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濫用堪比抗生素

2020-12-16 西安日報

  老百姓對中成藥存在不少誤解,以為中成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將中成藥當做「保健品」、「補藥」;僅憑字面意義選購、為儘快治癒隨意增大用藥量……中成藥成了藥中「萬金油」。這樣的誤解已導致中成藥濫用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已引起關注,甚至有人發出「中成藥濫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嘆。

  七成中藥方由西醫開出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表示,從目前中成藥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頻率來看,「濫用的情況的確堪比抗生素的使用」。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昌俊也坦言,「中成藥的濫用程度確實達到了類似抗生素濫用的境地」,不僅市民對中成藥的作用存有一定程度的誤讀,醫生也存在類似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醫師開出。2008年由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與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組織的西醫使用中成藥現狀的大規模調查研究發現,北京市綜合性醫院西醫開中成藥處方量高達60%以上。王昌俊指出,一些西醫不懂得中醫辨證論治,導致開出的中成藥療效不能保證,甚至引發用藥安全問題。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出臺的《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就是為了進一步規範中成藥在醫療過程中的使用。

  「無毒無副作用」印象害死人

  導致中成藥濫用,一個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誤以為中藥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健身」。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在香港中醫藥展上就表示,目前發現不少中藥材有肝腎毒副作用。而長久以來,很多人覺得中藥是無毒副作用的,因而長期服用,這種做法很不可取。

  丘振文指出,「是藥三分毒」,無論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其作用基礎都是化學物質作用於生物體,「如丹參起藥理作用的便是丹參酮,這些化學物質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訂的《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就指出,中成藥使用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或超劑量用藥,特別是含有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如硃砂、雄黃、蟾酥、附子、川烏、草烏、北豆根等,過量服用即可中毒。

  「將中成藥當西藥用,不遵循中醫辨證治療的原理」是王昌俊總結的中成藥濫用的另一重要因素。中醫講究「中病即止」,疾病好轉,「證」變了,就不宜繼續服用,要根據辨「證」,改用另外的藥物。但不少中成藥濫用中,用量過多、使用時間過長,導致用藥過度,「過猶不及」,帶來不良後果。丘振文則將中成藥濫用而引發副作用的根本原因歸納為「辨證不準」、「重複用藥」、「擅自加大用藥量及療程」。

  王昌俊指出,過去發生的龍膽瀉肝丸、小柴胡湯等不良反應事件,多少都與中成藥的濫用有關係。小柴胡本來是治療B肝,濫用後卻可造成肝損傷。丘振文進一步分析,西藥一般都是純化學物質製劑,作用強度較大;而中成藥則為多種中藥提煉或煎煮有效物質而成,多靶點治療,作用強度較為分散。「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西藥因作用成分清晰,更容易針對性救治,但中成藥成分複雜,很難查出是哪種物質引發了不良反應。」

  不過丘振文強調,中成藥的危害性並沒有抗生素那麼嚴重,「中成藥的濫用,更多還是由於對中醫證型的把握不準、用藥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服用了身體不需要或排斥的物質從而對身體產生一定毒副作用,一般停用並稍作調理後機體可恢復正常,當然中成藥注射劑的濫用後果也嚴重些,總體而言中成藥濫用的後果並沒有抗生素產生的『超級細菌』那般嚴重。」

  含西藥成分的中成藥更需提防

  目前我國批准生產的中成藥中,約有200多種是中西藥複方製劑,即含有化學藥的中成藥。常見的如抗感冒藥中多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和撲爾敏,降血壓藥中多含有氫氯噻嗪,降糖藥中多含有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藥中多含麻黃鹼等,這些中成藥在臨床的使用中常常出現問題。

  「這類中西藥製劑的中成藥,導致副作用的風險比純中藥製劑更大。」丘振文舉例道,比如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藥複方製劑,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但有糖尿病患者並不知道消渴丸裡含有西藥成分,認為是純中藥製劑,隨意用於血糖偏高的人,隨意加大用量,隨意與其他降糖西藥合用,更沒有關注到與其他西藥的配伍禁忌,以致服用消渴丸而出現血糖過低等嚴重不良反應。去年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名84歲老人就因低血糖不省人事而被送入醫院,化驗結果顯示老人服用的名為「八寶消渴丸」的中成藥裡就添加了「格列本脲」。丘藥師指出,「市民抱著錯誤的中成藥安全觀,在不清楚中成藥藥理和成分的情況下購買使用,無疑增大了中成藥的副作用和使用風險。」

  ■專家提醒

  幾類常被濫用的中成藥

  感冒類、活血化瘀類、補益類,以及瀉下通便類是醫生眼中較為常見的中成藥濫用重災區。

  ○感冒類

  代表:板藍根

  中醫一般把常見的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大類。王昌俊表示,「然而市面上的感冒藥多以清熱解毒為主,主要是針對風熱患者的」。

  很多市民每每感冒便翻出維C銀翹片、複方感冒靈、夏桑菊片等一大堆感冒藥,甚至認為「吃越多見效越快」。丘振文指出,這些感冒藥通常都有至少兩種以上的成分交叉重複,同類藥或同種藥重複應用,增大了服藥劑量,增大了藥物過量的風險,特別是含毒性藥材的中成藥發生毒副反應的風險大增。

  丘振文指出,廣東地區的氣候特點導致人體很容易上火,很多年輕媽媽都將板藍根當作了「萬金油」,以防止上火、預防感冒為由,有事沒事都衝泡給小孩喝。「豈不知這樣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丘振文分析道,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用中醫術語描述,即是「稚陽之體」,需要一些「火」來助長發育,而板藍根性屬寒涼,過多食用不僅傷害脾胃,使小孩食慾下降,還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了生長發育所需之「火」,不利於兒童的發育。

  「板藍根藥性苦寒,是清熱解毒的藥品,對於體質較強、愛上火的人群療效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屬於虛寒體質,面色蒼白、體弱無力,」王昌俊指出這樣的人不適合吃板藍根。

  另外,人在健康狀態下服用板藍根過多,會傷及脾胃,反而容易引發其他疾病。如果體質偏虛寒的人,多喝板藍根衝劑就會因其苦寒傷胃,會帶來一系列胃腸道反應,以至於感冒沒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藍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

  ○瀉下通便類

  代表:牛黃解毒片

  市面上的很多通便減肥的產品不能隨便吃,因為含有大黃、番瀉葉、蘆薈等瀉藥,一旦服用過度,會導致藥物依賴,影響正常的排便功能,嚴重者甚至導致大腸黑便病。王昌俊強調:瀉下劑作用峻猛,大都易於耗損胃氣,要中病即止,慎勿過量,久用;老年人體質虛弱,新剛生孩子不久的婦女血虛,大病初癒津液耗傷,應攻補兼施,虛實兼顧。

  還有像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黃連上清丸(片)、黃連解毒片等清熱解毒產品,均屬苦寒藥,只能辨證用於實熱(火熱內盛)。如果是虛火(既可能是陰虛、也可能由於陽虛導致的虛火上炎),服用此類苦寒藥物,只會導致身體更加虧虛,虛火更重。

  牛黃解毒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藥,許多人只要一有牙疼、上火的症狀就買來吃,一些愛美女性更是為它開發了新用途——利用其洩瀉的作用來通便減肥。但濫用此藥,解毒片也會變成「中毒片」。

  很多長期有便秘、痤瘡的患者,為了瀉火解毒,緩解症狀,自行大量、長期地服用牛黃解毒片,結果卻出現了胸悶、心悸、胃痛、腹瀉、腰膝酸軟等不正常現象。其實這就是過量服用牛黃解毒片發生的不良反應。

  牛黃解毒片含有牛黃、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梔子、菊花、雄黃等成分,大多為「寒涼」藥物,長期服用容易讓胃腸「著涼」,出現脾胃虛弱,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活血化瘀類

  代表:丹參製劑

  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常被濫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有個手麻、頭暈,就來一粒,但並非所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是瘀血所致。王昌俊強調,不能只看說明書上的適應症寫的可用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要明確是否確有「血瘀」。氣虛、腎虛、痰濁等也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還有婦女經期、月經過多及孕婦均當慎用或禁用活血祛瘀劑,活血化瘀過猛或久用,均易耗血傷正,只能暫用,不能久服,中病即止。有些活血化瘀藥對胃有刺激作用,更不能長期服用。

  丹參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性中藥。研究表明,丹參能改善周圍循環和微循環,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效果,對缺血心肌有顯著保護作用。因此,丹參對心臟病引起的血瘀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丹參製劑有多種,成分功效不盡相同,適應症也略有區別。

  丘振文提醒,速效救心丸與複方丹參滴丸同屬於治療氣滯血瘀藥物,選擇其中一種即可,不適宜將這兩種藥同時在處方中一併開給患者使用。

  ○補益類

  代表1:阿膠

  「曾有一位病人在市面上看到『人參養榮丸』,便單憑人參兩字,將其當作了美容保健補品,使用後才發現『人參養容丸』實質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藥物,與美容完全不搭邊。」

  丘藥師都認為,憑字面意義判斷,「名字中有什麼就補什麼」的現象在中成藥使用中較為常見,且將中成藥當做補品,完全不考慮其藥理和副作用的消費者大有人在。

  王昌俊認為,首先要搞清楚是否真的是「虛證」,體質強壯者不宜補,如果邪氣盛者更不能隨便補;其次,要分清是氣虛,還是血虛,陰虛,還是陽虛,是腎虛,還是脾虛,等等,「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選擇補益藥。此外,脾胃素虛者,應先調理脾胃,或在補益方中佐以健脾和胃、理氣消導的中成藥;補益類中成藥服藥時間以空腹或飯前為好。

  在中藥裡,阿膠確實是婦科上等良藥,有補血的功效。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濫用會對胃腸消化功能造成負面影響。有些脾胃虛弱者服用後,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等症狀。

  代表2:烏雞白鳳丸

  烏雞白鳳丸被很多女性奉為美容調經的上品,但事實上,如果亂吃烏雞白鳳丸,不僅不能調理月經,反而會致使月經失調。

  烏雞白鳳丸的功效主要是益氣養血、補氣活血,用於調理一些婦科疾病症狀包括月經不調。但月經不調分很多種,烏雞白鳳丸主要適合於氣血虧虛的月經失調,並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經病,對一些因肝鬱、痰溼等因素引起的月經不調,服用烏雞白鳳丸效果可能還適得其反。

  如果身體有溼熱、瘀血等其他情況者,就不能服用烏雞白鳳丸。因為不適合的人長期服烏雞白鳳丸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幹擾正常生理周期,造成月經紊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症狀相似的月經不調,起因也不盡相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服烏雞白鳳丸沒用的原因。

  據《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比濫用抗生素更可怕的是濫用精神類藥和中成藥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中國1990年精神性疾病、神經性疾病與藥物濫用的患者佔總健康人口的7%,到2013年則上升至11%,預計未來10年的情況可能更糟:到2025年,我國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口可能達到3690萬,較目前上升約10%。
  • 七成中藥由西醫開出 中成藥濫用危害大
    隨著醫學常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濫用西藥的危害,平時有個小毛小病,看中醫、吃中成藥,還以為中成藥平和、無毒副作用,還有人認為中藥「有病治病,無病健身」,更將中成藥當作「保健品」、「補藥」用。專家說,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 「抗生素管理之父」逝世,抗生素濫用問題依然嚴峻!
    是他,在美國率先發現:用抗生素餵養禽畜,人和禽畜都會耐藥。 是他,終其一生,都在研究抗生素濫用,對人、動物和環境的影響。 2019年9月4日,這個被譽為「美國抗生素管理之父」的男人,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勿把抗生素當消炎藥使!這些抗生素,可能已經被濫用了
    抗生素是由各類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命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抑菌殺菌,適用於細菌或某些非典型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然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濫用問題日趨嚴重,危害甚大。
  • 這些抗生素是傷腎根源之一,具有腎毒性!醫生勸誡:別再濫用!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大部分的藥源性腎損害是可以避免的,需要加強用藥安全意識,預防西藥可能帶來的腎損害,以及有腎毒性的中草藥,中成藥的嚴加防範。二、對腎功能提高重視在使用可能造成腎毒性藥物前,做做腎功能檢查。有腎功能不全的情況,需要調整藥量,用藥間隔時間。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最好不要用腎毒性藥物。
  • 誰是中國抗生素濫用的「幫兇」
    在很多藥物學專家眼中,過去的70年可以稱之為擁有「抗生素」這種魔法藥物的黃金時代,但如今,幾乎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任何一處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個魔法黃金時代正在過去:由於對抗生素的濫用,超級細菌更在以嚴重超過藥物發明的速度快速進化,人們因為抗生素抗藥性而再次死於感染的情況或許會再次捲土重來。
  • 中國抗生素濫用嚴重 專家批或衍生無窮後患
    ,卻與近期在德國蔓延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及去年曾引起恐慌的「超級細菌」之間,都有著極大的關聯,在其背後,折射出的是抗生素的濫用問題。我國濫用抗生素嚴重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質,用於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還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 別動不動打針吃藥掛鹽水 濫用抗生素危害大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情況最嚴重的國家,平均每年有8萬人死於抗生素的濫用,而兒童是抗生素最主要的受害者!抗生素,就是通常所說的消炎藥。醫生對病患建議: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掛水,實際上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濫用抗生素。但很多人不理解。自己一得感冒之類的病或孩子一生病,就要求輸液。對此,兒科醫生最有體會。
  •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很多父母對抗生素的概念,還停留在治療感冒,治療腹瀉,有的也了解了了不能濫用抗生素,總感覺傳說中「耐藥性」離得很遠。尤其寶寶生病時,父母焦急萬分,最要緊的是趕快治好,只要藥能治病,哪裡還顧得其他的。有的爸媽也會私下給孩子用藥,其實殊不知你已經在悄悄給孩子服用「抗生素」!
  •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你知道嗎?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你還不知道嗎?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同時也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重災區。抗生素濫用,特別是畜牧業領域尤其嚴重。目前畜牧業養殖戶普遍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做保健品來促生長。而這導致的「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汙染加重等問題,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 八成抗生素屬濫用 過分依賴催生「超級細菌」
    目前,我國使用量、銷售量排在前15位的藥品,有10種是抗生素。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藥物的發明應用是醫藥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細菌耐藥現象也成為不可忽視的事實。在我國,許多時候對抗生素的依賴甚至到了濫用的程度。  「超級細菌」增多 新藥研製趕不上耐藥菌繁殖  正常人體內有許多共生菌群,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打破了其平衡。
  • 濫用抗生素很可怕!哪些是抗生素?教你一看名字就能識別!
    原標題:濫用抗生素很可怕!哪些是抗生素?教你一看名字就能識別!   濫用抗生素危害有多大?   1. 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 是藥三分毒,經常被濫用的3種中成藥,你家可能也有
    中成藥濫用的原因近年來,中成藥「濫用成災」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像老王這樣感冒了,自行到藥店購買藥物的人非常多。一方面,很多人覺得小病小痛沒必要跑醫院,何況醫院總是人山人海,看個病起碼要花上半天,耽誤時間不說,還等得辛苦;另一方面,人們的潛意識裡認為,長輩流傳下來的治病經驗都非常有效,感冒咳嗽之類的小問題,只要根據經驗用藥,保證不出錯。
  • 國家再次嚴令管控抗生素使用 重點管控兒童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用藥比例佔據了兒童用藥總體市場的88%。通知要求,所有醫療機構要全流程限制抗菌藥使用,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兒童、老年患者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的使用。管控重點:兒童抗生素濫用在兒童疾病中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抗生素用藥的使用率較高,兒童是應用抗生素最多的群體,更是抗生素濫用管控的重點。數據顯示,抗生素用藥比例佔據了兒童用藥總體市場的88%。通知要求,所有醫療機構要全流程限制抗菌藥使用,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兒童、老年患者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的使用。
  • 中國濫用抗菌藥物嚴重 四成居民家中常備抗生素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不久發布《2012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備抗生素類藥品,23.9%的居民感冒後選擇使用抗生素,僅40.1%的居民會在服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抗生素為主的抗菌藥物濫用問題依然嚴重。
  • 抗生素濫用病人大量致死誰之利?誰之過?
    新聞索引:翻一翻家裡的藥箱,你會發現最多的一定是抗生素;到醫院就診,你會發現醫生開的最多的也是抗生素……就在我們與大量的抗生素為伍的時候,相關統計卻讓人嚇了一跳:中國每年有八萬人死於抗生素濫用,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我們越來越依賴使用抗生素治病,另一方面濫用抗生素也已經成了當前危害我們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這個「病」是怎麼得上的呢?
  • 「健康」抗生素濫用太可怕!哪些才是抗生素?教你一看名字就清楚
    曾有一則《七旬老太患上常見的肺炎,11種抗生素竟然都不管用》的新聞刷屏朋友圈,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是救命藥,然而關鍵時刻,為何11種抗生素都無法救命?濫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就是導致人類最後無藥可救,養出了「超級細菌」!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對就是拿它在給自己捅刀子!
  • 阿莫西林到底是消炎藥還是抗生素?它常被「濫用」,卻經常用錯
    很多藥店和醫生都十分不贊成小病小痛也濫用抗生素,阿莫西林也是抗生素,太過濫用阿莫西林也只是害處多過益處。 抗生素分哪些類型?;青黴素類抗生素;林可黴素和克林黴素;β-內醯胺酶抑制劑及β-內醯胺類抗生素與β-內醯胺酶抑制劑的聯合製劑;抗分枝桿菌藥;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磺胺類、硝基咪唑類、呋喃類抗菌藥;單環β-內醯胺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利福黴素類抗生素;氧頭孢烯類抗生素;萬古黴素與其他糖肽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 諾獎得主在武漢呼籲:學會與細菌和平共處 勿濫用抗生素
    他認為細菌無處不在,人類生存離不開細菌,學會與細菌和平共處,濫用抗生素無異於自殺。  理察-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博士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因在1977年發現了分裂基因和mRNA剪接,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醫學獎。羅伯茨博士介紹,細菌這種人類無法用肉眼看到的生物,組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部分,它們無處不在——海洋裡,土地上,深層土壤中,以及人類身體上。
  • 醫生提醒:經常被濫用的3種中成藥,你家可能也有
    中成藥濫用的原因近年來,中成藥「濫用成災」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像老王這樣感冒了,自行到藥店購買藥物的人非常多。無論是藥店銷售人員不懂辯證,還是患者憑感覺用藥,都是導致中成藥濫用的重要因素,這兩種因素相結合,甚至會讓很多人購置一些「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中成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