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十一打出「複合牌」 主題營銷、購書優惠輪番上演

2020-12-14 聯商網linkshop

在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中,逛書店也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而此時實體書店也已推出滿減、折扣等購書優惠,同時推出主題營銷等活動,打出一張「複合牌」。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實體書店如今也已不再只限定於線下一條渠道進行銷售或推廣,而是通過微信小程序、線上直播等多個線上平臺,在售書的同時也舉辦各式活動,聯動多條渠道共同發力。

滿減、折扣已登場

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向讀者推出購書優惠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而現階段,實體書店的不同優惠活動也已相繼上線。

據北京圖書大廈的介紹顯示,近段時間該書店已推出指定區域「滿100元返30元購書券」活動,同時還加入了北京文惠卡「書香券」活動,讀者可領取滿20元減5元、滿40元減10元、滿80元減20元、滿200元減50元、滿400減100元五檔券種用於購買圖書。

而中信書店則選擇在國慶期間對會員進行福利升級。其中,會員在城市門店專享全場圖書單本85折、第二本半價;會員在機場門店專享全場圖書第二本半價。同時雙節期間,該店會員在城市門店內可實現圖書買三免一的活動。

除此以外,據西西弗書店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書店會在當月推出主題營銷活動,讀者在店內選購指定區域的圖書時,屆時將會獲得滿70元減10元等相關數額的價格優惠。而針對書店的會員,則會在每周三為會員推出8.8折的折扣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實體書店已紛紛將觸角從線下拓展至線上多個渠道,購書優惠活動也已同步至線上渠道。其中西西弗書店的微店便不僅有部分區域圖書正在進行「滿1件享8.8折、滿2件總價享8折」等活動,此外部分文創產品也有相關購買優惠。

「雖然實體書店的折扣大多比不上圖書電商,但書店有著自己特有的消費群體,此時的優惠也能滿足讀者的一定需要。」在資深出版人唐勇看來,在實體書店購書的讀者更注重的是現場選書、購書的體驗,而不是為了挑選價格便宜的圖書,因此當讀者在實體書店內看到自己喜愛的圖書,即使折扣不如電商平臺,也會產生購書欲望。

特色活動同發力

當下的實體書店,早已不是一個單純售書的場所,而是一個複合空間,因此在推出購書優惠活動外,實體書店也上線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動,共同發力,既豐富了自身可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同時也能進一步加深與讀者的聯繫。

以言幾又書店為例,該書店推出的國漫古風季正在進行中,並在店內設置了動漫專區,既有相關圖書及產品的推薦,也將動漫形象製作成立體人形牌,供讀者進行拍照打卡,而著漢服或cosplay動漫角色進店者則能享受部分飲品的優惠。而針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言幾又書店也已推出中秋特輯,並制定了題書單、文創產品推介等,便於讀者選擇。

而在中信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等,各式閱讀、文化活動正通過直播等方式,持續與觀眾見面。且就在9月27日的晚上,中信書店剛剛進行了探險家貝爾·格裡爾斯、藍天救援隊創始人兼總隊長張勇作為嘉賓的主題直播活動,與讀者就險境中求生進行對話。

各式特色活動的舉辦確實能吸引不少讀者的注意。讀者宋新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圖書不只是閱讀,也需要交流,而書店能夠為讀者與作家或是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搭建一個對接的平臺,從而實現更深層的交流。

在唐勇看來,新時代下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讀者的閱讀需求以及方式同樣也有所轉變,這就要求實體書店註定要從單純的圖書中走出,藉助不同形式的特色活動從多個角度來詮釋圖書,滿足讀者所需。

發揮體驗優勢引讀者

不可否認的是,在電商發展火熱、電子書風靡的形勢下,實體書店如何更具競爭力是當下必須思考的問題。此時,「書店+」模式已經成為不少實體書店的選擇,這背後則離不開人們去書店已經不僅是單一的買書需求,更多的還是體驗和社交需求。這使得實體書店應在設計和體驗上下功夫,找到自身的市場定位,圍繞目標消費者推出更加個性化、有特色的環境,以及好玩兒、有趣味性的產品及服務,吸引讀者前去打卡消費。

而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特色主題書店也相繼出現,這也是在籌劃市場定位後制定的經營策略。以兒童主題書店為例,便將店內的受眾群定位為有0-12歲兒童的家庭用戶,並以「好玩」作為書店的特色,不僅提供親子烘焙、兒童手工DIY等活動,還有專為親子家庭打造的30款菜品和40款飲品。

此外,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紙質圖書也開始在增加科技感方面著力,這在業內人士看來,實體書店在推廣或銷售該類圖書的過程時,也可以藉助科技手段去增強體驗感與沉浸感,如藉助AR手段給讀者呈現圖書中的場景,讓讀者能與書中的主人公互動等。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當下書店已經變成一個多功能的文商空間,既銷售圖書,也在賣咖啡、做線下的交流,這也從另一角度顯現出實體書店的優勢。「實體書店最主要的競爭力是作為一個重要的體驗空間,這是無論線上圖書怎麼便宜,購買如何便利,都無法具備的一個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來吸引讀者。除此以外,有一部分傳統圖書消費群體,對於線下閱讀的需要是剛性的,比如有些年齡較大的、習慣紙質閱讀的讀者,這部分消費群體的黏性很大,可以進一步維護這部分讀者群與書店的關係。」

相關焦點

  • 58家實體書店設八折購書專櫃!外文書店還有圖書外賣...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階段性好轉,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文化場所正有序開放,愛在書店閱讀選購的「書蟲們」不再「鬧饑荒」!一邊滬上58家實體書店聯合推出春季圖書大聯展八折購書優惠,另一邊實體書店+外賣平臺的組合模式也正在拓寬圖書銷售的渠道。
  • 深圳購書中心倒閉 實體書店如何自救
    實體書店的重生與自救  馬立明  12月1日,在深圳「讀書月」剛剛結束之際,深圳購書中心宣告退出歷史舞臺。這家實體書店經營了9年、經營面積約10000平方米、常備圖書25萬餘種,一度是深圳重要的文化標籤,但如今還是頂不住經營的壓力,宣告倒閉。這個圖書聖殿的消失,一些老讀者自然唏噓不已。
  • 「十·一」國慶節期間書店營銷主打什麼牌?
    十一國慶長假對於書店來說,無疑又是一次營銷良機,今年各店紅紅火火的活動有無新亮點?時間長 活動內容豐富廣州購書中心高級經理張傲雪介紹,書店國慶期間主要營銷活動展從9月20日左右一直持續到10月中下旬。主要方案包括「國旗飄飄?
  • 受網絡購書衝擊大 實體書店靠教輔書艱難維持
    受網絡購書衝擊大 實體書店靠教輔書艱難維持 8日   幾年前,每到周末,城區不管是新華書店還是一些民營書店,都會擠滿前來看書或者買書的讀者。現如今,隨著網絡購書以及電子書的盛行,不少實體書店的經營步履維艱,只能靠教輔書籍苦苦支撐。
  • 又一大型實體書店倒閉:深圳購書中心12月關門
    對於深圳購書中心來說,寒意更濃。記者獲悉,從12月1日起,深圳購書中心實體店以及網上書店將停止營業。事 實上,這一消息從前天起,就由購書中心在其位於深南中路中核大廈的實體店貼了出來。前去買書的顧客看到這一消息後無不驚異,用手機拍下書店最後的場景。 「隨著電商的發達,購書中心不是第一個倒閉,也絕不是最後一個。」有書店行業資深人士擔憂地表示。
  • 新華書店購書享報班優惠促銷活動
    新華書店購書享報班優惠促銷活動 山東中公教育新華書店促銷活動 在山東省新華書店購買中公版圖書,憑新華書店的購物小票報班時給予相應優惠。
  • 「書店+」 徐州實體書店的轉型與蝶變
    ◎本報全媒體記者 張瑾中國江蘇網4月23日訊 穀雨之後,「423」世界讀書日之前的這個周末,徐州各大書店都打出了讀書日的優惠措施,幾個小型的讀書沙龍在客流量相對少些的晚間或上午的店堂休閒區有序地進行著,環境的舒適優雅和顧客的氣定神閒,一如這春季,柔美中蘊含著勃勃生機。
  • 「學習強國」積分在白雲這些書店購書有優惠
    有個好消息告訴你購書優惠為進一步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推進全民閱讀活動,2020年4月23日-7月31日,「學習強國」廣州學習平臺聯合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下的廣州購書中心和廣州市新華書店,開展「『學習強國』線上學習,享線下優惠」
  • 新華書店「學習強國」積分購書優惠活動開始啦!
    為深入開展「七月黨員學習月」活動,積極營造全縣黨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升擴大「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覆蓋面和影響力,2020年7月1日起,嵊泗縣推出「學習強國」積分購書優惠活動。
  • 六小齡童直播帶貨救書店,四種方式讓實體書店擺脫倒閉結局
    實體書店目前的現狀與線上購書渠道相比,實體書店的圖書普遍偏貴,幾乎都是原價銷售,即使有會員折扣,折扣的力度也遠沒有噹噹、京東、淘寶等平臺的書價便宜,進而將目標用戶拱手讓給了網絡。其次,盜版讀物猖獗,以及電子書的更低價格,讓實體書店一點立足之地都沒有了。加之庫房、書款、場地、人工等費用的支出,讓實體書店苦不堪言。
  • 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線上讀書會……鄭州書店花樣自救
    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成都、太原、合肥、天津、長春、石家莊等城市的實體書店紛紛恢復營業,鄭州書店還要等多久?不敢等的書店開始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3月16日,我在書店聯合創始人焦姣收到了商場的通知,對書店二、三月的房租減半,但即使如此還得再交3萬多元,這對一直沒有恢復營業的書店來說是純支出。
  • 實體書店走出困境需「多路突圍」
    石家莊市新華書店兒童書城經理張貫紅告訴記者,他們圍繞主業舉辦了不同主題的各種體驗活動,手工繪畫課、經典繪本分享會、國學漢服啟蒙小課堂、紅色電影賞析會、閱讀講座、財商遊戲……多元發展使業態更加豐富,有效增加了讀者的黏性,不僅運營效益得到整體提升,也豐富了書店的文化內涵。
  • 疫情加速轉型 實體書店的這些自救大法可以抄!
    「上線」已成書店生存發展必選題   如何將書店上線、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打造增值服務能力、如何線上營銷、如何打造線上社群……在停業戰「疫」期間,這些都是各實體書店需要考慮,也是未來的轉型的實用法則之一。在書店行業內,實體書店通過打通線上線下而擁有許多忠實讀者的案例比比皆是。
  • 「書香北京」主題周啟動 多家書店與圖書平臺打折售書
    11月18日,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北京」主題周正式啟動,並以「全民閱讀惠」為主題,聯合線下實體書店、線上圖書交易平臺、電子閱讀平臺、知識付費平臺四大讀書渠道,雙線開展一系列閱讀消費活動。本次「書香北京」主題周匯聚了60餘位名家推薦300餘本書單,同時聯合京東圖書、北京圖書大廈、中信書店等40餘家圖書平臺、書店,設置專櫃、專區,推出專屬優惠購書活動,並策劃名家訪談、讀書會、新書發布、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活動。
  • 鄭州有實體書店復工後銷售慘澹,一書店老闆卻花幾十萬購書,咋回事?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鄧萬裡/圖近一個月來,鄭州實體書店陸續復工,營業情況卻不夠理想。有書店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引發業內關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
  • 願實體書店標配喚起更多"讀書人"
    教育部為何力挺高校發展實體書店?一個深層原因在於,越來越多大學生沉迷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閱讀量缺乏。有調查顯示,雖然近九成大學生喜歡閱讀,然而超五成大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即便是喜歡閱讀的大學生,隨著高校圖書服務實現電子化、網絡化,他們的主要閱讀方式是手機免費閱讀。那些仍然喜歡購書的大學生也普遍通過網絡購書。
  • 徐州實體書店花式轉型 圖書消費轉向文化消費
    博庫書城風雅「宋」主題專櫃。「在網際網路大潮衝擊下,線下實體店面臨著巨大壓力。」鳳凰徐州書城經理周媛介紹,近年來,鳳凰徐州書城通過開展豐富的線下讀書、文化名人講座、籤售等活動留住讀者,積極打造書店的文化氣息,把書店當作一個文化產業,在文化營銷上下功夫,從而拉動圖書銷售。一位光顧鳳凰徐州書城的讀者說:「除了圖書,在這裡還可以買到文創產品、電子助學讀物,周末逛書店已成了我的習慣。」
  • 實體書店,探索發展新模式
    謝重澄 攝  開直播、辦網絡籤售、提供知識服務……抗疫期間,各地實體書店奮力前行;減免房租、提供扶持資金……各地政府及時伸出援手,採取多種措施為實體書店解決燃眉之急。  多樣化嘗試加速著實體書店的轉變,也推動實體書店探索更新生存模式,不斷升級發展。  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
  • 40餘家書店與圖書平臺打折售書,「書香北京」主題周啟動
    「書香北京」主題周邀請60餘位名家推薦300餘本書,聯合40餘家圖書平臺、書店推出專屬優惠購書活動。北京圖書大廈設立「全民閱讀惠」圖書專區,展示推薦書單。「書香北京」主題周將持續至12月中旬,依託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平臺,活動期間將聯合線下實體書店、線上圖書交易平臺、電子閱讀平臺、知識付費平臺四大讀書渠道,開展一系列惠及全城的閱讀消費活動。同時,還將舉辦策劃名家訪談、讀書會、新書發布、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活動。
  • 「書店+」:實體書店新風景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實體書店結緣購物中心  科技使我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變化,電子閱讀逐漸成為當下眾多年輕人群的閱讀習慣,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商的發展,消費者在購書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當前形勢下,實體書店應如何得到消費者認可?藉助購物中心的人流量,進一步打造書店品牌已經成為眾多書店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