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三次「易名」背後:品類選擇對餐飲品牌發展尤為重要

2020-12-16 贏商網

  品類和生意之間到底有多大的關係?

  品類諮詢的聯合創始人譚大千如是說:「沒有品類機會,品牌等於零。」

  餐飲人倘若在選品類時站錯了位置,沒有捕捉到很好的機會,未來很多努力都會付之東流,這是一個白白耗能的過程。

  那麼,到底該如何捕捉品類機會?譚大千在最近的一次活動上,分享了真功夫(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從其前身雙種子到如今真功夫的品類成長之路。

  筷玩思維(ID:kwthink)認為,雖然如今以真功夫為代表的傳統中式快餐企業頗有被叫衰的跡象,真功夫向產業平臺轉型的動作似乎也證實了傳統餐飲微利的現狀,但真功夫能在一眾餐飲品牌中脫穎而出並成為標杆性的中餐企業,一定有自身的敏銳視角,比如其對品類的精準理解等。

  復盤真功夫,標準化技術、時代趨勢決定了品類的廣度

  餐飲的本質是商業,做商業的都希望自己的生意可以做得寬廣且長遠,對餐飲來說,品類的廣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生意的廣度,時勢造英雄,品類的廣度多與時代趨勢有關。

  嚴格意義上來說,真功夫於2004年成立,因為在此之前,真功夫不僅不叫真功夫,賣的也不是蒸食。

  真功夫的創始人潘宇海在1990年創辦了一個主營甜品、粥品和湯粉的品牌,名字叫「168甜品屋」,也就是說,潘宇海最初建立的產品線裡是沒有米飯的。

  1994年,潘宇海將「168甜品屋」更名為「168蒸品店」,這是第一次易名。

  1997年,潘宇海把電腦程控一體化蒸櫃變成了現實,攻克了中餐標準化的難題,「168蒸品店」更名為「東莞市雙種子飲食有限公司」,這是其第二次易名,第一家「雙種子」蒸品餐廳開業,全球第一家實現「標準化」的中式快餐餐廳也誕生了。

  雙種子可以看做是真功夫的雛形,因為在雙種子階段,標準化的技術已經具備、蒸品餐廳的概念已經出現,雙種子品牌打出的廣告就是「更有營養的美味中式快餐」。

  這時的雙種子在其大本營東莞取得了快速的發展,2001年,它開始進軍廣深市場,2001年到2003年,廣深的雙種子店盈利狀況堪憂,甚至可以說是東莞店在養著廣州店、深圳店。

  2004年,雙種子公司確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並將品牌名改為「真功夫」,這是第三次易名。

  從真功夫的發展歷程來看,真功夫的品類選擇之路並不順暢,最初的「168甜品屋」和蒸品、中式快餐沒有任何關聯,4年後蒸品的概念開始出現,3年後標準化的技術得以成熟,又過了6年,真功夫的名號才開始打響,用品牌強化品類的模型才開始建立。

  即便發展的過程跌跌撞撞,真功夫終於在2004年的時候塵埃落定,2005年真功夫的直營連鎖店就達到了100家,今天,真功夫的門店數已經有500多家,真功夫也成了中式快餐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們回過頭來看,在零幾年的這個時間節點,麥當勞、肯德基所代表的快餐概念都還是一種很年輕的狀態,彼時,全球城市化進程開啟,社會節奏加快,快餐應運而生。

  洋快餐千好萬好,終究適應不了中國人的舌頭,因此,時代對中式連鎖快餐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首度完成中餐標準化的真功夫這時恰好滿足了時代的需求,自此,扶搖直上。

  筷玩思維認為,品類的廣度不在品類本身,而在於標準化的程度,在眾多學習麥當勞、肯德基的餐企中,真功夫可謂是學到了精髓,餐飲想要做大,標準化始終是繞不開的一個選項。

  用營養美味構建中式快餐的細分品類,用品牌強化品類細分的概念

  顧客不會因為標準化程度高而選擇一家餐廳,顧客選擇一家餐廳的理由只會是實惠、美味、營養健康等。

  真功夫的獨特之處在於選擇了「蒸」這種工藝,相對於炒,蒸食顯然更容易標準化;相對於炒,蒸食顯然更健康、營養。

  記者在零幾年時曾在深圳生活過一段時間,記憶中那時的快餐還停留在小作坊、用泡沫餐盒打包的階段,也就是說,那時的快餐除了面對髒亂差,幾乎別無選擇。

  即便那時麥當勞、肯德基的連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了,消費者仍然對洋快餐的油炸工藝持懷疑態度,更何況,中國消費者的舌頭更加適應小菜配米飯,而不是漢堡加炸雞。

  於是,就像真功夫的廣告語「營養還是蒸的好」那樣,消費者開始把營養健康和真功夫關聯起來。

  再加上,真功夫的大本營珠三角的消費者,對「蒸食」是有認知的,當「蒸」這個詞出現在嶺南人面前時,他的腦子裡會浮現出一系列豐富的味道。

  總之,蒸食類的中式快餐品類建立起來了。

  如上文所述,真功夫在雙種子階段時,蒸食、標準化的模型已經具備了,但當雙種子帶著這個模型去到廣深等一線城市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03年時,雙種子在珠三角開了48家店,有趣的是,門店附近的人對這家店完全沒有印象,而在雙種子吃飯的消費者,吃過之後也都記不得吃過什麼,說明雙種子的品牌力十分欠缺。

  因此,在確定細分品類之後,還要用品牌去強化細分品類的概念,比如,真功夫的LOGO和「營養還是蒸的好」的廣告語就發揮了巨大的效果。

  筷玩思維認為,真功夫其實已在10年前,無意暗合了如今被推崇的「品牌+品類」的命名方式。

  真功夫的亮點是「蒸」,真功夫的真字恰好一語雙關,那麼,功夫二字是如何考量的呢?

  當時,中國向世界輸出的大量影視作品、文化作品都是功夫文化,自然中國的功夫文化給全世界留下的印象最深,真功夫又是一個致力於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企業,於是就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功夫文化。

  功夫的代表人物有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真功夫為什麼選擇了李小龍呢?

  因為,李小龍有標誌性的動作和聲音,更易進行符號化的認知,就像一個人,鬥篷一披,內褲往外一穿,大家就知道他在扮超人,跟臉沒關係。

  一個調查顯示,有67.8%的消費者都能根據真功夫的LOGO辨認出它的形象,即便真功夫在升級之後,李小龍的形象模糊了不少,消費者對LOGO的認知力還在。

  真功夫憑藉人們熟知的功夫文化,成功的讓它的蒸食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真功夫在成名之後,形成了和雙種子完全天壤之別的東西,搶佔了中式文化的先鋒。

  快餐品類的大趨勢是去快餐化,後臺效率更高,前廳服務更人性化

  有一種紅叫做快餐紅,從麥當勞到肯德基,再到真功夫,無一不是如此。

  但到2008年的時候,整個中國發生了劇變,這個時候,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被提升起來,中國人這時候需要以一個屬於自己的、完全自信的姿態出現。

  人們對過去完全工業化的菜品呈現方式、極度追求效率的呈現方式,已經感到不舒服了,中國人還是習慣被人服務。

  整個快餐行業將發生一次大的變革,去快餐化勢在必行。這時的中餐企業也開始從之前過度模仿外國企業,進階到開始尋找自己的路子。

  以真功夫為例,它正在極力消除快餐的感覺。

  比如消滅快餐紅,對售賣模式也進行了改革,以前消費者面對真功夫30多元的套餐,會認為很貴,但現在,真功夫開放了自選模式,即便客單價達到了45元,消費者也能接受,客單價的瓶頸反而在無形之中被衝破了。

  筷玩思維認為,中式快餐這個品類發展到現在,已經不能由單一的標準化、快節奏來承載了,80後、90後的消費者不喜歡冷冰冰的工業化,他們要更好的綜合體驗,所以要去快餐化。

  去快餐化不是說要把快餐的一切都推翻,要牢記的是:快餐本身仍然是個朝陽的大品類,去快餐化與快餐的本質是不衝突的,快餐的本質依然是後臺效率要高,工業化水平、標準化程度要高。

  去快餐化,真正需要革去的是快餐的感覺,因此,餐企要在帘子之外的前廳去快餐化,在和消費者接觸的環節中,更加重視與消費者的互動、空間體驗,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等等。

  譚大千稱,後臺效率更高、前廳服務更人性化,這是整個快餐新品類的大趨勢,這一趨勢將會迎來一個大的爆發點。

  筷玩思維認為,去快餐化是快餐進階的必由之路,但並不意味著快餐都需要很重的服務,因為服務是需要耗費成本的,去快餐化的本質是提升消費體驗,比如,可以通過高性價比的菜品讓顧客獲得賺了的感覺,或者是通過自選模式讓消費者有參與感。

  結語

  沒有品類機會,品牌等於零。

  品類機會的捕捉,一方面,要迎合時代的大趨勢,比如,真功夫當時提出的「營養還是蒸的好」的理念;另一方面,餐企自身要擅於創造機會,比如,真功夫獨創的中餐標準化模式,以及用品牌強化細分品類的營銷方式。

  在那個缺乏中式快餐的時代,真功夫把握住了當時的品類機會,因此崛起了。

  現在,快餐品類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趨勢,真功夫也在為適應趨勢做種種變革,識時務者為俊傑,順勢而為才會活得長久,品類選擇過後,升級和迭代依然不能停歇。

本文轉載來自:筷玩思維 記者:焦逸夢,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排行榜發布
    8月13日,「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頒獎盛典在成都舉行。「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2020中國餐飲(細分品類)三甲品牌」兩大獎項揭曉,160個餐飲品牌獲此殊榮。  據了解,「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頒獎盛典,作為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當中的重要環節,自評選之初就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初審階段,評選組委會前期調研了全國5萬多個餐飲品牌,並從中篩選出600多個優秀餐飲品牌參與網絡投票。在網絡投票環節,網友們貢獻了近千萬的票數,最高日活躍IP總量高達220000+。
  • 從一個餐飲品牌做到品類的代表,客語經營之道
    客語餐飲品牌從2013年創立起來,可謂是客家菜中的後起之秀,其門店客語門店已遍及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惠州、江門等珠三角重要城市,以每天翻臺12次的好成績從一個餐飲品牌做到一個品類的代表,客語這家品牌又有什麼值得餐飲人借鑑的亮點呢?花萬裡設計總結出以下幾點與大家學習。
  • 「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評選正式啟動
    對於餐飲人來說,2020年亦是一個無比艱難的年份。疫情重創餐飲行業,營收少得可憐,從業者哀嚎聲一片。但對於實力雄厚的頭部餐飲品牌來說,他們所遭受的衝擊可能要小於其他餐企,而他們的回血速度又能快於其他餐企。這就是目前餐飲業的現狀,唯有頭部才會被記住,唯有成為頭部才有可能更好地存活下來。
  • 潘宇海:宇量如海 打造「真功夫」餐飲帝國
    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喧鬧街頭,總會有一家「真功夫」門店,在寒來暑往之間,在每一個或忙碌或悠閒的日子裡,以其獨有的原盅蒸品的香氣和方便快捷的供餐方式吸引食客駐足。這一發展近30年的餐飲品牌,如今在中國已有600多家直營店,22000餘名員工,年銷售額超過30億,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式連鎖餐飲帝國。
  • 餐飲版圖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冠軍
    許多餐飲人把目光停留在北上廣深,關注那些一線城市裡的餐飲品牌,但實質上它們只是偌大市場裡很小一部分。在下沉市場有些品牌或許你聽都沒聽過,但它們已經「各霸一方」,佔領中國某些板塊或城市,構建起品牌核心根據地與大本營。本文將為各位羅列中國餐飲版圖中,四個品類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強者。
  • 「真功夫」的真功夫
    方向比速度重要。文 / 華商韜略 曹文密作為中國快餐前五強中唯一的國產品牌,真功夫創始人潘宇海一直沒放下挑戰肯德基麥當勞的心思。1中國是美食之鄉,也是是全球第二大餐飲市場。很多人都通過創辦餐飲企業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潘宇海也一樣。
  • 想打造品類標杆?餐贏計教你用面子工程搞大餐飲品牌!
    著眼長線,把握餐飲趨勢隨著時代和後浪的衝刷,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又有多少被市場所拋棄。無論是藏在深巷中的「精神食店」,還是城市商圈中的「連鎖熱浪」,除了經營 「品牌」,更重要的是如何抓緊 「客戶」。也是決定你品牌能否基業長青和持續受到市場青睞的重要因素。裡子工程包含了團隊的組織力。
  • 真假「真功夫」!餐飲品牌涉嫌侵犯肖像權,被李小龍女兒告上法庭
    相信大家逛街的時候,都見到過一家品牌連鎖餐飲店——真功夫,其logo設計因酷似著名武打巨星李小龍而被熟知,尤其是亮黃的色調,更使人眼前一亮,令消費者誤以為該品牌為李小龍家人開的餐廳。但是,近日,這家餐飲品牌因涉嫌侵犯李小龍的肖像權而被告上法庭。據悉,12月25日,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將真功夫餐飲起訴至上海二中院,要求真功夫餐飲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形象,連續90日在媒體版面澄清其與李小龍無關,並賠償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經濟損失2.1億元、維權合理開支8.8萬元。
  • 小吃餐飲趨於品牌、標準化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因為現在人們的選擇太多,誘惑更多小吃品牌化曾幾何時,提起小吃,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街頭「三霸王」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三霸王」在人們的視線中逐漸弱化,小吃品類市場蓬勃發展,湧現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小吃品牌。取而代之的是各地迅速崛起的特色小吃,如陝西肉夾饃、張正麻辣串、阿甘鍋盔、絕味鴨脖、麻辣燙等等……7月2日,在「2019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暨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頒獎盛典」上, 「2019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 正式揭曉。
  • 為了解魚快餐品類發展,我們採訪了釣魚灣五穀魚粉創始人
    說到魚快餐,許多的餐飲行業從業者都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傳統的魚品類餐飲在近幾年不斷改進發展,逐步出現了五穀魚粉、酸菜魚米飯、烤魚飯等新的魚快餐形式。並且也出現了像釣魚灣這樣優質品牌的誕生。那麼魚快餐品類在當下餐飲大環境下應該怎麼做呢?
  • 2019中國餐飲品類第一數據大盤點及隱藏數據背後的20個趨勢
    3、快餐在米飯快餐品類裡,楊銘宇黃燜雞米飯以3827家門店規模第1。 臺資味以1451家的米飯外賣門店規模和臺式便當子品類規模第1。老鄉雞在2019年以804家的直營門店數成為直營快餐品牌規模第1。而背後真正的隱形冠軍鄉村基集團,以鄉村基+大米先生共計901家的門店規模登頂中國直營快餐寶座。
  • 一碗排骨飯背後的IT「真功夫」
    通過精心打造的IT系統,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一碗碗普通的排骨飯,增加了許多IT元素。  一碗真功夫的香汁排骨飯裡除了米飯、排骨和醬汁,還有什麼?  除了大米、排骨和調味品之外,在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真功夫」)IT總監王磊的眼裡,這碗排骨飯裡還蘊藏著無數他辛勤加入的「IT元素」。
  • 2019中國餐飲品類第一數據大盤點及隱藏數據背後的20個趨勢!
    14粥類粥的品類裡,三米粥鋪以1100家的門店數成為粥品類門店規模第1名;排名第2的是曼玲粥鋪,門店數978家。三叔粥鋪以單店月均6926單成為全國粥鋪線上月均量第1名,線上門店數138家;曼玲粥鋪以813家線上門店數和單店月均6678單成為線上總銷量全國冠軍。
  • 餐飲過冬?這300個品牌為啥選擇捂著一杯豆漿「取暖」
    王武雙表示,他心目中理想的「餐飲比」為餐食佔比70%,飲品佔比30%。這點悄悄的微調,也能大大提升門店的盈利能力。多位餐廳老闆對內參君表示,過去菜單中即使飲品選擇不多,顧客往往仍然會選擇在店內點飲品,而在新茶飲大行其道之後,他們在這塊的利潤幾乎全被吃掉了,「你沒辦法阻止顧客先買一杯喜茶再進店吃飯。」
  • 餐飲消費回溫,這些品類將率先「解凍」
    疫情逐漸褪去,哪些細分品類最能治癒消費者受傷的心?乘著消費復甦的春風,餐飲的「彈跳臺」在哪? 特色火鍋、粵式火鍋中,廣式/港式火鍋品類發展最快,以豬肚雞為代表的廣式「煲湯類」火鍋,花膠雞為代表的港式輕奢系火鍋,繼潮汕火鍋之後,在全國地區不斷滲透;如【那都不是鍋港式打邊爐
  • 李小龍女兒起訴「真功夫」餐飲,法律人士:不一定勝訴
    近日,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女士將國內中式餐飲連鎖企業真功夫訴至法院,認為真功夫餐飲使用的商標「外形酷似李小龍」,要求其賠償人民幣2.1億元、維權合理開支8.8萬元,並在媒體版面上連續90日澄清其與李小龍無關。
  • 真功夫更新品牌LOGO和形象,快餐行業中國風設計刮起來了?
    餐飲行業的一些變化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近幾年餐飲行業的全面開花,一方面是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卻是競爭加劇,很多餐飲品牌默默倒下,在餐飲圈內的說法就是更迭周期變短
  • 2020中國餐飲十大品牌揭曉,你愛吃的那家上榜沒?
    兩大榜單,重磅出爐「2020中國餐飲(品類)十大品牌」頒獎盛典,作為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當中的重要環節,自評選之初就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得到了新華網、中國網、中國國家品牌網等各大媒體機構的報導,實現從國家級權威媒體到門戶網站、新媒體等各大平臺的全媒體報導
  • 真功夫攤上事了!
    李小龍有真功夫,真功夫不一定是李小龍的,曾號稱中式餐飲第一品牌的真功夫攤上事了。說起真功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餐飲品牌,而且它的圖標更是讓大家印象深刻,一看這個圖標,大家很自然的就聯想到了功夫巨星李小龍,畢竟太像了。
  • 「真功夫」餐飲回應被索賠2.1億 李小龍女兒律師:已準備多份證據
    東方網記者劉理12月26日報導:25日晚間,某自媒體曝出,因使用酷似李小龍形象的圖標達15年,連鎖餐飲企業真功夫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中文名: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起訴至上海二中院,索賠2.1億、維權合理開支8.8萬元及停止侵權、公開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