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索引:翻一翻家裡的藥箱,你會發現最多的一定是抗生素;到醫院就診,你會發現醫生開的最多的也是抗生素……就在我們與大量的抗生素為伍的時候,相關統計卻讓人嚇了一跳:中國每年有八萬人死於抗生素濫用,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我們越來越依賴使用抗生素治病,另一方面濫用抗生素也已經成了當前危害我們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這個「病」是怎麼得上的呢?記者採訪發現,原來在抗生素濫用的背後隱藏著一條見不得人的「利益鏈」,因為在不少醫者看來,治病中多用抗生素就能讓病人掏出更多的錢,這正是導致真正的「病灶」。對於這一現象,歡迎讀者來電評說,參與熱線:025-84783517(上午9:30-12:00下午2:00-4:30)
【病徵】
治療普通感冒花個上千元,常規手術花個上萬元……如今這些都已經成「正常現象」了。有關醫療專家說,抗生素濫用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如果規範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的濫用量,很多疾病的醫療費用至少可以降低一半,而且「抗生素後遺症」也會減少很多。
小小扁桃體炎越治越「嬌氣」
據說籃球明星姚明的一隻耳朵就是因為小時候抗生素用多了而影響到聽力的,可能這與我們普通人比較遠,但是生活中切切實實的例子卻十分眾多。
記者日前在醫院採訪時遇到了一名中年病人,他說,平時體質較差,經常生病,今年初感冒後引發了扁桃體炎,在一家三級大醫院就診治療,醫生為他開的藥均是高檔抗生素,經過三天的輸液治療後,病情好轉,扁桃體腫脹消除了,但結帳時卻發現已經花費了1100多元,不論他怎麼解釋,單位的財務部門就是不給他報銷醫藥費,負責報銷的同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他:「小小的扁桃體炎要上千元?是不是造假藥單想騙單位的醫藥費?」更令他氣憤的是,以後每次感冒或者扁桃體炎發作,再使用普通的藥物,短期內根本沒有效果,還必須使用越來越高檔的抗生素,每次小病都要他花費巨資。
藥品不良反應5成緣起抗生素
有關統計數據則證實,在我國200多萬聾啞兒童中,因濫用抗生素而引起藥物中毒性耳聾患兒就超過100萬,而每年仍在以2-4萬的速度在增長。江蘇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今年上半年收到了645份藥品不良反應報表,其中近47%與抗生素的使用有關。
耐藥性將導致「無藥可醫」
同時,抗生素、抗菌藥的濫用也導致患者耐藥性增加。抗生素剛使用時,一種抗生素使用20年才有耐藥性;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個周期縮短為10年,而如今僅僅是2年。20年前抗菌藥環丙沙星開始在臨床上應用,當時被證明是副作用小、治療效果好的藥品,而現在環丙沙星幾乎對60%以上的病人失去了作用,這就是個例子。
在抗生素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如果繼續濫用,終有一天將會導致人類本身對所有抗生素藥品都有耐藥性,人們同樣「無藥可用」、只能等死。這是因為少劑量服用抗生素或突然停用,反而更易激起體內未殺死細菌的活性,產生更大的耐藥性。
【病因】
大醫院主要靠抗生素「撐著」
為什麼醫生對抗生素如此厚愛呢?其實這全都是因為醫院首先患上了對抗生素的「依賴症」。江蘇省藥學會有關人士說,江蘇省內三級大醫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金額佔所有藥品金額的40—50%;二級和基層醫院所佔比例更高,達到了60—80%,我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在全世界都比較突出。
據介紹,對於很多疾病來說,使用普通的藥物其治療效果並不比高檔抗生素差,比如治療最常見的感冒,只要及時調理,不吃藥也是可以康復的,使用青黴素治療最多花費上百元,而使用高檔抗生素至少要上千元;治療慢性病高血壓,許多非常便宜的藥品療效非常理想,像一兩分錢一片的複方降壓片治療高血壓效果就不錯,但如果使用一些新藥治療高血壓,每天的花費就要以數十元甚至百元來計算了。
一藥多名,用來用去還是它
抗生素得以橫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便利條件呢?專家認為,抗生素品種實在繁多,政府在發布降價藥品時大部分也只用化學名稱(藥典名稱),而不用商品名稱,不少人由於分辨不清,喪失了購買其他降價藥品的機會。
現在的藥品名稱已不同於十幾年前的「去痛片」、「青黴素」、「複方新諾明」時代。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生產、經營、進口不斷增多,藥品的商品名、別名不斷增加,有的多達十幾個,這就造成消費者分不清藥名。比如,國家公布降價藥品的名稱為羥氨苄青黴素,可是百姓知道的卻是「阿莫西林」、「廣林」、「益薩林」、「阿莫仙」等等,根本不知道它們就是羥氨苄青黴素!抗心絞痛藥「硝酸異山梨脂」為化學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消心痛」、「安其倫」、「寧託樂」等,別說是普通患者,就是醫務人員也未必都能說清楚。
降價大棒壓不倒抗生素
南京市物價局今年下半年大幅度調低頭孢拉定、頭孢曲松鈉、雷尼替丁、拉西地平、鹽酸萬拉法新、尼美舒利、泛昔落韋、單峰純長效胰島素、幹擾素等9個品種57個規格中央定價的國產抗生素等類藥品價格,平均降價幅度約為30%,降幅最大的達60%。
從理論上測算每年可減輕社會醫藥費負擔約8億元,而且隨著價格空間的縮小,醫生或許會轉移一部分對抗生素的「偏愛」,不料,由於前文所述的原因,百姓對一些有著「花俏」名字的抗生素根本對不上號,還有一些降價藥還沒來得及銷售,廠家的新藥已經跟上來了,而且廣告一個賽一個,價格自然又漲回去了,醫生對抗生素的選擇則自然又多了。
【根源】
產銷利益鏈黑幕驚人
抗生素之所以濫用到如此地步,其根本原因還是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從業內人士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發現,從醫院、醫生,到醫藥銷售企業、醫藥生產企業,抗生素濫用現象的背後其實掩藏著一條利益鏈:
醫生能有高回扣
儘管都是抗生素一支青黴素的價格和「賽福松」(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的價格相差達十幾倍數十倍,全看醫生怎麼選擇。在很多時候,醫生為了能拿到回扣,為病人開的抗生素越來越高檔,因為價格越高,可以「操作」的空間越大。目前,90%的藥品通過醫院銷售,這便形成了一種怪現象,藥越貴醫生越願意開,醫院越願意進,因為他們要賺取壟斷利潤和回扣。
流通企業樂得賺差價
除了醫院少不了抗生素外,如今藥店不需要處方也能買到抗生素,這使得醫藥公司這類流通企業也樂得經營抗生素,賺取差價。反正特殊行業獨家經營具有優越性,降與不降價患者都得買的。
成本低廉,藥廠一窩蜂上新藥
別看某些抗生素動輒數十元甚至數百元的高昂單價,其實其成本卻十分低廉。記者了解到的權威資料顯示,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青黴素原料藥的價格就已經開始回落。從上半年每十億單位90元人民幣以上,跌到現在的60元左右;過去5-6年裡國際抗生素原料藥市場價格卻在不斷下降。如據歐洲一醫藥諮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統計數字,在他們調查的10 0種發酵抗生素與合成抗生素中,除5隻品種(柔紅黴素、阿雷素、甲烯土黴素、制黴菌素與泰洛星)之外,95隻抗生素產品市場價格均比1995年時下降了2/3到4/5。
由於有利可圖,藥廠一窩蜂地「上馬」抗生素。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四千多家,流通企業有數萬家,而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的抗生素大多是「仿製藥」,重複生產嚴重,如「阿莫西林」一種,國內生產的企業就超過100家,「先鋒」的生產企業就超過200家,這就直接導致藥品流通渠道混亂、無序競爭嚴重。而且企業為了生存,就違規以廣告(抗生素屬處方藥,按規定不準在大眾媒體打廣告)、矇騙、送回扣、價格戰、產品說明書少講藥品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等方式,千方百計將抗生素賣到消費者手中。(記者張星鄭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