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的老話是人們根據古代人們對氣候變化規律的觀察和總結,找到了氣候的對應關係,所以總結出的關於氣候推演的農諺俗語,經過千百年曆代口口相傳,一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準確。
八月十五下雨,正月十五下雪,這句話還有一個比較風雅的演變,就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兩句話表明的都是一個意思,說明了八月十五與正月十五之間的氣候對應關係。只要是八月十五陰天或下雨,那麼證明在正月十五的日子裡也一定會陰天或下雪。
這樣的關聯,看似比較離奇,其實也說明了在氣候方面是有規律和對應關係的,八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兩者差距150天,古人研究氣候變化規律,認為在30、60、90、120、150、180、240天等以30天為倍數的天氣都蘊含著規律變化。
就拿八月十五下雨來說,下雨就表明了有冷空氣在活動,大氣層的冷暖空氣互相相遇交鋒而導致的後果,而下雪也是一樣,只不過因為地面上的冬天溫度比較低,所以雨滴在降落的過程中發生了形態變化,就形成了雪。所以二者都是表示大自然的冷空氣的變化。
所以造成了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氣候對應是表示冷空氣發生了有規律的韻律變化,同時古代人們還觀察總結出了很多關於各個節氣之間的韻律變化關係,很多都是以30天為基數的對應節氣推理。這些都是古代人通過不斷觀察和總結出的結論,證明了古人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非常準確適用。
農村老話說:「八月十五下雨,到了正月十五下雪」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麼?你還聽過哪些類似的老話農諺?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