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歷史上,有著16位皇帝。這其中有明君,也有昏君;有殺伐決斷的,也有優柔寡斷的。但是其中卻有一個人顯得尤為特別,他的一生經歷了皇帝—俘虜—囚犯—太上皇—皇上的過程,他這個皇帝歷程也算是比較奇葩的一生了。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在去年因為《女醫明妃傳》他還小火了一把,那麼他在歷史上真的是如電視中一般嗎?他真的是一個昏君嗎?如果不是他又做出過什麼貢獻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去認識一下他吧。
他八歲就登上了皇位,但是前半生卻沒能做一個好皇帝。小的時候被自己的老娘張太后把持著朝政,由於自己的老娘政治謀略不錯,位他三個有才能的官也就是「三楊」來一同管理,這時候張太后和「三楊」把國家管理的靜靜有條,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這樣好的光景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畢竟此時的三楊和張太后加起來也都有個3,4百歲了,隨著張太后和「三楊」先後去世,小皇帝也長成了青年。
朱祁鎮對從小照顧他的一個叫王振的宦官很是寵信,起初自己老娘張太后在的時候經常打擊這個王振的氣焰,這個王振也怕太后就不敢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現在太后死了這個王振就開始興風作浪了,隨著這些有能力的人都去世了,小皇帝就開始自己面對朝政了,起初雖然他寵信這個宦官但是還是立志做一個好皇帝,他的內心也有一種治國安邦的人學在沸騰,開始做的也很不錯,由於他這個人比較善良而且也比較勤勞所以最初的國家還是治理的不錯的。
只是後來這個宦官王振就開始了他的狗頭軍師生涯,由於他也讀過一些書自己也有些文採,但是考學中舉對他還是有些難度的,所以為了接近政治中心他索性自己自宮進宮來當了當了宦官,等太后死了之後他就鉤稽人一些官僚,他企圖控制皇帝達到自己掌握政權的目的。由於皇帝對他很好所以別人也不敢說什麼了。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因為瓦刺軍入侵中原,這個王軍事就鼓動皇帝自己親徵,王振這個人雖然有點小本領,但是絕對達不到領兵打仗這個地步。但是朱祁鎮還是聽王振的帶著20多萬大軍就出發了,但是他完全沒想到雖然帶的人多,但是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也是一個問題啊,帶上吃的、用的、帳篷、兵器這路的行程也是很不容易,就耽誤了行程。到土木堡的時候就被人家瓦刺軍追上了,結果全軍覆沒。王振自己也死到這土木堡,朱祁鎮也被抓到了瓦刺,囚禁了起來。
起初瓦刺抓這個皇帝只是為了敲詐點錢財,但是後來沒想到人家大明朝有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這個皇帝在他們這反而成了個累贅。但是沒想到這個朱祁鎮在這裡的人緣也好得出奇,每個人都很喜歡他,瓦刺首領一看這還得了還是讓他趕快回去吧,於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人接走了他。但是這時候朝廷也有了新的皇帝,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回去之後他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之久。但是朝臣就不樂意了就是雖然這個皇帝事他們推上來的但是朱祁鎮已經回來了作為他弟弟的朱祁鈺就應當給講王位還給他啊,於是就產生了以個著名的「奪門之變」。這個事變之後啊,朱祁鎮就又奪回了王位。
之後他也變得收斂多了,雖然他之前做了很多錯事但是在重新獲得王位後,他開始勤勉於政,也開始任用賢德,自己也有很多的善舉。由於他本身就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好人,值得一提的是他頒布了以一條法令,由於感嘆殺戮嚴重,所以廢除了維持上千年來的殉葬制度。而且他也冊立了有一位好皇帝朱見深。就是由於他後期的賢明及冊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在父子倆的共同努力下也營造出了明朝的中興時代。功過都有它雖然說不上他是不是一位好皇帝,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他一定是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