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0-12-11 山西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定了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鞏固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省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結合自身實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穩定承包關係給農民吃下「定心丸」

「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工作,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11月2日,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總結暨表彰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軟斌在山西分會場參加了會議,他認為: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事關億萬農民切身利益。我省聚焦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健全推進機制,創新工作舉措,規範操作程序,化解矛盾糾紛。目前,全省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511萬份,頒證率99.18%,圓滿完成了改革任務。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妥善解決了承包地「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讓承包農戶吃下了「定心丸」。

「特別認可,特別放心,特別開心。」武鄉縣蟠龍鎮石門村村民郝旭昌這幾天正忙著收穀子,他所在的食無憂種植專業合作社的400多畝穀子喜獲豐收,一畝穀子能收入2000元左右。郝旭昌拿著紅彤彤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喜笑顏開:「我自己家裡承包著6畝多地,去年進行了確權登記頒證,承包到期後還能再延長30年。有了這個證書,我們農民種地就有了底氣,地裡邊也敢投入了,把土地變得更肥沃、更綠色,長出好糧食、好果子!」

長治市的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全省出類拔萃,在全國也走在了前列,是我省受全國表彰的唯一地級市。全市確權工作涉及3466個行政村,完成合同籤訂工作3464個村,完成頒證任務的3463個村,完成率99.9%。該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中心的王君玉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面有農戶的基本信息、農戶的身份證信息、家庭共有人,以及土地的四至關係(界限),有了這個證,農戶今後就可以進行銀行抵押,還可以放心將土地出租給他人,入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真正吃了一顆「定心丸」。

土地確權頒證讓群眾種上「放心田」

屯留區餘吾鎮牛家腦村的農民周偉奇有耕地20畝,每年投入不增,收益卻年年增加。他高興地說:「承包地確權了,現在又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我把地交給農業生產託管組織來『打理』,就能長期安心外出打工了,託管的合作社也可甩開膀子大幹了。」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有效激活了農村土地資源的活力。」屯留區農經中心主任侯學增信心百倍地說,「今年,屯留區實現了156個村集中連片的全程託管,面積達32萬畝,半託管面積28萬畝,服務小農戶4.87萬戶,佔全區小農戶的84.5%。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索農業生產託管工作,實現全區60萬畝土地全程託管,使農戶增收、農業增效。」

「現在,全縣的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已經結束,後續管理工作同樣不能落下,要始終堅持承包地的農業用途,有效遏制糧田非糧化,嚴禁農地非農化。」古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鵬說,「我們正著手建立健全農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服務機制,增強管理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有效激活了農村「沉睡資本」。靈石縣英武鄉張家山村因採煤沉陷搬遷,村民承包地撂荒棄耕現象嚴重,該村從2018年起將村民承包地按照確權數據統一流轉回村集體,把改造新增的耕地面積歸村集體所有,「化零為整」將土地打包流轉給本村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靈石縣農村事務管理中心主任賀瑞勳說:「我們充分利用承包地確權數據,加強農村承包地管理,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此舉不僅增加了村民財產性收入,而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產權改革是鄉村振興「活絡丹」

昔陽是山區農業縣,依靠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精準扶貧政策,成為全省首批、晉中首個脫貧摘帽縣。從2014年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到2019年全面完成數據入庫、登記在村、頒證到戶等關鍵環節,都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實現了穩妥確權、依法確權、全面確權,土地制度改革各項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昔陽縣委書記許利偉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革命性舉措,我們將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精準把握核心要義,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資源,釋放最大效應,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芮城縣北依中條山,南臨黃河,農業自然條件優越,是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的限制開發區,也是農產品主產區,曾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產糧大縣」。該縣農經中心主任魏國豔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全力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注重土地確權成果的轉化運用,積極做好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前期準備,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更好地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李秀川是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站長,也是我省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的實施者,他對記者說:「下一步,我們將落實銜接好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組織開展好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加大農村承包地確權成果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承包權有償退出、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以及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中的應用,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記者李全宏 王秀娟 範珍 張麗媛)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

推薦閱讀

直播大賽給力!「呂梁山護工」叫響全國"革命老區好百姓,靠勤勞雙手把幸福播種,脫貧有志氣,汗水繪美景,要給呂梁人爭光,幹啥咱都行……"今日,在感人勵志的《呂梁山護工之歌》聲中,"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呂梁山護工專場落下帷幕。

從無聞到有為 見證呂梁山護工的與時俱進 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正是家政服務行業開發的「沃土」。呂梁市從客觀實際岀發,大手筆投入,精心打造「呂梁山護工」品牌。國內市場的開花結果,讓「不知足」的呂梁市有了拓展國際市場的「雄心」。

相關焦點

  • 黨課|如何深刻理解「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大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 新時代應著力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唐海龍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定了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鞏固和完善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 以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長沙晚報評論員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崖州灣科技城將率先開啟三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將儘快形成試點推進方案,選擇條件成熟的南山等村先行試點,形成示範帶動效應,推進三亞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被列為率先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先行區。在對接會上,三亞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專家團隊成員介紹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支持崖州灣科技城發展、促進崖州區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發力點與整體謀劃。
  • 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現就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制定如下實施意見。一、深刻理解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 從歷史維度看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戶籍制度改革
    針對這一弊端,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其核心是促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保障流動人口的平等權利,促進流動人口融入城市,實現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而戶籍制度改革則是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制度基礎。 2014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正式啟動。
  • 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啟幕 宅基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將有突破
    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新一輪農村改革啟幕 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將有新突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改革是關鍵一環。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新一輪農村改革即將啟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1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業內指出,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農村改革。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變遷與未來重點方向思考
    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 回顧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歷程, 總結土地制度改革變遷的經驗與啟示, 並探討未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方向, 對新時期重塑農村人地關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
  •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助推鄉村振興
    2014年10月~2020年10月,烏蘭察布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市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和農牧業主管部門共同努力,攻堅克難,穩步推進,歷時將近6年,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旗縣自查的情況下,完成了市級核查。
  • 評論: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會擘畫「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宏偉藍圖,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 武進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
    2016年,常州市武進區作為全國33個試點地區之一,啟動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經過四年多探索,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已在武進全面制度化推開。截至目前,武進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面積佔全國33個試點地區入市面積的78%,為全國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供「武進樣本」。
  • 方城縣券橋鎮: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助脫貧促振興
    河南方城訊:(王顒 王炳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管長遠、打基礎,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改革。改革關鍵是賦予農民更充分的財產權利,核心是把村集體的資產折股量化,實現「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通過構建一套既能體現集體經濟優越性,又能調動個人積極性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管好用好集體資產,促進資產保值增值,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銜接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中央農辦主任韓長賦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生產關係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為基礎的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2018年是我國農村改革40周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時代起點上,系統梳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歷程,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論述,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 梁平:稻花香裡喜慶豐收 鄉村振興全面發力
    梁平區委負責人稱,梁平區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梁平區「五管齊下」,奮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爭當全國先進」,「努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廣州番禺區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著實推進農村全面發展
    近年來,番禺區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基層治理、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卓有成效,著實推進農村全面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堅持黨建統領,推進政務公開在番禺東環街甘棠村,村委大堂裡設置了一個村務電腦查詢平臺,村「兩委會」會議等會議記錄會在會後24小時之內放入平臺供村民查詢。
  • 致公黨員專家發言 | 李 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這個概念,以此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福建致公經濟研究院院長、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授、福建農林大學碩導、博士李為,在「致酉合作」三十周年致公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座談會上,作了《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言。李為圍繞「五大振興」,實施「五大行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兩萬字長文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8年是我國農村改革40周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時代起點上,系統梳理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歷程,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論述,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 推進鄉村五個振興 引領中原更加出彩
    以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大力發展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多路徑促進農村脫貧攻堅,多元化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增富,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農民更多分享鄉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升級增值收益,更好共享農村改革發展成果。
  • 各地紮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本文轉自【央視網】;(新聞聯播):為紮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工作,各地出臺政策舉措,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農業大省黑龍江目前農村承包地確權率為99.2%,頒證率為96.7%,在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前提下,黑龍江聚焦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始新一輪探索。楊成業是黑龍江蘭西縣村民,今年,他把土地託管給了由村集體組織創辦的種植和農機合作社,每畝地合作社收取一定的託管費,從種到收提供全程託管服務。
  • 《福建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提交一審
    圍繞「五大振興」立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福建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提交一審  省人大常委會會議1日分組審議《福建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該《條例(草案)》緊緊圍繞「五大振興」,特別在做好規劃編制、加強鄉村治理、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支撐和法治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