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人去世後要「歸大屋」,這是什麼意思?農俗深度解析

2020-12-05 農俗俱樂部

之前也說過,農村把死看得很重要,所以在人去世後,就會有很多相關的儀式和風俗需要人們去履行,一旦不懂這些規矩,或者沒有實行好,那麼是會遭到村裡其他人嘲笑和看不起的。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則是現在很多農村還在實行的一個喪葬儀式,尤其是農村漢族,大部分地區都還有這個做法。

這個風俗就是「歸大屋」,漢族農村的說法。

那麼這個「歸大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文就簡單來和大家說說吧!

歸大屋和入殮

「歸大屋」其實就是入殮裡的收屍入棺這個環節,也成為大殮。

農村有人去世後,會有一定的入殮儀式,而入殮裡面,又有「大殮」和「小殮」兩種。

那麼大殮和小殮又有何區別和講究呢?咋們接著看!

小殮儀式

小殮其實就是在人去世後,逝者家屬需要為逝者整理遺體,並換上新衣服。

一般都是在逝者去世後第二天早晨在臥室裡進行,家屬要為其穿上十九套新衣,然後用被子把遺體裹上,用膠帶纏緊後,在用布囊套在遺體上,最後用被子把遺體覆蓋好。

很多農村的風俗裡,在小殮時候給逝者穿的衣服和用的被子材質上都有忌諱,比如大多不喜歡用緞子,與「斷子」諧音,讓人聯想到不好的,所以一般不用。

大多用的是綢子,諧音為「稠子」,蘊意為多子多孫,聽起來比較吉利。

而殮衣一般不會用皮毛材質,也不能用帶「洋」字的布料來做,被子也不可以用獸皮來做,具體原因大多也和人們的忌諱有關,為的是蘊意要好。

小殮逝者儀容和殮衣都整理好之後,一些農村會舉行開光和抿目等儀式。

也就是,用一碗溫水為逝者擦洗眼睛,這個農村叫「開光」,一般是逝者兒子親自操作。

這個儀式也是必須要做的,一些地方還會把自家的狗和雞之類的捆綁或關起來,以免這些家畜靠近遺體,這也是避免家畜們對遺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造成對逝者不尊重的行為。

畢竟人們一直覺得「死者為大」,尊重逝者是必須的,何況還是自己的親人。

大殮/歸大屋

上面說到了,大殮就是農村漢族常說的「歸大屋」,這個儀式算是人們與逝者最後的一別了,以後都不能再見到逝者了,所以這個儀式更為莊嚴和慎重。

這個儀式其實就是裝棺,家屬需要將整理好的逝者抬進準備好的棺材中,並蓋好棺蓋,不允許再打開。

農村對棺材的材質也很講究,大多會用松柏,而絕對不可以用柳木,這也與之前說的「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有所契合。

原因是,松柏是長壽的象徵,而柳樹是不結種子的,所以蘊意很不好。

一些地方的棺木還會摻雜一些杉木,更加耐用。

棺材做好後不能隨意挪動,還要把外面用油漆塗成朱紅,寫上金字,有的還會畫上花鳥。

我老家的棺木一般都是黑色的,前面有個「奠」字,紅色棺木不怎麼常見。

小殮第二天後,就是人去世第三天就可以進行大殮,據說農村要辦三天也是為了避免逝者生還回來,所以才等三天才裝棺。

裝棺前,一些農村習俗裡還需要在棺材地步鋪上穀草,再鋪一層黃紙,據說這樣蘊意更好。

蓋棺前家屬們需要大哭一場,因為蓋上後就不能再見到逝者了,算是最後的道別,家屬們哭的傷心也被看成是孝順的體現。

合棺前還要在棺內放上葬品,一些地方講究的是逝者左手拿一個小金元寶,右手那一個小銀元。

這是有錢人家的規矩,窮人家大多放的是銅錢什麼的,後來轉化為放硬幣什麼和手絹什麼的。

北方的習俗則是,逝者左手需要拿根鞭子,右手則是要拿個餅等等。

反正這點,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不僅要放葬品,還要放上逝者生前掉落的東西,比如脫落的牙齒、小殮時剪下的指甲等等,求的是屍首完整!

蓋棺裡有「子孫釘」的習俗,也叫「鎮釘」,一般是用7根釘子來完成。

不過像我老家,就很忌諱用釘子來釘棺木,他們覺得不吉利,反而更喜歡用木質結構來合棺。

大小殮都做好後,就可以準備將逝者送上山埋葬了。

城市裡喪事簡化,很多習俗和細節都已經不講究,尤其是現在很多地方推崇火葬和水葬,所以什麼入棺蓋棺之類的都省掉了。

不過像我老家比較偏僻的村子,人們依舊遵循土葬,所以很多風俗和細節都還保留下來了。

這些儀式的確比較麻煩,且費事費時,也難怪被根除。

不過我覺得這些都是祖先們留下來的,如果不是過分的鋪張浪費和不合理,還是可以繼續延續的。

告別逝者的確需要儀式,就像迎接新生一樣,在期盼中降生,在眾人的不舍中走完一生,體體面面的離世,也不枉在人世間走一遭!

好了,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農村喪葬儀式和風俗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後生發福,棺材當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這句俗話,雖然說得有點難聽,但是就像農村說的話醜理正,有一定的道理,怎麼理解這句話:「後生發福,棺材當屋」呢?一、後生發福,棺材當屋的理解。◆棺材當屋的例子。在我們這個小村子裡,我有一個叔叔,30多歲,因為身體太胖,挺著一個大肚子,稍微走一段路,都會氣喘籲籲的,因為肥胖的影響,身體就產生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狀,慢慢的身體就垮下來了,有一次摔倒以後,因為腦溢血,過了一兩天就死去了,這是在我眼睛裡英年早逝的一個人,就是因為肥胖,農村說的發福引起的。
  • 農村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最遵守這些俗語的,莫過於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會在意這些俗語,但是回到了農村還得老老實實地聽老人的教誨。其中有一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在年輕人帶男女朋友回家的時候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農村風俗很多,農村的規規矩矩也是很多的。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很有意思的,箇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品味的,而此說法是否是真理,卻有待商榷。現在,我就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隱藏含義乃至其延伸的方方面面簡單談談吧!第一,字面意思很明顯,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意思是:(農村的屋子的主人)寧願把屋子借給別人作為辦喪事的場所,也不願意借給別人作為結婚的地方。
  • 農村老話「後生發福,棺材當屋」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必須了解
    農村俗語「後生發福,棺材當屋」是什麼意思?農村很多俗語都在告訴後人各種為人處世,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記住,因此很多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長期生活的真實反映。好的俗語值得我們相互傳承,那麼對於上面這句俗語我們還怎麼理解呢?
  • 農村老話「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是什麼意思?
    文/炒米視角農村老話「寧願門前鬧嚷嚷,不願屋後腳板響」,實際上的意思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意思。在農村裡,建房子都喜歡背後有靠,面南而建。總之屋後沒有門,甚至以房屋山牆為圍牆,所以是沒有寬敞地界的,走屋後走,那基本上就是沒路找路,或者叫走小路。所以「門前鬧嚷嚷」在農村裡,相對較輕的情況最多就是紅白喜事。紅白喜事,主家費錢是必然的,做事情甚至吵架,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論什麼來頭的人都是從正門進出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擺在人眼前的明面上的事情。
  • 農村常見的「做七」習俗,從頭七到七七深度解讀,早點知道比較好
    今天就打算來和大家詳細解讀農村常見的「做七」習俗,從「頭七」到「七七」,這些常識早點知道不鬧笑話哦!「做七」儀式農村喪葬習俗裡,人去世後會有一些必須的流程,除了停放遺體、報喪等,排在第四的則就是「做七」儀式。
  • 農村普遍認為,果樹超過房屋不好,4個原因解讀農俗的真實含義
    但她說,好像農村大門前不能栽桃樹來著。這讓我想起,不僅不可以種桃樹,其他樹木也不可以長超過大門,這是農村普遍認為的事實,具體為啥我也不清楚。農村大多都會在前屋後院種些果樹,自家孩子多,種點果樹,成熟時孩子也能解解饞。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前三後四,左五右六!農村清明上墳的習俗,大部分人不知什麼意思
    而就農村的農俗來說,今天還有個重要的意義。這個和農村清明掃墓上墳的一個習俗有關,不過這個習俗的本身意思卻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來和大家說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習俗吧!01前三所謂前三,其實就是說清明節前三天,比如今年,4月4號是清明,今天就是清明的前三天。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前面第二天是半寒食,而這兩天是不能燒火做飯的。
  • 農村老輩人說的「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老話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的老話「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到農村的老話,有一部分人就會比較反感,認為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以前那些老掉牙的東西早過時了。有些人之所以反感農村的老話,那是因為確實有部分的農村老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些老話是過時了,但也有很多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你的家鄉有「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這樣的說法嗎?這也是農村的老輩認才知道的一句老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涉及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事生產、土木建設等方方面面。農村修房建屋的講究,村裡人基本上都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以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來說,它揭示了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這些俗話、老話,都是農村群眾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經過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的,對農業生產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當時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含有勸導人們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哪些事情,就像「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怎麼理解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後半句更經典
    閒話不多說,今天和大家來聊一句和養生方面的老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壽命意思呢?有道理嗎?後半句其實更經典! 先來說說「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錢了也不要花錢建大房子,尤其是臥室不能太大。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迷信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物資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住同一間房,就算是自己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不允許和丈夫同住一間房,否則會導致家破人亡。」聽起來似乎有點傳統迷信可怕了,很多人會說這是真的嗎?
  • 這句農俗啥意思
    而類似的說法,農村也有一句俗語說:「人生三碗飯,自己只能吃一碗,其他兩碗需要別人為自己吃掉」!這句農俗也是用三碗飯詮釋了人一生的三個階段,具體什麼意思呢?咱們來細細解析一下!之後姑姑要拿一條藍色紫色兩腿的小褲子給孩子穿上,農俗把這個過程叫「姑攔子」。舅媽要給孩子獻上油炸的兩條裸子腿,蘊意為「腿壯」,暗示孩子健康有力。這些儀式之後,才請大家吃準備好的喜面,慶祝家裡添了人口,家族有後。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對選址、建房的風水非常重視,從前面系列的文章我們就可以看出,如果蓋房子的時候不注重風水,犯了某種忌諱,就很有可能對家人、對子孫後代不利。今天我們來看一個比較冷門的農村老話,據說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句話就是「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什麼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與人不和就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則勸人架屋!這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暗含著農村人的智慧還有農村生活的不易和勞作的艱辛。首先與人不和勸人餵鵝,這什麼意思呢?如果看表面意思沒有養過鵝的很不容易理解。
  • 農村俗話說「後生發福,棺材當屋」,是什麼意思
    後生發福,棺材當屋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輕人不能過於太胖,太胖了不僅行動不便,對身體也不好。農村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有錢難買老來瘦,這句話是說年輕的時候胖一點,可能只是覺得行動有些悶,走起路來或者是做起事情來,身體沒有那麼靈便。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