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大「二根」老師的「七棵」習慣樹

2020-12-18 環球網

中國江西網訊李彩豔報導: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心。師者,傳的是道,授的是業,解的是惑,給的是情。孔目湖畔,馬鞍山下,新竹蓋舊竹。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教授、數學系主任劉二根老師30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的工作,將美國教育中的「七顆」習慣樹「巧用」到教學與科研中,用心耕耘,「樹」上結出的果實纍纍、「桃李」也芬芳滿園。

今年49歲的「二根」老師,依然每天堅持騎自行車去上課。平常穿著樸素,他的課堂如一道簡單卻營養的「菜餚」,認真仔細的態度是不變的「主菜」,和藹暖人的笑容是獨特的「調味料」,十分受學生「青睞」。他是「良師」亦是「摯友」,孜孜不倦地講解習題,語重心長地敦敦教誨,仿佛「玩笑」間專業知識和人生道理的「養料」已「根植」於學生心田。「摸摸口袋都是有身份證的人了,還不知道好好學習」 「一切不以學知識為目的的學習都不算是學習」,劉老師的這些經典語錄被學生銘記在心。他的教學猶如「七棵習慣樹」,從「樹根」開始,從下往上將七個習慣像一棵小樹一樣培育成參天大樹,在獲得「累累碩果」的同時,為相關學科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將「習慣樹」的種子播撒校園。

「二根」老師的教學方式也許「司空見慣」,也許理工科的學習方法「習以為常」,也許大學學習「白駒過隙」,但「匆匆那年」在二根老師所帶的學生心中卻是那樣「彌足珍貴」。只因為普通中沉澱著執著,平凡中浸潤著卓越,「堅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二根」的「好習慣」隊伍。

習慣一:「根植」課前準備(「根植」「泥土地」,釋放正能量)

作為教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高等代數》等六門學科的一名老教師,雖然對教學內容已經「倒背如流」,但「二根」老師從不滿足—實實在在地「紮根」「泥土地」中—而是多方搜集新資料,認真地再做一次「功課」。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一兩天恪盡職守並不難,難的是一以貫之、持之以恆,30年來,「二根」老師從未打破「每課必備,每課必新」的備課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安排合理,具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學生們紛紛為其「點讚」。「劉老師講課熟練生動有趣,重點突出,『巧解細說』令同學們很容易接受,講課的內容比課本上的更好理解,大大地增加了我們學習『高數』的熱情!」他的學生在評教中如是評價道。理工科的課堂難免枯燥難懂,「二根」老師細心用心的準備、精益求精的態度,讓課程內容化「困難」為「神奇」,無論學生基礎多差,也能「帶勁」地學習。

習慣二:「倒追」困難學生

認真批改每一本作業,糾正每一個錯誤並指出今後應注意的地方,這又是一個好習慣。「二根」老師總是不忘在學生「掙扎」於難題的邊緣拉起他們的小手,點燃求知的「火把」。課後進行答疑輔導,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有求必應,耐心地進行輔導,這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網上評教中,學生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真得很敬佩老師您,課上的好那是沒話說的,又能夠認真地解答我們學生的疑問,我真得很喜歡上您的課。」「二根」老師也因此在學校「日新網」學生論壇中被評為華東交通大學「最牛教師」之一,2013年被學生評為華東交通大學首屆「我最喜愛的教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要把學生一個一個「馱過」「理科困惑」的河流。

習慣三:「爬坡」精品課程

在用幾個好習慣夯實基礎了之後,他開始尋找新的突破。上課不再只是簡單的進行,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開始忘我地構建精品課程。成功的道路中總是困難重重,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其迎難而上,從不打「退堂鼓」。功夫不負有心人,劉老師的「習慣樹」上結出了累累碩果,令人嘖嘖稱讚。「二根」老師主持的「高等數學」、「經濟應用數學系列課程」獲江西省優質課程並同時獲校級精品課程,負責申報的「工程數學系列課程」獲江西省優質課程,主持的「高等數學」2013年獲江西省精品資源課程,主持的「微積分」2014年獲江西省精品資源課程,主持的「矩陣理論及其應用」獲江西省研究生優質課程,主持的「數學模型」獲校級精品課程,主持的「高等數學」獲校級第二批重點建設課程。

習慣四:「嚴打」考試閱卷

數學系承擔了全校學生的大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教學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作為系主任,「二根」老師於精心施教中嚴把考試關,提出新點子,實行「教考分離、集中閱卷」。閱卷過程採用封閉試卷、流水作業,體現了公平、公正,得到了教學評估專家及學校教務處等部門的一致「好評」。認識上克己奉公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原則。在他的帶領下,抵制了各種不良之風。廉潔從教,自上任時起,無私奉獻,為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把脈抓藥」。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仍然讓大家相信:精神無敵。「高等數學要不掛科很容易,要真的學好卻很難。理工科的學生最好多掌握些數學知識,把基礎打好,這樣對自己學習專業知識都很有好處。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夠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高數。」這是「二根」老師的口頭禪。

習慣五:「突圍」教材編著

在使用優秀教材的基礎上,「二根」老師積極編寫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主編出版了《線性代數》、《線性代數學習指導書》、《線性代數習題精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等8部教材。對待需要撰寫或修改的材料,劉二根老師力求深入淺出,字斟句酌,連一個外文字母、一個標點符號都保證準確無誤。其中主編的教材也是屢屢獲獎:《線性代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獲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微積分》獲江西省優秀教材二等獎,主編的《線性代數》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持之以恆,努力攻克每道難關,劉老師的堅守為自己的「教材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一本本出版的優秀教材正是夢想「飛翔」的軌跡。

習慣六:「結伴」青年數學團

近3年「二根」老師指導了4名青年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他們既嚴格要求又細心指導,與青年教師一起填寫一份詳細的指導計劃。對參與輔導的課程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全程隨堂聽課,而自己一旦有空就去聽青年教師主講的課程,並與他們探討如何處理教學內容。多年的付出、堅守和操勞,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日漸提高,好評如潮。在培養青年教師過程中,劉老師作為「領頭羊」,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此外,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秉承「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引進博士及選派骨幹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組建專業的教學團隊。夢想有一日終究開花結果,負責申報的「大學數學團隊」獲江西省教學團隊。

習慣七:「高格」聞香自來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繁重的教學工作沒有阻擋住「二根」老師追求知識的腳步,他懷著千裡「科研夢」,仍在路上。「活到老,學到老」是他不變的信仰。為此,他積極投身於科學研究,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求達到高水平。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西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在研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通過學科建設,使華東交通大學的數學學科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數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臺,有助於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及留住現有人才,穩定師資隊伍。卓越貢獻的星光下他依舊不矜不伐,「我不做大事,只是做好教學上的每一件小事。」劉二根老師說。

在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落實中,回歸教學本位,光大交大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是每位交大人最初的夢想。深化本科教學改革,重在抓「三大工程」育師風學風,即,大力推行學分制改革、積極參加教育專業認證和全面迎接審核評估。華東交通大學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張堅這樣認為。

「好習慣養成好習慣,好方法教會好學生,好教風促進好學風,好老師培養好人才。這些老師們具備了『以生為本』的情懷,『以學為樂』的境界,『以身作則』的姿態,將學生當作『種子』一樣辛勤耕耘,像愛子女一樣關心學生成長。」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萬明說。

據了解,近年來,華東交通大學不斷加大對本科教學的投入,引進「高知」人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舉辦優秀教師講課比賽、評比「我最喜愛的老師」等,取得顯著效果。結出了江西首個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全省思政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全省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碩果。近日,該院劉喜富博士獲數學天元基金資助;劉志榮博士獲理論物理專款資助;清華大學聶文杰博士獲得了國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華東交大附小教師何敏也在全省班主任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華東交大師生在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黑面的封堵華東交大理工學院校門1小時 教師節眾多老師遭鬧劇
    圖片由網友@憤青--1990提供  @憤青--1990:同學們,注意啦:教師節一大早,華東交大理工學院三輛校車和所有老師的私家車都被黑面的堵在校門外,致使學校老師不能正常上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一些老師甚至還遭到黑面的司機的恐嚇和人身威脅。希望大家堅決抵制黑面的。
  • 華東交大「天佑學子」培養計劃啟航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在華東交通大學,伴隨著「天佑樓」揭幕,「天佑學子」培養計劃啟動儀式暨2018級詹天佑班開班典禮舉行,「傳承天佑精神 踐行新時代使命」主題班會召開,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蔡慶華一行與該校師生共同見證「天佑學子」培養計劃正式啟航。
  • 藝術啟蒙:這兩棵樹,矮的一棵是老師,高的一棵是你們
    也因此,美術老師成為整個學校最閒的老師。自從童老師調來任職美術老師後,美術課就完全不同於以前了。 童老師是一位留著垂肩長發的青年,頎長的身材,瘦瘦的臉頰,雙眼非常有神,走起路來的樣子,頗有幾分藝術家氣質。不知道是否因為一下子換成一位帥氣的年輕美術老師。
  •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華東交大首次舉行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大賽活動
    11月23日,華東交通大學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大賽受到廣泛關注,這是華東交大為畢業生擇業就業開展的首次指導型賽事。從剛畢業的學長學姐到身在高層的校友,從職場新人到商界領袖,賽場上選手們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對線上線下的訪談進行展示,訪談問題也從「在校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差別有多大」「新人為適應企業哪些能力和品質尤為重要?」
  • 華東交大黨委書記連續8年給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
    國際在線消息:10月9日下午,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萬明在南區禮堂給2020級新生作入學教育報告。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豐富精彩的事例、深入淺出的哲理,將「做求真務實的交大人,懷民族復興的報國志,有飲水思源的感恩心,走風雨兼程的自強路」四句箴言娓娓道來。
  • 華東交大:就業服務不打烊 助力畢業生「穩就業」
    華交通大學第一時間架通「雲」就業橋梁記者了解到,華東交通大學加快建設「網際網路+就業」智慧平臺,豐富線上業務辦理相關功能,鼓勵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通過網絡進行供需對接。該校通過就業信息網、「交大微就業」微信公眾號和就業工作微信群、QQ群及第三方專業招聘網站等線上平臺,聯合學院各類宣傳平臺,多渠道、多層次、及時發布招聘信息,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網絡招聘。
  • 種的樹長成了一棵歪脖子樹
    十二歲那年,我和江月一起種了兩棵松樹,江月把樹種在村口旁邊的小路旁,我把樹種在莊稼地裡。我們倆都希望小樹長成高高的參天大樹,每天放學後,我倆都一起去給小樹澆水,時間長了我們的父母都很疑惑,問我們每天去幹什麼,我們都向父母說了種樹的事,"以後少去管那樹,多用點心思在學習上「我還是怕父母的 ,所以就很少去了,可江月卻不一樣,他可以偷著去,他不用擔心被父母揍,因為他老爸得了病,下不了床,他媽媽每天要忙於幹農活,有時還要去接一些活來做,所以他媽媽沒時間管他,有時間的話也只會在嘴皮子上嚇唬他,他都習慣了
  • 婚姻,是一棵歪脖樹
    然而,我卻說:婚姻,是一棵歪脖樹,有的人因為不適應這棵歪脖樹扭曲的角度而逃離了這棵樹生長的節奏和方向,有些人適應這棵歪脖樹的扭曲而心甘情願吊死在這棵樹上。婚姻,有聚有散。歪脖樹也有春天和秋天。婚姻裡有一地雞毛的生活瑣事和爭爭吵吵的日子。歪脖樹的樹葉春天綠了,秋天黃了。
  • 華東交通大學的老師幫忙學生雲曬被子,真的是太給力、太暖心
    華東交通大學,定於5月7日起,安排畢業年級學生和有重要科研任務的研究生分期分批錯峰返校。華東交通大學在江西南昌,南昌的天氣跟廣東差不多,是多溫熱潮溼,三個多月被子沒有用,也沒有曬太陽,被子會有一股潮味、黴味,都是不能直接蓋。
  • 「顆」與「棵」用法的不同(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某媒體中說:「他努力在腦裡搜索,要幹點秋天的事,收穫點什麼東西。幾畝地支撐不了他這個願望。他繼續想,總算從記憶的角落裡將門前那顆被遺忘的蘋果樹想起來。」請問其中的「顆」用得是否妥當?謝謝!陝西讀者 彭希希彭希希讀者:「棵」是量詞,用於樹木等植物個體。例如:(1)他家門口有兩棵高大的皂角樹。(2)院子西頭,種著幾棵桑樹。
  • 華東交大攜手贛江新區 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21日,由華東交通大學與贛江新區聯合舉辦的2019(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在「英雄城」南昌開幕。 開幕式上,主辦方贛江新區和華東交通大學分別就人才政策進行宣講,現場反響熱烈。高校優厚的人才政策、寬廣的發展平臺,國家級新區的獨特優勢,以及校區合作催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優勢吸引了不少青年學者的關注。
  • 華東交大養花達人種出一人高綠蘿 最長枝葉達6米
    據其介紹,自己種植的綠蘿高度超過1米7,最長的枝葉長度達到了6米,並用綠蘿的枝葉拼出了「ECJTU」字樣,而這正是華東交大的英文縮寫。華東交大的養花達人李彩豔也是因為此才選中了綠蘿作為自己展示自己藝術的工具。
  • 華東交大學生黨建「五微」活動拉開序幕
    華東交通大學學生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動員會暨學生黨建「五微」活動啟動儀式在該校南區禮堂舉行。  華東交通大學副書記汪立夏,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黨委學工部、團委、研究生院黨委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學院黨委副書記、學工辦主任、院團委書記、組織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學生黨員出席本次會議。
  •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校長錢旭紅一行赴上海交大調研
    華東師大赴上海交大調研座談會舉行  會上,上海交大副校長王偉明介紹了大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情況,上海交大副教務長吳靜怡介紹了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兩校課程共建情況及未來展望,上海交大資產管理與實驗室處處長蔣興浩介紹了上海交大
  • 旅順太陽溝景區又發現一棵寄生樹
    前些日子,我發了一篇短文——旅順太陽溝有一棵寄生樹。旅順攝協梁國軍看過之後,告訴我太陽溝還有一棵寄生樹,在八一街北段,是一棵松樹寄生在老槐樹上。沒過幾天,他就把照片發了過來。那棵幼松吸取大樹的養分生長得很旺盛。
  • 捐贈故事|石碑小松,情系交大的信物
    在交通大學一次西遷的興慶湖畔校園圖書館西側,矗立著一塊名為「1977歷史拐點」的石碑,那是1977、1978級學生畢業三十年後送給母校的禮物,上面鑿刻這兩屆學生所在班級的名稱,其中有一個班級叫「鍛壓八一」,在西安交通大學二次西遷的渭水之濱——創新港西遷大道東側的高端裝備製造研究院庭院裡,生長著一棵形態可掬的小黑松,那是1978
  • 秀峰鄉:一棵含笑樹 關聯兩村名
    說起含笑樹,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那是一種花開十裡香的樹木。不過,您見過的含笑樹有多大、有多老呢?在平和縣秀峰鄉,有一棵已幾百高齡的含笑樹,高達30米,可以說是含笑界的「壽星」加「巨人」,據說連當地的兩個村莊的名字都和它有關係。下面就讓我們去見識一下。
  • 華東交大領導來我廳座談交流
    華東交大領導來我廳座談交流時間:2017-03-01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黃金     本網訊 2月23日,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萬明、校長羅玉峰、副校長黃稚龍等一行走訪省交通運輸廳並進行座談。
  • 華東交通大學,落寞貴族,千萬別讓這麼牛的名字給唬住
    華東師範大學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名副其實的985、211大學,再者我們來看華東理工大學,這也是一所211類的大學,我們今天要來參觀的這所大學校名裡面也有「華東」二字,這所大學就是華東交通大學,在這之前,大家其實也都認為華東交通大學不是985就是211
  • 張結海稱流氓外教不是英國人 交大老師稱不清楚
    張結海:流氓外教不是英國人 並非正規大學老師  今日,記者連線張結海博士,得到了一些最新線索。  記者:您昨天在博客上發布了一個最新進展,說這個外教可能不是英國人?  張結海:有三點很有把握的信息,一、這個外教肯定不是英國人,根據他的用詞習慣我們判斷出來的,這個我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