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基層醫院輸液多是患者要求 濫用抗生素或致二重感染

2021-01-12 騰訊網

在廣東全省基層醫療機構,五六成輸液其實是患方要求而做的;基層醫生最擔心的是與患者起爭紛。但其實,目前全省乃至全國,抗生素使用存在著三大誤區、四大濫用危害。昨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召開新措解讀會,就最新下發的《關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靜脈輸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答疑解惑。

根據通知,在基層醫院,門、急診原則上不靜脈輸液治療的53種常見病多發病;三種情況、符合八大指徵才使用靜脈輸液。

輸液室裡掛滿了輸液袋。視覺中國 資料圖

數據分析:

去年藥品不良反應中靜脈注射給藥佔59.7%

「《通知》不會只發不管,輸液並非首選的治療方式,而是下下之選,危害不小。」省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處調研員史明麗指出,醫患雙方都要改變不當用藥習慣。

她指出,《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一年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當年的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給藥途徑以靜脈注射為主,佔57.8%。到了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靜脈注射給藥佔59.7%。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10個門診患者裡,就有3個進行了輸液,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不良反應。

「廣州大小醫院對於輸液的控制好一點,到了省內一些地市、欠發達地區,不管是二級醫院還是個體、公辦醫療機構,都有『輸液大廳』,排排椅、排排杆,很壯觀!」她強調,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觀。

尤其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醫生對於要按適用指徵嚴控輸液,自然是知道的,但摸查發現,高達五六成是應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人的主動要求,不得不開出靜脈注射處方單。

今年4月28日,國家發布2016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下稱《報告》)。2016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43萬份,較2015年增長了2.3%。

按照藥品給藥途徑統計,2016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給藥途徑分布中,靜脈注射給藥佔59.7%、其他注射給藥(如:肌內注射、 皮下注射等)佔3.4%、口服給藥佔33.7%、其他給藥途徑(如:外用、貼劑等)佔3.2%。與2015年相比,總體給藥途徑分布無明顯變化。

廣州經驗:

有社區醫院日輸液量從80例降至15例

「有了這份《通知》,我們嚴控輸液總算有拿得出手的『文』跟患者說了!」很多廣州社區醫院的醫生在朋友圈裡如此感嘆。

廣州嚴控門急診輸液的成效,獲得省衛生計生委的讚揚,此次全面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輸液管理,廣州的壓力可謂全省最小。比如越秀區大東街社衛中心,2010年前一天的輸液量達80例,從2014年起,中心採取措施持續減少門診輸液量,今年的降幅更是明顯下降,一天量約15例,目前門診包括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在內的總注射量控制在2.5%左右,相比兩年前約8%的注射量已經有大幅減少。

同樣在越秀區,白雲街社衛中心2011年以來一路嚴控,輸液量一直在降。從原先的每月1000多人次輸液,到去年全年平均每天11.7人次,今年1~6月,月均輸液100多人次。

「過度、過濫使用輸液,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了,積重時久。」白雲街社衛中心主任陳健英直言,社區的老人,幾乎是定期踩著點來要求輸注「通血管」一類藥;寶寶發熱了,家人急吼吼圍著醫生求「補個液」……種種要求,幾乎每天上演。醫生每次都重複「這些情況不用輸液」,但由於患者對濫輸液的危害認識不足,講不通,醫生只好「屈從」。

嚴限門診輸液:

治療53種疾病如需輸液應附「情況說明」

生的病真的屬於那53種不輸液的,如果患者強烈要求,或者醫生誤開,那怎麼辦?《通知》要求:

首先,今後治療53種疾病患者,原則上不採用靜脈輸液,確需輸液的應附「情況說明」。

其次,定期處方點評,管住醫生開出的靜脈輸液處方。這樣一來,哪怕是患者要求的、醫生誤開的,在審核時如果發現用藥不適宜的處方,藥師會馬上反饋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重新開具處方;對嚴重不合理用藥或者用藥錯誤,藥師會拒絕調劑。

第三,每月查方。各個醫院,每月隨機抽查1周門、急診處方至少30例(不少於6種常見病多發病,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對抽查處方進行點評,發現問題馬上幹預改進。

陳健英直言,最近全省分級診療推進迅速,與嚴限門診輸液措施一碰撞,社區醫院病人量增至日均700~800人次,高峰時甚至超過1000人,尤其是月尾醫保門診統籌結算,那更是人滿為患。

還有急診醫生指出,不建議市民到社區醫院輸液,有些社區醫院並沒有搶救條件,一旦輸液過程或其後發生不良反應,比如過敏休克,搶救不及時,可能釀成危及性命的後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三原則

1.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能用一種就不用兩種。

2.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

3.不要「一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感冒就吃抗生素,一拉肚子就吃氟哌酸,一有炎症就輸液」。

抗生素使用三大誤區

1.抗生素=消炎藥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如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

2.一旦有效就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有周期性,用藥時間不足容易導致細菌耐藥影響病情。

3.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

每種抗生素都有自身優劣,三代未必比一代好,應因病因人個體化用藥。

濫用抗生素四大危害

1.毒副作用:可能導致菌群失調,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抑制骨髓造血機能。

2.過敏反應:青黴素、鏈黴泰都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3.二重感染:抗菌藥物抑制或殺死敏感細菌後,不敏感細菌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4.DNA汙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部分細菌耐藥性急劇增強,情況惡化會無藥可用。(原題為《基層醫院輸液 過半是患者要求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指出抗生素使用存三大誤區四大濫用危害》)

相關焦點

  •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其實有時家長也並不想用抗生素,關鍵是每次去醫院醫生都會開抗生素,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小門診,這就讓家長很頭痛了!醫院或者門診,娃一感冒,就上頭孢,一發燒,就吃阿莫西林……這幾年來,濫用抗生素是兒科用藥的普遍現象,也是爸媽又懵又怕的大難題。
  • 國家再次嚴令管控抗生素使用 重點管控兒童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用藥比例佔據了兒童用藥總體市場的88%。通知要求,所有醫療機構要全流程限制抗菌藥使用,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單位,對兒童、老年患者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的使用。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 李太生:由感染科醫生來牽頭,聯合我們的臨床藥師、細菌室,就是多科聯合來總結經驗,提出更加合理意見來指導使用。管控重點:兒童抗生素濫用在兒童疾病中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抗生素用藥的使用率較高,兒童是應用抗生素最多的群體,更是抗生素濫用管控的重點。
  • 叫停輸液門診也要防矯枉過正
    這種情況已引起多省市衛計委和醫院的重視,目前江蘇、浙江、山西、內蒙古、四川等省份已出臺措施取消或限制門診輸液,以期達到抑制抗生素過度使用、降低醫療費用、降低醫療風險的目的。從各省市的實踐情況來看,得到患者、醫療從業者和專家的一致認可。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在取消門診輸液的同時,需要兼顧特殊性,避免依賴行政命令搞「一刀切」。  與國際上平均每人輸液量相比,我國對應的數字要大得多。
  • 吊瓶林立成過去式 武漢多醫院取消門診輸液
    原標題:「吊瓶林立」成過去式,武漢又一醫院取消門診輸液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第四醫院了解到,6月3日起,該院正式取消門診輸液,過去門診輸液室「吊瓶林立」的場景不復存在。4日10時許,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輸液室內僅有3名患者正在輸液。在該院大門及輸液室門外,都張貼著暫停門診輸液的通知,並讓患者了解何為合理的靜脈用藥。據該院藥學部副主任劉立介紹,目前,門診輸液包括靜脈輸入抗生素、中藥注射劑等。
  • 煙臺多家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 如何杜絕過度輸液?
    水母網1月8日訊(YMG記者 於明君) 近日,國家衛計委公布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同時倡導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和靜脈使用抗菌藥物,三甲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率先全面停止。在門診中,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輸液,尤其是感冒、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口服藥物3~7天可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
  • 中國濫用抗菌藥物嚴重 四成居民家中常備抗生素
    據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志寅披露的數據,我國內地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佔40%。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達70%,約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據新華網報導,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曾表示,我國個別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確實存在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現象,其中有六方面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基層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的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有的醫務人員為了避免醫患糾紛,按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使用抗菌藥物;三是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營銷行為不規範,加之極個別醫務人員存在著醫德醫風問題,導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 八成抗生素屬濫用 過分依賴催生「超級細菌」
    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30%至40%,而一些發達國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藥菌感染的病死率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這些數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研製一種抗生素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產生耐藥菌素卻在2年之內,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
  •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你知道嗎?
    「目前農業部已將硫酸粘桿菌素等4種飼料用抗生素列為禁用目錄,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被禁用。但由於我國畜禽養殖業遠未達到規模化程度,濫用情況改善還需要時間。」楊建武說。  警惕「超級細菌」頻生,無抗生素可用  抗生素濫用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問題。
  • 限制抗生素使用再次升級!國家重點管控兒童抗生素
    此次通知重點強調,加快建設多學科抗菌藥物管理和診療團隊,逐步從以行政部門幹預為主轉變為以多學科專業協作管理為主,完善多學科診療體系。繼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重點環節管理,繼續實施重點抗菌藥物的專檔管理,鼓勵青黴素等經典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處方權限向臨床一線醫師傾斜,加大圍手術期和靜脈輸液管理力度。加強兒童、老年人、孕產婦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等。
  • 家庭藥店醫院 都在濫用抗菌藥(圖)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藥店負責人稱,在看病難、醫藥負擔重的農村、山區,百姓濫用抗菌藥的情況更為嚴重,許多人把抗菌藥當作包治百病的「萬金油」,購藥、用藥更隨意。  【診所】治病依賴抗菌藥  7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省城五龍口街某社區診所。輸液室內,正有7位患者在輸液。
  • 誰是中國抗生素濫用的「幫兇」
    藥店對於抗生素藥物的隨意銷售,讓這類藥物成為了幾乎全球家庭的常備藥。而在中國,這一問題更為嚴峻:無論是在城市還是縣域市場、等級醫院還是基層醫院的藥物銷售統計,抗感染類藥物,也就是各類抗生素的銷售額常年穩坐第一。誰是幫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在多地採訪的調研發現,當地醫院的抗生素濫用與醫院所處區域的經濟的發展情況不無關係。
  • 青島八成感冒患者選吊瓶 盲目輸液令人憂(圖)
    肌肉注射,也就是市民常說的「屁股針」,才是醫院就診時司空見慣的景像。雖然,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合理用藥核心信息明確指出「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輸液」,可如今,由於抗生素的濫用、利潤低等種種原因,「屁股針」卻越來越「稀罕」了,逐漸被吊瓶取代。
  • 抗生素濫用病人大量致死誰之利?誰之過?
    新聞索引:翻一翻家裡的藥箱,你會發現最多的一定是抗生素;到醫院就診,你會發現醫生開的最多的也是抗生素……就在我們與大量的抗生素為伍的時候,相關統計卻讓人嚇了一跳:中國每年有八萬人死於抗生素濫用,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我們越來越依賴使用抗生素治病,另一方面濫用抗生素也已經成了當前危害我們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這個「病」是怎麼得上的呢?
  • 是誰患上了對抗生素的「依賴症」
    新華網福州8月5日電(記者景延)當醫藥界的專家學者強烈呼籲制止濫用抗生素時,我們追尋抗生素濫用源頭時發現,目前福建省80%以上的抗生素藥品都是通過醫院賣給消費者的。  為什麼醫院和醫生對抗生素如此「厚愛」呢?
  • 醫院打吊瓶人滿為患 輸液好得快竟「深得人心」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過度醫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有所耳聞卻並不清晰,如果你回想一下醫院的輸液室,是不是經常上演著「吊瓶森林」的一幕,沒錯,這就是「過度醫療」的真實寫照。最近兩天,西安寒冷的天氣讓到醫院看病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
  • 別動不動打針吃藥掛鹽水 濫用抗生素危害大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情況最嚴重的國家,平均每年有8萬人死於抗生素的濫用,而兒童是抗生素最主要的受害者!抗生素,就是通常所說的消炎藥。醫生對病患建議: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掛水,實際上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濫用抗生素。但很多人不理解。自己一得感冒之類的病或孩子一生病,就要求輸液。對此,兒科醫生最有體會。
  • 長三角水中抗生素汙染嚴重,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怎麼辦?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能損傷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腎臟以及血液系統等。抗生素在治療原理上是通過抑制細菌的增長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所以當機體內沒有致病細菌的時候,如果抗生素不分敵我地進行「抗菌治療」,那麼對於正常人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尤其是孕產婦女、兒童、老人及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更大。
  • 中成藥濫用堪比抗生素
    這樣的誤解已導致中成藥濫用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已引起關注,甚至有人發出「中成藥濫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嘆。   七成中藥方由西醫開出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表示,從目前中成藥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頻率來看,「濫用的情況的確堪比抗生素的使用」。
  • 家長應具備哪些給兒童使用抗生素的常識?
    今天,重慶佑佑寶貝婦兒醫院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其實抗生素在人類健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藥物,家長們無需談「素」色變,只要及時診治,合理用藥,對孩子來說就是安全的。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抗生素。
  • 江蘇叫停醫院門診「掛吊瓶」
    專家把問題歸納為兩點:首先是醫源性原因,給藥途徑、周期、用量選擇不合理,靜脈輸注藥品配伍不合理;第二則是患方原因:患者自用藥現象較普遍,導致細菌耐藥;對用藥途徑存在錯誤認識,認為靜脈用藥見效快,主動要求輸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