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套底層邏輯,他4年開店19000家,霸氣碾壓肯德基麥當勞

2020-12-20 正和島

中國餐飲品牌中,門店數量最多的是誰?沙縣小吃、絕味鴨脖還是楊國福麻辣燙?都不是,結果可能有些出乎意料,它是近幾年的後起之秀——正新雞排。

最新數據顯示,其門店數量已經超過20000家,還在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開了直營店,僅靠賣雞排每年就能達到70億的收入,被外界稱為下沉市場中的「隱形冠軍」。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塊小小的雞排是如何炸到全國乃至世界的。

編輯:正風

來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這兩年,靠著雞排、燒烤等爆款產品,正新雞排在全國大街小巷遍地開花。

從正新集團公開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11月,全球門店數量已超過20000家,而在2015年,這個數字還不過1000而已,也就是說,四年時間裡正新雞排漲了19000家,目前已超過肯德基、麥當勞門店數量之和。

業內人士透露,正新雞排一年可以賣出超7.2億片雞排,如果按照一塊雞排10-12元的市場價來換算,單靠賣雞排其年收入就超過了70億元。

而當媒體問起正新雞排的擴張秘訣時,背後的溫州老闆陳傳武卻總是笑呵呵的回一句,「主要是日子過得平順,幾乎沒有什麼波折……」顯然,這只是一句客套話,回顧正新雞排這些年的發展,其實它往前跨越的每一步,體現的都是用心打磨的產品之道。

01從「什麼都賣」到「只賣雞排」,20年後走出中國

20年前,正新還不賣雞排。

為了擴張業務,原本做速凍食品批發生意的陳傳武開了一家正新小吃店,店鋪選在了溫州比較繁華的虹橋路,憑藉著路段的優勢,小吃店一開張就引來了大量的客流量,生意很火爆。

當然,那時的陳傳武還沒有什麼品類的意識,幾乎「什麼火就賣什麼」,小店裡既賣奶茶、又賣烤串,還賣關東煮,雖然沒有固定的品類,但他在經營上卻一點都不馬虎,從首家正新小吃店開始,陳傳武就規定店員必須統一服裝,招牌必須設計的吸引眼球。

此外,即便當時還沒有清晰的定位,但他一直對「正新」這個品牌極為堅持,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只要正新招牌不變,其他都可以變。因為『正新』兩字很能體現中國文化,和我選品的理念契合。」

10多年的發展後,正新小吃店也變成了一家擁有漢堡、雞翅、肉串、飲品等10多個種類,幾百個單品的「老店」,但看著店鋪的不斷擴大,陳傳武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心中的隱憂反而一天比一天沉重。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開了這麼久的小吃店,連一個讓所有人記住的特色小吃都沒有,這讓陳傳武覺得似乎有點失敗,更重要的是,由於品類繁多,不僅讓消費者難以選擇,還增加了採購、物流、加工等流程環節的負擔,長此以往,看似極具優勢的小吃店,勢必會陷入發展的瓶頸。

痛定思痛後,陳傳武決定「瘦身」,他砍掉了店內90%的產品,並根據用戶的喜愛,主推「燒烤+雞排」的產品結構,「正新雞排」就此誕生。

由於便宜好吃,再加上便於規模化複製的產品結構,不到兩年,正新雞排就開出了500家直營店,品牌也逐漸在市場中打響。

但這樣一個過程並非順風順水,2013年4月,H7N9禽流感爆發,這對於正新雞排來說,無疑是寒冬的開始,但也是因為如此,陳傳武選擇變直營店為加盟店,而這個看似無奈之舉,恰恰奠定了正新雞排的擴張基礎。

因為加盟成本低、品類少以及操作簡便,再加上之前積累下的品牌形象,開放加盟的消息一放出就引來了不少個人商家的加盟,最多的時候,一天時間開了30多家店。自此,正新雞排開始從溫州走向全國,

如今,除了國內的大街小巷,在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市場正新雞排也開了10家直營店,陳傳武的雞排生意開始在海外市場中嶄露頭角。

02從1到20000家,野蠻生長的3大底層邏輯

那麼,正新雞排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快速擴張的背後又蘊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解密陳傳武背後的擴張秘訣。

1.從1家到20000家,供應鏈是根

正新雞排在2013年之前,累計補貼了八九千萬到供應鏈,漫長的付出都是負收益,但陳傳武從第一家店開始,就認為供應鏈是最重要的事,無論是需求性的還是戰略性的,從沒有停止過擴倉。

2017年10月,服務了十多年的正新雞排供應鏈從公司完全獨立出去,成立了圓規物流,目前依託7大中央庫,已經建立了50多個遍布全國的前置倉配中心。

同時,正新集團還擁有自建供應鏈平臺,為旗下各品牌加盟店及其他門店提供採購、配送等供應鏈服務,使得物流、冷藏等供應鏈環節得以優化,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在低門檻行業,如果沒有強大供應鏈的支持,那走低價路線無疑是把自己逼上一條絕路。優秀的供應鏈體系宛若一條深廣的護城河,可以大大提高競爭對手的準入門檻。

2.股權改革,讓員工成「股東」

僅僅產品好,營銷好,員工沒有積極性一樣難以成就大事業。為此,2014年正新雞排在長沙分公司試點進行了「長沙模式」的股權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長沙模式」的股改政策有兩大核心:單店入股和分公司股份改制。單店入股是對店長進行股權激勵,激發店長和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新設分公司採取股份制,分公司管理層將獲得一定比例的股份。

據了解,單店入股主要針對直營店,僅店長最高就可入股20%(該數據為「餐飲筆記」透露數據)。

陳新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誠,他和公司總經理金堅的股份的確是越來越少,「但事實上,如果企業發展了,賺的並不見得比以前少。」

3.別想著用原料掙錢,要給加盟商儘量低價的原料

到今天,在正新雞排工作的員工已超過8萬人(包括直營店和加盟店)。面對如此龐大的加盟商,如何進行有序管理便成了難題,對此,陳傳武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法則:

加盟商都「趨利」,誰能給他們更多利潤,他們就跟誰。所以,別想著用原料掙錢,要給加盟商儘量低價的原料。

管理加盟商的最大難題在於:杜絕加盟商外部進貨。為此,正新雞排利用拿貨量優勢,將進貨價降低,並在全國建立起8個食品加工廠,保證新鮮高效的配送。「相比於他們自己在外部採購,我們總部能送貨上門,肯定更有優勢。」陳傳武說。

在同行中,正新雞排的進貨成本相對較低,除去各種經營成本,加盟商能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率。

03連鎖餐飲能學到什麼?

另一方面,除了其快速擴張的邏輯外,正新雞排的產品打法,對於餐飲企業尤其是小吃連鎖餐飲來說,也是同樣值得借鑑的。

1.善用「單品爆款」策略

毫無疑問,正新雞排主打的產品就是雞排,這是它給消費者最大的產品印象,還有賣長沙臭豆腐的知名品牌「黑色經典」,它的發展路徑和正新雞排也極為相似,簡單的說,顧客只要看它門店的品牌名就知道它賣的是哪一款小吃,這就是單品和爆品策略。

同樣是打市場,與多個產品線相比,單品的認知度會更加高,更容易讓用戶記住,而且也容易去複製擴張,這就大大降低了加盟商技術的門檻,火遍全國的絕味鴨脖、正新雞排、黑色經典沿用的都是這個邏輯。

2.小檔口生意更容易形成迅速擴張

正新雞排多採用小檔口生意,店內不提供座位,也就無法選擇堂食,所以購買雞排只能打包帶走,這樣的好處是門店不會形成重資產。

因為門店通常租金都很貴,像萬達之類的商圈,一平米都要幾十元,而一個要租100平甚至幾百平的項目和一個只需要十幾平方的項目,哪個成本更低?對加盟商吸引力更大?結果不言自明。

另外,像雞排、鴨脖和臭豆腐這類單品,做的就是流動的生意,顧客即買即走,不用考慮屋內的就餐環境和給用戶帶來的體驗,這樣其實也非常方便門店的擴張。

為什麼說楊國福、張亮麻辣燙同樣是小吃,卻沒辦法做到絕味鴨脖、正新雞排這樣的規模?原因也就在這裡,這些湯水類食品打包後會影響口感,拿著也不方便,坐在店裡吃往往是最好的選擇,這就對店鋪面積提出一個很大的要求,起碼幾平方米肯定是不行的。

3.定價要符合快速擴張的消費區間

正新雞排之所以能快速擴張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定價很合理,定在了一個符合快速擴張的餐飲價格區間內。

定價在所有行業中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價高了沒人來,價低了掙不到錢。據《中國餐飲報告》的數據顯示,價格區間在15-25元之間的小吃餐飲店數量是最多的,這恰恰說明了餐飲價格對於門店快速擴張的重要性。

正新雞排十元左右的價格貼近了巨大的下沉市場,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小吃的心理價位也就是這麼多,再加上正新雞排又非常重視品牌建設,與同價位的對手相比,自然也就成了平民小吃中的知名品牌了。

04結語

史玉柱曾經總結過一個經驗:「中國人口是金字塔形的,真正的塔尖,就是北上廣這三個城市。但是大部分企業在這三個城市都是虧錢的,因為費用太高。其實越下面的城市越賺錢,因為越下面的成本越低。」

於是,很多人便覺得下沉市場的生意很好做,以為將一二線城市固有的餐飲模型搬到小縣城,就會有「降維打擊」的效果,但假若真的那麼容易,就不會有這麼多餐飲巨頭在下沉市場折戟了。

其實,無論是正新雞排、絕味鴨脖還是做臭豆腐的黑色經典,下沉市場的「王者」們都有一套獨特的「生意經」,甚至有時候只做一些小小的改動,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下沉市場的確有大生意,但是如何才能抓住這波機遇,做到像正新雞排、絕味鴨脖等企業一樣,仍然是需要花大力氣研究的一件事。

參考資料:

《門店數量超過肯德基,創始人竟說無心插柳!》 餐飲老闆內參

《雞排王者「正新」帝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3點秘訣要牢記!》 湖南財務管理軟體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他是肯德基教父,唯一打敗麥當勞的人,馬雲在他退休後才買肯德基
    其實在國外,麥當勞的名聲要比肯德基大,但在百勝大中華區總裁蘇敬軾的帶領下,肯德基在中國的店面由起初的4家擴大到如今的4000多家,成為中國最大的快餐企業。與蔡衍明先生所崇尚的街頭教育所不同的是,蘇敬軾先生在課堂上剛學到的知識更令自己受益匪淺。他曾先後就讀於臺灣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美國沃頓商學院,並先後取得了大學學位、碩士學位和工商管理學位。
  • 超過麥當勞、肯德基,開店兩萬多家的正新雞排是如何徵服下沉市場?
    一、客單價偏低,產品復購率高要說正新雞排最吸引大眾的一點,非便宜莫屬。比起那些動輒就要四五十的肯德基麥當勞,就算便宜點也需要二三十的德克士華萊士來說,正新雞排在價格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再加上絕大部門的門店都開在小吃街、火車站、學校周圍等人流量密集的餐飲場景,很容易吸引來來往往的行人進店消費。之前也有餐飲機構的投資人表示,「吃正新的人很多就是吃不起肯德基的人。」
  • 肯德基低調出售其中國業務 麥當勞則高調待價而沽
    隨後麥當勞也在1990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此後很長一段時期,這兩個品牌在中國都是美國快餐文化的標誌性品牌。  2015年,在百勝餐飲集團全球業務中,中國佔了一半。但這一數據並無法掩蓋其在中國市場的下滑之勢,自從2014年7月上海福喜將過期肉類原料重新加工、更改保質期後供應給麥當勞、肯德基餐廳的事件曝光後,肯德基的單店收入開始連續下滑。
  • 為什麼中式快餐幹不過肯德基、麥當勞?
    如果你開一家店用的是料包,旁邊另一家店是現炒,價格還更便宜,消費者用腳投票都知道該選擇誰。但問題是,到處都是這種小店,也叫夫妻店。夫妻店靠手藝,老闆就是廚師,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親自把關菜品質量,自己開店成本又能把握得好。幾十年在一個地方開店,在周圍幾公裡有了知名度,形成強有力的競爭。以連鎖品牌的口味,想和他們競爭,缺少優勢。
  • 肯德基:因中國而改變
    答案是:肯德基,因為肯德基是「老爺爺」,掌管著2000多家店,而麥當勞是「叔叔」,擁有1000多家店,爺爺自然比叔叔大了。一句玩笑話道出在美國本土開店數僅為麥當勞一半的肯德基,在中國卻反超麥當勞。  蘇敬軾,1989年走馬上任時,肯德基只有4家店,20年後的2009年6月16日,肯德基第2600家店落戶中原鄭州,蘇敬軾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表示肯德基會繼續「因中國而改變!」
  • 肯德基麥當勞誰是中國第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肯德基北京火車站快餐店今天迎來了第一批客人。至此,肯德基已在我國100個城市開設了400家快餐店。  肯德基百勝餐飲國際集團中國區總裁蘇敬軾今天在此間表示:「肯德基已成為中國現今快餐品牌中的第一名,實力強大的麥當勞今天在中國也尚未達到300家。」
  • 麥當勞的肉夾饃,肯德基的螺螄粉,為何洋快餐要屢敗屢戰?
    對此麥當勞客服回應稱,以實物為準,目前針對網友普遍反映的情況,需要一對一進行處理。除了實物與圖片不符,更值得思考的是,麥當勞這家西式快餐為什麼要賣肉夾饃?這要從麥當勞與肯德基這對相愛相殺的對手競爭說起。肯德基的變與麥當勞的不變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內地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盛況空前。
  • 職場百科:肯德基VS麥當勞,肯德基員工工資永遠比麥當勞貴一毛?
    相信不少小夥買針對麥當勞肯德基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肯德基的工資永遠比麥當勞高一毛,是什麼情況,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下。肯德基VS麥當勞兼職時薪!肯德基永遠比麥當勞只貴一毛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他們的兼職時薪待遇了。依照陝西西安為例,麥當勞時薪11.4元/H,而肯德基11.5元/H;一個城市一個價位。
  • 他的饅頭賣了20億元,創造了一個堪比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品牌
    說到外國的快餐品牌,我們首先想到的一般是肯德基和麥當勞。肯德基和麥當勞當年進入中國市場時,以席捲之勢,迅速風靡。很多80後或90後的童年裡,肯德基和麥當勞是脫不開的回憶。曾經有人看到肯德基和麥當勞這麼受歡迎,就想要是有一天中國的饅頭或包子也能成為這樣一個品牌就好了。
  • 肯德基、麥當勞與漢堡王,你更喜歡哪個?
    今年中秋國慶連在一起放假,作為三家都是全球大型西式餐飲連鎖店,肯德基,麥當勞與漢堡王紛紛推出折扣好禮等多種活動,但它們在國內卻又有所區別,你知道是什麼嗎?
  • 年賺6億,「山寨」成功逆襲!12224家門店是肯德基的2倍!
    從最初「山寨」麥當勞、肯德基,到做成中國人自己的「洋快餐」,華萊士的增長速度異常可怕,有統計數據顯示:這樣一個靠模仿麥當勞、肯德基起家的快餐店,如今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坐擁12224家門店!遠超前兩家,其門店數量更是肯德基的兩倍有餘,連外國人都經常去吃,簡直不可思議。那麼,華萊士是靠什麼成功發家的呢?
  • 蘭州拉麵沙縣小吃為啥不能像肯德基麥當勞那樣霸屏世界品牌
    今天我們來談談,這麼多知名的民族品牌,為啥一直處在分散的狀態如果他們能成為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那種世界型的企業,估計品牌效應會非常好......可是到今天為止,好像都沒有出現這種跡象......蘭州拉麵沙縣小吃和肯德基麥當勞都屬於快餐類型的飲食,但是在製作上是有很大的不同。
  • 肯德基VS麥當勞 誰才是消費者的「老鐵」?
    截止2016年12月31日,麥當勞在中國內地的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超過2400家,在香港超過240家,而肯德基是它的2倍多。  從數據裡看「老鐵」    值得一提的是,肯德基2016年全年同店銷售額(即同一間銷售店在相同時期下的銷售額)增長3%。  而麥當勞4月26日在官網公布了麥當勞全球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麥當勞的全球同店銷售增長4%,美國同店銷售則增長1.7%,第一季度淨收入為12.15億美元,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11.2億美元。
  • 想挑戰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真功夫
    文 / 華商韜略 曹文密 作為中國快餐前五強中唯一的國產品牌,真功夫創始人潘宇海一直沒放下挑戰肯德基麥當勞的心思。 1 中國是美食之鄉,也是是全球第二大餐飲市場。
  • 工資遠低於最低標準 麥當勞肯德基在華違規用工
    為了充分調查事實真相,1月中旬始,本報派出5名記者和實習生,對廣東省特別是廣州市數十家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餐廳使用非全日制員工的情況展開調查。  本報記者和實習生先後成功「臥底」進入了天河石牌天河購物中心麥當勞分店、環市中路麥當勞寶山分店、海珠區肯德基賽博餐廳及崗頂必勝客等多家國際知名快餐店,成為餐廳的計時服務員、兼職服務員。
  • 戰略性連鎖經營:肯德基以弱勝強之道
    在中國肯德基的表現更加超過其全球的發展基調,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作為第一家「洋快餐」進入中國(5年以後麥當勞才姍姍而至),其在北京前門開設第一家餐廳可謂是中國快餐行業的開山之作。16年的時光冉逝,肯德基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快餐「雙冠王」,截至2003年1月,肯德基已在中國設有32家肯德基有限公司,管理並經營著全國近200多個城市裡850多家連鎖餐廳。
  • 臥底日記揭露肯德基麥當勞大學生鐘點工工資現狀
    他是花都人,在廣工讀大四,每天得花4塊錢坐公交車上下班。 他今年一月份剛剛漲了工資,每個小時從原來的5.3元增加到了5.4元。「其實這一毛錢漲不漲對我而言都沒什麼。」在他看來只有多勞才能多得。 當我追問「難道麥當勞沒有限制你們一個月的工時嗎?」他笑笑說:「上個月我很多天都上十幾個小時。」許秋明稱,有一個周六因為要進貨,他從上午一直做到凌晨,連續工作了15個小時。
  • 麥當勞附近必有一個肯德基,微軟零售店揮袖而去,蘋果store會落寞嗎
    蘋果店一英裡範圍內就有一家微軟店 微軟的85家門店中,幾乎每一家都在蘋果店一英裡範圍內,其中四分之三的門店距離蘋果店只有四分之一英裡,其中許多門店都在同一個購物中心。這使得消費電子類用戶,可以同時光顧這兩個店面購物,這對似乎是競爭關係的雙方都有微妙的影響。
  • 麥當勞巨無霸等漢堡漲五角 肯德基暫時按兵不動
    巨無霸、麥辣雞腿等漢堡均從10.5元漲到11元,而老對手肯德基則按兵不動,沒有進行調價。圖為麥當勞在北京繁華的東方新天地以行為藝術式的早餐推廣方式吸引傳媒。 中新社發 錢興強 攝    麥當勞又漲價了!巨無霸、麥辣雞腿等漢堡均從10.5元漲到11元,而老對手肯德基則按兵不動,沒有進行調價。
  • 「山寨」肯德基的逆襲,年賺25億,坐擁12224家門店是肯德基的2倍
    隨著這兩大快餐品牌的發展,很多人看中了這一行業之中的利益,紛紛開始模仿麥當勞、肯德基的經營模式。 然而,在市場的考驗與時間的衝刷之下,很多隻知模仿未曾創新的快餐店終究難逃倒閉的「噩運」,而一家國內的本土品牌卻成功的經受住了種種考驗,門店越開越多,而今其坐擁12224家門店,是肯德基的2倍,年賺25億,很多人將之稱為「山寨」肯德基的逆襲,而它便是華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