的悲傷,她眼睜睜地看著光緒斷氣,立馬扭頭就走,宣布立2歲的溥儀為新君。
  • 企業修路方便四鄰 綠色生產造福後代
    企業修路方便四鄰 綠色生產造福後代 2020-07-3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他建造了一偉大工程,死後受盡百姓唾罵,但卻為後代造福上千年
    看待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客觀冷靜的去對他進行分析,不能單純的聽信一面之詞。曾經有一個皇帝,他為國家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工程,死後受盡了百姓的唾罵,但是他遺留下來的工程,卻造福後代上千年之久。這麼多年以來,因為這項工程受益的人數不勝數。
  • 廣東小村落藏著兩道清朝鹹豐皇帝頒發的聖旨(圖)
    然而,在這個被田野包圍的村落裡,一農戶竟還保留著兩道清朝鹹豐皇帝頒發的聖旨。據聖旨保存者介紹說,這是清朝皇帝賜給在朝廷為官的蕭家先祖的,是蕭家的傳家之寶。「文革」期間,蕭家後人冒著危險把兩道聖旨藏在房頂上才得以保存下來。
  • 這個皇帝建了一偉大工程,受盡唾罵,但卻造福了後代上千年!
    這個皇帝建了一偉大工程,受盡唾罵,但卻造福了後代上千年!隋朝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不僅僅是領土百姓的統一,還有政治的統一,這一點真的不容易,對中國歷史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在隋朝以後的幾個世紀中國一直保持著隋文帝所建立的政治統一,這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也是中國沒有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後塵的關鍵原因。隋煬帝身上有很多標籤,無一不在強調其暴君的身份。
  •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卻做了4件大事,造福後人1400多年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在皮日休眼裡隋煬帝並不是昏君,而是一個做大事的人,雖然在位只有14年,卻做了很多大事情,其中有4件大事為後人造福1400多年。這或許是《春秋》中說: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也是《春秋》,因為前人功過後人評寫。當唐朝建立時肯定會對隋朝大加諷刺,才能證明唐朝取而代之的正確性。
  •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卻做了4件大事,造福後人1400多年
    晚唐皮日休曾評價隋煬帝:「盡道隋之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在皮日休眼裡隋煬帝並不是昏君,而是一個做大事的人,雖然在位只有14年,卻做了很多大事情,其中有4件大事為後人造福1400多年。這或許是《春秋》中說: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也是《春秋》,因為前人功過後人評寫。當唐朝建立時肯定會對隋朝大加諷刺,才能證明唐朝取而代之的正確性。
  •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卻做了4件大事,造福子孫後人1400多年
    晚唐皮日休曾評價隋煬帝:「盡道隋之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在皮日休眼裡隋煬帝並不是昏君,而是一個做大事的人,雖然在位只有14年,卻做了很多大事情,其中有4件大事為後人造福1400多年。這或許是《春秋》中說: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也是《春秋》,因為前人功過後人評寫。
  • 隋煬帝真的是昏君嗎?看了這三點,你就明白了
    生前為黎明百姓謀福的皇帝,其死後多為人稱為明君;而與之相反,生前昏庸腐敗,殘害忠良的皇帝,死後則會留下罵名—昏君。而在歷史中,有這麼一位皇帝,生前做了很多皇帝都沒能力做到的造福後代的貢獻,可死後卻留下了千古罵名。而他,就是多數人口中的昏君—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王朝的亡國之君—隋煬帝。
  • 讀經默想:神的旨意高過人的旨意 當謙卑順服在神的旨意前
    在信仰前,我們都希望人生能由自己掌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信仰後,有一位神,祂來掌管我們的人生,引領我們前行的方向。神向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美好的計劃與旨意,當我們去跟隨神的旨意生活時,祂就會帶領我們去到祂所預備好的地方。但是神究竟向著我們的計劃是怎樣的呢?我們並不知道,神也不會提前告知我們。
  • 劉伯溫死前給後代留下一寶物,朱元璋找一輩子,最後卻被闖王找到
    在民間神奇傳說中,劉伯溫是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並且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由此可見劉伯溫的才能、謀略、功業、皆出類拔萃,只是他的悲戚下場,又不得不令人嘆息。
  • 都說隋煬帝荒淫無道,看完他的這兩首詩詞,對不起我懷疑了
    都說隋煬帝荒淫無道,看完他的這兩首詩詞,對不起我懷疑了提起隋煬帝楊廣,相信大家對他的評價都大同小異,比如什麼荒淫無道,昏君之首,虐待百姓開鑿大運河之類的,但是這些真的就是隋煬帝荒淫的證據嗎?大運河不是造福了後代,隋煬帝不是還創立了科舉制度嗎?基於對隋煬帝的好奇,小編好奇之下去查了隋煬帝一生所為,令小編震驚的不知有隋煬帝的政績,還有他的詩詞。小編好歹大學畢業,但是第一次聽說,原來以昏君出名的隋煬帝,居然還是文採斐然的詩人。大家或許有所不信,小編也不過多解釋,今天,就讓小編帶領大家賞析一下隋煬帝的詩文,大家品一品這位昏君文採如何。
  • 昏君宋徽宗一生劣跡斑斑,留下一項制度至今造福億萬百姓
    雖然北宋最終在他兒子宋欽宗手裡滅亡,但客觀而言,宋欽宗是在金兵圍城之際才硬被老爸推上皇位,前後在位不足兩整年,因此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仍然要首推宋徽宗,這個鍋他是甩不掉的。縱觀宋徽宗一生,公元1100年正月登基,1125年十月退位,在位二十五年時間。
  • 中國歷史上三大暴君,雖千古罵名,卻造福後代億萬子孫
    一、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05年),秦始皇除去秦記、醫藥、卜筮、農業書籍以外,所有不屬於博士館的詩、書等全部下令焚燒,並坑殺違禁者四百六十餘人,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便由此誕生。
  • 慈禧太后臨終前,曾下了三道旨意,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為了自己死後,清朝的局勢能按照自己的安排走,所以在臨死前,還下了三道命令。第一個就是不讓後宮幹政,但是自己多年來一直垂簾聽政,這不是說自己的 嗎?不過她看到大臣們尷尬的臉色,還表示,她這也是為大清的基業考慮。
  • 他為唐朝報了滅國之仇,卻立國三年而亡,死前被最愛的女人謀殺
    他為唐朝報了滅國之仇,卻立國三年而亡,死前被最愛的女人謀殺 朱全忠篡唐稱帝建立梁朝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為了和以前的朝代區別開來,歷史上又把他們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合稱為五代。
  • 太平天國滅亡後,慈禧連下兩道旨意,為何曾國藩要抗旨不尊?
    但是曾國藩既沒有分屍洪秀全,也沒有將李秀全送回京城,慈禧得知後,內心非常不滿,但礙於曾國藩手中兵力,並沒有怪罪與他。那麼曾國藩為什麼要違反這兩道旨意呢?但是他的手下封鎖了這條消息,害怕影響到將士們軍心。由於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清軍自然是不知道這件事情。天京城被佔領的時候,曾國藩將善後的諸多事宜交給曾國荃處理,他只對曾國荃說了一句話:「天王洪秀全,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當曾國荃帶領清朝軍隊進入天京後,將王宮中財物全部搜刮帶走,後來才想起兄長囑咐。
  • 他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昏君,可是死前做了一件事,被後人稱頌
    俗話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這句話正好是我們今天的故事的一個主線。我們說到明朝的皇帝真是一個賽著一個的完蛋。其實為什麼小編不喜歡明朝這個王朝呢?因為這個王朝除了不會治國以外,什麼事情都會做。
  • 秦二世被稱為是坑爹的昏君,兩千年後,他的陵墓受到不一般的待遇
    餓殍寒骨積於道,無怪大秦僅二世。」秦二世胡亥的稱號繁多,如昏君、暴君、坑爹、敗家子……沒有好的形容詞。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在2000年之後的今天,這位著名的昏君卻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他的陵墓以及陵墓周圍的地價暴漲,而震驚全國。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