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正所謂萬隻蜜蜂不如一隻蜂王,可想而知蜂王對蜂群的重要性。在大自然中蜂群有三種情況會啟動造王模式,第一種是蜂群失去蜂王,第二種是蜂群要分家,第三種是蜂群要替換蜂王。但是在人工養殖蜂場,造王除了這三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工造王,也就是養蜂技術裡的"人工育王技術"。而人類是怎樣人工培育蜂王的呢?
人工育王首先要製作蠟碗,也就是王臺基。我們可以使用純天然蜂蠟,也可以使用封蓋蠟。用火把蠟化成蠟水,再用育王棒當模具,然後用清水脫模。接著把蠟碗沾在育王框條上,再放入育王群裡讓工蜂清理幾個小時,就可以提出來人工移蟲了。人工移蟲應該選擇氣溫在25度以上為好,先把蜂脾上的蜜蜂抖乾淨,再提到室內進行移蟲。
移蟲應該選擇24小時內的小齡幼蟲,將小幼蟲安全的移入清理好的蠟碗裡,就可以放入育王群裡,第二天要檢查接受情況,有問題的小幼蟲工蜂會清理掉。從移蟲之日起開始計算第五天要檢查王臺封蓋情況,如果此時沒一個王臺封蓋但是王臺都已經加高了,那麼第二天就是封蓋期。從封蓋期開始重新計算第六天就要人工介臺了。把想要換王的蜂群用王籠把蜂王關起來放在梁上或者是放在隔板外面,然後移入成熟王臺。第七天和第八天是出臺期,一定要檢查是否出臺,處王如果出臺了要檢查健康狀況。
人工育王技術從移蟲到蜂王出臺就算完成了,整個育王過程最重要的是移蟲技術,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好,千萬不能傷到小幼蟲。時間的計算要精準,不能有偏差。有了人工育王技術,我們想分蜂,想雜交蜂王,想救失王群等等就可以實現了。
原創文章:冰吻小蔡養蜂人
本文為原創文章,禁止抄襲。